(西華大學(xué) 管理學(xué)院 610039)
謝忠桔 (西華大學(xué) 經(jīng)濟學(xué)院 610039)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朝偉大的一位現(xiàn)實主義詩人,于大歷元年(766)暮春移居夔州,至大歷三年(768)正月中旬去夔出峽。杜甫在夔州所作之詩多達400余首,占創(chuàng)作生涯的三分之一,其中40多首描寫到“雨”,可以說“雨”是杜甫創(chuàng)作的常用意象之一。而“雨”本身所具有的自然屬性和特殊社會屬性造就了杜甫夔州雨詩的獨特魅力。
夔州位于今天的重慶市奉節(jié)縣一帶,地處秦嶺以南,為大巴山余脈和巫山的交匯地帶。這里地勢險峻,崇山峻嶺遮天蔽日,故杜甫在初到夔州時寫道:“西南萬壑注,勍敵兩崖開。地與山根裂,江從月窟來。”(《瞿塘懷古》)其地勢之險可見一斑。氣候方面,由于夔州位于河谷地帶和亞熱帶季風(fēng)氣候區(qū),因此全年氣候濕潤,冬季寒風(fēng)凜冽,夏季濕熱多雨,且易發(fā)生春旱。
以上一系列地理因素造就了夔州人堅韌的性格特點,同時也直接影響了當?shù)厝嗣竦纳詈娃r(nóng)業(yè)生產(chǎn)。正如杜甫在《引水》中寫到“白帝城西萬竹蟠,接筒引水喉不干?!币驗樯矫}起伏大,地勢不平,導(dǎo)致地下水位低,所以鑿井十分困難,人們不得不從長江中引水。引水的困難,使得夔州人世世代代壘梯田而作,精耕細作的小農(nóng)經(jīng)濟的生產(chǎn)方式深入人心。然而,這樣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方式極大地依賴于天氣和氣候條件,任何氣候變化或者自然災(zāi)害都可能造成農(nóng)業(yè)減產(chǎn)甚至農(nóng)事的荒廢,加上連年戰(zhàn)爭,百姓苦于賦稅徭役,這些社會人文背景都直接或間接影響了杜甫雨詩的創(chuàng)作。而其詩作取得的巨大成就,也不得不歸因于他所具有的常人難以企及的感知環(huán)境的能力,正如黃家鼎評論杜甫所云:“每歷一境,為搜出一境妙處,才人之筆,文士之胸,真乃天壤同不朽者?!?
旅居夔州之時,杜甫常常將羈旅的愁思和身在異鄉(xiāng)的不適寄托于詩歌之上。公元765年四月,他離開成都,踏上漂泊之旅,先是登船順岷江南下,在戎州(今四川省宜賓市)匯入長江,途經(jīng)渝州(今重慶市)、忠州(今重慶市忠縣),到達云安(今重慶市云安古城附近)后卻臥病數(shù)月,直至766年的晚春時節(jié)才抵達夔州。短短不到一千公里的旅程,經(jīng)歷了一年之久,杜甫在這期間定已受足飄零之苦。然而,漂泊后的短暫定居生活也不盡如人意,巴蜀地區(qū)濕潤多雨,且大多“淫雨霏霏,連月不開”(范仲淹《岳陽樓記》),使得原籍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的杜甫時常被南方氣候所煩擾,加之其在夔州當?shù)氐乃娝?,羈旅的愁思愈演愈烈。這些復(fù)雜的心理,是促成杜甫夔州雨詩形成的重要因素。正如著名學(xué)者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描述道:“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這種“意識反作用于物質(zhì)”的情況恰恰印證了杜甫旅居夔州的心境會對其創(chuàng)作有直接影響。
