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芳
摘 要: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資源,我國國土面積遼闊,但森林資源少,覆蓋率低。森林資源是決定林業(yè)發(fā)展極為重要的因素,然而僅僅通過自然更新已經不能滿足林業(yè)的發(fā)展,面對這種現狀,積極響應國家退耕還林的政策,運用高效且專業(yè)的方法對造林地進行整理,并采用科學合理的方式進行植樹造林,進而提高造林地樹木的成活率,使得森林資源得到最大的保護,對于我國的林區(qū)來說森林是非常重要的。在保護自然資源的基礎上,促進林業(yè)的發(fā)展。
關鍵詞:造林地;整理;植樹造林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強調,植樹造林,種下的既是綠色樹苗,也是祖國的美好未來。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發(fā)展速度的飛快提高,造成的土地污染也日益加劇,在這種情況下我國森林砍伐依舊沒有減緩,各種人為破壞現象層出不窮,與此同時地形、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也極大地影響著森林資源的增加。
一、整地以及造林植樹的相關問題
1.沒有詳盡可操作的規(guī)劃
很多地區(qū),由于很長時間都是運用老經驗使用粗放式的方法對造林地進行整理,雖然制定了一定的造林流程,但很多具體實行步驟的設計過于書面化,缺少極大程度的實踐性,可操作性不大。導致實際進行造林地整理的過程中,遇到層出不窮的問題。滯后的規(guī)劃,不能充分預期未來的變化以及發(fā)展,不能充分系統的進行造林地整理的建設。因此,要想促進造林植樹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必須要進行系統詳盡的安排規(guī)劃。
2.對于整理土地力度不夠
在造林之前存在許多預先需要處理的問題,整地工作的內容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前提。整地工作的進行對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高成活率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并且,平整的土地能夠讓機械自動化的工作更加方便快捷,進而降低施工難度。對造林地進行分片處理是我國造林地主要的整理方式,造林地分片處理是十分高效的整理方法。這種整理方法可以節(jié)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對后期工作的順暢進行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很多造林地對于這方面整理力度不夠,導致后續(xù)出現很多問題。
3.對樹苗的后期保護不足
造林完畢后,實際上依舊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與物力,因而在這一階段中,會出現一味的抱著能省則省的態(tài)度,從而不深入實踐對幼苗進行觀察,不對逐漸長大的幼苗進行后期的投入,遇到問題后也難以進行及時補救。如果不注重對樹苗后期的保護,僅僅只注重眼前效益,不顧及長遠的發(fā)展,沒有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態(tài)度,在幼苗成長的過程中還是會出現種種危機。此外,有些地區(qū)缺乏系統管理,也就導致無法擴建對于造林地的整理。
二、整地以及造林植樹的研究方法
1.制定可操作的規(guī)劃
