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兵
摘要:語文是所有學科的基礎,而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因此語文教師應該認真分析探究閱讀教學,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進行廣泛的閱讀,給學生更為廣闊的思維空間,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閱讀習慣;個性閱讀
語文是所有學科的基礎,而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發(fā)現(xiàn),越來越多的學生不愛看書,更是不喜歡閱讀名著,因此,語文教師應該認真分析探究閱讀教學,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進行廣泛的閱讀,給學生更為廣闊的思維空間,在課堂上進行正確的閱讀指導,使其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本文我就談幾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看法,希望對大家的語文教學能夠有所幫助。
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學生變得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yè)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遍喿x是提升一個人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因此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我總結(jié)出了,讓學生在“樂”中“讀”、在“讀”中“品”、在“讀”中“記”的閱讀方法。第一就是激發(fā)學生的讀書欲望,讓他們自愿的快樂的朗讀。例如在學習《皇帝的新裝》時,我采用分角色朗讀課文,大家積極性很高,對于自己分到的角色也是非常認真的準備。在朗讀古詩詞時,我先播放名家的朗讀視頻,以此來激發(fā)學生模仿的興趣,然后再讓學生進行比拼,學生讀書的積極性也是很高的。課堂上的一個積極的引導只是起點,教師還要映射到課下的朗讀,要保持他們閱讀的熱情和興趣,教師可以推薦幾本書,讓學生課下閱讀,然后在課堂上進行讀書交流,促使他們積極閱讀。讀書要學會品味,只有真正走進去了,才能陶冶情操,愉悅心靈。在課堂上教師要認真分析每一篇文章,深入挖掘其中的內(nèi)涵,讓學生領(lǐng)悟到更深層次的東西。例如,在學習《孔乙己》時,要認真分析“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边@說明他不寬裕,買不起酒菜,但他又和短衣幫不同,是穿著長衫的人,這樣的矛盾的一個人充分的說明了他的特殊身份和性格特征。教師就要在細微處幫助學生分析,孔乙己是罪惡的封建科舉制度的產(chǎn)物。我認為閱讀不能囫圇吞棗,讀過就忘,不會起到什么作用,因此我讓學生準備了一個摘抄本,把經(jīng)典句子記下來,背一背,寫作文時用一用,這會促使他們對讀書內(nèi)容的記憶。對于課本中的經(jīng)典篇目我都會選幾段,讓學生進行背誦,深入到他們的骨髓。學生讀書習慣的形成,需要一個長期堅持不懈的過程,需要教師既有耐心,又應該有愛心,在點滴中培養(yǎng),讓良好的讀書習慣陪伴他們一生。
二、引導學生閱讀名著
初中生正是認知形成的關(guān)鍵時期,一本好書對他的影響會是一生的,然而,一些學生愛看書,但所選書籍都是一些玄幻小說或是情感小說,而對于四大名著和其他優(yōu)秀作品并不熱衷,雖然這些書籍故事情節(jié)跌宕起伏,但對于中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并沒有起到較多的積極作用,這時就需要語文教師引導學生關(guān)注名著,閱讀一些內(nèi)涵豐富的作品,這對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都有著很大的幫助。教師要想讓學生喜歡上閱讀名著,就得讓他們從心里接受讀名著的好處,名著是過去文明匯聚和文化的記憶,是希望的表達,更是一個社會生活的縮影,文化的傳播,是歷代圣賢名士的智慧精華,學生閱讀的經(jīng)典名著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對于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起著巨大的作用。我認為造成學生反感讀名著的原因可能是閱讀帶有極強的目的性,就是為了考試而閱讀,必然會讓閱讀變了味道,再有就是教師對于學生閱讀缺少指導,一些名著很厚的,要讓學生讀完確實很吃力,因此教師的指導要跟得上。電視劇的影響也是很大的,很多名著現(xiàn)在都已經(jīng)拍成了電視劇,他們就覺得看電視比看書有意思多了,所以就懶得再去閱讀原著。教師引導學生合理安排閱讀計劃,集中一本閱讀,每日不少于半小時閱讀名著,要要細細品讀。關(guān)于書籍的選擇教師要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給他們推薦比較感興趣的作品,如《魯濱遜漂流記》,然后教師再選一兩個精彩的片段加以描述,激起他們閱讀的興趣,還可以幫助學生找到作品的主要脈絡,能夠清晰的理解內(nèi)容,不讓他們造成閱讀困難。學生的閱讀還要跟上交流體會環(huán)節(jié),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閱讀,教師就可以利用課堂上的時間,組織一次交流會,例如,讓學生朗讀一段自己喜歡的句子,說說自己感受深刻的故事情節(jié),這樣在交流中讓學生共同發(fā)展。學生不喜歡閱讀名著我們教師就要積極的去引導,去幫助,千萬不可任其發(fā)展,相信這樣經(jīng)過一段時間,學生的閱讀習慣會有一個很好的改善。
三、教師要在課上進行指導閱讀
語文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可謂是經(jīng)典之作,教師要緊緊抓住這些內(nèi)容,加強閱讀指導,讓他們懂得一些閱讀的方法,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記敘文的閱讀可以讓學生先整體感知,理清文章的六要素,抓住文章的記敘線索,分析其表達方式,表現(xiàn)手法是什么,學會把握關(guān)鍵詞語的深刻含義,可以借助上下文進行推測。教給學生學會鑒賞評價,每個人物的性格特點,人物之間的關(guān)系是什么,利用了什么樣的描寫手法。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不斷傳授閱讀方法,還要監(jiān)督學生形成做摘抄的習慣,“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讓學生反復閱讀,積累豐富的語言。在長期的分析訓練中,學生會形成一個定勢思維,有助于他們更為廣闊的閱讀。
綜合上述,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教師應該利用科學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調(diào)動起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重視對經(jīng)典名著的閱讀,提升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通過閱讀開拓學生的視野,形成正確的審美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