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欽安
摘 ? 要:中國木刻版畫歷史悠久,據(jù)已知的史料證明已有 1100 多年之久。明末清初,木刻版畫步入其發(fā)展的鼎盛時期?!稛o雙譜》是清初乃至民國流傳較廣、不斷被翻刻的畫家與刻工合作的人物畫冊,造型生動傳神,刻工精美,其藝術(shù)價值在版畫史上不容忽視。
關(guān)鍵詞:《無雙譜》;版畫;金古良;明末清初
中圖分類號:J227 ? 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A ?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19036
Evaluation of the Character Print Masterpiece Wushuang Pu
Abstract Wood engraving appeared in China more than 1100 years ago. About 17th century, wood engraving reached its heyday. Wushuang Pu was a character print book which was created by the cooperation of painters and carvers and which became popular from early Qing Dynasty to the Republic of China. Such a book is important in the history of engraving.
Key words Wushuang Pu; engraving; Jin Guliang;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ies
中國木刻版畫歷史悠久,據(jù)已知的史料證明已有 1100 多年之久。明末清初,木刻版畫進(jìn)入其發(fā)展的鼎盛時期。明代后期,畫工和刻工開始分工,許多名畫家加入到版畫創(chuàng)作行列,與名刻工通力合作,創(chuàng)作出許多優(yōu)秀的版畫?!稛o雙譜》就是清初乃至民國流傳較廣、不斷被翻刻的畫家與刻工合作的人物畫冊,造型生動傳神,刻工精美,其藝術(shù)價值在版畫史上不容忽視。
1 ? 創(chuàng)作者生平
1.1 ? ?繪畫者金古良
繪畫者金古良原名金史,浙江紹興人,字古良,又字射堂,別號南陵,擅長人物畫,曾師從陳洪綬,其生平事跡文獻(xiàn)記載較少,僅在康熙《紹興府志·方伎傳》中有簡略的記述:
“金古良,山陰人,畫《無雙譜》。先是陳章侯畫水滸傳像,各極意態(tài),妙絕一時,好事者雕行之。后有劉阮伴《凌煙閣功臣圖》。古良名史,以字行,更字射堂,人物名手也?!懂嫙o雙譜》。二子可大、可久世其學(xué)。毛其齡序曰:南陵與予同學(xué)詩,與徐仲山同學(xué)書,未為畫而畫精,是譜名無雙而實(shí)具三絕,有書有畫又有詩也?!?/p>
毛其齡即毛奇齡,清初經(jīng)學(xué)家、文學(xué)家?!督B興府志》所引毛奇齡序系其為《無雙譜》所作引言:“古畫無雕本,李公麟畫孔門弟子曾琢于石,顧未雕木也。宋紹熙間劉待詔進(jìn)耕織圖,用棗木雕之,然其本不可見,余幼時觀陳老蓮雕博古牌,以為絕跡,而南陵以《無雙譜》繼之,夫南陵與予同為詩,與徐仲山同學(xué)書法,未為畫也而畫精。即是譜名“無雙”而實(shí)具三絕,有書有畫又有詩,不止畫也,為畫特精??v以紹熙舊雕本而合觀之,定無過者。適有以劉待詔清波門故居相問,余乃感其事而弁為是言七十七老人奇齡?!?/p>
