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立
2018年10月,漢陰縣實驗小學來了兩位精神抖擻的“陌生人”。他們是蘇陜教育協(xié)作江蘇省溧陽市教育局派到漢陰縣實驗小學結(jié)對幫扶的成云雷、馬洪生老師。在短短一個月的結(jié)對幫扶中,成云雷老師和馬洪生老師為漢陰縣實驗小學留下的不僅是新鮮的教學理念、務實的專業(yè)引領,更是深深的“師徒”情誼和濃厚的蘇陜結(jié)對幫扶情。
新鮮的教學理念頻頻燒腦
“當我們還在考慮教什么、怎么教的問題時,人家已經(jīng)在研究學生學什么、怎么學;當我們語文老師教語文、數(shù)學老師教數(shù)學的時候,人家已經(jīng)學科融合了!”漢陰縣實驗小學一位老師深有感觸地說。
“為兒童語言生長而教的語文課堂”“課程整合”“籃球場上的語文課”“服務型課堂”“模塊課程”“任務驅(qū)動”……或是在評課時的字字珠璣,或是在聊天中的妙語連珠,或是在專題講座時的出口成章,或是在磨課指導時的娓娓而談……成云雷和馬洪生新鮮的教學理念,讓該校的教師們頻頻燒腦,有一種“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頓悟和收獲。
聽說馬洪生老師要上數(shù)學示范課,漢陰縣實驗小學的老師們早早地就來到錄播教室等候,數(shù)學老師來了,語文老師來了,英語老師來了,體育、音樂、美術(shù)……就連請產(chǎn)假的老師都從家里趕來了。偌大的錄播教室頓時座無虛席。
原本枯燥乏味、難點不易突破、學生不易掌握的《用字母表示數(shù)》,經(jīng)馬洪生老師提出有向開放的問題,創(chuàng)設自主探索的時空,進行結(jié)構(gòu)資源的捕捉,開展序列遞進的交流,推進思維優(yōu)化的反省,構(gòu)成了一個個完整的學習活動,并且很巧妙地把這一個個活動串聯(lián)起來,呈現(xiàn)了一堂由活動串構(gòu)成的高效課堂,馬老師富有激情,教學過程活潑有序、氣氛活躍,學生們都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了發(fā)揮,更能使學生體驗到學習和成功的愉悅。
馬老師精湛的教學藝術(shù),贏得了現(xiàn)場聽課教師的熱烈掌聲。
專業(yè)引領備受青睞
成云雷老師和馬洪生老師一到漢陰縣實驗小學,便走進教室,深入一線課堂聽課、診課、評課。短短一個月的時間里,他們聽、評課多達30余節(jié),診課、評課記錄寫滿了厚厚的一本《校本研修手冊》。精準的診斷、精彩的點評、精妙的指導,讓該校的老師們?nèi)顼嫺事?,與時俱進。
星期二下午17:00~18:30是漢陰縣實驗小學教師們集體教研活動的時間。成云雷老師為全體語文教師作了題為“學生課外閱讀及相關(guān)問題”的專題講座,以問題為導向,回答了“老師該如何來指導學生讀書,不讓讀書成為學生的思想負擔”“如何激發(fā)低年級學生讀書興趣”“如何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培養(yǎng)閱讀習慣”“什么方法能讓學生有持久的閱讀興趣”等難點熱點問題,分享了自己在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方面的經(jīng)驗。該校語文教師認真聽完后,紛紛表示“干貨滿滿”!并以熱烈持久的掌聲來表達對成老師的贊美和感激。
了解到該校語文工作室正在進行省級課題《自然理論視域下的語文課堂改革研究》,成云雷主動來到語文工作室,給課題組全體成員分享了自己在進行課題研究方面的經(jīng)驗、做法,指導課題組把課題做實、做細,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其推廣價值。
該校課題組成員之一、陜西省教學能手傅雁老師說:“通過成云雷老師的指導,我們對課題的研究方向更明確了,對‘自然語文概念理解得更深刻了,知道了在實際教學和研究中要注重‘自然、真實、自由;對課題研究的方法更具體了,明確了課題研究要從學校、老師、學生三個層面去研究。課題研究要注重做‘文獻綜述,清楚別人做到什么程度、我們還需要做哪些事,避免了重復、無效的研究?!?/p>
除了漢陰縣實驗小學,成云雷和馬洪生還深入漢陰縣漩渦鎮(zhèn)中心小學、漢陰縣鐵佛寺鎮(zhèn)小學等學校聽課、診課、評課……短短一個月的時間,他們走過了漢陰南北二山,幫扶了月河兩岸。
“師徒”之情深似海
“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師父?!闭f起“師父”,學校青年教師劉肅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第一次向成云雷師父請教,我懷著忐忑的心情走進他的辦公室。他正在準備第二天的語文講座。在我簡單地說明來意后,他立刻停下手頭繁忙的工作,問我工作幾年了,準備什么時候比賽,賽什么類型的課……接著從我的導入設計到新課探究,每個環(huán)節(jié)的處理都一一做了診斷。我一邊思考一邊修改。第一次課后,原來難以突破的教學難點,居然被輕輕松松地攻破了!第二次試課后,師父的一番鼓勵和肯定讓我更有信心嘗試新的教學方法。這一次他來當學生,認真傾聽我的每一句話,幫我準確地表述,連續(xù)回答我提出的各種問題,有時還‘故意冒出幾個特別刁鉆的問題來考驗我能否正確有效引導學生。有問題的地方,師父的一句句耐心教導使我茅塞頓開。第三次試課是在師父即將回溧陽的前兩天。他依然一遍又一遍地指導我這節(jié)課的幾處細節(jié)問題,再三叮囑我要多練多反思。一個月的師徒緣分雖然短暫,但是他給予我的專業(yè)指導和傾心幫助讓我受益終身?!?/p>
得知青年教師徐俊俊要去漩渦送教,馬洪生主動聯(lián)系她,從教具的制作、課件的設計,到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甚至是板書設計,都高標準、嚴要求,精益求精。“我到漩渦去送教,師父全程陪同。要講課的前一天下午,我問他課件和板書設計還有沒有需要改進和完善的,他立即從住的賓館趕到教室,親手給我做教具、做課件、設計板書,并讓我再次試講,直到他滿意為止。課上完了,回來的路上,他又把這節(jié)課哪些還要再改進、哪些應該注意的地方詳細地說給我聽,并要求我回來寫教學反思。他回溧陽之后,還打電話問我修改之后的教學設計弄好了沒有,課件做成什么樣了……話里話外全是關(guān)心。”回想起“師父”馬洪生,徐俊俊老師除了敬佩就是感激。
“我?guī)降芤蠛車栏?。你能聽,你就進我門。徐俊俊老師很上進。從漩渦送教回來,我給她評課,她全程錄音。第二天早上告訴我說,師父,我昨天晚上是聽著你的聲音入眠的。講了幾次之后,她告訴我,師父,我發(fā)現(xiàn)這樣上數(shù)學課蠻有意思的。那我這個師父就頓感欣慰了?!瘪R洪生“師父”說起新帶的徒弟,很是健談。
“我來了,留下一顆種子,讓它生根發(fā)芽,長成參天大樹。”快要結(jié)束此次結(jié)對幫扶活動返回江蘇時,兩位老師留下了他們美好的愿景。
輕輕地,你走了,正如你輕輕地來。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也沒有感召世人的豪言,有的只是務實的作風、高效的工作和默默的奉獻,架起了蘇陜友誼的橋梁。在蘇陜教育協(xié)作的土壤里,你甘做一粒種子,一頭連著幫扶,一頭系著深情,編織著彩虹似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