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湘中劉姓玉盛宗祖居地考察

      2019-07-10 15:17:15劉范弟
      尋根 2019年3期
      關鍵詞:吉水縣江灣廬陵

      劉范弟

      湘中劉姓玉盛公一族,于北宋初年從江西吉安遷至湖南新化茅坪,至今已逾千年。除新化外,其后裔分遷于湖南的安化、漣源、寧鄉(xiāng)、新邵、隆回、武岡、新寧、溆浦、麻陽、永順、中方、辰溪、漢壽、常德以及廣西、貴州、重慶、湖北、云南各地定居,初步估算有數(shù)百萬人,是當今全國劉姓中的一大支派。乾隆丙子年(1756年),新化縣知縣戴高為劉玉盛留在始遷地的次子劉遠后裔所修的《劉氏重修族譜》作序:“此譜千有余牒,余曰:此新邑巨族也。復閱譜內人名,入鄉(xiāng)賢祠者有人,入名宦祠者有人,入忠孝祠者有人,入節(jié)婦祠者有氏,以及我朝顯達者不可勝紀。余曰:此世家名族也?!眲⒂袷⒃骷?,從劉駒到劉玉盛祖父劉景隆,在吉安的居地,歷代族譜記載多有歧異。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其后裔分支曾多次組織前往江西尋訪,均因各種原因無果而歸。2018年5月,湖南各縣及重慶等地的后裔再度組成了14人的尋訪團,前往吉安訪查。筆者參與了這次訪查。通過實地考察,結合有關文獻,特撰此文。

      元至大三年(1310年),劉文燦撰《劉氏通譜源流序》,序文中劉玉盛公“蘇溪葬墳”四字后有“明洪武四年立司”七字注文。據(jù)此可知,此序并非元至大譜原,而此譜修于何時何地則不清楚。序曰:“始祖劉氏,原籍本江西吉安府泰和縣潼江灣早禾市。高祖劉駒……駒生囂……囂生二子若、憲……若生適祺,居本宅江西泰和;憲生三子,景隆寓江右,景銑居原籍泰和圳上,景銓遷徙楚南常德桃源縣,地名樟樹腳鄭家?!?/p>

      據(jù)此譜序,從劉駒到劉若、劉憲三代,一直住在原籍泰和縣早禾市。從第四代開始,住在原籍“本宅”即老屋場的只剩下了劉若之子適祺,劉憲三子開始外遷。

      未署撰者名的萬歷十年(1582年)譜序記載:“始祖劉氏,原籍本江西吉安府泰和縣早禾市梅子村人,鼻祖駒生囂,囂生若,若生景隆,寓地名潼江灣犀牛下水地?!?/p>

      元至大序中記載劉囂有若、憲二子,在萬歷十年(1582年)和萬歷庚寅年(1590年)兩篇譜序上都只記一子劉若;元至大序中若生適祺,憲生景隆、景銑、景銓,此兩序則僅記為“若生景隆”一子(將若、憲二公混為一人作若公,以致憲公生景隆變成了若公生景?。溆嗳?、憲所生適祺、景銑、景銓三人全未記載??梢娙f歷十年和萬歷庚寅年兩篇譜序為了敘述簡明,已將景隆公之其余兄弟全都忽略不予記述,這也是族譜修撰中常見的現(xiàn)象。雖然萬歷十年和萬歷庚寅年兩篇譜序敘述錯訛較多,但有一點是清楚的,即其所記述的從駒公到景隆公所居之地是明確的:駒公、囂公、若公祖孫三人“原籍本江西吉安府泰和縣早禾市梅子村”,到景隆公則已寓“潼江灣犀牛下水地”,這就把元至大序中的“景隆寓江右”落實到了具體地名“潼江灣犀牛下水地”;元至大序只記大地名“江右”,而這兩篇譜序則只記小地名“潼江灣犀牛下水地”。以上元、明三篇譜序的作者都有些粗心,以致留下謎團讓后人去猜解。至于此“潼江灣犀牛下水地”究竟在什么地方,萬歷十年和萬歷庚寅年兩篇譜序都沒有說,但至少已不在早禾市,這是可以肯定的。

      到乾隆、嘉慶年間劉玉盛后裔族譜的記述,對劉駒子孫三代居原籍、劉景隆時搬遷外地這一史實已不太清楚,這些記述開始將玉盛公及之前的祖居之地籠統(tǒng)混雜地記在一個地域范圍之內,且將元至大序、萬歷十年序、萬歷庚寅序三序中本來分屬兩個地域范圍的早禾市、梅子村、圳上、潼江灣、犀牛下(水地)、鵝頸大丘等地名混在一起,變成了全在一個地域范圍內的地名。

