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春芳
摘 要:現(xiàn)階段,很多教師在開展古詩詞教學時,往往只是側(cè)重于詩詞的記憶,忽略了學生情感因素和文化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這種教學思想與新課標的要求相背離。低年級的古詩詞教學中,教師需要改變教學的側(cè)重點,除了要讓學生掌握必要的知識外,更要激發(fā)學生興趣,加強他們感知、解讀詩詞的能力,全面提高他們的文學素養(yǎng)。結合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就如何提高學生古詩詞能力展開論述。
關鍵詞:興趣;情境;品味
古詩詞是古人表達情感的一種媒介,其不僅韻律優(yōu)美,而且感情豐富,是我國民族文化瑰寶。因而,古詩詞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具有不可忽視的地位。教師需要充分開發(fā)古詩詞的教學價值,為古詩詞教學課堂賦予更多的元素,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手段來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他們的人文情懷,最大限度地彰顯詩詞教學的價值,讓學生可以不斷地積累文化底蘊,提升他們的文學素養(yǎng),為他們今后的學習和發(fā)展奠定基礎。
一、激發(fā)學生興趣,感知詩詞
低年級古詩詞教學中,首先應該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喜歡上古詩詞,轉(zhuǎn)變其學習觀念,從“要我學”變?yōu)椤拔乙獙W”。通過興趣的牽引可以讓學生盡快融入古詩詞的意境中,能夠更加深刻地體會古詩詞的魅力。教師需調(diào)整教學方式,利用更為淺顯易懂、趣味生動的形式來將古詩詞呈現(xiàn)出來,幫助學生理解古詩詞所要表達的含義,在不斷地熏陶中養(yǎng)成學習古詩詞的興趣。
學習《登黃鶴樓》這首詩,首先,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朗讀詩詞,讓他們結合自己的理解簡要闡述詩詞大意。然后,教師將詩句編成故事,以這種生動形象的方式呈現(xiàn)給學生,讓學生腦海中浮現(xiàn)出作者登黃鶴樓時的情境。這樣一來,在講解古詩時,學生才能更容易體會到作者的心情,理解古詩詞并建立對古詩的興趣。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比賽,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讓學生將古詩編成小故事,讓他們講給其他同學聽,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加深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
二、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作者的真情實感
每首詩都有其意象,但是很多學生無法有效地感受這些意象。因此,教師要利用有效的手段來為學生舉象造境,還原場景,真正讓學生切身感受古詩所描繪的畫面,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低年級的學生性格更為活潑,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單一的講解是難以吸引住這些學生的,教師要結合他們的性格特點,科學合理地開發(fā)利用教學資源,以增加學生的知識,提升教學的效果。
比如講解《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將詩中的情景展示出來,以這種直觀形象的方式來讓學生感受廬山瀑布雄奇壯麗的景色。用這種直觀的手段將此情此景展示出來,再配上合適的講解,學生就如看到動畫一般,對詩詞內(nèi)容也就能夠有一個更為清晰的認識,更容易感受到作者當時的心情。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微課技術,插入對詩人背景的介紹,對詩詞中的景象進行展示,幫助他們掌握剖析詩詞的技巧,升華自己的情感。此外,低年級古詩詞教學中,教師還要關注學生情感因素,注重生活積累和文化沉淀,搭建生活與現(xiàn)實的橋梁,有效地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從而調(diào)動學生的感性認知,讓他們真實地體會詩人的情感。
三、細細品味,體情悟道
古詩是一種特殊的文體,與我們平時所使用的白話文有著一定的差異。古人在利用古詩詞表達情感時,往往不會那么直接,而是利用較為隱晦的形式來抒發(fā)情感,表達中心思想。因此,要想對詩人的情感有一個充分的認識,需要對詩詞中每個詞都進行剖析、解讀、品味,細致地揣摩古詩的含義,進而才能做到“體情悟道”。
低年級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要帶領學生對詩詞進行細細的品讀。當然,不同的詩人所處的社會背景不同,而不同時代都有著鮮明的代表性詩人,詩詞的特點也有所不同。唐宋時期,中國古詩詞進入了巔峰,但唐詩和宋詩也有著差異,唐詩多為自然意象,宋詩更多的是人文意象,唐詩對生活有更多的投入感,而宋詩對生活則表現(xiàn)出了更多的超離感。同樣,不同風格的詩人,所表達情感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如李白喜歡直抒胸臆,詩詞大多磅礴有氣勢,而杜甫的詩大多表達的是憂國憂民的情懷。因此,在講解古詩詞前,教師需要讓學生對詩人有一個充分的認識,才能在接下來的學習中對詩詞有一個深入的理解。同時,每首詩都有詩眼,而這也是一首詩的重點,找出詩眼后,才能有效地為整首詩進行定調(diào),提高分析詩詞的效率?!兑顾奚剿隆愤@首詩的詩眼是“高”,這是著力刻畫的核心內(nèi)容。把握了這個字后,才能感受到詩人臨“危樓”時的心理狀態(tài),從而理解本文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
總之,在教學改革的浪潮下,優(yōu)化古詩詞教學模式勢在必行。廣大教師需要不斷總結教學經(jīng)驗,以更為多元化的教學元素來豐富詩詞教學,為學生打造更具魅力的詩詞課堂,全面提升他們的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張金英.引導學生輕松背古詩詞[J].少年兒童研究,2013(10).
[2]潘麗珍.讓每個孩子都愛上古詩詞[J].江西教育,2015(3).
[3]潘茂魁.淺談古詩詞的有效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