金古良生卒年代不詳。毛奇齡生于明朝天啟三年(1623),卒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由上述可知,金古良曾與毛奇齡一同學(xué)詩,毛奇齡七十七歲高齡還為《無雙譜》作引言。因此可推斷金古良大約生活于明末天啟、崇禎至清初順治、康熙之際[1]。
1.2 ? ?鐫刻者朱圭
鐫刻者朱圭,據(jù)曹允源《吳縣志》中記載,“朱圭字上如,吳郡專諸巷人,工刻書,無出其右。……上如雕刻尤為絕倫……養(yǎng)心殿供事,凡大內(nèi)字畫俱出其手,后以效力授為鴻臚寺敘班?!盵2]吳郡即現(xiàn)在的蘇州,清初朱圭在蘇州設(shè)有自己的刻書坊“柱笏堂”??滴跗吣辏?668),朱圭因刻河南畫家劉源繪的《凌煙閣功臣圖》而一舉成名??滴跞辏?691)前后入內(nèi)府供職,任鴻臚寺敘班,成為御殿刻工??滴跞辏?694)刻《無雙譜》;康熙三十五年(1696)與梅裕鳳同刻焦秉貞所繪《耕織圖》;康熙五十二年(1713)又刻王原祁、宋駿業(yè)畫的《萬壽圣典》圖,成就一代名工。
朱圭在《凌煙閣功臣圖》繪者劉源自序之后附有一段小記:“圭世儒業(yè),家貧未就,苦心剞厥,將托于當(dāng)代之善書畫者,以售其末技。戊申秋伴翁劉先生以《凌煙閣圖》授梓,圭竊幸得附先生之后,庶幾驥尾青云,榮施簡末,以正當(dāng)世,知者其毋哂焉。”根據(jù)這段謙詞,可知此時的朱圭還從業(yè)未久,但鐫刻《無雙譜》時已經(jīng)是盛名在外了[3]。因此,《無雙譜》是不折不扣的名畫家與名刻工通力合作的佳作。
2 ? 《無雙譜》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人物形象
2.1 ? ?創(chuàng)作背景
《無雙譜》又名《南陵無雙譜》,刊刻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繪者從漢代至宋1400多年間,挑選了40位廣為稱道的名人,如項羽、蘇武、李白、司馬遷等(見表1),繪成繡像并題詩文。由于這些人物事跡舉世無雙,故稱為《無雙譜》。作者創(chuàng)作《無雙譜》的目的,從其自敘中可略窺一二:
“客居寡歡,輒引古人晤對飲酒。周秦以前紀(jì)傳雜淆,余顧弗深,考自漢迄宋一千四百數(shù)十余年之中,其間有忠孝、才節(jié)、事功、品性、人蔑與京與妖佞之從來亡有者得四十人,約其生平大端,擬為樂府歌辭以自娛。適然因事命題,寄之言詞,未為眾情悅暢,兼為繪圖,以揣索其形似,名曰《無雙譜》。無雙,不再見也。世之君子,按圖披覽,窒于心者,或以目遇之,歡悲啼笑,亦詩教之一助與!南陵金古良書于鄧州之春風(fēng)閣?!庇善渥詳?,有人認(rèn)為《無雙譜》的創(chuàng)作目的一是自娛,二是教化;也有學(xué)者分析金古良生活在明亡清興之時,國破家亡的政局振蕩對知識分子的思想造成一定的沖擊,因而認(rèn)為《無雙譜》的創(chuàng)作目的并不是為了自娛自樂,而是有感而發(fā),金古良認(rèn)為不僅詩可為史,繪畫同樣也可為史,以史為鑒方知興替[1]。
2.2 ? ?人物形象
《無雙譜》集詩、書、畫于一體,共繪制從漢代到宋代歷史人物40名,每幅人物繡像均有題名、人物生平以及金古良為人物所作的詩評。
2.2.1 ?人物選擇及譜目
《無雙譜》在人物的選擇上,既有開國元勛如羊祜(西晉開國元勛)、錢镠(建立吳越國),也有足智多謀的文臣(如諸葛亮、張良)和英勇善戰(zhàn)、忠肝義膽的武將(如岳飛、文天祥);既有才華橫溢的文人雅士(如伏生、班超),也有堅持道義的凡夫俗子(如安民);既有巾幗不讓須眉的女中豪杰(如木蘭、武則天),也有賢良淑德的民間女子(如曹娥),既有傾城傾國的美艷佳人(如綠珠),也有才貌俱佳的女詩人(如蘇若蘭),甚至還有為后人詬病或備受爭議的人物(如董賢),描繪出一幅層次豐富、引人入勝的歷史人物畫卷。
《無雙譜》譜目由人物題名和金古良題詞名兩部分組成(圖一),概括了所繪人物的特殊事件和特征(見表2)。如“博浪椎留侯張子房”,“博浪椎”為金古良題詞名,“留侯張子房”為人物繡像題名?!妒酚洝ち艉钍兰摇酚涊d,秦始皇滅韓,張良為韓報仇,在滄海君處得力士,做鐵椎重一百二十斤,趁秦始皇東游,狙擊秦始皇于博浪沙,博浪沙張良刺秦從此聞名遐邇。