      到了咸豐四年(1854年),玉盛裔族第一次聯(lián)系政、遠、滔三公后裔合修通譜,這一錯誤開始出現(xiàn)于通譜中。此通譜劉詒燕(芑孫)所寫的《源流序》,開篇即說:“余族,籍本豫章吉州太和縣梅子村早禾市圳上潼江灣,駒祖家焉。駒生囂,唐時以功賜爵楚侯王,謚仁忠。子若憲,字騰宇。生景隆,字用賢……至我先進公……生玉盛,字緒昌,號福裔。官邵州刺史,升淮鹽御史。解組居邵州云路街,今打信巷也。后落業(yè)上梅之茅坪,卒葬蘇溪?!庇捎趧⒃r燕奔走四方聯(lián)絡族人,創(chuàng)修祖祠,主修通譜,功勞大影響廣,這個說法從此開始深入人心。從此玉盛后裔修譜,大都只知其祖先原籍是吉安府泰和縣梅子村早禾市圳上潼江灣,而不知其實在江西吉安府是先后居住過兩個地方的。

      玉盛裔族譜中記載的有關圳上、梅子村(坡)、潼江(灣)、犀牛下水地、鵝頸大丘等地名,未能在有關泰和的古代方志和文獻中查到,但玉盛裔族遠公后裔、明朝景泰五年(1454年)進士劉顯,于天順元年(1457年)撰寫的《劉氏家譜源流序》卻說:“竊思我玉盛始祖,由螺川中山奉編來楚,居邵州,遷新化茅坪落業(yè),派衍孟政、仲遠、季滔三房,勢同棋布?!?/p>

      劉顯這個“玉盛始祖由螺川中山奉編來楚”的說法,并未引起后來修譜者的注意。這是何原因?我想應該是后來的這些修譜作序者未能理解“螺川中山”的準確含義所致。

      對“螺川中山”的含義,我以前一直也是困惑不解,但一直沒時間對之深入思考和探索。直到最近,因為要參加劉陶俊發(fā)起的吉安泰和祖地考察活動,我做了一些文獻調查工作,重點對“螺川中山”進行了一番研究,這才對其有了初步的認識。

      按古代作者的行文習慣(其實今天也是如此),在介紹某人籍貫或來自某地時,如果用了并列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地名,這些地名一定是大地名在前小地名在后,大地名管小地名,而不可能是并列不相統(tǒng)屬的兩個或幾個地名。如“許荊,字少張,會稽陽羨人也”(《后漢書·許荊傳》),“楊期,弘農(nóng)華陰人”(《晉書·楊期傳》),都是如此,前一個地名是郡名,后一個地名是縣名。劉顯序中的“螺川中山”,也應該是這種情況,即螺川為郡名,中山為縣名,但螺川是何郡?中山是何縣?螺川還必須管著中山這個縣,這種情況到哪兒去找?不僅江西找不到,整個中國也是無法找到的。

      后來我想,或許“螺川中山”是兩個小一些的地名,螺川或許是一個鄉(xiāng)名,中山或許是螺川這個鄉(xiāng)下面的一個村。這種想法當然不合古人行文習慣,因為在一篇文章中不提州縣名而直接寫鄉(xiāng)名、村名,是會讓讀者摸不著頭腦的,讀者將不知道這個鄉(xiāng)和村究竟在哪兒。但我想,劉顯是不是寫這篇序時一時疏忽而漏寫了州縣之名呢?或許有這個可能。于是按照這個思路,從文獻中查找,找到了幾條有代表性的記載。

      北宋人馬令著《南唐書》,對五代南唐國(今江西一帶)史事進行記述,其中有:“毛炳,豐城人也……茍獲貲鏹,即市酒盡醉。時彭會好茶而炳好酒,或嘲之曰:‘彭生說賦茶三斤,毛氏傳經(jīng)酒半升。自后或游螺川諸邑,遇酒即飲,不醉不止?!笨梢娢宕鷷r,吉州(吉安)就有螺川的代稱了。