“雨”作為自然意象,自古以來便與政治環(huán)境有所牽連。政治開明、百姓安居樂業(yè)時,稱其“風(fēng)調(diào)雨順”;政局不穩(wěn)、民不聊生時,則以“風(fēng)雨飄搖”形容之。自安史之亂以來,大唐帝國時局動蕩,外有強敵入侵,內(nèi)有軍閥割據(jù),朝廷不僅無力平息戰(zhàn)亂,反而加大對百姓的壓榨。據(jù)《新唐書?食貨志》記載:“自天寶以來,大盜屢起,方鎮(zhèn)數(shù)叛,兵革之興,累世不息。而用度之數(shù),不能節(jié)矣。加以驕君昏主,奸吏邪臣,取濟一時,屢更其制,而經(jīng)常之法,蕩然盡矣。由是財利之說興,聚斂之臣進。蓋口分、世業(yè)之田壞而為兼并,租、庸、調(diào)之法壞而為兩稅。至于鹽鐵、轉(zhuǎn)運、屯田、和糴、鑄錢、括苗、搉利、借商、進奉、獻助,無所不為矣。蓋愈煩而愈弊,以至亡焉?!?由此可見,百姓上有賦稅徭役,下有烽火狼煙,生活已極其艱苦。
杜甫一生,憂國憂民,憂愁這一基調(diào)幾乎貫穿其晚年。“綠林寧小患,云夢欲難追”(《夔府書懷四十韻》)目睹夔州如此境況,杜甫心生愁慮:若百姓只能靠偷盜為生,終將成為國家的禍患。而對于安史之亂后的中央政府,杜甫認為“不過行儉德,盜賊本王臣”(《有感五首》其三)。若君王荒淫無度、不行節(jié)儉,之于百姓來說,便與盜賊無異。此時的“雨”,成了社會的風(fēng)雨、國家的動蕩、百姓的哀嚎。也給愛國詩人杜甫造成了巨大的心理沖擊,使之不得不為大唐帝國而憂,為平民百姓而嘆。
杜甫夔州雨詩的情感可以歸因于夔州特殊的自然、人文環(huán)境和當時動蕩的政治格局。這些特殊的外部環(huán)境,使得杜甫的雨詩可以表達更加豐富多彩的情感,給讀者身臨其境的體驗??傮w來說夔州雨詩表達的情感可分為漂泊之苦與思鄉(xiāng)之情、對民生的憂慮、對生活的煩悶和對政治的關(guān)懷。
杜甫旅夔時正值晚年,體弱多病,加之政治動蕩,使得這一漂泊之旅異常艱辛。從云安登船到夔州之時,他便在《船下夔州郭宿雨濕不得上岸別王十二判官》中借“雨”抒情:
依沙宿舸船,石瀨月娟娟。風(fēng)起春燈亂,江鳴夜雨懸。晨鐘云外濕,勝地石堂煙。柔櫓輕鷗外,含凄覺汝賢。4p3531
該詩首聯(lián)用“娟娟”二字,渲染山石間的寧靜祥和,看似寫景,實則是對云安及其美景的不舍。頷聯(lián)風(fēng)云突變,寫入夜的江景,風(fēng)起后而雨至,江水聲夾雜雨聲,一個“懸”既描寫夜晚連綿不斷的江雨,又反映詩人顛沛流離的境況。頸聯(lián)寫翌日清晨之景,長江一夜雨后,清晨鐘聲響起,兩岸云霧繚繞,遠處的夔州石堂若隱若現(xiàn)。尾聯(lián)看似寫柔櫓輕鷗,實則表離情別意?!坝X汝賢”三字既有對王十二關(guān)照自己的感激,又有對其眷戀惜別。此時的“雨”作為實景,承載著的卻是詩人半生漂泊的苦澀。
久居夔州病榻前,任何風(fēng)吹草動都能牽動杜甫那根思鄉(xiāng)的心弦,本是滋潤萬物的綿綿春雨,此時此刻也成為了阻礙歸程的風(fēng)雨陰霾?!赌捍骸分斜阌猩羁腆w現(xiàn):
臥病擁塞在峽中,瀟湘洞庭虛映空。楚天不斷四時雨,巫峽常吹萬里風(fēng)。
