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管曉銳
此次展覽海報,主畫面為穆夏1896年創(chuàng)作的彩色石版畫《遐想》,現(xiàn)藏于捷克共和國布拉格國家工藝美術博物館。
伴隨著一曲法語香頌“Art Nouveau”,徐徐走來一位東歐面孔的少女:頭戴精致花環(huán)、身穿波西米亞長裙,懷著夏日玫瑰初綻的心境,以舒展優(yōu)雅的姿態(tài)微笑著。在紫色星空下,陣陣花香襲來,她帶著百年前的《遐想》,穿越時空之門,為我們開啟尋美之路……
這就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捷克共和國布拉格國家工藝美術博物館、捷克共和國布拉格市藝術博物館、捷克共和國比爾森市藝術博物館共同主辦的《穆夏:歐洲新藝術運動先鋒》特展序廳,帶給觀眾夢境般的美妙開始——
With a French chanson “Art Nouveau”, a young girl from Eastern Europe was wafting through the venue, smiling, in a delicate garland,a bohemian dress, a stretch of elegance lost in the mood of first blooms of the summer roses. Under the purple starry sky, fits of floral scent came. She walked with the “Fantasies” of a hundred years ago and crossed the door of time and space to open the way for us to seek beauty...
This is the special exhibition hall of “Mucha: Pioneer of Modern European Graphic Art”, an event co-sponsored by China Chongqing Three Gorges Museum, National Arts and Crafts Museum of Prague,Prague City Art Museum of Czech Republic, and Pilsen City Art Museum of Czech Republic. A wonderful dream starts to take off.
走進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展覽序廳,仿佛置身于百年前的歐洲,這里正發(fā)生著一場社會變革:19世紀末,工業(yè)革命的機械轟鳴聲中,工業(yè)化帶來城市化,商品物質興盛,現(xiàn)代科技進步;城市中產(chǎn)階級興起,開啟全新生活方式,戲劇院、珠寶店和咖啡廳流行開來。人們審美觀念提升,藝術融入生活、藝術與自然相結合的需求更加強烈。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歐洲傳統(tǒng)藝術向現(xiàn)代藝術過渡,而身處世紀之交的高迪、塞尚、梵高、高更等藝術家們,在各自領域站上了歷史的高峰。其中,出生于捷克的阿爾豐斯·穆夏,從奧匈帝國的布拉格和維也納,一路求學來到歐洲文化藝術中心法國巴黎。此時,石版印刷術的出現(xiàn)、日本浮世繪的傳入、巴黎的文藝氛圍,為穆夏的創(chuàng)作注入了新鮮血液。他在這片沃土上迅速成長,憑借執(zhí)著追求與發(fā)展機遇,以獨特的“穆夏風格”很快成為“新藝術運動”的杰出代表和先鋒旗手。
即使今天在教科書上很難找到穆夏及其作品的完整資料,但這并不能妨礙觀眾對穆夏風格的強烈共鳴—在離我們更近的上海月份牌和日本漫畫中,都有穆夏商業(yè)繪畫作品的影子:唯美優(yōu)雅的女性形象、清新淡雅的花草植物、靈活多樣的線條表達、平面化的象征主義色彩、崇尚人與自然的和諧美,成為他的裝飾藝術創(chuàng)新風格;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凱爾特藝術紋樣、拜占庭式鑲嵌藝術、浮世繪色彩技法、巴洛克及洛可可表現(xiàn)風格,是他對傳統(tǒng)藝術的傳承與借鑒。
從1889年開始,穆夏求學、生活并工作于巴黎,像其他年輕藝術家一樣,為不出名的雜志和書籍畫插畫設計,為生計糊口。穆夏藝術生涯的轉折點出現(xiàn)于此:當他作為制圖員供職于勒梅西埃劇院時,遇到了巴黎極富聲望的女演員和劇院老板薩拉·伯恩哈特,并為她成功設計了海報《吉斯蒙達》。
