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芳菲 楊可立
【摘要】 目的 探究病毒性肝炎應用胸腺肽α1治療的效果。方法 9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 各45例。對照組采用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和常規(guī)營養(yǎng)支持,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胸腺肽α1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血清總膽紅素(TBIL)、凝血酶原活動度(PTA)、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變化情況和存活率。結果 治療前, 兩組患者的TBIL、PTA、ALT、AST水平比較, 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的TBIL、ALT、AST顯著低于對照組, PTA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經(jīng)過為期1年的隨訪, 觀察組患者中死亡11例, 存活34例, 存活率為75.56%;對照組患者中死亡25例, 存活20例, 存活率為44.44%。觀察組存活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9.07, P<0.05)。結論 胸腺肽α1治療病毒性肝炎的效果良好, 可以顯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 降低病死率。
【關鍵詞】 病毒性肝炎;胸腺肽α1;治療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6.058
病毒性肝炎是比較常見的肝臟疾病, 病情較為嚴重, 病情發(fā)展迅速, 臨床主要癥狀為肝臟炎癥病變和多器官損傷, 治療難度大, 臨床暫無特效藥, 若得不到及時有效的疾病控制或出現(xiàn)營養(yǎng)不良, 容易引發(fā)慢性肝炎, 增大治療難度, 提高病死率, 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1]。臨床用藥過程中發(fā)現(xiàn)胸腺肽α1對病毒性肝炎有一定效果, 有控制疾病、改善肝臟指標的效果。為探究病毒性肝炎應用胸腺肽α1治療的效果, 本文總結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到本院接受治療的9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進行臨床研究,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到本院接受治療的9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進行研究, 經(jīng)倫理委員會同意。隨機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 各45例。觀察組中男24例, 女21例, 男女比例8∶7;年齡19~70歲, 平均年齡(45.97±13.73)歲。對照組中男25例, 女20例, 男女比例5∶4;年齡20~69歲, 平均年齡(46.12±13.54)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 2. 1 納入標準 ①符合病毒性肝炎診斷標準者;②無精神疾病或認知障礙, 可積極配合調查者;③家屬簽署入組同意書者。
1. 2. 2 排除標準 ①身體虛弱, 生命體征不穩(wěn)定者;②存在嚴重臟器衰竭或心血管疾病者;③過敏體質或對研究藥物過敏者;④甲狀腺功能亢進或合并其他腫瘤者[2]。
1. 3 方法
1. 3. 1 對照組 采用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和常規(guī)營養(yǎng)支持, 包括抗感染對癥治療, 維持水電解質平衡, 服用肝泰樂護肝, 補充維生素C和維生素B, 飲食上保證營養(yǎng), 避免服用影響藥效的食物, 不服用干擾素、恩替卡韋、阿德福韋、拉米夫定等其他抗病毒藥干擾治療。
1. 3. 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胸腺肽α1治療, 胸腺肽α1皮下注射, 1.6 mg/次, 3次/周。
1. 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變化情況, 肝功能指標包括TBIL、PTA、ALT、AST。隨訪1年, 比較兩組患者的和存活情況。
1. 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變化情況對比 治療前, 兩組患者的TBIL、PTA、ALT、AST水平比較, 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的TBIL、ALT、AST顯著低于對照組, PTA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存活情況比較 經(jīng)過為期1年的隨訪, 觀察組患者中死亡11例, 存活34例, 存活率為75.56%;對照組患者中死亡25例, 存活20例, 存活率為44.44%。觀察組存活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9.07, P<0.05)。