沙上草閣柳新暗,城邊野池蓮欲紅。暮春鴛鷺立洲渚,挾子翻飛還一叢。4p4433
此詩首聯(lián)說明因為“臥病”,只能被阻隔在巫峽之中;頷聯(lián)用對偶的手法表現(xiàn)夔州當?shù)氐奶鞖鉅顩r“四時雨”和“萬里風(fēng)”阻礙了歸家之行,使得杜甫心生煩悶;頸聯(lián)寫萬物復(fù)蘇之景,通過柳樹發(fā)芽和蓮花吐紅來對比自己的老態(tài)龍鐘,頓生悲涼之意;尾聯(lián)寫鴛鴦攜子歸家,實則感傷自己,從側(cè)面描寫出自己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
大歷元年(766),夔州遭受了幾十年難一遇的旱災(zāi),《杜詩詳注》云:“是年春旱,至六月庚子始雨?!?p1295可見這場旱災(zāi)一直延續(xù)到了夏末。杜甫初至夔州,遇此景,故作《雷》以嘆民生之苦,哀蒼天無悲憫之心。詩云:
大旱山岳燋,密云復(fù)無雨。南方瘴癘地,罹此農(nóng)事苦。封內(nèi)必舞雩,峽中喧擊鼓。真龍竟寂寞,土梗空俯僂。吁嗟公私病,稅斂缺不補。故老仰面啼,瘡痍向誰數(shù)。暴尪或前聞,鞭巫非稽古。請先偃甲兵,處分聽人主。萬邦但各業(yè),一物休盡取。水旱其數(shù)然,堯湯免親睹。上天鑠金石,群盜亂豺虎。二者存一端,愆陽不猶愈。昨宵殷其雷,風(fēng)過齊萬弩。復(fù)吹霾翳散,虛覺神靈聚。氣暍腸胃融,汗滋衣裳污。吾衰尤拙計,失望筑場圃。4p3619
詩的前四句用夸張的手法寫出此次旱災(zāi)范圍之廣、程度之深,使得農(nóng)事荒廢、民不聊生。“封內(nèi)必舞雩”四句描繪了夔州百姓祈雨不成而愈加憂愁之景?!坝踵倒讲?,稅斂缺不補。故老仰面啼,瘡痍向誰數(shù)?!闭愂諢o法補齊,民生疾苦無處訴說,國家上下處于水深火熱之中?!氨痘蚯奥劇眱删洌捎觅夜珰⑽讓侗粍窠夂捅揸幨捎甑牡涔?,說明當時的政治時局動蕩?!罢埾荣燃妆绷渲苯拥乇憩F(xiàn)了當時政府當局的暴逆無道,杜甫用勸誡的口吻請當局不要搜刮百姓,并給百姓生活的必需品,因為旱災(zāi)水災(zāi)是上天的安排,即使唐堯、商湯這種明君也不能免于親眼目睹?!吧咸扈p金石”四句,寫天災(zāi)與人禍相比,詩人更愿意選擇前者,以此表達對盜賊般政府的憤怒。末幾句是杜甫的生活現(xiàn)狀,可以想見當時的百姓生活多么艱苦卻又無可奈何。在此詩中,“雨”成了一種可遇而不可求的奢侈品,它象征了希望,而接連不斷的旱雷,使得希望一次次無限接近,而又最終破滅。由此可見,黎民蒼生之疾苦和朝野傾覆、政權(quán)動蕩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
作于同一時期的《白帝》也傳遞出聲聲哀嘆。大歷元年,西川軍閥割據(jù),吐蕃三番五次入侵蜀地,百姓流離失所。詩人登上白帝城樓,樓外大雨滂沱,百姓無以為家,他不由得感慨萬千:
白帝城中云出門,白帝城下雨翻盆。高江急峽雷霆斗,古木蒼藤日月昏。
戎馬不如歸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哀哀寡婦誅求盡,慟哭秋原何處村?4p3740
