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勇兵
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學 湖南 株洲 412007
在高中階段的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重點關注學生對于化學知識的認知水平。為了能夠切實增強學生的化學學習效率,使學生具備極佳的思維能力,教師需要采取探究性的教學策略,指導學生的日?;瘜W教學。因此,教師需要綜合分析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不斷完善化學問題的引入措施,切實提升學生的化學學習效率。同時,教師應為學生創(chuàng)編探索性學習任務,指導學生進項小組合作。最后,教師按照不同階段進行教學評價總結(jié),使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探究成果最大化,起到良好的教學作用。
(一)設計探究情境,指導學生探究。當教師采用探究性教學法指導學生學習化學知識時,需要為學生設計相應的化學探究問題。對學生來說,一個良好的課前引導問題,能夠切實提升學生的知識探究意識,并激發(fā)學生旺盛的探索欲望。因此,教師在探索性教學中需要本著“問題探索引導,學生為主研究”的教學原則,為學生引入關于化學教材知識的內(nèi)容,從而真正有效的提升學生對于化學知識的理解。在此基礎上,教師設計的探究性問題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并結(jié)合自己現(xiàn)有的知識理解水平,進行深入細致的情境分析,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知識學習效率。
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元素周期律”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引入相關探究性的問題,指導學生對相關內(nèi)容進行深入細致的探究。教師首先為學生講解對應的知識現(xiàn)狀,使學生對元素周期變化有初步的了解?!半S著元素原子序數(shù)增加,在其化學性質(zhì)的表現(xiàn)也呈現(xiàn)規(guī)律性,對應元素的 、金屬和非金屬的活潑性,氧化物和氫氧化物酸堿性的變化都會呈現(xiàn)明顯的周期性”。此時,教師指導學生對教師引導的教學內(nèi)容進行分析和理解,使學生對化學元素的周期性變化有初步的認知。而后學生結(jié)合自己對教材內(nèi)容的學習,重點分析其中化學元素得失電子能力的強弱變化,以及相關金屬性和非金屬性的變化規(guī)律。通過教師為學生設計的探究性情境,使學生的問題探究意識得到有效提升。
(二)立足教材內(nèi)容,提升學習效率。教師在開展探究性教學期間,需要綜合分析自己的探索教學內(nèi)容,使探索性教學能夠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因此,教師決定從學生當前的化學教材出發(fā),拓展相應的化學知識,對學生進行深入細致的教學指導,切實提升學生的化學學習效率。為此,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探究的內(nèi)容,需要和教材知識有本質(zhì)性的關聯(lián)。教師結(jié)合教材內(nèi)容的知識講解,需要立足于課本知識結(jié)構的基礎之上,從而切實優(yōu)化學生對于化學知識的深層次理解。學生對教師拓展的教學內(nèi)容有更深刻的認知,進而提升了學生的化學學習效率。
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二價鐵與三價鐵氧化性強弱關系”的過程中,可以從指導學生從化學教材的知識內(nèi)容出發(fā),鼓勵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和問題的探究。通過教師基于教材內(nèi)容的教學指導分析,使得學生對教師提出氧化性強弱問題的理解更加清晰。此時,學生結(jié)合教材內(nèi)容進行初步分析,對應不同物質(zhì)的氧化性強弱,以及相關化學反應式子。通過學生的細致對比研究,對于鐵離子的氧化性強弱有了正確的認識。此外,教師需要結(jié)合學生的化學知識探究內(nèi)容進行總結(jié),使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更加透徹。因此,教師從教材的角度出發(fā),指導學生相應的問題探究,能夠切實提升學生的化學知識學習效率。