穆夏設計的這件作品畫面約2米高,與薩拉的想法完美重合:一個身著華麗裝飾,比真人更苗條高挑,有主導氣勢又咄咄逼人的偉岸形象。海報采用豎長型構圖,整幅畫面色彩豐富含蓄,柔和的色彩凸顯了女性形象的柔美和優(yōu)雅,充滿著無限活力的動感。
1899年穆夏在巴黎的繪畫設計工作室。
無論是讓穆夏一舉成名的《吉斯蒙達》戲劇海報,還是接踵而來的香水、餅干、卷煙等商業(yè)廣告,以及圍繞主題創(chuàng)作的系列彩色石版畫。穆夏設計的海報華麗而充滿裝飾意味,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在百年前的歐洲風靡一時。
穆夏1895年創(chuàng)作的彩色石版畫《情人 文藝復興劇院》,現(xiàn)藏于捷克共和國布拉格國家工藝美術博物館。
穆夏1899年創(chuàng)作的彩色石版畫《報春花》和《羽毛》,現(xiàn)藏于捷克共和國布拉格國家工藝美術博物館
穆夏1894年創(chuàng)作的彩色石版畫《吉斯蒙達 文藝復興劇院》,現(xiàn)藏于捷克共和國布拉格國家工藝美術博物館。
穆夏1896年創(chuàng)作的彩色石版畫《JOB香煙 廣告》,現(xiàn)藏于捷克共和國布拉格國家工藝美術博物館。
1902年出版的設計畫集《裝飾素材》,現(xiàn)藏于捷克共和國布拉格國家工藝美術博物館。
穆夏在海報等商業(yè)繪畫上的成功,與所處時代密切相關。
在十九世紀末,觀看戲劇是巴黎人主要的文化消費活動,海報成為最前衛(wèi)和有效的宣傳媒介。而大幅面平版印刷技術的成熟,以及同時期海報領域畫家們的卓越貢獻,促使了海報藝術的應用與推廣,迅速地從法國巴黎發(fā)展到了歐洲其他城市。
這場裝飾藝術的變革,在法國以外的歐美數(shù)十個國家的不同流派中同期興起,例如奧地利“分離派”、德國“青年風格”,而以法國巴黎為中心迅速興起的被稱為“Art Nouveau(新藝術)”,各派別之間風格不同,但擁有相似的設計理念:借鑒歐洲傳統(tǒng)藝術手法,吸收東方藝術審美特點,突出流動曲線、倡導自然風格的裝飾藝術,并且主張藝術設計融入日常生活。
在商業(yè)繪畫領域大獲成功后,穆夏將極富“穆夏風格”的裝飾藝術元素集結成冊,于1902年和1905年先后出版了設計畫集《裝飾素材》和《裝飾人物》。這些畫集不僅傳播了穆夏獨具特色的裝飾藝術語言,也成為歐美藝術家和手工藝人的取材樣板和靈感來源。
新藝術運動調動起手工藝人的藝術創(chuàng)作積極性,也推動著藝術家與手工藝制作者的默契合作。這不僅讓設計具有觀賞性和生命力,而且注重設計的實用性和功能性。在穆夏風格的引領下,這場變革不僅波及商業(yè)繪畫、書籍裝幀,而且廣泛影響到珠寶首飾、室內設計、家具產(chǎn)品、日用器皿等各領域,展示和發(fā)揮著藝術家們高度個性化的創(chuàng)造才能。
蕾絲禮裙,約1907年。
吊墜,約1900年。
瓶,約1900年。
從蜚聲國際的穆夏風格到商業(yè)繪畫領域的寵兒,華麗的作品表象下是穆夏對愛與和平、美與理想孜孜不倦的追尋。
在享譽盛名后,50歲的穆夏于1910年回到家鄉(xiāng)定居布拉格,專心創(chuàng)作《斯拉夫史詩》主題系列油畫這一鴻篇巨制。之后的兩年里,他為布拉格市民會館進行內部裝飾設計,繪制完成了9面壁畫:圓頂中心的一幅壁畫《斯拉夫大團結》表現(xiàn)的是捷克的勞苦大眾;分布在穹頂周圍的壁畫位于大廳穹隅上呈三角形狀,畫面中繪制的是捷克歷史人物,并被賦予創(chuàng)造、警惕、獨立、堅韌、戰(zhàn)斗、正義、忠誠、智慧等美德。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奧匈帝國解體。穆夏為新成立的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設計郵票、鈔票……1928年他完成了《斯拉夫史詩》主題系列全部20幅油畫。與穆夏巴黎時期具有代表性的裝飾風格決然不同的是,這些史詩般的作品畫風厚重,人物形象樸實,充滿著情感和力量,詮釋了斯拉夫民族幾個世紀的創(chuàng)傷。
綜觀穆夏的藝術人生,他是一位執(zhí)著于美學普及化的裝飾藝術大師;他也是一位優(yōu)秀的攝影師,巧妙運用世紀新發(fā)明照相機,輔助繪畫創(chuàng)作,探索繪畫新方式;他還是一位極具民族情懷的藝術家。他的作品即使是在百年后的今天,仍然令人著迷、魅力不減。
《穆夏:歐洲新藝術運動先鋒》特展現(xiàn)場。
穆夏如同一座橋梁,在世紀之交的歐洲,承前啟后地連接著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澳孪娘L格”不僅僅在百年前歐洲新藝術運動留下輝煌一頁,現(xiàn)已穿越時空,在當下倡導生活美學、注重生活品質的時代,同樣為我們點亮生活美學,開啟美麗密碼,帶來無限靈感與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