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承承 (湖北工業(yè)大學 430068)
雖然宋代長時間處在割裂狀態(tài)和“安內需外”、“重文輕武”的國策下,導致政治和軍事上的積貧積弱,但它的手工業(yè)非常興旺,經濟繁榮自由,市民對世俗生活更加投入。宋代玉器在這種背景下,制作規(guī)模擴大,紋飾雕刻與以前憑空的制作更具濃厚的生活氣息,1并且由于受到理學思想的約束,藝術風格上更具典雅和清淡,造型和裝飾上多以質樸呈現。這使得宋代玉器紋飾造型和雕刻工藝與前朝歷代有所不同,極大地影響了后世的玉器藝術。
據《山海經》介紹,中國有200多個玉器遺址,資源豐富,是世界上主要的玉器國家。中國玉文化是許多其他文化難以比擬的深遠影響,見證了中華文化各個階段的發(fā)展。并且玉器的制作和使用在世界文明史和藝術史上首屈一指,是中華文化傳統(tǒng)精髓的物質根基,代表著中華民族的氣質。具有鮮明的中華民族特色。2其中玉器的紋飾體現了其獨特的文化內涵,通過對它的研究,人們不僅能了解到玉器在不同時期的藝術風格特征,還能領略到古人的審美意趣和時代文化內涵。
宋代作為承上啟下的時期,社會經濟高度發(fā)展、文化繁榮。促使中國玉器發(fā)展也迎來了一個偉大的新時代,宋代在玉器制作上,既保持了宮廷制玉的習慣,又增添了民間制玉作坊。玉器從宮廷走向民間,擴大了玉器使用范圍。隨著近些年考古出土和傳世的宋代玉器數量不斷增加,為這一時期玉器的綜合調查研究提供了有利條件。3
中國玉器有著自成系統(tǒng)的發(fā)展歷史,以及寓意深奧的文化內涵。各個朝代有著自己獨特的審美情趣和裝飾特色,所以紋飾多姿多彩,特色各異。相較于唐代的壯麗恢弘,宋代總體上是高雅含蓄的。這是由于宋代當時政治、經濟和技術等因素的影響。
宋代佑文政策使得當時中國大部分的文化藝術創(chuàng)造受到了士大夫的控制。士大夫講究細膩純潔、意境高雅的文人格調和崇尚人與自然相結合的審美意味。于是,相比于唐代工藝的恢弘氣魄和豪邁氣概,宋代工藝在文人和理學思想的雙重影響下,顯得清心寡淡和溫文爾雅,給人清新淡雅之感。4宋代以玉比德,玉器就更為清雅、含蓄,也越來越貼近自然。雖然宋代民族矛盾尖銳,戰(zhàn)爭不斷,但經濟上卻又與周邊聯系密切,社會生產力逐漸提高,使得宋代經濟繁榮,為文化發(fā)展奠定了扎實的物質基礎。手工業(yè)的迅速發(fā)展,帶動制玉業(yè)的逐漸壯大。玉器制作規(guī)模擴大出現了宮廷和民間兩種不同的玉器制作坊,使得玉器在設計上既保留了宮廷受儒、道的影響的傳統(tǒng),又增加了民俗趣味。宋代仿古玉器從宮廷開始,復古紋飾增多。民間玉器主要消費對象不再只是文人雅士和達官貴人,擴大到普通市民階層,紋飾內容更為廣闊,逐漸向人們的日常生活靠攏,出現了更多迎合平民百姓的世俗化內容,具有濃厚的寫實性和生活氣息,反映了市民的現實生活。呈現出不同的藝術特色和審美情趣。5大量的傳世和出土玉器紋飾為我們領略那個時代獨特的審美情趣和思想意識提供了非常珍貴的素材資料。
玉器紋飾的發(fā)展變化是經過了歷史的發(fā)展與沉淀。宋代玉器紋飾在發(fā)展的過程中,受到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活等各種因素的影響而發(fā)生變化。沒有一成不變地全都延續(xù)下來。從形成了宋代獨特的紋飾風格。根據各類書籍和考古資料,宋代紋飾種類大致可分為植物、動物、人物、幾何這四類。這些紋飾與人們社會生活密切相關,呈現出宋代當時的時代特征。
