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科技大學能源與動力學院 鎮(zhèn)江 212003)
引射器具有結構簡單、易于維護、混合和傳質(zhì)效果較好、加工容易、節(jié)能環(huán)保等一系列優(yōu)點,在各個行業(yè)中應用廣泛[1~3]。在國內(nèi),許多學者研究了引射器的性能[4],張琦[5]建立了引射器二維模型,詳細模擬了不同工作條件和結構尺寸下的引射器。祝銀海[6]等對引射器三維模型進行了模擬,在模擬中應用了四種湍流模型并分析了它們對模擬結果的影響。氣液引射器工質(zhì)分為工作流體和引射流體,它通過液體射流對氣體進行抽吸和壓縮,使受限流動在通過縮小的過流斷面時,流體出現(xiàn)流速增大的現(xiàn)象,當整個涌流在同一時間內(nèi)經(jīng)歷管道的最窄處時,壓力在同一時間減小,進而產(chǎn)生壓力差,這個壓力差用于給流體提供一個外在吸力[7~8]。影響氣液引射器吸氣量的因素很多,其中引射器的結構對吸氣量的影響尤其重要,因此本文對引射器的結構尺寸對吸氣量的影響進行了模擬和優(yōu)化。
引射器的結構盡管簡單無運動部件,但由于其內(nèi)部流場流動非常復雜,導致氣液射流器的設計方法比較復雜[9]。影響引射器的吸氣量的主要結構參數(shù)有混合室直徑Dh,混合室長度H3,氣體出口直徑Dp,擴散室長度H4等,本文采用的引射器結構如圖1所示,引射器參數(shù)如表1所示。
圖1 引射器結構
歐拉模型(Eulerian)[10]可以模擬多相流動及相間的相互作用,對于每一相都采用Eulerian處理。Eulerian中各相共享單一的壓力場,對于每一相都求解動量和連續(xù)性方程,通過相界面的相互作用將兩組方程耦合在一起[4]。湍流模型采用標準κ-ε模型,基于兩相均使用歐拉方法描述的歐拉模型,由此得出氣液兩相流的基本方程組?;谝陨霞僭O的Eulerian方程組如下。
連續(xù)性方程:q相的連續(xù)方程為
式中:t為時間,αq是相位體積分數(shù),ρq是q相的物理密度,,是q相的速度,表示了從第p相到q相的質(zhì)量傳遞,
動量方程:
湍流模型的標準κ-ε模型的輸運方程
模擬過程假設流體運動是連續(xù)均勻、各向同性和無相變的穩(wěn)態(tài)過程;控制方程選用連續(xù)性方程和動量方程,由于引射過程時間短、熱效應很小,因此能量方程沒有求解[11];采用ANSYS/Fluent模擬,求解器采用基于壓力藕合方程組的隱式求解器,湍流模型采用標準κ-ε湍流模型,壁面處理時采用標準壁面函數(shù),插值求解方式均設置為二階迎風格式;網(wǎng)格使用四面體結構網(wǎng)格,并局部加密,液體入口和引射流體入口采用壓力進口邊界條件,初始壓力為0.15 MPa;混合流體出口采用壓力出口邊界條件,出口壓力設為0.132MPa;收斂條件為出口流量與進口總流量的相對偏差不超過0.01%。
根據(jù)引射器的結構尺寸,利用ICEM對引射器內(nèi)流域進行三維建模和網(wǎng)格劃分,其幾何模型和網(wǎng)格圖分別如圖3和圖4所示。
為了驗證模擬的可信性,對不同液體入口壓力下的吸氣量進行了模擬。改變液體入口壓力,固定引射器結構尺寸:Ds=14mm,Dh=5mm,Dp=6mm,Dq=12mm;H1=28 mm,H2=7 mm,H3=6 mm,H4=34 mm,H5=28 mm,H6=27 mm,不同液體入口壓力下的X軸向位置的速度如圖4所示,液體入口壓力對吸氣量的影響如圖5所示,圖5表明,液體入口壓力從0.2MPa增大到0.4MPa時,吸氣量從4.5 m3·h-1增大到 7.1 m3·h-1。
