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璦華
評價是幼兒美術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目的是要了解幼兒的發(fā)展需要激發(fā)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提高審美能力和對美的感受力。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評價的形式過于單一,教師過于注重教學目標、繪畫技巧,忽略了幼兒在在學習過程以及不同方面的綜合評價。評價內容更注重幼兒在學習過程中自身的進步,使自己獲得成功感,同時也要學會欣賞他人的作品。
如何對幼兒美術活動進行評價呢?新《綱要》指出幼兒園教育評價是幼兒園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評價應自然地伴隨著整個教育過程進行。評價的目的則是了解幼兒的發(fā)展需要,以便提供更加適宜的幫助和指導,激勵幼兒對美術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及對美的感受力、表現力。我認為在組織幼兒評價活動時教師應該把自己放在與幼兒平等的位置上,尊重幼兒的個人見解,充分了解幼兒的創(chuàng)作意圖和認知發(fā)展水平。全面、客觀地評價幼兒的美術活動。幼兒有完整的作品展示,體驗到成功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欣賞他人的作品和接受自己的作品,同時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及對美的感受力、表現力。有了這方面的認知,在美術活動講評中我進行了這方面的探索:講評內容有針對性,使用多向互動評價,多種形式的評價手段。
1.1預設講評內容
每次講評教師都喜歡用“你最喜歡的哪一幅畫,請你說一說。”大部分的幼兒都根據涂色是否均勻、畫面是否整潔、圖案的大小,但是每次活動的預設目標卻是不同,教師可以根據預設目標進行有效的提問。如《快樂的房子》目標是畫出不同形狀的屋頂,因此在講評中找出誰的屋頂最特別(有形狀不同、可以在屋頂上裝一些設備、可以把屋頂變成花園),這樣就有目的性的進行講評分析。
1.2關注過程中的個體差異。
在活動過程中教師會發(fā)現一些幼兒喜歡隨意的畫幾筆、重復畫一個圖形、思考半天不知該如何下手、模仿他人的作品等現象,以上行為是幼兒對自己作品缺少自信的表現。看到這種情況,教師可進行單獨指導與交流,首先了解幼兒為何出現這種情況;其次通過交流了解幼兒的想法;再次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最后講評環(huán)節(jié)中請幼兒重點講評他是如何成功的完成這幅作品,讓幼兒能體驗到成功感和自信心。
在中班美術《鳥朋友》的活動中,讓幼兒嘗試用圓形組合畫出不同方向的鳥。在作畫過程中發(fā)現小羽一直在畫圓圈,于是我問他“你怎么畫了那么多的圓圈?”他說:“我想畫頭和身體,他們都是圓形,但是他們連不到一起。”在了解情況后,我說“我在你這些圓形上添上幾筆,就能讓頭和身體連起來了。”于是我在紙上選擇兩個比較近的圓用直線把兩個圓圈連在了一起,“看,小鳥的身體是不是和頭連在一起了。你要不要也來試一試?!庇谑切∮鹄昧诉@個辦法把兩個圓都直線連接起來,添上了嘴、眼、翅膀、尾巴,一只只可愛的小鳥展現出來。
講評中我請小羽上來說一說自己的作品,我的引導語是“老師發(fā)現小羽是用了大家不一樣的方法畫出鳥朋友,請小羽上來介紹一下他的方法。”小羽很高興的介紹起他的獨特畫法,在講解的過程中他感到驕傲、自信和成功,他不僅學到了一個簡單的補救方法同時會有自信的面對下一個困難。
2.1自我評價
自我評價是為了讓幼兒把自己創(chuàng)作意圖告訴給其他人,展現出畫面中的一些隱性圖案或故事;把主動權交付給幼兒,才能理解到幼兒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想法與意圖,而不是作為被動者接受他人對自己作品的講評。如在《幼兒園門前一條路》中,有的幼兒畫了一些簡單的圖形,于是在他的自我講評中,了解到這些圖形代表著學校周圍的各種店鋪的標記、紅綠燈、這條路是通向哪里的……。幼兒在講解中了解到了每位幼兒的觀察力都是不同的,同一條路卻表現出不同的結果。在交流的過程中幼兒不僅提升了自信心,同時還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
2.2生生互評