對造林地的操作規(guī)范與監(jiān)督體系進行完善,因地制宜、因地而異,講究適地適樹的要求,選擇適合的種植方法,從而得到最好的發(fā)展。播種法植樹造林是進行植樹造林中最簡單的一種方法,它是直接的把林木的種子在造林地的造林方法。省時不費力、十分便捷,適合大范圍內的在造林地進行植樹造林。但是這種造林方法對于造林所需要的種種原料品質要求上乘,需要通過層層篩選,加之不斷過濾,才能被最終選用。后期的精致照料也需要進行很多方面投入的規(guī)劃仍然面臨很大的問題。因此,此方法適合種子顆粒飽滿、不脆弱,抗壓能力強且資源豐富多樣的樹種,造林地須有充分的水源進行灌溉,才能保證最大程度的成活率。植苗造林法采用完整根系的苗木作為造林材料,對于造林地自然條件要求不高。唯一不足的是,在造林的時候,幼小樹苗的根部易受周圍環(huán)境因素導致的破壞而變形。因此,這種方法對栽植技術要求較高。綜合來看,植苗造林法是相對來說比較常用的方法。分殖造林法方法是將散落于粗壯樹木下的樹枝等廢棄的原有樹木上的營養(yǎng)原料投入到地下進行補給,這樣的處理方式提高了資源的利用率,充分的營養(yǎng)也進一步提高了樹苗的成活率,十分巧妙。分殖造林法能讓苗在幼苗階段增長較快并且能保持良好的保持成本的遺傳功能。但分殖林法對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非常高,因此,這一方法更加適合營養(yǎng)繁殖的樹種。此外,還有很多由廣大地區(qū)不斷研究、總結經驗而形成的系統且完整的植樹造林方法,可以根據不同地區(qū)的土地發(fā)展情況進行討論研究、選取使用。
2.對造林前土地的整理方法
造林整地,是指為防止造林及幼林生長期間的水土流失,合理利用坡面徑流,改善林木生長條件,對造林地采取的各種蓄水保土的措施。造林前進行整理土地,將土地平整,清除干凈,為形成最好的造林狀態(tài)做好充足的準備。造林整地可發(fā)揮樹木本身所具有的蓄水保養(yǎng)、過濾雜質、保護土質營養(yǎng)等功能,促進樹木更好的生長,是造林地植樹造林培育技術的主要組成部分。通過整地,可以改善造林地土壤質量,清除雜質,恢復平整的土地。對整地而言,主要有兩種方式,即全面整地與局部整地。全面整地是全面地徹底翻墾土壤,因此在平坦的地區(qū)可以優(yōu)先選擇。全面整地方式對造林地周圍各種因素都有很嚴格的規(guī)定,土地平坦,傾斜度小。局部整地是根據造林地的實際情況對其局部進行整理。局部整地方式有帶狀與塊狀整理兩種,有益于造林地的整地。整地后使土壤改變了原有的狀態(tài),促使了土地調節(jié)土壤水分的狀況。恰當的整地方法,可通過預先對造林地各種不利因素進行處理使其達到標準,利于我們更方便、更輕易的進行植樹造林。
3.對于造林的保護工作
在造林過程中,必須要全面監(jiān)控整個工程的建設情況。對設計的流程以及選擇的方案進行嚴格的討論研究,選擇購買或者培養(yǎng)專業(yè)性極強的人才參與實踐指導,參與研究的人員可以通過自己深入的實踐發(fā)現問題、認識問題、研究對策以及最終解決問題,讓造林技術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發(fā)展。在栽植的過程中要保持樹苗土壤的濕潤度,便捷高效的縮短種植的時間。近幾年我國的植樹造林大多采用野生的樹苗,這種野生樹苗已經被廣泛的應用,同時也給造林地以及森林資源的發(fā)展帶來了新的動力。在造林建設過程中,需要踐行并不斷完善獎懲制度來鼓勵每個工作人員的工作成效,并能夠根據實際情況來調整制度。提升造林地的管理與維護標準,從而有效的保證造林地的成活比率。另外,為了向國家和人民匯報每一次進步的成果,在研究實踐的過程中,要進行精確的記錄。每一個數據、每一種創(chuàng)新的方案、每一種最先進的理論研究,都值得被保護并記錄,從而做到有理有據,每個文字都能經得起檢驗,盡善盡美,讓文本的資料極具參考價值,讓廣大人民理解,經得住時間的推敲。
三、結語
森林是大自然賦予我們的寶藏,但是大自然賦予我們的資源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需要我們所有人去珍惜使用、用心保護、不斷創(chuàng)造。在造林前的整地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對樹苗的選擇與培育是最基本的,擇取最佳的造林時期,使得水分、溫度等自然條件更好的利于幼苗的存活與成長,這樣才能夠讓前期工作的優(yōu)勢發(fā)揮到最大。最后就是加強管理保護工作,因地制宜,保證造林工程的正常運行,為我們國家森林資源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馬國力.淺析造林地的整理與植樹造林的方法[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15,12(15):1-1.
[2]王艷敏.黑龍江省植樹造林方法的探討[J].農林科技,2012,3(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