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軍[西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成都 610041]
關于《簡·愛》中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的研究文章比比皆是,大部分文章主要從女性自強自立、由自卑變堅強的角度去分析,更多強調女性主義的思想,也有不少文章從基督教文化方面來研究簡·愛的形象,但側重點也在女性主義。本文從基督教的分支——清教文化背景出發(fā),分析簡·愛的完美性格形成的原因是其受周圍新教氛圍和信仰者的影響,在清教道德倫理指引下逐步得到完善,最終改變了其孩提時代的自卑、暴躁和充滿仇恨的性格,成為高貴、真誠、善良、堅韌不拔、積極向上的完美形象。可以說,她是一個清教信徒,并不完全是一個女性主義者。
夏洛蒂·勃朗特簡·愛生活在19世紀中葉的英國,當時的英國社會已經(jīng)進入了工業(yè)革命階段和城市化階段,改革對傳統(tǒng)的英國社會帶來了強烈的沖擊,勞資矛盾強烈激化,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開始出現(xiàn)。但英國的大部分民眾仍然信仰清教。與天主教的“因行稱義”不同,清教強調“因信稱義”,更加注重自由精神和世俗生活,強調節(jié)儉、賺錢、捐錢,反對傳統(tǒng)天主教的繁文縟節(jié)。夏洛蒂出身鄉(xiāng)村牧師家庭,信仰清教?!逗啞邸分械闹魅斯啞鬯畹沫h(huán)境也是清教背景,簡·愛在清教書籍、清教信徒的影響下,形成了完善的人格。
簡·愛從小在虐待他的姑媽家長大,由于孤獨和心靈上的無依無靠,簡·愛不得不將時間花費在閱讀書籍上。簡·愛小小的年紀在舅媽家就讀了有關《圣經(jīng)》方面的書籍,她讀過《啟示錄》《但以理書》《創(chuàng)世紀》和《撒母耳記》,以及《出埃及記》的一小部分,還有《列王記》《歷代志》《約伯》和《約拿書》,從而對清教的意識形態(tài)有一定的了解。她知道壞人在死后要下地獄,地獄是一個火坑,壞人在那里受煎熬和痛苦。在舅媽的壓迫下,她運用所知道的《圣經(jīng)》知識來反抗里德舅媽:“里德舅舅在天堂里,你做的和想的,他都看得清清楚楚。我爸爸媽媽也看得清清楚楚。他們知道你把我關了一整天,還巴不得我死掉?!笨梢哉f,《圣經(jīng)》故事對簡·愛幼小的心靈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使她的內(nèi)心在信仰的力量支撐下逐漸強大起來,逐漸克服了自卑心態(tài),人格開始在上帝的指引下走向完善。
簡·愛十歲時被送到慈善學?!_沃德學校,學校門上的石頭牌子上刻著《馬太福音》的內(nèi)容:“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憋@然,學校的辦學宗旨是堅定學生的宗教信仰,使學生將靈魂交給上帝,在上帝的思想指引下除去人自然本性中的驕傲、嫉妒、懶惰、貪婪、虛榮等不良品行,逐漸形成謙卑、堅韌、善良、以德報怨的高尚品德。該校的教學內(nèi)容很大一部分是學習《圣經(jīng)》,把耶穌的品行當作學習榜樣,要背誦、研習《圣經(jīng)》的內(nèi)容。主人公在這樣的宗教信仰氛圍中生活、學習了八年,成為具有堅定信仰的清教徒。因此,簡·愛的性格完善與學校的宗教氛圍有極大關系。
簡·愛在成長過程中,受到了三位具有清教思想的人的感化,她們?nèi)粚啞鄣木癯砷L和人格完善起到了關鍵作用,成為簡·愛“人格目標認同”的重要對象。
1.貝茜
貝茜是簡·愛在童年時寄養(yǎng)在姑媽家的女傭人,她受英國傳統(tǒng)宗教文化的影響,面對苛刻的女主人,她仍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與人為善,憑著堅定的信仰生活。面對簡·愛受到舅媽的不公正待遇時,貝茜唱了一首具有宗教含義的民謠來安慰簡·愛那顆受傷的心靈:我的雙腳酸痛啊四肢乏力,前路漫漫啊大山荒蕪。沒有月光啊天色陰凄,暮靄沉沉啊籠罩著可憐孤兒的旅途。