2.2.2 ?人物生平
每幅人物繡像空白之處均有題名和人物生平。人物生平簡明扼要地概括了人物所特有的、舉世無雙的重要事件或成就。如留侯張子房生平:“子房,名良,其先人五世相韓。秦滅韓,良為韓報仇,悉以家財求客狙擊秦。于博浪沙中誤中副車。良與客俱亡去。大索不得,后良佐漢定天下,為三杰首?!?/p>
西楚霸王項籍生平:“籍字羽,下相人,少時學(xué)書不成,去學(xué)劍;又不成,怒曰:書足記姓名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xué),學(xué)萬人敵。以八千人渡江而西,屠咸陽,燒秦宮室。不用范增言,許漢和以放漢王,得會兵圍之垓下。曰:天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我何面目見江東父老?乃自剄而死?!?/p>
老博士伏生生平:“濟(jì)南人,故為秦博士,能治尚書。漢文欲召之。生年九十余,老不能行,乃使晁錯往受焉。秦時禁書,生藏諸夾壁,亾數(shù)十篇,獨(dú)得一十九篇,以教于齊魯。”
2.2.3 ?人物形象
金古良曾師從陳洪綬,因而《無雙譜》畫風(fēng)受陳洪綬影響,造型生動傳神。陳洪綬(1598-1652),字章侯,號老蓮,明末清初書畫家、詩人。一生以畫見長,尤工人物畫,所畫人物軀干偉岸,衣紋線條細(xì)勁清圓,晚年則形象夸張,或變態(tài)怪異,性格突出。陳洪綬能夠精準(zhǔn)拿捏和駕馭不同人物的神情和氣質(zhì),清晰刻畫不同身份和人物的各自心情,這一風(fēng)格在金古良的《無雙譜》中也處處可見。
如金古良筆下的張良,與旁邊的大力士形成鮮明對比,大力士身形高大健壯,手握鐵椎,俯首低眉,聽從張良安排行刺殺秦王大計。鐵椎雖有一百二十斤重,卻只比力士手掌略大,更顯力士威猛;而一旁的張良身形雖小,卻能讓如此威猛的大力士俯首帖耳,襯托出張良“常有謀略在胸中”的“謀圣”形象。整幅畫中大力士居中并占據(jù)大幅畫面,張良在旁占據(jù)小幅畫面,但只消一眼,“謀圣”的形象已深深刻入讀者心中(圖二)。
蘇武被匈奴單于發(fā)配到北海牧羊十九年,條件十分艱苦,但蘇武始終沒有屈服。在金古良筆下,蘇武手持符節(jié),眼神堅定望向遠(yuǎn)方,其面部表情和節(jié)旄均被精細(xì)刻畫;而身上衣物寥寥數(shù)筆,僅用簡單的粗線條勾勒,形似山石,襯托出蘇武牧羊的艱苦和頑強(qiáng)不屈的精神(圖三)。
詩仙李白身穿官服,斜倚在竹簡上,背靠酒罐酒壺,閉著眼睛,面帶微笑,嘴巴微張,似在醉酒吟詩,亦似嘲諷權(quán)貴。簡略的幾筆將李白狂放不羈、縱酒狂歌的形象描繪得惟妙惟肖(圖四)。
兢兢業(yè)業(yè)鉆研學(xué)問的秦博士伏生,冒著被殺頭的危險于壁中藏《尚書》,60多歲時還在戰(zhàn)亂中顛沛流離,年近90歲時將《尚書》口述其女羲娥而得以保存。金古良筆下的伏生,手拄拐杖坐于石上,精神矍鑠,面露微笑,展現(xiàn)的是伏生歷經(jīng)磨難依然樂觀向上的形象(封面圖)。此外,還有司馬遷(圖五)、武則天(圖十一)、木蘭(圖七)等人物畫像,筆法簡略卻深入傳神,將人物形象躍然紙上。
2.2.4 ?人物詩評
《無雙譜》以樂府詩句的形式為每位人物所作的詩評,讀來朗朗上口,對人物形像塑造起到了畫龍點(diǎn)睛的作用。周作人曾評價《無雙譜》“畫或遜老蓮,詩卻勝老楊”,老楊即元末明初著名詩人楊維禎,其創(chuàng)作的古樂府詩既婉麗動人,又雄邁自然,史稱“鐵崖體”,而《無雙譜》的人物詩評正是“鐵崖體”的樂府詩。如金古良為司馬遷所作詩評《龍門史》:
“龍門史,陶唐以來至麐趾,文章千古,人宗師!比之《春秋》,則謬矣。揚(yáng)雄奇字萬八千,劉向《說苑》五十篇。彪固父子精述作,恰聞博物尊前賢。《龍門史》,誰比肩?”