圖4 不同液體入口壓力下的速度云圖
圖5 液體入口壓力對吸氣量的影響
改變混合室直徑Dh的值,固定其他參數(shù):Ds=14mm,Dp=6mm,Dq=12mm;H1=28 mm,H2=7 mm,H3=6 mm,H4=34 mm,H5=28 mm,H6=27 mm。如圖7所示,吸氣量隨混合室直徑Dh的增大,吸氣量先增大后減小,吸氣量在混合室直徑為6 mm時,吸氣量達到了 8.6 m3·h-1。
圖6 混合室直徑對吸氣量的影響
隨著混合室直徑增大,經(jīng)歷了先增大后減小的過程,當混合室直徑約為6 mm時,此時吸氣量處于一個較大值,約為8.6 m3·h-1,隨著混合室直徑的進一步增大,吸氣量開始降低,此時引射器的處理量降低,混合室直徑應設置為6mm左右。
改變混合室長度H3的值,固定其他參數(shù):Ds=14mm,Dh=5mm,Dp=6mm,Dq=12mm;H1=28mm,H2=7mm,H4=34mm,H5=28mm,H6=27mm。如圖8所示,吸氣量隨混合室長度H3的增大,吸氣量先增大后減小,吸氣量在混合室長度為8mm時,吸氣量達到了 7.9m3·h-1。
圖7 混合室長度對吸氣量的影響
當混合管長度小于4mm,此時由于引射器的混合管長度較短,工作流體經(jīng)過混合管時不足以產(chǎn)生足夠的低壓,吸氣量相對較低,使得引射器不能達到較高的吸氣量;當混合管長度為8mm時,相同條件下的流動阻力增大,此時吸氣量隨著混合管長度的增加而減小。綜合比較,考慮到混合管長度對流動阻力和吸氣量的雙重影響,混合管長度選擇范圍在7mm~9mm之間為佳。
改變氣體出口直徑Dp的值,固定其他參數(shù):Ds=14mm,Dh=5mm,Dq=12mm;H1=28 mm,H2=7mm,H3=6 mm,H4=34 mm,H5=28 mm,H6=27mm。如圖9所示,吸氣量隨氣體出口直徑Dp的增大,吸氣量先增大后減小,吸氣量在氣體出口直徑為7mm時,吸氣量達到了 7.8m3·h-1。
圖8 氣體出口直徑對吸氣量的影響
由模擬結果可知,隨著氣體出口直徑的增大,引射器吸氣量越來越大,隨著氣體出口直徑繼續(xù)增大,氣體出口錐角增大,引射流體的流動阻力增大,吸氣量開始減小,引射性能降低。
改變擴散室長度H4的值,固定其他參數(shù):Ds=14mm,Dh=5mm,Dp=6mm,Dq=12mm;H1=28 mm,H2=7 mm,H3=6 mm,H5=28 mm,H6=27 mm。如圖10所示,吸氣量隨擴散室長度H4的增大,吸氣量增大,吸氣量在擴散室長度為50mm時,吸氣量達到了8.1m3·h-1。
圖9 擴散室長度對吸氣量的影響
對引射器性能進行了模擬研究,分析了液體入口壓力、混合室直徑、混合室長度、氣體出口直徑和擴散室長度對吸氣量的影響,得出結論。
1)由圖4和圖5結果可知,隨著液體入口壓力的升高,混合室的速度和吸氣量也隨之增加。吸氣量隨著工作流體流量、噴嘴長度和擴散室長度的增大而緩慢上升,隨著混合室長度的增加而緩慢下降。
2)由圖6、7、8可知,隨著混合室直徑、混合室長度、氣體出口直徑的增大,吸氣量先增大后減小,分別在混合室直徑為6mm,混合室長度為8mm、氣體出口直徑為7mm時,吸氣量達到了最大。由圖9可知,隨著擴散室長度的增長,吸氣量逐漸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