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霞 李素梅 王琪 伏冬梅
【摘要】目的:對在心臟占位性病變患者的臨床診斷中超聲診斷的應用價值進行分析,以期為進一步提高心臟病變臨床診斷水平、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措施提供參考。方法:將本院于2016年6月至2018年2月接收的43例經(jīng)手術病理檢查證實的心臟占位性病變患者納入本次研究觀察范圍,分別對患者進行超聲心動圖檢查與超聲造影檢查,對兩種檢查方式下患者的心臟占位病變大小、形狀、內部回聲、與周圍組織的關系、病變對患者心臟血流動力學的影響進行對比觀察。結果:在心臟超聲心動圖檢查下,血栓及腫瘤患者例數(shù)分別是23例、20例,但具體腫瘤情況不詳;在心臟超聲造影檢查下,血栓及腫瘤患者例數(shù)同心動圖檢查,同時檢出腫瘤患者中良性16例、惡性4例。結論:在心臟占位性病變患者的臨床診斷中超聲診斷具有較高診斷價值,其中超聲造影可對占位性病變的部位、大小、形態(tài)及與周圍組織的關系進行準確描述,診斷準確性更高。
【關鍵詞】心臟占位性病變;超聲心動圖檢查;超聲造影檢查
心臟占位性病變患者無明顯臨床癥狀,診斷較為困難,常被誤診為心包炎及先天性心臟病等,臨床中常通過超聲心動圖進行檢查診斷,但無法對病變組織進行判斷,因此臨床應用存在一定局限性,現(xiàn)階段超聲造影在心臟占位性病變的診斷中應用越加廣泛,且診斷效果顯著[1]。本研究對超聲診斷中心動圖檢查與造影檢查在心臟占位性病變患者診斷中的應用效果進行對比觀察,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將本院于2016年6月至2018年2月接收的43例經(jīng)手術病理檢查證實的心臟占位性病變患者納入本次研究觀察范圍,所有患者均符合相關診斷標準[2],患者入院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腹水、腫大及心臟雜音等癥狀,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8例;年齡最大75歲,最小23歲,平均(53.43±8.24)歲;病程最長18年,最短2年,平均(6.43±1.14)年。本次研究征得所有患者及陪同家屬同意,并在本院倫理委員會監(jiān)督下實施;將不配合研究及臨床資料不完整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排除。
1.2方法
先后對所有患者實施胸超聲心動圖檢查及超聲造影檢查,超聲心動圖檢查所采用的儀器為飛利浦IE33彩色多普勒超聲儀,將探頭頻率設置為2.5MHz,分別取患者左側臥位與平臥位,探頭表面以耦合劑涂抹后置于患者胸骨左緣第3或第4根肋骨間,從患者心臟底部至尖部進行定點或弧形轉動掃描,必要時可對其胸骨上窩進行探查,先行二維超聲常規(guī)檢查包括對患者心臟左室長軸切面、不同水平心室與大動脈短軸切面以及心尖的多腔切面,以取得最佳切面心動圖。在超聲心動圖監(jiān)測下,將一定濃度的聲維諾造影劑與5mL濃度為9%的氯化鈉溶液混合后,選擇2.4mL混合溶液輸注,選擇患者左肘靜脈輸液,常規(guī)造影檢查。
1.3觀察指標與判定標準
對兩種檢查方式下患者的心臟占位病變大小、形狀、內部回聲、與周圍組織的關系、病變對患者心臟血流動力學的影響進行對比觀察,并與病理檢查結果進行對照,對患者占位性病變類型進行評價。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21.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其中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用χ2進行檢驗;當檢驗結果P<0.05時,表明數(shù)據(jù)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心臟超聲心動圖檢查與心臟超聲造影檢查出血栓及腫瘤患者例數(shù)相同,超聲造影檢查出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分別有16例、4例,患者造影實質性回聲均勻且輪廓清晰,隨患者心動周期規(guī)律運動。見表1。
