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天氣轉(zhuǎn)暖,寶寶裸露的皮膚面積也越來越大,給咬傷制造了更多的可乘之機。不管是被小動物咬傷,還是被昆蟲咬傷,甚至是被小朋友咬傷,都需要家長第一時間科學地處理。我們就來看看不同咬傷的科學處理方法。文|徐彬 編輯|李華 美編|勞秋勤
狀況1 動物咬傷
一般家養(yǎng)的動物,以貓、狗、兔子、倉鼠居多,無論是小區(qū)里碰到的動物還是自己家養(yǎng)的動物,都不要隨意靠近和接觸。尤其是不要因為是自家熟悉的動物就放松警惕,寶寶和它們玩耍的過程中,也有咬傷、抓傷的風險。
表現(xiàn):出現(xiàn)皮膚破損、劃傷,嚴重的可導致皮膚裂開,肌腱、骨質(zhì)外露,傷口出血。
處理方法:
1.皮膚的淺表損傷可在家處理,先用肥皂水反復沖洗傷口,大約20分鐘左右,再用碘伏消毒傷口三遍,盡量暴露傷口,保持傷口干燥。每日用碘伏消毒2遍。
2.如果皮膚裂開較深,出血較多,要先用干凈的紗布或毛巾加壓包扎傷口,再去醫(yī)院做進一步的消毒處理。
3.無論傷口深淺,被動物咬傷后,一定要及時肌注破傷風抗毒素或免疫球蛋白,肌注狂犬疫苗。
特別提示:平時多給寶寶灌輸安全意識,不要隨意接近和觸摸不熟悉的動物,大一些的寶寶,也可以教他了解動物的習性,增強寶寶對動物的認知,學習正確的接觸動物的方式。如果帶寶寶去野外游玩,要警惕周圍環(huán)境的安全,如果發(fā)生被毒蛇咬傷的情況,一定要擠壓傷口流血,使其毒素排出,外敷蛇毒藥,再迅速去醫(yī)院進一步治療。
如果是嚴重性的咬傷,即咬傷直徑較大,范圍較廣,出血較為嚴重,那么只是簡單的消毒上藥措施是無法快速使傷口痊愈的。寶媽們應盡快帶孩子到醫(yī)院去進行傷口處理,切勿因為耽誤了治療時間而使傷口留疤,雖然小孩子的痊愈能力較好,但是如果傷得過于嚴重也難以痊愈。
天氣逐漸變熱,帶寶寶戶外玩耍的時間增多,有可能發(fā)生被蜜蜂、黃蜂、蜈蚣、蜘蛛咬傷的可能,這些動物尾端有刺,可以刺入皮膚注入毒液,引起過敏反應。
表現(xiàn):輕癥會出現(xiàn)皮膚紅腫、瘙癢、劇痛,嚴重的可能出現(xiàn)頭暈、氣喘、抽搐、嘔吐,最后導致昏迷。
處理方法:
1.一般毒液以酸性為主,可用氨水或肥皂水沖洗,嚴重劇痛可外用利多卡因乳膏止痛,再將毒刺取出,外用消炎藥,嚴重者要去醫(yī)院靜脈輸液或口服抗過敏藥物。
2.被毛毛蟲蜇傷后,要用粘膏貼敷,將刺取出。
3.夏季蚊蟲較多,寶寶經(jīng)常被蚊蟲叮咬,出現(xiàn)皮膚紅腫、有小皮疹、癢,面部咬傷后腫脹明顯,皮膚抓破后造成感染、滲液,很少有全身不適的癥狀,一般再涂重樓解毒酊即可。如果皮膚破損,有炎癥滲出,可再涂百多邦治療。
寶寶在和小伙伴玩耍過程中,也可能不小心發(fā)生被小伙伴意外咬傷、抓傷的情況。有時候,家長可能存在這樣的誤區(qū),認為人咬傷無所謂,不像對動物咬傷那樣重視,其實不然,如果不及時對人咬傷后的傷口進行處理,也很容易出現(xiàn)傷口感染。因為人口腔中的細菌是全身最多的,其中不排除致病菌。
表現(xiàn):一般會留下牙齒印,輕者出現(xiàn)皮膚劃傷、挫傷、皮膚紅腫,重則出現(xiàn)明顯表皮破損。
處理方法:
1.一般受傷程度較輕,可用鹽水、雙氧水沖洗傷口,再用碘伏消毒,表淺傷口暴露即可。
2.較深的傷口消毒后用無菌敷料包扎,隔日傷口換藥,如果幾天后出現(xiàn)炎性滲液,一定要及時清理,皮膚破損,出血要肌注破傷風抗毒素。
3.要詢問咬人者的身體健康狀況,如果咬人者為乙肝病人或乙肝病毒攜帶者,需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