宋代喜愛儒雅的生活,重視視覺精神上的享受,宮廷里種植了許多供人欣賞的奇花異草,文人雅士和達官貴人們把種花、賞花作為時尚,就連普通市井老百姓對花草鑒賞的品味也相當不錯。6宋代植物的繁盛為宋代植物紋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植物類紋飾主要有人們最常見的蓮花、梅花、牡丹,菊花等。造型優(yōu)美,既重視宋代文人的審美,又非常關注民間的情趣。因受到當時工筆畫影響,比起以前更加寫實,更加傾向理性的含蓄美。宋代的理學家周敦頤在散文《愛蓮說》中提到蓮花代表“君子”,是品行高潔的象征。描繪出蓮花的潔身自好,不僅增添了宋玉的美感,還表現了宋人對美好生活的期望。例如纏枝蓮花紋玉簪,此玉簪外形為三角形,以鏤雕為主要技法,雕刻出三朵盛開的蓮花和一個蓮蓬,蓮葉造型多變,花莖細小交錯而纏繞。構圖巧妙復雜,制作精致,蓮花采用不同的雕刻手法表現出飽滿生動的花瓣形態(tài)?;ㄈ~相互映襯,一副花團錦簇的樣子。
宋代玉器上的動物紋樣主要有花鳥紋、魚紋、龍鳳和螭紋,紋飾大多具有濃郁的平民化風格,形態(tài)親切和善、自然淳樸、線條圓潤,動物顯得十分溫和。造型上最常見的就是鳥銜花或者展翅高飛的鳥的造型。7鳥紋主要表現在其嘴、眼、羽毛、尾巴上。一般來說鳥的頭部比較簡單,多數鳥的頭上會有一根翎毛。眼部多為陰刻細長三角形,圓點眼。嘴呈三角形。腹部輪廓邊緣常伴有一周短小的細陰刻線,雙翅除了有豎著的陰刻線外還用橫線分出羽毛的層次。如玉孔雀銜花飾,主體為孔雀,展翅,孔雀回首,嘴銜花枝,枝上有品種不同的兩朵花。此件玉器與較一般宋代花鳥形玉器更為精致,給人以自然真實的生活情趣?;B一體的圖案化造型,自然恬靜,蘊含無限的生活氣息。是宋代玉器藝術和時代特色的縮影。
魚類紋飾身形一般偏古樸,一般用稍顯僵硬的陰線網格作鱗片,無鱗魚則身長,后半部分回彎,體形靈活。嘴部用粗陰線雕刻。眼部是圓形,圓環(huán)眼內一小圓坑。胸鰭上有陰刻直線,魚尾呈扇狀或兩梭形。跳躍形的魚是宋代玉雕的新品種,如玉魚蓮墜,頭部偏小上揚,無鱗,身體彎曲,魚尾上翹,魚鰭較短刻有細陰線。魚身旁有一片荷葉,長莖彎曲而成環(huán),可供穿系繩。荷花與魚寓意連年有余,屬于吉祥圖案的一種。
宋代龍紋極有特色,成為后代龍紋定式。造型上與唐代相比嘴張得不大,上唇薄且較長,眉毛突出,長發(fā)及龍須成飄拂狀,龍后腿彎曲程度大并且有火焰紋。周圍常伴有海水,山石和云作陪襯。與唐代不同的是宋人畫龍遵循“三停九似”,十分細致,所以宋代玉龍精細生動卻沒有唐代玉龍的威武氣勢。如云龍紋玉飾,龍首平視,毛發(fā)向后飄拂,三趾足,前爪護珠,身體彎曲,用陰刻斜方格紋作裝飾,尾與后腿相交。身旁伴有大片朵云,增加了龍在云間穿梭的感覺,起到很好的襯托作用。
宋代螭紋繼承了漢代的突眼方鼻,但是螭尾的三瓣花葉形屬于宋代獨創(chuàng)。8宋代螭紋五官多集中于頭前部,沒有早期螭紋的威武霸氣,已經轉變成了人們心中蘊含吉祥含義的圖案。如宋代玉劍璏,頂端是伏行狀小螭。器面飾一螭紋,身體光潤,眼睛斜挖突出眼珠,肩部是人字形陰刻線貫穿于尾部,前腿匍匐狀,后腿爬行,尾巴分叉、細長。
宋代政府以文治天下,導致打仗一旦輸了就選擇割地賠款,宋代并不希望打仗。所以在這個社會安定和諧的時代,人口增殖是這個國家追求的一個目標。人口增長導致玉雕童子類型的玉雕越來越多,寄托了人們對孩子的美好期望。9宋代童子一般頭比較大,頭發(fā)根根分明。眉毛是斜的,俗稱八字眉。眼睛與鼻子相連,用一條線刻出蔥管小鼻,耳朵靠前,靠近腮部。衣角微微卷起,并用米字紋裝飾。執(zhí)玉童子被喻為“連生貴子”。如玉舉蓮花童子,薄袖細衣衫,胖褲子,外罩一件馬甲并在馬甲上刻有方格“米”字紋飾。童子的頭部微微向左,露出右耳,雙手握蓮,造型生動活潑。童子的形象不僅寄托了當時宋人對兒孫滿堂的美好期愿,也有祈求吉祥如意的含義。
幾何紋飾是玉器裝飾紋飾里使用時間最久的,與其他紋飾相比較為簡樸,宋代玉器中的幾何紋飾以谷紋、乳釘紋、云紋、卷草紋、蒲紋等為主。谷紋流行于戰(zhàn)國秦漢,是整齊排列的蝌蚪紋,像谷牙,制作工藝簡單。如玉劍璏,正面用密集而細小的谷紋來裝飾,邊緣陰刻輪廓線。云紋在宋代玉器、銅器上很多,大致分為單岐云、雙岐云、三岐云、靈芝云等。云紋主要是作為輔助襯托性的紋飾。乳釘紋是半球形凸起的紋飾,如乳釘紋玉劍首,正面為兩層紋飾,外面一層飾有乳釘紋,里面一層微凸并以三組云紋裝飾,用網格紋將兩種不同紋飾區(qū)分開。宋代卷草紋,草葉向兩側卷起,中間或有一凸起。蒲紋常見于戰(zhàn)國秦漢時期的玉璧上,是密集分布的六角形格子紋飾。如蒲紋玉劍璏,正面浮雕蒲紋。側面和器底陰刻卷草紋,線條靈動自然。