生生互評是讓幼兒與幼兒之間進行互問互答,當幼兒展示自己的作品后,其他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提出問題,請作畫者給出解釋,同時其他幼兒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議。如在《小園丁種花》的活動中,讓幼兒根據自己看到的花畫出不同形狀的花并命名。幼兒會問:你畫的這個畫為什么是這個形狀的?這種花我在哪里看到過的,它的名字應該叫什么。為什么你要雨滴?(因為下雨了小花才會長大。)有的還提出了:可以畫上蝴蝶、太陽、小朋友。幼兒根據自己的想法提出了問題和建議,畫者本人根據自己的意愿接受他人的建議或者保持自己的觀點不變。在評價的過程中,幼兒不再只是關注畫的好看與否,而是嘗試去理解同伴的畫面內容。在講評中幼兒逐漸有自我觀點及想法,不僅提高幼兒欣賞作品的能力,還使幼兒對評價產生興趣。
2.3教師評價
教師的評價也是不可缺少的。教師的評價應該注意:整體的評價。
首先,教師要根據幼兒完成的作品和活動目標進行統(tǒng)一的評價:本次活動幼兒是否達到預期目標;幼兒的美術技巧是否得到提升;幼兒畫面的豐富性;幼兒是否會運用已有的經驗。
其次,要關注幼兒的情感與能力。情感評價有助于推動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讓幼兒在作畫過程中提升自我自信、發(fā)揮自我的創(chuàng)造力、提高自我的審美能力。
最后,教師應正確的看待每一幅作品,評價要求是根據幼兒個人能力進行正確的評價,發(fā)現作品的有點、幼兒的進步。
教師需要關注創(chuàng)作過程中方法的運用、解決問題的能力、創(chuàng)新點,及時的捕捉、適時的放大,教師的評價也能促使幼兒對作畫的興趣。
幼兒在作畫的過程中會專注與自己的作品,但是在講評過程中幼兒只會專注于自己的作品,對他人的作品并不感興趣。因此采取了多種講評方法來吸引幼兒的興趣,提高幼兒對他人作品評價的積極性。
3.1分享式評價
講評時具有目的性和針對性的,同時也是具有共享性的,讓幼兒展示自己在作畫過程中的不同的技能和方法。如在《美麗的彩虹》中,我的示范是彩虹有七種顏色,要把七種顏色按照順序體現出來,但是在作畫的過程中發(fā)現,幼兒在布局上出現了問題:有的顏色之間間距太窄了,彩虹只有細條;有的間距太大了,七種顏色不夠;有的窄有的寬,不均勻;有的顏色混在一起。但是有一位幼兒畫的彩虹是大小均勻的,因此在講評中請她來說一說為什么她的彩虹每一種顏色分布是均勻的。她是先用黑色蠟筆畫好每一種彩虹的間隔線,這樣就能彩虹間大小均勻、每一種顏色都能清晰的表現。活動中老師會有示范,但是每一位幼兒的接受程都是不同的,因為他們都有自己獨特的思考方式和處理方式,講評時要凸出幼兒有效的方法,這些獨特方法、技巧是最能讓同伴所接受的。
3.2展覽式評價
在完成作品的前提下,會讓幼兒互相欣賞同伴之間的作品,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和欣賞能力,一般我們采取的是展覽式評價,這種形式適合分組活動。為了讓每一幅作品都展示出來,我們會把所有幼兒的作品貼到展示板上或者平鋪在地上,讓幼兒能完整的欣賞到每一位幼兒園的作品。欣賞的過程中讓幼兒帶有目的性的去尋找好的作品并說一說理由,在欣賞的同時讓幼兒發(fā)現自己作品中存在問題,激發(fā)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3.3情景式評價
活動中采取了情境性,在講評中我們采取延續(xù)情景。如在《美麗的大公雞》的活動中,把幼兒的作品展示出來。引導語:美麗的大公雞都說自己很美麗,到底誰最美麗,不如來一場比賽,比一比誰最美麗。讓幼兒上來自己介紹自己的公雞哪里最美麗了。幼兒會對自己的作品進行描述,在描述的過程中讓我們了解到畫面中一些背景的含義、也要學會去傾聽幼兒的見解、尊重幼兒的個人想法和了解幼兒創(chuàng)作的意圖。同時老師也根據每一位幼兒的作品提出相應的建議,提高了幼兒的創(chuàng)造空間,也尊重幼兒作品內容和構思的選擇。
3.4體驗式評價
美術活動的形式是多樣的,除了繪畫以外,還有折紙、剪貼等。對于這一類的活動我采取的形式是讓幼兒親自動手玩一玩,讓幼兒能直接體驗到成功的心情。如在《可愛的青蛙》的活動中,讓幼兒折疊青蛙,只是折出了青蛙的外形卻是不能動的,于是我把最后一步:正反疊后,青蛙就能跳起來了,它能向上、向前、翻滾著跳,會跳的青蛙讓幼兒激起了幼兒的樂趣。以一個游戲的形式作為講評讓幼兒充分體驗到了成功感和愉悅感。
幼兒園美術活動中的評價是為了讓教師了解幼兒現有的水平和實際情況,給予有針對性的建議,不同形式的講評方式能激發(fā)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鼓勵幼兒大膽去嘗試作畫、能自信的展示自己的創(chuàng)意。同時也促進幼兒之間有效的生生互動,提高幼兒的表達能力、提升幼兒的審美能力、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作能力。
(作者單位:上海市嘉定區(qū)梅園藝術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