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小刺
導演:福澤克雄
編劇:李正美/東野圭吾
主演:阿部寬/松島菜菜子/溝端淳平/田中麗奈/木村綠子
類型:劇情/懸疑
語言:日語
荒川沿岸的公寓中發(fā)現(xiàn)了一具被絞殺的女性尸體,經(jīng)過DNA比對,警方確定死者叫押谷道子,是一名保潔公司的銷售。
5月12日如常上班的她還快活地告訴同事周末要去東京奢侈一把,之后卻無故曠工。初步判定于5月14日被人殺害,她去世的屋子屬于一位叫越川的人,而那人15日起便消失了,有重大嫌疑。
從押谷的手機里并沒查出她必須去東京的理由,毫無頭緒的刑警松宮只得從她的人際關系查起,而其中一家療養(yǎng)院的老板有了回應。
這家養(yǎng)老院的201住著一個賴著不走也不付錢的女士,那天押谷和她擦肩而過時,突然驚呼:“這不是我初中同學的媽媽嗎?”可當押谷同她打招呼時,卻被說認錯了人,還被丟了一身飯。
押谷喜歡看戲,而那位叫博美的同學是東京著名的舞臺劇導演,她決定親自去一趟。
松宮趕到東京,但博美在案發(fā)時有明確的不在場證據(jù),不過押谷在13日的確找過她,而她拒絕了去接母親的請求。原來博美的媽媽在她中學跟外遇對象私奔時,還以她父親的名義借了一大筆外債,逼得她父親自殺了。
博美看了越川的畫像,說不認識。線索似乎斷了,好在松宮經(jīng)同為警察的表哥加賀提醒,DNA鑒定后發(fā)現(xiàn),另一起被殺后焚尸的流浪漢就是屋主越川,而越川屋里掛的每個月都寫著一座橋名字的日歷,加賀母親的遺物中也有一本相同的,字跡屬同一個人。
加賀的母親是在加賀年幼時,因得了抑郁癥怕傷害到孩子而離家,直到去世,她后來的戀人綿部才間接讓加賀拿走了遺物,卻從此杳無音信。加賀找到證人,確定了綿部和越川為同一人,證人還說,橋好像是見面的地方。
實地勘察時,加賀聽說了千人洗橋活動,當即猜想是綿部想借人群隱藏與誰相見的約定,而排查照片時,他看到了博美。
再次調(diào)查博美,加賀得知博美上學時和一位叫苗村的老師很親近,后來父親跳樓而亡,博美悄悄退學,不久后苗村老師也突然沒了消息。最重要的是,苗村出軌前買的十字架項鏈,戴在博美的脖子上。
有人說苗村和綿部的畫像有些相似,于是加賀推斷,是押谷用博美與苗村的事要挾她,博美因此殺了押谷,繼而殺害苗村,可證人看了照片,篤定苗村與綿部是兩個人。
案件又回到原點,加賀卻認定博美與此案有關,但動機是什么?加賀加上自己重新審視人物線,他是父母的孩子,媽媽的戀人綿部可能是殺害了押谷,押谷又是博美的朋友,加賀突然想起,自己認識博美,是因她帶著一群孩子指明讓他教劍道。
她是特意見自己的嗎?反過來想,如果自己想見她,是什么理由?加賀突然有了答案。
他想辦法拿到博美的頭發(fā)去驗DNA,她果然是綿部的女兒,曾調(diào)查過自己的地址,而傳言中她父親跳樓的大廈并沒有真實記錄,卻是在同一時間的另一地點跳崖了。另一邊的松宮則查到,綿部當年工作時的用名,叫橫山一俊。
順著線索,加賀在博美導演的戲劇演出的監(jiān)控中看到了綿部和押谷認出他的畫面。
殺害押谷可能是為了封口,但綿部被焚尸前是先被掐死的,又是誰?
一切追溯回26年前,當時博美為了和父親躲債,逃去遠方,在那兒遇到轉日要入職工作的流氓,博美自救時錯手殺了他。
父親做了跳崖的偽造,又將自己偽裝成那個人過了一生。為了掩人耳目,他們每月只在橋上遙望,后來博美得知父親有了愛人,便忍不住去見那位女士的兒子加賀。而因殺了得知真相的苗村和押谷,父親決定自焚保護博美,博美想起父親曾說過自焚的痛苦,將他掐死才點了火。
此片改編于東野圭吾同名小說,層層真相的背后皆為濃烈的感情。如果博美不聯(lián)系加賀,真相便永遠不會浮出,但博美說她不后悔,看了加賀,她才知道爸爸的愛人一定很優(yōu)秀。
編輯/王語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