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曉梅
摘 要:玉米是我國種植范圍最廣的作物,與傳統(tǒng)種植技術相比,“一穴多株”種植技術能有效增加玉米的種植密度,提高玉米的種植面積,土地的利用率也隨之提升。然而,在應用“一穴多株”種植技術優(yōu)勢時,也必須考慮其他相關因素,如農田灌溉條件是否合適、肥料及水源的管理調配是否合理等等,若種植條件不夠好,玉米的產量不但無法增加,還有可能對玉米產量及質量造成相反效果。本文根據(jù)“一穴多株”種植模式的特點,對其實際應用效果進行分析。
關鍵詞:一穴多株;種植技術;玉米種植;模式應用效果
玉米作為我國極為重要的糧食來源之一,也是我國種植范圍最廣的農作物。在玉米的生長過程中,為了有效增加產量,可以適當加大種植密度,合理協(xié)調植株與農田的關系。在對進行多次嘗試與總結后,“一穴多株”種植模式因其產量提升效果較好而被廣泛應用。
一、“一穴多株”基本理念
“一穴多株”種植技術指的是對傳統(tǒng)的“單穴單株”種植模式進行升級,由每個玉米穴播種1粒種子增加為2粒甚至更多數(shù)量的種子?!耙谎ǘ嘀辍狈N植技術可以在不影響玉米穗粒數(shù)的情況下提高農田和土地的利用率,增加玉米種植密度,盡可能實現(xiàn)增加產量的目標。該技術一方面改進了傳統(tǒng)種植模式,另一方面增加了玉米種植數(shù)量、增強了玉米的抗倒伏性,在有限的農田面積里提升玉米種植數(shù)量和質量。
抗倒伏能力跟玉米植株自身的“素質”息息相關,“一穴多株”種植技術在提高玉米種植密度時,可以使玉米根系產生盤根錯節(jié)的效果,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莖稈的柔韌性,提升玉米抗根倒、抗莖倒的能力,有效減少玉米面臨的自然災害,在生長過程中能保證整體產量。但是種植戶在應用“一穴多株”種植技術時,切不可盲目追求種植數(shù)量的增加,最好以一穴3到6株較為合理,否則種植密度太高易造成玉米養(yǎng)分缺失,進而出現(xiàn)空桿現(xiàn)象。
在提升農田利用率上,“一穴多株”種植技術也頗有建樹。不僅如此,密植模式還能有效推進玉米播種和收割的機械化進程,使農民的工作強度有所緩解,此外,機械化收割可有效縮短玉米收割時間,避免因為氣候原因導致收割不及時而影響產量的情況,密植玉米對于農民收入的增加可謂是大有裨益。
二、“一穴多株”種植方法概述
1.清種法。穴苗數(shù)量以3—8株為宜,同時保持每個穴苗的保苗數(shù)量各不相同,穴苗之間的行距、穴距的要求也不一樣,通常來講,每畝地保苗數(shù)量約在6200件。
2.比空法。比空法可分為1:2空或2:2空等多種方式,每一穴的保苗數(shù)量約在2—5株范圍內,根據(jù)數(shù)量的不同其穴距和株距也不同。一般來說,比空法種植模式下每畝地保苗數(shù)量高于5600株。據(jù)調查,使用該種植方法,玉米每畝至少增產200kg。
3.單元方形種植法。單元方形種植法要求每單元保苗12—36株,并且每畝地保苗數(shù)量高于8000株,是三種方法中產量最高的,調查結果顯示,單元方形種植法最高產量可達18000kg每公頃。
三、“一穴多株” 種植技術要點
1.播種階段技術要點
(1)選擇合適的播種時間。玉米播種時間一般為春季和夏季兩個時間段,春季播種需要在4月完成,且需要確保播種時土地溫度在10℃左右;夏季播種則要安排在小麥剛完成收割的6月上旬。玉米播種時間需要農戶根據(jù)當?shù)氐臍夂蚯闆r進行選擇。