為什么要讓我孤苦伶仃遠走他鄉(xiāng),流落在荒野連綿峭巖重疊的異地。人心狠毒啊,唯有天使善良,關注著可憐孤兒的足跡。
從遠處吹來了柔和的夜風,晴空中繁星閃爍著溫煦的光芒。仁慈的上帝啊,你賜福于萬眾,可憐的孤兒得到了保護、安慰和希望。
哪怕我走過斷橋失足墜落,或是在迷茫恍惚中誤入泥淖。天父啊,你帶著祝福與許諾,把可憐的孤兒摟入你懷抱。
哪怕我無家可歸無親無故,一個給人力量的信念在我心頭。天堂啊,永遠是歸宿和安息之所,上帝是可憐孤兒的朋友。
貝茜的言行使簡·愛在童年時受到了宗教的“恒久忍耐,凡事盼望”精神的熏陶,使她能夠在逆境中仍然相信上帝的仁慈,耐心等待救贖,以度過苦難的童年。
2.海倫
海倫是簡·愛在羅沃德學校的好同學、好朋友,她是一位品學兼優(yōu)的好學生,但她性格邋遢,為此遭受多次體罰,她卻以德報怨,從不怨恨體罰自己的老師,并用《新約》中“愛你的仇敵”的思想來開導心懷仇恨的簡·愛。她認為暴力不是消除仇恨的好辦法,報復也絕對醫(yī)治不了傷害,她說:“無論什么虐待都不會在我的情感上烙下這樣的印記。要是你忘掉她(指里德舅媽)對你的嚴厲,忘掉由此引起的憤慨,你不就更愉快嗎?”特別是海倫在面對疾病死亡時的超脫精神,震撼了簡·愛的靈魂,海倫的言傳身教,使簡·愛開始以她為目標進行人格的“認同”發(fā)展,即當人格在遭受挫折時,以自己崇拜的角色為榜樣,開始學會忍耐和原諒。校長布羅克赫斯特先生誤聽舅媽的一面之詞,當眾宣布簡·愛是個撒謊者,并罰站半個小時,簡·愛寧愿死也不愿忍受這樣的羞辱,這時海倫向她投來友誼的微笑,使得簡·愛獲得了戰(zhàn)勝羞辱的力量,她控制住了像在舅媽家里那樣歇斯底里的反抗,堅定地站在板凳上一言不發(fā),最后等到了公正的判決。另外,簡·愛本來對舅媽的仇恨一直沒有消解,甚至發(fā)誓和舅媽斷絕關系:“我很慶幸你不是我的親戚,今生今世我再也不會叫你舅媽了。長大了也不會來看你?!钡斔佑|到海倫以后,被海倫寬廣而博愛的胸懷所打動,也養(yǎng)成了以德報怨的優(yōu)秀品德。后來在舅媽病危的時候主動向舅媽示好,不再對舅媽有任何恨意。海倫的言行堅定了簡·愛的清教信仰,消解了簡·愛心中的仇恨,對簡·愛人格的完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3.坦普爾小姐
坦普爾小姐是簡·愛“目標認同”的另一個重要人物,她是一位充滿愛心的好老師,她信仰堅定,心地善良,從不嚴厲地指責學生,總是和顏悅色地指出學生的錯誤,并且經(jīng)常慷慨地贊揚取得進步的學生。她經(jīng)常擁抱自己的學生,并祈求上帝保佑她們。當簡·愛在積極向上取得巨大進步的時候,遇到了校長不符合事實的指責,簡·愛無法承受這樣的精神打擊,她認為如果學校里的同學和老師看不起自己,討厭自己,她寧肯去死。在簡·愛的精神面臨危機的關頭,是坦普爾小姐主動找到簡·愛了解情況,讓簡·愛告訴自己事情真相,安慰簡·愛振作起來,并寫信去證實簡·愛是一個誠實的孩子。當坦普爾小姐當眾宣布簡的“撒謊”問題是詆毀而不是事實時,簡·愛重新贏得了老師和同學們的敬重,這使得簡·愛重新獲得了自信心。她把坦普爾小姐“認同”為自己的母親,將學校看成是自己的家,在學業(yè)上積極進取,在生活上不怕艱難困苦。她后來考試獲得全班第一名,在十六歲時獲得了羅沃德學校的教師職務。坦普爾小姐的寬厚、仁慈和堅定的信仰對簡·愛的人格完善也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經(jīng)過宗教書籍的熏陶,海倫的友情和坦普爾小姐的關愛,簡·愛的人格完成了目標認同,精神產(chǎn)生了飛躍,她在教會學校初步形成了完美的“清教徒”品格:她堅韌不拔,積極進取,正直誠實,以德報怨,具有責任感;她忠于職守,服從命令,節(jié)制不虛榮,寬厚不自私。當飽經(jīng)生活磨難的男主人公羅切斯特第一次在月光下見到十八歲時的簡·愛時,疑為仙女下凡,她的氣質里看不到一絲銅臭味、庸俗氣,仿佛來自另一個世界。她從未接觸現(xiàn)實的社會,沒有受過競爭文化糟粕思想的污染,她純潔的心靈使她年輕的外表顯得超凡脫俗,氣質高雅。她完善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她的行為令人贊嘆不已。