(一)劃分合作小組,明確分組結(jié)構。在教師開展合作學習的實踐過程中,需要教師能夠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組。合理劃分學習小組是進行合作學習的首要基礎,也是成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根本保障。對于高中學生的合作學習小組,需要保證成員相對穩(wěn)定,這樣的狀態(tài)對于組內(nèi)成員相互了解大有裨益,能夠產(chǎn)生強大的凝聚力。教師還需審時度勢,根據(jù)學生概況進行動態(tài)教學,增加各個層次學生對于化學學習的興趣。
在教師看來,合作學習需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接受水平進行學生的組別劃分。因為,在傳統(tǒng)的化學教學模式中,教師一味地灌輸化學知識,忽略了學生自身對知識的接受能力。因此,在教師通過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展開教學時需要考慮一下幾個方面。第一,成績?yōu)槭?。根?jù)學生的化學學習成績作為第一要素,將學生分成三個大區(qū)間:優(yōu)秀、良好、一般,按照比例從三個組別中選取相應的人數(shù)進行組合。第二,性格互補。因為學生組成一個學習小組,需要在化學學習的過程中展開討論和分析,必然需要密切的溝通。教師充分考察學生的實際性格特點,做到學生之間的組內(nèi)和諧共處,并能夠充分活躍交流氣氛。第三,控制人數(shù)。學生在組成學習小組的過程中,人數(shù)需要控制在4—6人之間,不易過多或過少,既能夠活躍交流氛圍,又可以做到面面俱到。
(二)結(jié)合化學問題,設計探究過程。在小組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為學生設計相應的探究性問題,指導學生按照教師的教學任務,進行細致深入的問題探究,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化學知識水平。因此,這便需要教師從現(xiàn)實的角度出發(fā),為學生設計有效的化學問題,指導學生進行相應的問題探究。教師為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創(chuàng)編探究任務時,需要遵循相應的問題設計原則。首先,對應的問題需要有相當?shù)目商骄啃?能夠激活學生的探究意識,使學生對該問題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其次,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對這些化學問題進行細致的分析,用以全面增強學生的知識水平。
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化學反應平衡移動”的知識時,便可以采用探究性的問題教學,引導學生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相關問題的探究。其中,教師的提問涉及到“在標準狀況下的氣體可逆反應,哪些變化會造成平衡的移動?”“對可逆反應進行分析,發(fā)生平衡移動的條件有哪些?(分類所答)”“發(fā)生平衡移動的有氣體參與的化學反應,必然是體積發(fā)生變化嗎?”教師通過為學生設計相應的探究性問題,能夠使學生進行緊張細致的問題分析,最終學生的知識認知水平得到極大程度的提升。同時,學生組成的學習小組,能夠?qū)處熖岢龅奶骄啃詥栴},進行全面的分析和整理。小組內(nèi)的成員可以根據(jù)問題進行探究討論,不同學生負責不同的問題回答,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
(三)指導學生探究,培養(yǎng)學生能力。當學生就相應化學問題進行探究分析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深入學生之中,對學生的知識探究學習進行教學指導。為此,教師在學生進行小組知識探究的過程中,深入學生之中對學生進行相應的教學指導。故而,教師需要對學生理解不足的問題進行點撥,使學生的思維滯澀點得到釋放。而后,教師結(jié)合學生集中反映的問題進行系統(tǒng)性的講解,并對相關問題進行標記,待到學生回答問題之后,對學生進行集中指導。最后,教師需要不斷抽查學生,是每個小組的學生都能夠感受到教師抽查提問帶來的壓力,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主動性,切實提升學生的知識認知水平。
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綜合性探究關于“堿金屬”的相關性質(zhì)時,可以采用這樣的教學該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指導,切實增強學生的問題探究能力。在教師深入學生之中進行檢查時,教師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對于堿金屬知識的認知缺點,以及學生自身的知識漏洞。此時,教師對學生集中提出的問題進行指導分析,一來能夠為學生點播思路,二來能夠切實提升學生的知識認知水平。因此教師指導學生的探究活動,能夠切實提升學生的綜合探究能力。