為李白所作詩評《謫仙靴》(圖六):
“高力士,內(nèi)給事,衣緋走深宮,王公貴戚呼為翁。宇文融,楊國忠,祿山林甫之窮兇。誰不結(jié)歡求包容,獨(dú)有太白眼直視,醉賦清平對妃子。葡萄親酌領(lǐng)新歌,咄爾力士來脫靴。眼中之人原不多,終身不官奈白何?!?/p>
為蘇武所作詩評《牧羝曲》:
“鼠可掘,雪可嚙,不可忘漢節(jié)。律爾背義陵貪生,蘇君獨(dú)有心頭血。熱澆勁骨團(tuán)成鐵,牧羝羝乳空饒舌。”
為伏生所作詩評《老博士》:
“老博士,九十余,遭秦火,壁藏書。帝王典謨于地久,石飛海立終不朽,濟(jì)南道上存一叟!”
為武則天所作詩評《女主昌》:
“策英賢,果刑賞;爾武媚,世無兩。天不厭亂為婦人,若作男子誰其倫,阿瞞石勒與比鄰?!?/p>
此外,詩評還根據(jù)人物特點(diǎn)和事跡配有不同的寓意深刻的紋樣裝飾,如蘇武牧羊堅韌不屈以羊?yàn)轱棧▓D九);伏生保護(hù)《尚書》清史留名以書為飾(圖八);孝女曹娥投江尋父以波濤為飾;“爾武媚,世無兩”的女皇武則天以百花齊放為飾(圖十);狄仁杰因玩雙陸贏了張宗昌的翠裘而以雙陸棋子為飾,詩仙青蓮居士李白不畏權(quán)貴以蓮花為飾等(圖十二、十三、十四)。
3 ? 《無雙譜》的藝術(shù)價值和歷史價值
《無雙譜》問世后即受到廣泛歡迎,尤其在嘉慶、道光和同治時期,很多民窯的彩粉瓷器摹畫《無雙譜》中人物作為裝飾,多對稱畫于碗、杯或盤的內(nèi)、外壁,也有畫在花瓶上的,并在人物右側(cè)照錄了書上的人物小傳和詩評[4],在民間廣為流傳。然而最能體現(xiàn)藝術(shù)水平的,依然還是《無雙譜》作品本身。民國初年,大畫家陳師曾在成立不久的北京美術(shù)專門學(xué)校講中國繪畫史,就把《無雙譜》及陳老蓮畫的《水滸葉子》當(dāng)做中國古代版畫中的精品向?qū)W生推薦。著名美術(shù)史論家薄松年認(rèn)為,《無雙譜》“應(yīng)列入晚明至清代人物畫創(chuàng)作的重要部分而加以研究,并給予足夠的評價?!眴螐睦L畫的角度來看,《無雙譜》的創(chuàng)作確實(shí)遜于陳老蓮,但其集詩、書、畫與一體,“實(shí)具三絕”而無過者,使其留傳后世,在版畫史上具有重要的藝術(shù)價值和歷史價值。
參考文獻(xiàn):
[1] ?薄松年.一部以史為鑒的畫冊——淺論金古良《無雙譜》[J].上海文博論叢,2010(3):40-43.
[2] ?曹允源.《吳縣志》(民國)[M] 臺灣:成文出版社,1970:1599.
[3] ?程穎.清代姑蘇版畫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xué),2004.
[4] ?朱健.細(xì)說瓷器上的無雙譜圖案[J].收藏界,2005(12):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