      南宋周必大是吉安廬陵人,宋孝宗隆興年間他在家閑居期間,寫有總題為《閑居錄》的日記。其中記有隆興二年九月戊申日,他與二兄游龍王祠(寺)之事。文中對螺川之名作了解釋:“寺倚螺子山。按《圖經(jīng)》,山在廬陵縣東北十里……州城以是為主山,故其名特著。下有螺湖,其流淺狹,入于江。故州之別名曰螺川焉。”

      明朝楊士奇《贈本深還吉安》詩云:“螺川城外人千億,爭看神明太守回?!边@位本深,就是寧波人陳本深,宣德年間曾兩任吉安府太守?!奥荽ǔ峭狻?,明顯螺川就是代指吉安。

      到了明代中期,在一些權威的方志和工具書中,干脆將螺川當成吉安的一個正式名稱加以記載?!洞竺饕唤y(tǒng)志》記吉安府:“郡名廬陵、安成(均漢名)、螺川(郡有螺山故名)?!逼溆辔墨I不再征引。

      由上可以認定,螺川就是吉安。螺川之指已明,那么中山就只能在吉安所屬范圍內去尋找。

      在我們赴吉安尋訪祖地之前一個多月,在微信群中討論有關問題時,滔祖裔安化劉長友發(fā)了一頁政祖裔漢壽金牛山白鹿寺譜序的資料。正是這頁譜序使我改變了尋找中山的方向,從而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其實這個政祖裔漢壽金牛山白鹿寺譜譜序,也收在1999年印行的《劉氏文史》,我也曾經(jīng)看過;但由于《劉氏文史》收錄此序時沒有注明出處,也未注明作者和撰寫年代,我認為此序來歷不明無法使用,因而對之未予重視。這次劉長友從安化煙溪滔公裔應誠公房1995年九修譜所收的舊譜序中找來了此序,而煙溪九修譜又是從民國癸酉年(1933年)新化城西總祠《續(xù)修劉氏通譜》首卷中錄來。據(jù)此序中“我族譜牒自乾隆壬午初修,嘉慶丙子二修,同治甲戌三修,迄今逾四十載”的記載,同治甲戌年為1874年,過了四十年,即為1914年,可知此序寫于民國3年,是一篇民國序。劉長友提供的此篇序文,文題為《政公房漢壽金牛山白鹿寺譜敘》,文題下署為“滔公裔首春撰”,但序中行文又完全是政公之裔的口氣。如文中說“政公三子仁、俊、杰……(俊、杰)兩公子孫分遷無從考,唯我仁公遷常德……(其后裔)葆,即我族始祖也……我族譜牒自乾隆壬午初修……”文中多次提到“我族”,全為政公后裔口氣,署名滔公后裔首春,實在不可理解。

      但此序確實為我們尋找中山提供了明確線索。此序記述:“憶我祖由豫章九邑祠分派而來,其先居吉安洪都之太和永豐圳上,歷傳至景隆公,寓吉水之潼江彎(灣)。子四,英、雄、豪、進?!贝诵蛘f“我祖……其先居吉安洪都之太和永豐圳上”,把洪都、吉安、泰和、吉水、永豐等府、縣名混在一起,隸屬混亂,作者不太懂歷史政區(qū)沿革,不足為訓。但序中說“歷傳至景隆公,寓吉水之潼江彎(灣)”,這個說法與玉盛裔族元、明老譜序高度一致,且將老譜序中指向不明的“寓地”,即景隆公離開早禾市以后的居住地,明確指向了吉水縣。

      既然劉顯序已明確告訴我們,玉盛公是從中山遷到“楚南”的,既然漢壽金牛山譜序明確將景隆公寓地指向吉水,我們就沒有理由不把吉水納入尋查中山的范圍。

      我翻閱了多部文獻,終于在道光《吉水縣志》中找到了線索。

      《吉水縣志·坊鄉(xiāng)·同水鄉(xiāng)》(卷之四)有關五十九都所轄村落中,有中山村的記載,“中山”二字之下并有“愛敬劉氏”四字小注。

      那么同水鄉(xiāng)五十九都與中山村的具體位置在何處?在道光《吉水縣志·輿地·地圖》中,清晰地標明了同水鄉(xiāng)所轄的幾個都。五十九都在同水鄉(xiāng)的西北部,地跨南北向那條水道的東西兩側,位于東西向那條水道的南面。兩水交匯處的上方,有一行標注文字“楓子江水出同江河”,看來這兩條水道,一名楓子江為南北流向,一名同江為東西流向。中山村就在五十九都這一地域范圍之內。此處的這條同江,與玉盛裔族歷代族譜中所記載的“潼江”發(fā)音完全相同。從這點來看,玉盛裔族歷代族譜所載的潼江灣所在,也明顯指向了這一區(qū)域。