3討論
心臟占位性病變將對心臟及心臟周邊各器官與組織形成壓迫,對人體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因此臨床中應做好早期診斷,實現(xiàn)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3]。臨床中針對心臟占位性病變的診斷傳統(tǒng)主要是通過借助心臟外科手術及血管造影的方式,診斷準確率不高,且風險大[4]。現(xiàn)階段主要通過超聲對心臟占位性病變進行檢查,其中以超聲心動圖與超聲造影較為多用,其中超聲心動圖是診斷效果較為顯著的一種,借助超聲波回聲對心臟的功能狀態(tài)進行探查,心臟占位性病變主要包括原發(fā)性心臟腫瘤、轉移瘤、血栓及感染性贅生物等,其中以腫瘤與血栓較為常見,超聲心動圖可通過觀察腫瘤的大小、形態(tài)、包膜、活動度及是否浸潤來判斷,無創(chuàng)傷,患者痛苦少,但無法對病變的組織學類型進行準確診斷,同時難以對血栓、血腫及腫瘤的良惡性情況,臨床應用具有較大局限性,極易出現(xiàn)漏診、誤診[5]。本次研究中,對患者實行超聲心動圖檢查,雖可正確診斷出23例血栓,20例腫瘤,但患者腫瘤性質不詳。
血栓患者常表現(xiàn)出心率失常、心力衰竭及血性心包積液等,且患者大多有風心病史,超聲心動圖聲像常顯示為患者左心室偏大,可見強回聲,基地較寬,無蒂,與心肌無清晰邊界,很難與腫瘤進行準確區(qū)分,常附著于左心房后壁,極易受到血流的沖擊而成為帶蒂的血栓,因此尋找一種準確其快速的診斷方法具有積極意義。心臟超聲造影是利用造影劑增強程度的變化來發(fā)現(xiàn)病變部位,所用造影劑利用氣體微泡與人體血液及其他軟組織之間存在明顯聲阻抗差異,造影劑氣泡的散射作用將引起血管灰度增加,通過機體靜脈注入后灌注部位聲像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增強,而組織血管數(shù)量、血流量及流速將對增強程度產(chǎn)生影響。機體心臟發(fā)生占位性病變時由于性質不同而存在明顯的血流灌注差異,血栓內部由于無血管,因而造影增強后其內部顯示無增強;而惡性腫瘤分布著豐富的滋養(yǎng)血管及新生血管,因此造影增強后其內部將顯示顯著的增強,且明顯較周圍心肌組織高;良性腫瘤造影增強后將顯示不均勻、稀疏的增強,程度處于前述二者之間且較周圍心肌組織低。本次研究中,對患者行超聲造影檢查,結果顯示在超聲心動圖無法診斷出惡良性的20例腫瘤中,16例造影增強后其內部呈稀疏增強,且較周圍心肌組織略低,診斷為良性腫瘤;4例造影增強后其內部呈明顯增強,較周圍心肌組織高,診斷為惡性腫瘤,結果與病理及臨床診斷一致。但由于本次研究患者例數(shù)較少,對血供豐富的良性腫瘤的檢驗尚缺乏,而良性腫瘤血供豐富與惡性腫瘤可能存在相似的增強表現(xiàn),也有可能出現(xiàn)誤診情況,因此希望今后能通過增加研究樣本數(shù)量同時聯(lián)合多種檢查方式,以做出更全面、準確的診斷。
綜上所述,在心臟占位性病變患者的臨床診斷中超聲診斷具有較高診斷價值,其中超聲造影可對占位性病變的部位、大小、形態(tài)及與周圍組織的關系進行準確描述,診斷準確性更高。
參考文獻
[1]尹靜,滑少華,孫夢嬌,等.經(jīng)胸超聲心動圖對心臟占位性病變的診斷價值[J].醫(yī)學與哲學,2016,37(20):41-43.
[2]孟祥麗,李一丹,呂秀章,等.右心系統(tǒng)占位性病變的超聲心動圖診斷價值[J].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2016,32(03):217-219.
[3]甘玲,高云華,謝滿英,等.經(jīng)食管超聲心動圖在心臟占位性病變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臨床醫(yī)學影像雜志,2017,28(06):416-419.
[4]董建紅,唐華.心臟左心房占位性病變的超聲診斷價值[J].中國心血管病研究,2017,15(06):554-557.
[5]郭輝,郝建華,王洋,等.超聲心動圖診斷心臟占位性病變價值研究[J].人民軍醫(yī),2017,60(07):687-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