3 討論
肝臟是人體十分重要的免疫器官, 對整個機體均有影響, 肝功能受損時患者會出現(xiàn)水腫、乏力、失眠等臨床癥狀。肝臟具有清除內(nèi)毒素、細菌的重要作用, 當受到損傷時, 肝細胞被破壞, 腸黏膜屏障作用也減弱, 腸道微生態(tài)失衡, 人體很容易出現(xiàn)各種疾病和中毒狀態(tài)。肝臟還是消化器官, 肝臟存在病變時膽汁分泌減少, 因此病毒性肝炎患者臨床表現(xiàn)有惡心、腹部脹氣、食欲減退、肝區(qū)不適等癥狀, 不利于營養(yǎng)的吸收, 容易因患者飲食營養(yǎng)不足導致營養(yǎng)不良。同時, 作為重要的代謝器官, 肝炎患者對很多藥物的代謝改變, 部分藥物無法發(fā)揮藥效, 病毒性肝炎若得不到有效治療, 容易威脅患者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3, 4]。
病毒性肝炎的治療重點在于保護肝臟, 避免疾病進一步發(fā)展, 恢復肝功能, 提高免疫力。傳統(tǒng)的西醫(yī)治療和營養(yǎng)支持雖然可以控制病情發(fā)展, 但效果有限, 治療個體差異大, 無法支持長時間治療, 對患者身體機能的恢復效果差, 容易發(fā)展為慢性肝炎, 出現(xiàn)各種并發(fā)癥[5]。胸腺肽α1是胸腺肽中分離出的一種高純度生物活性多肽, 具有雙向的免疫調節(jié)性, 可以促進、誘導T細胞分化成熟, 減少T細胞凋亡, 增加T細胞表面淋巴因子受體。其具有促進T細胞分泌在抗原啟動出現(xiàn)的多種淋巴因子的作用, 可增強T細胞參與的免疫反應, 增強自然殺傷細胞活性, 降低體內(nèi)的內(nèi)毒素水平, 進而發(fā)揮調節(jié)人體的免疫功能的作用。所以胸腺肽α1可以作為一種免疫調節(jié)劑來增強患者的免疫力, 發(fā)揮特異性免疫功能, 直接作用于病毒細胞, 對病毒性肝炎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幫助修復被損傷的肝細胞, 促進壞死肝細胞再生, 顯著改善患者的各項肝功能指標, 促進患者機體恢復、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延長患者的生存期[6, 7]。
本研究結果顯示, 治療前, 兩組患者的TBIL、PTA、ALT、AST水平比較, 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的TBIL、ALT、AST顯著低于對照組, PTA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經(jīng)過為期1年的隨訪, 觀察組患者中死亡11例, 存活34例, 存活率為75.56%;對照組患者中死亡25例, 存活20例, 存活率為44.44%。觀察組存活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9.07, P<0.05)。觀察組肝功能各個指標更接近于正常范圍, 顯著改善了患者的肝功能, 顯著降低了患者隨訪1年時死亡率。
綜上所述, 胸腺肽α1治療病毒性肝炎的效果良好, 可以顯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 降低患者病死率, 優(yōu)化患者預后, 應用前景廣闊, 適于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麗娟. 胸腺肽α1治療36例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效果觀察. 中國當代醫(yī)藥, 2015, 22(31):123-125.
[2] 劉曉梅. 胸腺肽α1抗乙型肝炎病毒的研究進展. 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 2008, 26(2):158-159.
[3] 周霞秋. 胸腺肽α1在慢性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療中的應用. 臨床內(nèi)科雜志, 2006, 23(12):808-811.
[4] 余輝, 楊利華. 胸腺肽α1聯(lián)合拉米夫定治療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療效觀察. 骨科, 2009, 33(3):140-141.
[5] 史美育, 蘇智軍, 柯邵鵬. 胸腺肽α1治療重型病毒性肝炎34例臨床分析. 福建醫(yī)藥雜志, 2002, 24(5):117-118.
[6] 張久聰, 孫利. 胸腺肽α1在慢性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療中的應用. 實用藥物與臨床, 2010, 13(2):135-137.
[7] 王會清, 于愛平, 劉鈺佩, 等. 胸腺肽α1治療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臨床意義. 天津醫(yī)藥, 2010, 38(5):375-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