此詩前四句寫雨景,首聯(lián)運用復(fù)沓句加以強調(diào),突出長江云雨翻滾之險。而“高江”“急峽”“雷霆”對“古木”“蒼藤”“日月”,六個意象將雨勢之大描繪得淋漓盡致。上闋以自然雨景代指社會動亂,為下闋腥風(fēng)血雨的社會面貌作鋪墊。頸聯(lián)氣氛突變,由上闋的緊張激烈轉(zhuǎn)化為慘淡無助之感,風(fēng)雨作罷,只剩滿目瘡痍。無主的戰(zhàn)馬和荒村無不顯示著時代的蕭條,使人觸目驚心。全詩由“寡婦”這一意象結(jié)尾,形成一種蒼涼的悲劇氛圍。目睹這一切的杜甫已近暮年,卻也無力去平息戰(zhàn)亂,只能執(zhí)筆哀嘆。
“雨既有潤澤萬物的恩慈性,也有狂驟迅急或久積成澇的破壞性,所以因雨而苦、對雨而愁也是杜甫雨詩情感的重要方面。”6杜甫旅居夔州之時,離別昔日的好友,除了因流離而生的苦悶,隨之而來的還有強烈的孤獨感?!坝辍鼻∏∈沟眠@種感受不斷發(fā)酵。正如杜甫在《獨坐二首》其一中作道:
竟日雨冥冥,雙崖洗更青。水花寒落岸,山鳥暮過庭。暖老思燕玉,充饑憶楚萍。胡笳在樓上,哀怨不堪聽。4p5143
這里的雨是孤寂的、冷清的,雨后的陣陣涼意,深深刺激著孤身在外的游子心。雨后的寧靜更顯示出一種凄涼,山崖、花、鳥這些自然景物仿佛詩人自己一樣被社會遺棄、冷落。頸聯(lián)使用典故,借“燕玉”“楚萍”哀嘆自己的窮困潦倒。尾聯(lián)寫城樓哀怨的胡笳聲,使得本就孤獨的詩人更顯心酸。離家千里,顛沛夔州,親友散去,壯志未酬,只剩得病弱的身軀,這種愁思只能寓于“雨”中,隨風(fēng)飄零。
金秋本是秋高氣爽、五谷豐登之季,杜甫卻已是殘年暮景,登上白帝城的高臺也只得發(fā)出“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登高》)的哀嘆。秋日的肅殺之氣更能激起詩人心中的悲情,于是深秋某日,他便在夔州居西閣作下了這一首《江上》:
江上日多雨,蕭蕭荊楚秋。高風(fēng)下木葉,永夜攬貂裘。勛業(yè)頻看鏡,行藏獨倚樓。時危思報主,衰謝不能休。4p3930
秋雨絮絮然然地飄落,江上蕭瑟之景使詩人頓生悲涼之意?!坝酪箶堳豸谩庇谩稇?zhàn)國策》7中蘇秦游說秦王而未達到目的這一典故,來表明自己壯志未酬的惆悵。頸聯(lián),詩人并未“勛業(yè)”,只能“頻看鏡”,鏡里已是老態(tài)龍鐘;亦未“行藏”,只能“獨倚樓”,郁郁不得志,此后只得退居夔州,臥病榻前,心中的悲涼沉郁便悄然沁入字里行間。
杜甫一生,滿腹經(jīng)綸卻未得酬志。其寓夔州之時幾近晚年,早看盡人間滄桑,痛也好,眷也罷,已無力回天,只能借“雨”抒情,揮筆表意。
自安史之亂后,大唐帝國的傾頹之勢逐漸加劇,杜甫駁船入夔之時望著兩岸朦朧冷清的青山之景,淅淅瀝瀝的秋雨下,哀婉之情油然而生。他在《雨二首》其一中作道:
青山澹無姿,白露誰能數(shù)。片片水上云,蕭蕭沙中雨。殊俗狀巢居,曾臺俯風(fēng)渚。佳客適萬里,沈思情延佇。掛帆遠色外,驚浪滿吳楚。久陰蛟螭出,寇盜復(fù)幾許??丈街邢帲⒗湎日硐??;仫L(fēng)起清曙,萬象萋已碧。4p3702
青山云煙,秋雨綿綿,江水滔滔,所有景象盡收峽中。見此情此景,詩人不由得思念將去萬里之外的“佳客”?!皰旆h色外,驚浪滿吳楚”用夸張的手法突出政治環(huán)境之惡劣。“久陰蛟螭出,寇盜復(fù)幾許”亦點出動蕩時局,使詩人為“佳客”又添一份擔憂。全詩看似擔憂友人,實則用自然環(huán)境的惡劣側(cè)面描繪出了社會環(huán)境的動蕩,更是詩人憂國憂民的表現(xiàn)。
