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翠屏
【摘 要】目的:探究中藥外洗方治療炎性痔效果和機理。方法:研究收集本院肛腸科于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收治的炎性痔患者共11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排序奇偶數(shù)劃分兩組,對照組55例予以高錳酸鉀溶液治療,研究組55例予以中藥外洗方治療,比對兩組治療效果,分析中藥外洗方治療機理。結果:通過比對兩組患者藥物治療縱有效率,研究組數(shù)值顯著高于對照組數(shù)值,數(shù)值差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表差異(P<0.05)。結論:于炎性痔治療中開展中藥外洗治療,可有效提高臨床治療有效情況,幫助患者盡快改善臨床癥狀,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中藥外洗;炎性痔;效果;機理
【中圖分類號】R657.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19)12-03--01
炎性痔為臨床肛腸科常見病及多發(fā)病,為外痔一種,多是由于肛門邊緣皮膚感染或破損導致,多伴有肝門疼痛,于排便時疼痛增加,伴有大便出血,并伴有少量的分泌物;經(jīng)局部檢查可見肛門周圍中午,充血明顯,顏色紅,觸摸有疼痛感,疾病進展或伴有高熱等全身不適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身體健康。炎性痔多時由于感染導致,可見明顯的肛門皮贅物,肛門皺襞紅腫,伴有分泌物,臨床根據(jù)疾病特異性多建議采用外洗治療,改善疾病臨床癥狀,臨床操作簡單,治療快捷,臨床療效反饋效果[1]。隨著我國傳統(tǒng)醫(yī)學發(fā)展,中藥外洗療效得到臨床認可,為了探究中藥外洗方治療炎性痔臨床應用價值,特選取110例患者進行研究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收集本院肛腸科于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收治的炎性痔患者共11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排序奇偶數(shù)劃分兩組,對照組55例為奇數(shù)組,男性29例,女性26例,患者年齡18歲~64歲,中位年齡(35.26±3.26)歲,其中23例為單純性炎性痔、10例為內(nèi)痔脫出并伴有感染,22例為混合痔;研究組55例為偶數(shù)組,男性30例,女性25例,患者年齡20歲~62歲,中位年齡(36.81±3.17)歲,其中22例為單純性炎性痔、12例為內(nèi)痔脫出并伴有感染,21例為混合痔;兩組患者基礎病歷資料進行研究比對,具有可比性(P>0.05)。
納入標準:(1)所選的110例患者均符合《肛腸疾病診治指南》中對炎性痔的診斷依據(jù),患者入院后經(jīng)內(nèi)檢等檢驗確診;(2)患者及家屬對本研究項目知情并簽署授權書。排除標準:(1)其他肛腸疾病;(2)嚴重的合并癥患者;(3)治療依從性較差患者;(4)對本研究使用藥物過敏患者。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予以高錳酸鉀溶液(1:5000)治療,配備80℃的1000ml的高錳酸鉀溶液進行熏蒸坐浴,2次/d,建議每次持續(xù)30min為宜;研究組予以中藥外洗方治療,藥物包括苦參3g、黃連3g、黃柏3g、地膚子3g、蛇床子3g、金銀花2g、菊花2g、蜂房1g、細辛1g、芒硝3g、白芷2g,相關藥物磨成細末,采用3000ml開水浸泡30min后,進行熏洗坐浴,建議每次持續(xù)20min為宜,1劑/d,分早晚熏洗2次,于熏洗后涂抹少量的痔瘡膏,7d為一療程,兩組患者均持續(xù)治療2個療程比對療效。
1.3 評價標準 研究采用《肛腸科疾病診治指南》中對療效的評估標準,分為顯效(炎性痔臨床癥狀消失,肛門脫出、嵌頓情況消失,肛門邊緣紅腫情況及血栓腫塊縮小,縮小程度大于等于2/3)、有效(炎性痔臨床癥狀緩解,肛門脫出、嵌頓情況改善,肛門邊緣紅腫情況及血栓腫塊縮小,縮小程度大于等于1/3,不滿2/3)和無效(炎性痔臨床癥狀無緩解,肛門脫出、嵌頓情況無改善甚至加重,肛門邊緣紅腫情況及血栓腫塊縮小程度不足1/3)等三個指標,藥物治療總有效率=有效占比+顯效占比[2]。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研究借助SPSS22.0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對比,其中(%)表達計數(shù)資料,選用配對樣本χ2進行檢驗,()表達計量資料,選用配對樣本t進行檢驗,比對數(shù)據(jù)之間差異,將P=0.05設為統(tǒng)計學差異標準值,而P<0.05表示數(shù)據(jù)之間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對 通過比對兩組患者藥物治療縱有效率,研究組數(shù)值顯著高于對照組數(shù)值,數(shù)值差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表差異(P<0.05)。
