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千里
青,花,瓷,這三個字放在一起,就是一幅沖淡典雅的中國畫。
土與火相遇,燃燒成輕盈透亮的瓷器。
五彩青花與文人畫相遇,世界為之驚艷。
李金水先生的五彩青花瓷,無疑是瓷中佼佼者。
你看,瑩潤的白瓷上,姚黃、粉色牡丹開啊開啊,開得映紅了整個春天。
靈石嶙峋,靈石之上,三只小鳥引吭鳴叫,是在喚醒五彩春色。
推開那扇木格窗,把陽光放進來,同時放進來的還有《花開富貴》。
是的,是李金水先生艷冠群芳的那件五彩青花。
見多了隨意描畫的瓷器,仿佛是寥寥幾筆就可以拿去燒制,彷佛是燒在了瓷器上就能掩蓋畫功的缺失。
乍見文人畫的青花之下,免不了起三種震動。
我把得中國畫精髓的青花瓷叫文人青花。
比如,李金水先生的五彩青花。
循著那一縷青色的光芒,尋找那光的來處。
我們可以看到青花一路走來,從唐代初具雛形,到宋代,文人畫達到歷史高峰。
現(xiàn)在,歷史已經(jīng)把青花瓷與文人畫都準備好擺在了眼前,只需要一個契機,便會創(chuàng)造一個奇跡。而奇跡,就誕生在元代。
到了元代,文人在政治上受到打壓,于是寄情于藝術,中國畫也在失意文人的手中進入了瓷器制作。
毛筆在瓷胎上用國畫技法描繪圖案,是元青花一出現(xiàn)就攀上藝術高峰的原因。
一起去看那件著名的《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
我們可以看到,描繪蕭何的面部與背部使用的線條明顯不同,背側線條粗狀厚實,為陰暗面,面部則為亮側,線條纖細恬淡。
勾勒畫面時通過線條的彎曲、轉折、粗細、干濕、深淺等變化把物體的明暗、高低、遠近、主次關系表現(xiàn)出來,這其實就是國畫“十八描”的技法。
更難能可貴的是,這些變化完全融合在一筆畫出的線條中,其筆法熟練、自然。
李金水先生的作品亦是將國畫精髓嫻熟運用于瓷畫之上。
從小便喜愛繪畫,常常因看大家的畫冊而忘記吃飯。誰也沒想到,就是這份癡迷成就了他。
數(shù)十年間,他一直在青花瓷間忘我徜徉。1999年7月,作品《花開富貴》在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上長期展示,青花瓶《君子雅集》由中南海紫光閣收藏。
作品入編《景德鎮(zhèn)市中青年陶瓷藝術家優(yōu)秀作品選》《景德鎮(zhèn)百事通·瓷藝百家》《景德鎮(zhèn)陶瓷藝術??贰吨袊沾删芳贰?/p>
作品《鄉(xiāng)路》獲得“金鳳凰”創(chuàng)新產(chǎn)品設計大獎賽金獎;青花瓶《樹接前山暗》與青花瓷板畫《泉聲》分別獲江西省工藝美術大獎賽金、銀獎等。
歲月會眷顧孜孜不倦癡迷追求的人,癡迷本身就是對癡迷最大的獎勵。
青花好畫,而唯有構思巧妙、用筆精到的文人青花方為青花之上品。我們知道,李金水先生的五彩青花文人畫之路,會一直走下去,會一直閃亮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