風(fēng)雨飄搖的國勢,還集中體現(xiàn)在這一首《雨》上:
始賀天休雨,還嗟地出雷。驟看浮峽過,密作渡江來。牛馬行無色,蛟龍斗不開。干戈盛陰氣,未必自陽臺。4p4410
此詩前六句氣勢如虹,寫雨勢之急、雨水傾盆?!绑E看浮峽過,密作渡江來”急雨從峽口瀉出,如千軍萬馬一樣密集。此句巧用典故,“牛馬”出自《莊子?秋水》“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蛟龍斗不開”,則引用漢武帝“蛟龍騁兮放遠游”中的龍斗野,以此突出政治斗爭之激烈。結(jié)尾兩句解釋雨勢大的原因,同時點出國家“陰”和“陽”的失衡,表達了詩人對國家局勢的關(guān)懷和對唐朝命運的擔憂。
杜甫這41首夔州雨詩包含了春夏秋冬四季之雨、晝夜四時之雨,其中不乏小雨、驟雨、暴雨,可謂雨態(tài)萬千、千姿百態(tài)。杜甫用其敏銳的洞察力、細致入微的筆法,加之憂國憂民的愛國主義情感使得杜甫的雨詩充滿了獨特的魅力,因此清代學(xué)者黃生評價道:“杜公本領(lǐng)之大,體物之精,命意之遠,說物理物情,即從人事世法勘入,學(xué)到筆到,心到眼到,唯其無所不到,所以無所不盡也?!?的確,杜甫因他的濟世情懷和洞察力,使得看似平淡無奇的“雨”變得有棱有角,有血有肉。
在夔州雨詩的創(chuàng)作中,詩人能流暢地把雨景和宏大的思想內(nèi)涵融于一體,這種筆法上的渾然天成,主要得益于杜甫開闊的視野。他除了直接描寫雨的自然形態(tài)外,更善于將雨與人、動植物或者景物結(jié)合來進行側(cè)面描寫,賦予了“雨”以靈性。如“高鳥濕不下,居人門未開”(《雨》),高山中的鳥兒因雨而高飛不下,人們因雨水帶來涼氣而紛紛關(guān)閉門戶。詩人用生動的描寫,悄然將這場雨中的“雨”“鳥”“人”融合成一個共同體,寥寥數(shù)筆便描繪出一派山林雨景。
又如《雨二首》其一:“青山淡無姿,白露誰能數(shù)。片片水上云,瀟瀟沙中雨。”杜甫用極簡的語言、細膩的筆觸,工筆勾勒出一幅如“煙籠寒水月籠沙”(杜牧《泊秦淮》)般虛無縹緲的煙雨圖景。故蔣弱六評價道:“四句連看似露似云,連山連水,只沙上有聲知為雨也,寫狀入神?!?同樣地,《雨四首》其一云:“紫崖奔處黑,白鳥去邊明?!睂ε际址ㄊ沟脿钗飿O其工整、音韻更加和諧,只言片語便為讀者呈現(xiàn)出烏云密布的景象。以上幾例,狀物怡情毫無做作之態(tài),可見杜甫筆法之靈活。
杜甫的雨詩如此精妙,同樣在于他對意象的選擇。如《即事》“黃鶯過水翻回去,燕子沖泥濕不妨”中,“黃鶯”和“燕子”是這場春雨景色中極具代表性的意象,恰如其分地體現(xiàn)出春雨帶來的活力與生機。又如《雨》:“直覺巫山暮,兼催宋玉悲?!痹娙诉x擇“巫山”這一意象,更能體現(xiàn)出倒春寒后的天色變得昏暗,只余一陣悲涼。
再如《雨四首》其四:“神女花鈿落,鮫人織杼悲?!薄吧衽焙汀磅o人”兩意象,以神話場景的描寫,來體現(xiàn)雨景之凄美。同樣,《雨》云:“楚宮久已滅,幽佩為誰哀。侍臣書王夢,賦有冠古才。冥冥翠龍駕,多自巫山臺?!薄拔咨脚_”這一意象使讀者聯(lián)想到古代傳說中的巫山神女,為夔州雨詩增添了一份神話色彩。夔州雨詩,在杜甫精妙的意象拿捏中,將自然之雨點染上了浪漫主義色彩。