3 討論
我國傳統(tǒng)醫(yī)學認為痔瘡多是由于濕熱下注于大腸,阻滯氣機運行,氣血運行不暢,阻滯肛腸經(jīng)脈,導致絡脈破裂,血溢于脈外導致疾病的發(fā)生;炎性痔多伴有肛門局部腫脹、潮紅、灼熱及疼痛等情況,根據(jù)疾病特異性,對建議采用活血化瘀、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治療[3]。本研究中的中藥外洗處方中以苦參為主藥,考慮苦參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功效,可有效殺蟲、祛風止癢,主治痔漏、腸下血、脫肛等癥狀;采用大黃進行解毒消癰、去熱除濕、活血止痛;采用地膚子、金銀花清濕熱;采用蛇床子收斂止血,起到燥濕止癢的功效,配以蜂房,根據(jù)蜂房消炎止痛、去腐生肌的林場療效;采用白芷,借助其解熱、抗炎、鎮(zhèn)痛的功效,藥物相輔相成,起到治療炎性痔的效果[4]。根據(jù)上述描述的機理,采用該處方中藥外洗可有效改善炎性痔脫出、嵌頓等癥狀,幫助患者改善臨床癥狀,緩解疾病痛苦,臨床應用價值較高。中藥外洗可有效將藥物直接作用于病變局部,藥物中含有的有效成分結束皮膚滲透的原理達到病灶區(qū)域,臨床使用見效快,對患者機體無損害,臨床應用兼具有效性及安全性;同時藥物外洗借助溫熱蒸氣及藥液的熏洗可有效改善病灶區(qū)血液循環(huán),溫通局部氣血經(jīng)絡,增加局部病灶血運情況,起到控制疾病的效果;可有效減少不良刺激,促使創(chuàng)面盡快愈合,利于疾病恢復。臨床研究反饋,藥物洗劑對炎性痔具有顯著的療效,臨床使用無明顯的不良反應,可表明藥物外洗在炎性痔治療中不僅具有良好的療效,藥物使用安全性高,重復使用次數(shù)無限制;加之臨床操作簡單,外洗時可增加患者舒適度,臨床應用價值高[5]。痔瘡疾病無論是手術治療還是其他治療均伴有較高的復發(fā)幾率,臨床疾病探究反饋,均是由于痔瘡治療不徹底,加之日常生活習慣不佳,痔瘡復發(fā)幾率高。痔瘡患者在治療期間應加強飲食及日常生活衛(wèi)生,飲食中避免使用高質量、辛辣及高熱量的食物,多食用維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及蔬菜,嚴禁嗜酒,多進行體育鍛煉,提高機體免疫力,在自居機體不適時應及時導致醫(yī)院就診[6]。加強痔瘡預防干預;于日常生活中鹽城良好的排便習慣,若排便時間過長會導致直腸充血、加重肛管,促使靜脈叢擴張,長此以往會加重痔瘡發(fā)病幾率;在患者初始便意時應第一時間如廁;患者日常飲食中若攝入了大量的高蛋白及高熱量的食物,無形中會加重痔瘡發(fā)生幾率;日常生活中需多食用維生素含量高的水果及蔬菜,臨床研究顯示,纖維含量好的蔬菜可有效降低痔瘡發(fā)生幾率;日常飲食減少辛辣刺激食物的深入,例如辣椒、芥末、咖啡等刺激性食物,避免加重肛門充血,降低血管壁抵抗能力;每日注意飲用充足的水分,避免便秘的發(fā)生,改善胃腸蠕動,可有效調解自主神經(jīng)功能,利于排便;若為便秘患者,避免用力排便,以免導致肛門損傷,增加感染幾率[7]。
本研究表明,通過比對兩組患者藥物治療縱有效率,研究組數(shù)值顯著高于對照組數(shù)值,數(shù)值差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表差異(P<0.05)。綜上,于炎性痔治療中開展中藥外洗治療,可有效提高臨床治療有效情況,幫助患者盡快改善臨床癥狀,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成海琴.自擬中藥湯劑外洗治療炎性痔療效分析[J].內(nèi)蒙古中醫(yī)藥,2017,36(10):100-101.
王軍.中藥坐浴聯(lián)合牛黃痔清栓治療肛隱窩炎的臨床研究[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7,5(27):146-147.
陳滟,楊煬,徐航等.地奧司明配合黃榆消痔湯熏洗治療炎性外痔[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7,8(5):56-58.
孫林梅,張永麗,郭宏珺等.改良外剝內(nèi)扎術配合中藥熏洗治療環(huán)狀混合痔臨床研究[J].陜西中醫(yī),2018,39(10):1453-1455.
劉洋.中藥坐浴加龍珠軟膏治療炎性外痔48例[J].中國肛腸病雜志,2017,37(1):41.
Mu Chaochao,Zhao Zhiheng,Hao Wenli,etc.Recent situation of clinical use of thrombus external hemorrhoids fumigation and washing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Hun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17,33(3):182.
林奇.洗痔散坐浴應用痔瘡術后的血清CRP水平療效觀察[J].浙江臨床醫(yī)學,2018,20(2):268-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