(2)選擇合適的玉米品種。在對玉米“一穴多株”種植技術進行應用時,農戶需要依照需求選擇合適的玉米品種,最好是早熟或中熟的品種。加上“一穴多株”技術會使農田的種植密度相應增大,因此玉米植株的葉片最好具有一定的耐密性,并且保證葉片朝上。
(3)注重農田施肥。“一穴多株”種植技術需要在土壤層較厚、地勢平坦的土地上進行,考慮到該技術會增加農田密度,導致玉米生長過程中對肥料的需求量隨之增大,因此需要特別注重對農田施肥。在播種前對土地進行疏松,施加足夠的肥料,保證玉米植株在生長過程中的養(yǎng)分供給,避免因養(yǎng)分不足出現(xiàn)空桿現(xiàn)象。
2.農田管理階段技術要點
(1)苗期管理。玉米植株的幼苗地面部分長速較慢,主要集中于根系的生長,苗期管理的主要任務就是通過間苗摘除病弱幼苗、保留長勢好的苗,使幼苗都成長為強壯的植株,間苗后每穴幼苗會保持在5株以內。此外,還需要給幼苗及時供水和肥料,保障生長過程中所需的營養(yǎng)和水分。
(2)抽穗期管理。抽穗期指的是玉米從拔節(jié)到抽雄的一段時期,在此期間成長速度較快,根莖葉都會明顯地生長發(fā)育,可以說抽穗期是玉米生長時期中非常重要的階段,這一階段玉米發(fā)育質量會直接影響結實率。因此,在玉米抽穗后必須注重追肥、供水、松土,讓玉米植株能充分吸收營養(yǎng)。
(3)成熟期管理。玉米抽穗期過后進入成熟期,期間果實持續(xù)生長,對于水分和營養(yǎng)的需求也逐漸增加,此時農戶應結合濕度情況對土壤進行灌溉。這一時期也是病蟲害多發(fā)期,需要重點關注玉米螟等害蟲對功能葉的破壞,加強防治措施,同時及時排除田內積水,避免根系腐爛。
四、“一穴多株”種植技術模式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1.選種問題。在對“一穴多株”種植技術進行應用時,部分農戶無法選擇合適的種子以適應唐山當?shù)氐臍夂?,因此玉米植株分布不均,最終玉米植株會出現(xiàn)發(fā)育高度不一的情況,從而影響光合作用,導致產量不如預期,無法增收。應對農戶加強“一穴多株”種植技術的培訓,使其充分理解選種的概念和方法。
2.種植密度控制不夠。在進行玉米種植時,有的農戶在種植過程中為了追求產量而盲目加大種植密度,導致植株營養(yǎng)缺失、高度參差不齊,病苗、弱苗無法接受光照,在生長后期會因為授粉不全而出現(xiàn)空桿??梢姺N植密度不合理最終只會導致產量減少。在種植前,需要科學規(guī)劃種植密度,以長遠的眼光看待“一穴多株”種植。
3.養(yǎng)分供給不平衡。由于對“一穴多株”種植模式的理解不足,很多農戶認為在播種之前已經(jīng)施肥,就無需在玉米抽穗期進行肥料補充。但是作為對養(yǎng)分需求最大的時期,抽穗期如果肥料補充不夠,會導致玉米植株養(yǎng)分不平衡,相對較弱的玉米植株難以爭奪到養(yǎng)分,最終影響生長??梢娫趯嵭杏衩追N植之前,需要充分了解技術和原理。
五、結語
“一穴多株”種植技術對于玉米的產量增長幫助較大,但在應用該種植技術模式時,應當充分理解技術原理、科學制定種植密度,并根據(jù)當?shù)貙嶋H情況進行選種和管理,才能充分發(fā)揮“一穴多株”種植技術的價值,實現(xiàn)增產增收,確保我國糧食儲備和糧食安全。
參考文獻:
[1] 高曉龍. “一穴多株”栽培新技術助力玉米增收[J]. 村委主任, 2016(14):53-53.
[2] 杜金旺, 武海亮. 一穴多株種植方式對玉米產量的影響[J]. 農業(yè)科技通訊, 2011(12):60-62.
[3] 孫水. “一穴多株”種植模式在玉米種植中的應用[J]. 河北農機, 2016(5):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