細觀杜甫雨詩可以發(fā)現(xiàn),他十分善于通過煉字垂句來創(chuàng)造“雨”的意象美,故使他筆下的雨如有神韻。宋人孫奕曾評論道:“詩人嘲弄萬象,每句必須煉字,子美工巧尤多?!?0如《雨四首》其一:“柴扉臨野碓,半濕搗香秔?!薄耙绊浴睋v“香秔”本是農(nóng)家常見情景,“半濕”二字卻將雨糅合其中,未提“雨”字,卻及雨意?!段鏖w雨望》中的“樓雨沾云幔”,詩人用簡練的筆法既描繪出朦朧煙雨中樓,也展現(xiàn)出漫天陰云的景象,用一“沾”字連接看似無關(guān)聯(lián)的兩景,使得所有景物連接成一個整體。同樣“菊蕊凄疏放”中的“凄”字也將“菊蕊”在風(fēng)吹雨打下凄然疏放的情景展現(xiàn)出來。又如《晴二首》中“碧知湖外草,紅見海東云”,巧用“碧”“紅”二字描繪了一幅雨過天晴萬物復(fù)蘇的春景圖。
以上幾例雨詩,提及雨時直抒胸臆,未提雨時辭微旨遠。由此便可以看出杜甫對于煉字這一技巧的使用,能讓客觀環(huán)境對主觀情感的襯托更加鮮明,使情感表達更加具體。
別林斯基曾說:“任何偉大的詩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的痛苦和幸福植根于社會和歷史的土壤,只有渺小的詩人才由于自身或依賴自身而或喜或憂?!?1“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nèi)熱”(《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是杜甫一生的真實寫照,也正是這般濟世情懷,讓夔州之“雨”在其筆下變得熠熠生輝。詩人運用高超的藝術(shù)手法,并扎根于特殊的時代背景、地理環(huán)境,使得40多首夔州雨詩不僅高唱著國家命運之憂、黎民百姓之苦,也寄寓著詩人自身復(fù)雜的情感。千年之下讀之,依然振聾發(fā)聵,余音繞梁。
注釋:
1.(明)周珽集注.刪補唐詩選脈箋釋會通評林[M].明崇禎八年縠采齋刻本.
2.王國維.人間詞話[M].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
3.(宋)歐陽修,宋祁撰.新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267.
4.蕭滌非主編,廖仲安,張忠綱,李華副主編.杜甫全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14.
5.(清)仇兆鰲詳注.杜詩詳注[M].北京:中華書局,1979.
6.周艷菊.杜甫詠雨詩的情感分析[J].株洲師范高等??茖W(xué)校學(xué)報,2007,(6):52-55.
7.(清)徐乾學(xué)等編.古文淵鑒[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126.
8.(清)黃生撰;徐定祥點校.杜詩說[M].合肥:黃山書社,1994:183.
9.(清)楊倫箋注.杜詩鏡銓[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27.
10.張聲怡,劉九洲編.中國古代寫作理論[M].武漢:華中工學(xué)院出版社,1985:318.
11.二木.外國名家談詩[J].新聞愛好者,199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