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雨欣
摘 要:家喻戶曉的《聊齋志異》出自清代的蒲松齡之手,這部著作作者通過引進(jìn)妖魔鬼怪所幻化的世界來揭露當(dāng)時封建社會的殘酷、科舉制度的壓迫,同時又流露出人與人之間本該存在的真性情?!读凝S志異》全書近500篇,內(nèi)容豐富、構(gòu)思巧妙,大致包含自由勇敢的愛情故事、科舉制對讀書人的摧殘以及統(tǒng)治階級對人民的壓迫幾類,而愛情故事占據(jù)著全書最大的比例。不同的愛情故事映射出不同的人物對待愛情的態(tài)度,從而反映出蒲松齡腦海中復(fù)雜的愛情觀。
關(guān)鍵詞:《聊齋志異》;愛情;愛情觀
引言
《聊齋志異》中的愛情基本上都是跨越時空界限的,主人公大多不會受到封建禮教的束縛,而是打破這種傳統(tǒng)封建的婚姻愛情觀,勇于追求自由的愛情。常言道,“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在蒲老筆下的這些愛情故事中,才會讓人真切地感受到愛情的珍貴、純潔與真摯,在愛情的世界中,只有彼此,任何事情都不會成為彼此之間的阻礙。不論生與死,只求永相伴,這也是人們以及作者對愛情的一種向往。
一、從一見鐘情到刻骨銘心
一見鐘情在《聊齋志異》中是很常見的,故事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男女主人公機(jī)緣巧合之下有了一面之緣,之后便相思成疾的場景。譬如《嬰寧》中王子服偶然遇見嬰寧“拈梅花一枝,容華絕代”,便“注目不移,竟忘顧忌”,回家后便因相思而患病;《白秋練》中秋練面對慕生的吟誦,心中暗生愛戀,久而久之便病倒在床;《畫壁》中朱孝廉看到仙女“櫻唇欲動,眼波將流”,便開始浮想聯(lián)翩,隨后竟進(jìn)入了幻境神游。雖說,一見鐘情在《聊齋志異》中的體現(xiàn)有一些夸張,但是在那個時代,它脫離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束縛,男女之間的愛情可以追求自由、發(fā)展迅速卻又刻骨銘心。兩個人之間的愛情是一股可以擊退一切的力量,不求同日生,但愿同日死。這體現(xiàn)的是一種崇尚自由、忠于愛情、為愛不懼生死的愛情觀。
二、從機(jī)緣相遇到日久生情
所謂“人妖殊途”、“人鬼不能相戀”、“兩個不是一個世界的人不能在一起”在《聊齋志異》中都是阻礙兩人在一起的根本緣由?;蚴且驗檠逯械念I(lǐng)事曾經(jīng)因凡人受過情傷便視所有凡間男子為仇人,阻止任何人妖相戀;或是各界擁有自己的規(guī)定,不允許與凡人相戀;或是曾因情傷化為怨鬼便不再相信愛情的存在等等。正是這種種的前因后果使得兩個人因緣分而相見、因日久而生情,但又要面臨著種種困難與阻礙?!堵櫺≠弧分行≠槐颈谎锩{迫要勾引寧采臣的魂魄,卻因?qū)幧奶貏e沒有痛下殺手,最終成了愛情的俘虜,面對千年樹妖追殺,他們生死相依、不離不棄;《小謝與秋容》中陶望三巧遇兩鬼,后與小謝產(chǎn)生愛情,經(jīng)歷了多番生死患難,有情人終成眷屬。愛情是兩個人之間的信念,可以使惡的改邪歸正,可以使善的跨越界限,總而言之,真正的愛情比我們想象中的還要堅不可摧。這體現(xiàn)的是一種真誠面對愛情,勇于捍衛(wèi)愛情的愛情觀。
三、成全也是一種愛
彼此相愛的人能在一起固然是最美好的,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愛一個人就是要占有對方,愛上一個不愛自己的人最好的方式是成全,如果能看著對方幸福,又何嘗不是一份落寞之后的安慰?!痘履铩分挟?dāng)宦娘見到溫如春,便被他的琴聲所吸引,心生愛戀,只是溫如春卻心屬良弓,但是遭到良工父親的拒絕而一蹶不振,宦娘不忍心看著彼此相愛的兩人卻要遭受分離的折磨,便默默地付出,使用其超自然的能力極力地促成這段佳緣。想愛卻不能愛,這對于追求愛情的人而言是一種痛苦與煎熬,而蒲老先生采用成全的方式,為所愛之人無私地付出,從而找到自己精神生活中的伴侶,既是對所愛之人的祝福,又是對自己的一種慰藉。這種方式遠(yuǎn)比現(xiàn)實生活中一些因妒忌而選擇極端的解決方式要恰當(dāng)、唯美的多。這體現(xiàn)的是一種默默付出,成全而非占有的愛情觀。
四、恩情與愛情的交織
因報恩而得到真情也是《聊齋志異》中常見的一種愛情淵源,在蒲老先生的世界中,花妖鬼魅并非都為惡物,反而有時它們的真情要比人類真摯的多,它們可以因在落魄時得到幫助而用自己的一生去報答恩情。《小翠》中,小翠的母親曾得到過王侍御的“無心之德”,使其免于雷霆之劫,它們雖為狐妖,但是它們堅持著救命之恩乃是最大的恩情,不論怎樣回報都不為過的信念。于是,小翠替母報恩,去到王御史家還以厚報,不僅治愈了王元豐的癡癥,而且以身相許,以愛回報。盡管小翠沒有直接得到援助,但是她為了還母親的恩情,可以做到不計奉獻(xiàn)與犧牲,它們妖界的那份真情,又有多少人類會自嘆不如,蒲老先生借助花妖鬼魅將理想中的人性之善描述得淋漓盡致,使得這種至善至美的行為令世人欽佩。在《聊齋志異》中恩情與愛情的交織看似復(fù)雜,卻也單純,復(fù)雜在情到深處分不清恩與愛,單純在無論何時何地只以真情相待。這體現(xiàn)的便是一種知恩圖報,無私奉獻(xiàn)的愛情觀。
結(jié)語
《聊齋志異》作為一部廣泛流傳的著作,囊括了一些人類自古以來對美好愛情和生活的追求與渴望,它大膽地拋開了封建的糟粕思想,給我們幻化了一個美好的愛情世界,讓我們脫離世俗雜亂的情感生活,去真切地感受純真的愛情、堅貞的愛情,享受愛情的美好,從而使我們堅定對幸福生活不懈的追求與向往。這部
著作中許多的愛情故事是蒲老先生從周圍人身上看到所引發(fā)的靈感,面對那些堅貞不渝的愛情,他會在書中給他們一個美好的結(jié)局,從而來遮蓋現(xiàn)實中的不美好,給人以心靈的安慰。由此可見,蒲松齡的愛情觀是能夠為人們提供正能量?!霸傅靡恍娜?,白首不相離”便是最好的詮釋。
[參考文獻(xiàn)]
[1]劉洪強(qiáng).試論莫言小說中的“嬰寧”現(xiàn)象[A].蒲松齡研究,2013.
[2]劉萍.從人生寓言到愛的鬧劇——電影《畫壁》引發(fā)的經(jīng)典重讀之思考[A].安徽:安徽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2013.
[3]嚴(yán)五代;魯小俊.《聊齋志異》與"假實證幻"[A].蒲松齡研究,2017.
[4]張麗敏.《聊齋志異》中的報恩式愛情故事賞析[A].蒲松齡研究,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