(一)重視教學評價,提升學生信心。教師指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需要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信心。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過程中,需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評價措施,不斷提振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在教師看來,探究性學習充滿了不確定性。因此,學生的相關知識探究很可能會出現(xiàn)思路偏差的結(jié)果,最終導致學生的知識探究過程變得沒有意義。所以,教師需要在學生日常的知識探究中,對學生進行積極向上的教學評價,使學生時刻保持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以及強烈的學習自信心。只有學生在自信心的驅(qū)使下,才能夠堅定繼續(xù)探究未知難題的決心,才能夠獲得最終的學習成功。故而,教師重視對學生合作探究的積極評價,能夠切實提升學生的探究意識。
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鹵族元素”的過程中,會遇到學生對鹵族元素理解不足的狀況。此時,教師需要充分結(jié)合學生的學習實際,對學生的實際探究結(jié)果進行分析和評價。學生對于其中的氟元素理解出現(xiàn)偏差,任務氯元素的非金屬性較強,高氯酸呈現(xiàn)強氧化性,故而推斷氟元素的非金屬性更強,因此存在高氟酸,并且其氧化性要強于高氯酸。這樣的推斷不符合實際情況,但是教師還是應當給予學生積極的鼓勵和暗示。在教師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時,還是需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切實提升學生的探究性學習信心。通過教師的積極探究性教學評價,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得到實質(zhì)性提升,使得學生的學習探究更加大膽,獲得的探究成果也更顯著。
(二)結(jié)合探究成果,分析學生得失。當學生的知識探究得出相應的結(jié)果之后,教師需對學生的成果進行相應的指導和分析。在教師看來,學生具備自主的問題探究意識,是一個學生逐步走向成熟的標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然會遇到自己難以理解的問題,因此就相關問題進行細致深入的探究,能夠幫助學生有效理解其中的問題實際,并指導學生對自己不理解的知識內(nèi)容,進行更進一步的分析和研究。此外,教師需要對學生探究性學習的成果進行分析,查找學生所得出結(jié)果的準確性,并對學生在探究中忽略的問題進行講評。
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探究“如何制備氫氧化亞鐵的沉淀物”時,教師便需對學生的探究成果進行分析。通過教師的整體性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對于二價鐵離子的沉淀方式認知大致相同,都是采用氫氧根離子與二價鐵離子進行反應。但是,學生在設計相應的反應過程和裝置時,會忽略到一個點“二價鐵離子容易被空氣中的氧氣所氧化”。因此,學生的實驗設計難以有效滿足實際的實驗要求,這是學生此次實驗分析不足的問題。此外,還有部分學生想到隔絕空氣的實驗方法,在原有的實驗中加上了“油封”的方法,這樣的實驗設計思路,需要得到教師的肯定。因此,教師對學生的實驗進行分析,能夠使學生了解到自己實驗的得失。
(三)展示探究成果,階段總結(jié)講評。最后的探究學習成果展示階段,教師需要選取學生之中探究問題水平較高的答案,對學生進行相應的表揚,并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探究成果進行分析。在學生看來,良好的探究性學習過程,需要得到教師的評價和總結(jié)。這樣學生才會明白日后的努力方向。故而,教師需要在展示學生探究成果的基礎上,為學生進行系統(tǒng)性的教學評價,切實激活學生的探究意識。
例如,教師指導學生探究“原電池反應”的實驗設計時,便需要教師對學生的燃料電池進行綜合性分析和評價。學生的實驗設計需要滿足得失電子數(shù)的守恒,同時對應的實驗反應合乎情理。為此,教師對實驗設計最佳的學生進行表揚,一來可以起到激勵學生不斷進步的作用,二來能夠切實增強學生探究性學習的競爭意識。通過教師的總結(jié)講評,學生的學習意識空前高漲,起到了良好的教學引導作用。
綜上所述,高中化學教師在指導學生的探究性學習過程中,需要切實增強學生的化學學習效率,使學生具備極佳的思維能力,并帶動學生進行積極有效的化學知識探究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