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爾軼
摘 要:學校教育不僅承載著知識傳授的任務,還承擔著塑造學生品德的重任。在學生的品德塑造中,學科教學是一方面的影響,更重要的是發(fā)揮學校文化的功能。結合學校辦學特色、構建文化氛圍,也是塑造學生道德品質的重要舉措。我校在對學生的品德塑造中,通過特色音樂文化的構建,通過粵曲與民歌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開展品德教育,對豐富學生生活、提升學生品德起到了重要的熏陶作用。
關鍵詞:特色教育;音樂;粵曲與民歌;學生品德
一、營造積極氛圍,熏陶學生品行
學生的品德塑造是一個系統(tǒng)的過程,也是一個長期反復的塑造過程。在對學生的品德進行塑造的過程中,環(huán)境對學生的影響是直接的,也是潛在的,發(fā)揮環(huán)境對學生的影響作用,強化環(huán)境對學生的熏陶作用也是一項隱形的德育課程。因此,在對學生品質進行塑造的過程中,我校結合粵曲與民歌這一特色校本文化,構建了完善系統(tǒng)的環(huán)境文化,為學生的品德塑造提供滋養(yǎng)的溫床。首先,在宣傳工作上,學校通過板報、宣傳欄、微信公眾號、主題班會等渠道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的師生了解我校的特色文化、深入感知特色文化,并通過耳濡目染的特色文化的熏陶,獲得對粵曲與民歌的了解,從粵曲與民歌的傳唱中,獲得寶貴的精神文化和傳統(tǒng)文化,幫助學生樹立弘揚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揚傳統(tǒng)文化的意識。同時,蘊藏在粵曲與民歌中的積極的價值觀念和道德品質以及深厚的情感也在學校的大力宣傳下為學生所感知。所以,在特色文化的宣傳上,發(fā)揮了讓每一面墻壁會說話的效果,幫助學生塑造了積極的價值觀念。其次,在校園文化的構建中,通過墻壁文化和走廊文化,讓我校的粵曲與民歌特色文化時刻伴隨著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通過圍墻、文化走廊、小禮堂和班級、班級走廊營造“粵曲民歌特色文化”氛圍,張貼有關粵曲、民歌文化知識和學生參加特色活動、獲獎等剪影,進一步加深師生對地方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理解,讓學生伴隨著對粵曲與民歌的深刻了解,產(chǎn)生更加深厚的情感體驗。
二、開設特色課程,提升學生品質
以上環(huán)境文化是一門隱形的品德塑造課程,同時我校還開設了特色文化這一顯性課程。利用校本文化的開設契機,為了讓特色走進課程,走進教材,走進課堂。讓學生更多地了解地方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內涵,打造學?!盎浨?、民歌”地方文化,自2016年起,我校就把“粵曲、民歌”地方文化作為校本課程加以開發(fā)。在本課程開發(fā)的過程中,特為本次粵曲與民歌的教學編寫了系統(tǒng)的教材——《開平民歌寫唱》,以幫助學生更加系統(tǒng)地了解和學習粵曲與民歌文化,有效挖掘了粵曲與民歌中的寶貴文化資源,同時讓粵曲與民歌中的美好品德為學生所感知。通過以上教材的開發(fā)和編寫后,校本課程基本成型,同時還在班級中開設課程,將每班每周星期五第六節(jié)定為民歌特色課程。另外,為了豐富學生的生活,引導學生將粵曲和民歌中的精髓和文化形態(tài)傳遞給更加廣泛的師生群體,我校特開設了《小紅豆粵劇團》這一課程,讓學生通過傳唱、表演等方式進一步發(fā)揮傳統(tǒng)文化的感染力。
三、強化設備配備,強化硬件支持
音樂文化的傳承和發(fā)揚離不開完善的設備支持。為了塑造學生的品質,傳承我國優(yōu)質文化,我校大力支持特色文化的建設,并為粵曲與民歌這一特色文化配備了充足的設備,強化了我校特色文化的硬件支持。為了提升粵曲與民歌這一特色校園文化的品質,發(fā)揮其對學生品質塑造的積極效果,我校特為本課程配備音樂室一個、特色表演小禮堂一個以及大量音樂器材。同時,為了保障音樂教學的質量,我校的設備管理工作更是做得十分精細,通過專人負責音樂設備的保養(yǎng)、檢查和維修,有效保證了音樂教學的高質量開展,讓粵曲與民歌在完善的設備支持下獲得高質量開展。
四、完善評價機制,增強塑造動力
教師是傳承文化、拓展文化影響力的重要載體,更是提升對學生塑造效果的重要資源。學校除了強化特色文化的教學效果,提升對學生品質的塑造效果,還應當注重加強師資的配備和提升教師教育水平,注重教師素養(yǎng)的升華,讓教師身體力行、以身示范,成為學生品質和道德提升的直接標桿。所以,我校主要通過以下途徑開展對教師教育水平的提升工作。學校解放思想,加強社會參與辦學,積極與開平市文化館、江門市粵劇團進行溝通交流,得到他們的大力支持,市文化館委派周均強老師作為民歌指導教師,每周星期五第六節(jié)對全校所有班級進行全員訓練,每周星期四第六節(jié)課對學校民歌校隊進行提高訓練,并由專業(yè)教師作為粵曲指導教師,每周星期三第六節(jié)對“小紅豆粵劇團”成員進行訓練指導;江門市粵劇團成員每學期定期來學校進行粵韻操訓練指導;同時邀請廣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項目開平民歌代表傳承人張巨山等老師作為學校顧問給予指導。另外,為提高學校藝術教育的實效,學校每年根據(jù)藝術教師開展課程的情況,結合其課堂教學評價和課堂成效的成果進行特色展示。某些在特色活動中取得突出成績的教師在各類評優(yōu)中給予支持和傾斜。將特色比賽的輔導計入教學工作量,也給予一定的津貼,學生獲獎時也會給予物質上的肯定和精神上的鼓勵。
影響學生品質的因素是多元的,教育教學工作需要通過這多元的影響因素開展對學生的教育工作。而挖掘優(yōu)質文化對學生的品質進行塑造,既起到了傳承文化的效果,又能通過厚重的文化底蘊強化對學生的塑造,可謂是一舉兩得。
參考文獻:
[1]王青青.打造學校特色文化,優(yōu)化品德教育教學[J].小學教學研究,2016(7):57-59.
[2]朱冰.品德課程攜手雅成教育 校園文化提升德育實效:海富小學在品德教學中融入校園特色文化的實踐探索[J].華夏教師,2015(7):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