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321004)
《馬橋詞典》是中國著名作家韓少功的重要代表作之一,這部作品采用詞典編排的獨特文學形式以及其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文化的內(nèi)容引起讀者的廣泛反響并獲得許多文學獎項。其英譯本曾榮獲第2屆美國紐曼華語文學獎,譯者藍詩玲的翻譯得到廣泛認可并提出了“忠實性再創(chuàng)造”(faithful recreation) (2009)的翻譯觀念。對該小說特色詞的翻譯研究于后續(xù)中國特色文學作品“走出去”具有重要借鑒意義。此外,筆者通過依托CNKI數(shù)據(jù)庫進行檢索,《馬橋詞典》的研究多是對原作的寫作淵源和深層意義的探討,對其特色詞英譯研究較少。筆者希望通過本文對其特色語言的翻譯進行歸納、對比和分析,以探析其所采取的翻譯策略。
《馬橋詞典》是由帶有濃厚地域民族特色的詞條編撰而成的,所以當中出現(xiàn)了很多難以理解的特色語言。本文通過縱觀整部小說,將其分為“四字成語”和“地方方言”兩大類來進行翻譯理解和分析。
在《馬橋詞典》中出現(xiàn)了很多成語,本文側(cè)重點放在比較難懂難翻譯的四字成語上,如“赴湯蹈火”、“浴血奮戰(zhàn)”、“張冠李戴”和“指驢為馬”,并分析這類成語的翻譯是采取了何種翻譯策略和方法。
(1)直譯
直譯是指在翻譯過程中使譯文在內(nèi)容和形式上保持和原文相同的翻譯方法,達到字面意思的傳達對等和結(jié)構(gòu)形式上的相同。
例1:“他們赴湯蹈火,浴血奮戰(zhàn)?!保n少功,1996:111)
“Drenched in blood, they battled through fire and through water.” (Lovell, 2003:70)
例2:“給人張冠李戴指驢為馬的荒唐感”(韓少功,1996:236)
“as ludicrous as putting Mr Zhang' s hat on Mr Li, or calling a donkey a horse.”(Lovell, 2003:194)
在例1和例2中,譯者都采取了直譯的翻譯方法,運用成語中表面所含有的意象來直接呈現(xiàn)該成語的意思。這樣不僅保留了原汁原味,充分展現(xiàn)了原語的文化意味,也不妨礙讀者的接受,這也正好符合譯者藍詩玲的翻譯觀。
(2)意譯
意譯是指在翻譯過程中,針對源語和譯入語無法完全轉(zhuǎn)換或?qū)Φ鹊母拍畋磉_時,只能舍棄源語字面意義,以功能交際為導向,將源語的意思和內(nèi)涵傳達到譯入語中,進而達到譯文和原文在含義和交際功能上相似的翻譯方法。
例3:“有一段時間,一對知青談愛談得如火如荼,興致勃勃地開始他們幸福的小日子,...?!保n少功,1996:25)
“At one time, the fires of love blazed between two Educated Youth who, as they settled down to begin their blissfully happy life together,....”(Lovell,2003:29)
例4:“這里的主人肯定躡手躡腳,是從來不去攪動這一堆堆酸臭的?!保n少功,1996:31)
“The owner of the house would surely have had to watch where he stepped to avoid stirring up such a deeply accumulated stench.”(Lovell, 2003:35)
在例3中,譯者并不是把“如火如荼”譯成“Red as the fire and white as the white flower”,而是將其譯成愛的火焰在倆人間燃起,很好地表達出來兩位知青剛熱戀的程度,也能讓讀者很好地理解和接受。在例4中,譯者也并不是將手和腳的意象全部表達出來,而是簡單的用“watch”來表達這種小心程度,很好地達到了原文的表達目的,又能輕松使讀者理解。
《馬橋詞典》中涉及諸多方言詞匯,許多在中國人自己看來都很難理解,只有當?shù)鼗虮容^鄰近的人才能懂得多一點。鑒于該小說在理解上很有難度,那翻譯出來就更加難了。所以,譯者藍詩玲在《馬橋詞典》的英譯過程中,曾多次和作者韓少功書信溝通(魏家海、李正林,2013),尤其是關(guān)于小說中一些方言表達進行了許多討論。最后《馬橋詞典》英譯本的翻譯受到廣大英語世界讀者的認可,可以說是非常的成功。這其中對方言所采取的翻譯策略對該作品的成功英譯具有重要作用。
(1)釋義
釋義的翻譯方法主要是針對富含文化信息的詞語所采取的一種是化抽象為具象的翻譯方法,通過解釋的方法來翻譯出原文想要表達的意思或意象。比如譯者將“神仙府”、“怪器”、“肯”、“顏茶”、“白話”分別譯成“House of Immortals”、“Strange Talent”、“will/willing”、“Colored Tea”和“Empty Talk”。都是將其字面意義與所要表達內(nèi)容有關(guān)的部分進行了解釋,將神仙釋為永生的人,器釋為才能,肯釋為意愿,顏釋為有顏色的,白話釋為空話。這些詞語的翻譯都盡可能地還原了原文所想要表達的意象,具有一舉兩得的效果。
(2)音譯
音譯在漢譯英中指用拼音將中文直接翻譯成譯語的翻譯方法。在《馬橋詞典》中的人名、事物或者特殊的稱呼都采取了音譯的方法。比如將“本義”、“水水”、“虧元”分別譯成“Benyi”“Shuishui”“Kuiyuan”。對于其字面意義與所表達內(nèi)容無關(guān)聯(lián)的人名或者其他特色專有名稱都采取了音譯的方法,與其他翻譯方法形成互補。
(3)替代
替代是通過在譯入語中找到相近的詞語表達來代替源語,以達到源語想表達的意象和最佳效果。由于中西不同的文化背景,兩種語言的所有事物和表達并不都是意義一一對稱的,有些表達或概念在譯入語中是沒有的,如果硬生生把源語概念原封不動譯過去,會造成語言生僻難懂,降低小說的可讀性,因此對非重要內(nèi)容的此種概念轉(zhuǎn)化通常會采取替代的方法。在《馬橋詞典》中,“逢生干爹”譯成 “godfather”。在馬橋特殊地域文化中“逢生干爹”指小孩出生時第一個進入小孩家的外人,因為當時的人都是在家請接生婆來節(jié)接生的,但由于文化差異,這個角色在西方社會是不存在的,所以譯者只能盡可能找個相近概念,將其譯為“godfather”。因為在西方基督教文化中,神父是為小孩進行施洗禮的人。這是在忠實基礎(chǔ)上尋求翻譯的最佳化。不僅能夠降低原文的復雜性,而且能達到表達的效果和目的。
(4)直譯
在《馬橋詞典》中,對于一些方言用語,也用到直譯的翻譯方法。如譯者將“紅花爹爹”、“三毛”分別譯成“Red Flower Daddy”和“Three-Hairs”。其將原文逐字進行翻譯,因為這些原文字眼與所表達內(nèi)容有一定的象征意義或者說暗示意義,因此在這種情況下采取直譯的方法使譯文表達更完整、更全面。
《馬橋詞典》中特色詞的英譯策略大體上跟藍詩玲的翻譯觀一致,表現(xiàn)為“忠實性再創(chuàng)造”。在具體的翻譯方法上,對于此類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詞語主要采用了釋義、直譯、音譯、意譯、替代的翻譯方法。這些翻譯方法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根據(jù)不同的內(nèi)容表達,不同的情景進行的一個互補。一個詞語當中有時既有直譯也有釋義,這使翻譯表達達到最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