簡·愛的愛情觀是由“在上帝的面前人人平等”的清教觀念得來。她相信永恒的愛情,不受金錢、地位和外貌所束縛的真摯平等的愛情。
當她獲得了愛德華的愛情后,愛德華為了表示自己的深情厚誼,要為她買珠寶鉆石、華麗衣物。這種世俗的愛情表達方式讓簡·愛感到羞恥,她認為愛情是建立在精神基礎上,而不是建立在物質基礎之上,女性不應依附男性,而應靠自身的努力去生活。于是一再要求愛德華不要做這樣無聊的事情,她這種不同于大多數(shù)世俗虛榮女性的輕物質重精神的愛情觀,確實高尚純潔,超凡脫俗。
簡·愛平等的愛情觀同樣令人贊嘆:“難道就因為我一貧如洗、默默無聞、長相平庸、個子瘦小,就沒有靈魂,沒有心腸了?——我的心靈跟你一樣豐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樣充實!要是上帝賜予我一點姿色和充足的財富,我會使你同我現(xiàn)在一樣難分難舍,我不是根據(jù)習俗、常規(guī),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軀同你說話,而是我的靈魂同你的靈魂在對話,就仿佛我們兩人穿過墳墓,站在上帝的腳下,彼此平等——本來就如此!”這種擲地有聲的愛情平等宣言,看重的是心靈的契合,而不是外表、財富和地位,她的愛情觀不同于當時受拜金主義影響的庸俗的愛情觀,與貴族女子英格拉姆小姐形成鮮明的對比。
簡·愛在教會慈善學校經(jīng)過了精神的洗禮和飛躍,變成了一位道德高尚、心地善良的人。她的善良可以通過幾件事情來印證。除了原諒了舅媽對自己童年時代的虐待,還有對阿黛勒的關愛。當愛德華告訴簡·愛她的學生阿黛勒是私生女時,并擔心簡·愛不再愿意教育阿黛勒,她卻回答說阿黛勒不應承擔上輩人所犯的錯誤,她被母親拋棄是無辜的,自己要比以前更加關愛她。她的博愛心靈令人贊嘆。特別是當她得到叔叔贈送給的2萬英鎊的巨額遺產(chǎn)時,她主動要將這筆遺產(chǎn)與自己的三個表兄妹分割,更表現(xiàn)出了仁慈和公正的一面。
當簡·愛在教堂和羅切斯特舉行婚禮儀式時,得知羅切斯特曾和一位精神病女子結過婚,自己于是選擇離開心愛的人,不愿意做愛人的情婦,成為一個違反法律、不道德的人。當她因繼承遺產(chǎn)而變得富有,再次回到不富有而且殘疾的羅切斯特身邊時,毅然決然地和他結婚,全然不顧社會地位和經(jīng)濟條件的懸殊。另外,當英俊的傳教士圣·約翰請求她嫁給他,然后一同到遠方去傳教時,她意識到這樣的求婚更多是出自神圣的傳教理想而不是出自愛情,這完全不能和羅切斯特的狂熱愛情相比,便拒絕了圣·約翰的求婚,最后選擇去找自己的愛人。
簡·愛的人格完善是與其宗教信仰是密切相關的,她是清教文化孕育出來的高貴女性,自強自信,獨立自主,道德高尚,與人為善,堅韌不拔。她不同于傳統(tǒng)天主教文化下依附于男性的女子,更不同于被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所影響的“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庸俗女性,是世界文學史上的最富有魅力的女性之一。筆者認為從清教信仰的角度來解讀簡·愛的人格完善以及品德高尚,更加符合作家當時的社會背景和身份,從這個角度切入才是理解簡·愛心靈世界的關鍵路徑。
①夏洛蒂·勃朗特:曾凡海譯,《簡·愛》,時代文藝出版社2002年5月版,第15頁。(文中相關引文皆出自此版本,不再另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