      那么這個地域范圍在今吉水縣的什么地方呢?查1989年出版的新編《吉水縣志》,在第50頁有一幅《吉水縣宋時行政區(qū)劃對照表》。

      據(jù)此表,宋代的同水鄉(xiāng)包括1989年吉水縣的金灘(部分)、黃橋、西沙(2002年與黃橋合并)、尚賢、楓江、盤谷、阜田七個鄉(xiāng)鎮(zhèn)。

      中山之地已經(jīng)明確,其為吉水縣下屬之村已無可疑,既然中山屬于吉水管轄,那么劉顯為何不說玉盛公由“吉水中山奉編來楚”,而偏要說由“螺川中山奉編來楚”呢?

      原來中山村所在的同水鄉(xiāng),在北宋元七年(1092年)以前是歸廬陵縣管轄的。直到“元七年,(吉州廬陵郡)以廬陵之同水鄉(xiāng)易吉(水)之順化鄉(xiāng)”(道光《吉水縣志》卷之二“沿革”),同水鄉(xiāng)始歸吉水縣管轄;光緒《吉安府志·地理志·沿革》也記了此事:“南唐置吉水場,保大八年升為縣,其時蓋割廬陵水東十一鄉(xiāng)以置。宋至和元年割興平等五鄉(xiāng)置永豐縣。元七年以廬陵之一鄉(xiāng)來屬,以縣之順化鄉(xiāng)屬廬陵?!都尽罚阂秽l(xiāng),今同水鄉(xiāng)?!庇袷⒐c政、遠、滔兄弟,早在元七年之前的數(shù)十年,就已離開了中山村。他們離開時此地尚屬廬陵,雖然滔公曾于元豐年間回到故地,但元豐年間亦在元之前數(shù)年,他們不能預知中山村在他們離開之后會由廬陵改屬吉水,于是留下的口傳信息,只能是由廬陵中山村遷出。

      《政公房漢壽金牛山白鹿寺譜敘》中說:“(玉盛公)子三,政、遠、滔。遠住新化茅坪,滔居溆浦,政仍居蜀守廬墓。子三,仁、杰、俊??∵w新化阿(藿)草城南之塔前,杰于南宋之末遷荊州江陵,后兩公子孫分遷無考。唯我仁公遷常德,復徙龍陽,不多年仍返吉水,尋故居。生子一,曰福壽。壽子二,長國太、次國春。太子三,文平、文參、文啟。平子二,喧暨贊。喧公官授浙江府尹,子一,茂實,官授常德府尹。子四,詔、謨、訓、誥。詔公官授廣東布政司(使),亦四子,宗先、宗賢、宗清、宗澄。賢子一,以存。存子一,鳳。鳳子一,葆,即我族始祖也。因元之季,海宇紛亂,盜賊蜂起,葆公由吳徙龍陽,落業(yè)金牛山白鹿寺所由來也。”

      猜你喜歡
      吉水縣江灣廬陵
      紙短情長
      珠水之畔 月映江灣 力誠·榕誠灣美學樣板間江灣首映
      美麗廬陵
      我家有一位老兵
      廬陵某者
      檢察風云(2022年6期)2022-04-15 16:27:34
      吉水縣稻漁綜合種養(yǎng)產(chǎn)業(yè)綠色發(fā)展紀實
      向Hollywood專業(yè)影院看齊 河源東江灣別墅私人影院
      “堆花杯”廬陵詩詞學會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全國詩詞大賽征稿啟事
      中華詩詞(2019年7期)2019-11-25 01:43:06
      贊廬陵
      老友(2019年7期)2019-08-06 17:34:22
      淺析吉水縣漁鼓的藝術特征
      天峨县| 黎平县| 宿松县| 炎陵县| 上饶县| 和田县| 巴塘县| 丰原市| 泰顺县| 宁乡县| 弋阳县| 保定市| 六枝特区| 万州区| 卓资县| 玉树县| 大方县| 大新县| 思南县| 临城县| 宽城| 宜丰县| 通渭县| 霸州市| 阿图什市| 通许县| 扎囊县| 安乡县| 中牟县| 鲜城| 泊头市| 永德县| 北川| 招远市| 茂名市| 都兰县| 吴川市| 五家渠市| 红河县| 济宁市| 屏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