宋代玉器講究質樸自然的典雅,工匠在雕琢時追求工藝精細。在宋代鏤雕、打磨、拋光等技術早就達到精工程度,再加上對自然題材的提煉寫生,使玉器紋飾輪廓鮮明、溫潤厚重、生動寫實。
宋代鏤雕技術在中國雕刻史上到達了極高的境界。在刪減掉多余部位的同時,也將剩下的部位經過仔細的打磨拋光,使邊緣呈現光滑透亮的曲面。然后,用勾撤、深挖等技法,使立體感更加明顯,增強玉器的美感。再與陰刻線相結合的技法進行制作,纖細流暢的陰刻線可以用以表現主體物的細部刻畫,使得玉器紋飾更加細膩更耐看。以動植物紋飾為例,花葉翻卷的造型和不同的質感表現得維妙維肖。鳥類羽毛表現生動逼真,仿佛叫聲都在耳旁縈繞。增添了自然平淡的寫實感。
圓雕將人物、動物的特點概括起來,利用人物五官自然生動的神態(tài)或細微的動作,巧妙的將意境與純熟的雕工融合起來。以玉童子為例,圓雕的技法使童子造型更加多變,形象生動詼諧。
不同時期的美學思想決定了器物的紋飾和造型特點。宋代的美學思想大抵是由理學奠定的,朱熹說理學從本質上來講是輕視審美的。它強調溫厚、含蓄,反對“奇技淫巧”。[10]并且宋人崇尚自然,喜愛世俗化的題材,同時宋代文人繪畫對玉雕藝術產生了直接的影響。因此宋玉追求的是造型精簡,構圖均衡,很多體積很小的器物,卻蘊含了各種意義。
宋代玉器紋飾是對隋唐五代紋飾的繼承,也開創(chuàng)了元、明、清以及近現代紋飾的新風格,因此這一時期的玉器紋飾是承前啟后的,成為中國玉器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時期。紋飾形式上,由夸張變形的圖案轉為寫實的形象,更加形神兼?zhèn)洹热萆嫌缮窆譃橹髯優(yōu)橐宰匀痪吧褪浪咨顬橹?。宋代民俗文化的興起使紋飾題材內容從禮制中走了出來,融入當代玉器創(chuàng)作的新風格,趨向市民日常生活,變得世俗化。濃郁生活氣息的背后,蘊含了不同的吉祥含義。
宋代玉器紋飾和玉文化在中國傳統(tǒng)玉文化史上有著不可動搖的地位。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現代藝術設計出現了更多新的想法和審美,這些都是靠古人的藝術積累。只有對中國傳統(tǒng)玉文化深入研究才能在玉器的現代設計上令人驚嘆。
注釋:
1.張?zhí)m香,錢振峰.世俗化、裝飾化的宋代玉器[J].大美術,2007(12):60—61.
2.宋建文,沈泓,裴華.古玩收藏投資解析:玉器[M].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13:12—31.
3.曲石.兩宋遼金玉器[J].中原文物,2001(06):48—61.
4.吳功正.論宋代美學[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05(01):112—119.
5.陸建芳.中國玉器通史.宋遼金元卷.[M].海天出版社,2014:3—4
6.谷莉.宋遼夏金裝飾紋樣研究[D].蘇州大學,2011:38—39
7.何松.中國宋代玉器的主要特征與文化藝術風格(下)[J].超硬材料工程,2010,22(1).
8.朱文楷.中國古代玉器中的螭紋[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1).
9.世俗風情 溫故知新——宋代玉器[J].黑龍江畫報,2015(1).
10.杭間.中國工藝美學思想史.[M].北岳文藝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