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秀新 陳景風
摘要:以前創(chuàng)造的產品更多是為了產品的實用性,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消費者已不單單滿足于產品的物質功能,對產品的精神功能也有了相對的要求,所以對外觀形態(tài)是否具有美感越來越重視?,F在產品設計的創(chuàng)造是技術性與工藝美相結合。在技術上要求產品的材料、人機關系、結構等方面符合美學的材質美、線性美。在工藝上要求產品的形態(tài)、色彩、裝飾等方面符合美學的形體美、色彩美、裝飾美。本文主要從工藝美、色彩美、造型美方面進行深入研究。
關鍵詞:工藝美;色彩美;造型美
中圖分類號:J5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12-0172-01
一、研究背景
我國是陶瓷大國,陶瓷行業(yè)在我國的歷史是非常悠久的。陶器和瓷器的總稱是陶瓷,是以粘土為主要原料燒制而成的,所燒制出來的陶瓷制品被應用于不同的領域,主要分類有日用陶瓷、建筑陶瓷、衛(wèi)生陶瓷等。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更加注重精神愉悅,所以對陶瓷產品的需求表現出了個性化、多樣化的要求。部分外國國家對陶瓷產品的造型、色彩、環(huán)保、工藝等性能更加看重。而我國更看重的是文化內涵,實用性等。雖然不同地區(qū)的人有不同的審美和文化,但要將我們的產品更好的展示出去,就需要接受其他地區(qū)對我們有益的審美和文化。
二、設計美學概述
美是一種能使人感到快樂的特質,它反映了審美主體與審美客體之間的心理感受。而美學是研究人的這種特殊的心理感受,研究其產生的原因、本質和過程,研究人對現實的審美關系的一門科學。美學規(guī)則主要有:統一與變化,統一使人感覺整齊、變化帶來新奇和刺激,打破沉悶;對比與調和,對比強調兩個物體之間的不同部分,調和則強調了兩個物體間共同的部分,其次是對稱與均衡、節(jié)奏與韻律、呼應與重點、比例與尺度等。
(一)工藝美
陶瓷的形成是土與火缺一不可的,陶瓷產品工藝美是由工藝因素組合而成的,是需要按照一定的組合規(guī)律進行組織。這種組合規(guī)律是陶瓷產品工藝因素自身構成美的結構原理,按照質量度的關系去研究。陶瓷產品工藝美規(guī)律可分為設計量的形式規(guī)律,主要是整齊一律、平衡對稱,一類是涉及對比、比例、調和的規(guī)律,一類是涉及節(jié)奏和諧,這些形式規(guī)律是經過長期的抽象積累和概括,具有獨立的精神意義,由于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人們的空間,情緒和活動特點都在發(fā)生變化。
(二)色彩美
單色釉的瓷器是整體一色,不同的單色釉瓷器讓人在視覺上感到不同的美感。窯變釉給人朦朧的感覺,讓人有無盡的遐想。身為瓷都的景德鎮(zhèn)的青花瓷也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青花在美學領域更多的是代表自然之美和山水之美。從美學角度來看,青花當初不是漢唐傳統的時尚顏色,他不是皇家貴族最先使用的,但后來逐漸被皇家所接受。唐宋時期的陶瓷色彩的主流是單色釉,青、白、影青、紫等色,這就是那時人們提倡的單色兒,青花在當時用青料畫小花,青花并沒有進入宋代文人的審美范疇。他不屬于單色釉,而是純粹的釉面圖案作品。青花瓷是元代以后人們喜愛的一種藝術形式。
青花是自然之色,青花的色彩,白地青花,投射到自然界就是藍天白云,這種清白組合形式,經由元代統治者而發(fā)揚光大,元、明、清以后文人加入到青花創(chuàng)作隊五中。青花的技法有很多,題材都有文人概念在里面,通過元青花里的高士圖,人物罐和許多文人題材的作品,可見窺見文人的審美一般。青花作品的上乘之作,應該是把青花的顏色跟陶瓷這種白色的底很好結合起來,呈現出美妙的自然之色。青花瓷獨特的審美價值在于對精神世界的啟迪,發(fā)乎本源的靈性,怡人胸襟,舒緩和消解人的焦躁和浮華之氣。
(三)造型美
陶瓷相對于其他金屬,石頭等材質,是有良好的可塑性的。陶瓷材料價格低廉,容易取材,并且我國是盛產陶瓷的大國。陶瓷造型藝術范圍是很廣泛的,其基本形式特點是建立在功能效用和物質技術基礎上的。要獲得令人滿意的陶瓷產品就必須要賦予陶瓷造型以美的特征,主要包括功能效用,工藝材料,工藝技術,藝術處理。通過造型的設計以及陶瓷材質的體現,能給人帶來是視覺的盛宴,讓產品中擁有更多的功能,不僅滿足現代人對產品的實用需求,也能滿足現代人的精神需求。任何一件成熟的瓷器都遵循著點線面相結合的原則并通過設計者對陶瓷語言的理解,設計出具有美感的造型,增加大眾對美學的認識。
三、結語
中國作為陶瓷大國,創(chuàng)造的陶瓷產品獨具濃郁氣韻讓人回味無窮。陶瓷藝術的文化現象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各種價值元素,陶瓷設計美學的意義不僅體現在實用性與審美性地的統一上,而且體現在實踐物質內容與豐富精神內容的整合上。通過對陶瓷產品的不斷提升和改進,設計出了很多的優(yōu)秀產品。陶瓷產品的規(guī)范化和商品化的發(fā)展,非但沒有扼殺陶瓷設計美學的意義價值,而且促進了陶瓷美學意義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