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鵬 盛忠華 彭友林 鄧愛華 宋長青
導讀:春季栽培一茬南瓜,秋季種植以白籽南瓜為接穗嫁接的冬瓜,可以克服冬瓜連作導致的枯萎病加劇等問題。春茬南瓜以抗性強的黑籽南瓜為主,秋茬以黑珍冬瓜為主栽品種。雙茬栽培模式在提高產量的同時,還有效帶動了食品加工產業(yè)的發(fā)展。
冬瓜(BenincasahispidaCogn.),葫蘆科(Cucurbitaceae)冬瓜屬(BenincasaSavi)一年生蔓性植物,原產于中國南部和東印度,廣泛種植于亞洲的亞熱帶和熱帶地區(qū),在我國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由于冬瓜相對于其他蔬菜耐貯運,且營養(yǎng)豐富,除鮮食外,還可加工,是蔬菜產品中用于增加農產品附加值最重要的蔬菜種類之一。冬瓜屬全國性消費蔬菜,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1]。
環(huán)洞庭湖地區(qū)土壤肥沃,水資源豐富,是湖南省冬瓜的主產區(qū),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特點;西洞庭管理區(qū)地處湖區(qū),交通便利,非常適合冬瓜生產,現總產量達30萬t左右,成為全區(qū)五大產業(yè)之一。但湖南冬瓜上市集中,容易造成冬瓜價格偏低甚至大量爛瓜等問題[2,3]。隨著冬瓜在市場上的銷量逐年增加,其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為了效益生產上不可避免地進行連作,導致主產區(qū)種性嚴重退化,病蟲害發(fā)生嚴重,產量質量下降,嚴重制約了冬瓜產業(yè)的發(fā)展、影響了農民的種植積極性。開展冬瓜產業(yè)發(fā)展創(chuàng)新模式研究,對本地區(qū)冬瓜產業(yè)的發(fā)展乃至洞庭湖區(qū)整體綜合經濟的快速提升意義深遠。南瓜、嫁接冬瓜雙茬栽培模式可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具有較好的推廣價值和經濟效益。
根據市場需求及本地氣候狀況,選擇了抗性強、長勢好、產量高、耐儲運、商品性好的日本黑籽南瓜品種。
南瓜播種前先進行發(fā)芽試驗,依據常德當地天氣和環(huán)境特點,一般進行大棚育苗,播種時間為每年的1月中下旬,播種后10天左右出苗,于3月上旬進行移栽。
移栽前施足基肥,一般667m2采用硫酸鉀型復合肥30kg,栽植密度300株/667m2,生長中期根據南瓜藤蔓的生長狀況進行適當調整,如營養(yǎng)生長過緩,可適當補充復合肥;如營養(yǎng)生長過旺,可將瓜蔓輕輕提起,以切斷南瓜不定根,減少養(yǎng)分吸收。
5月下旬6月上旬南瓜成熟后即可采收,667m2產量可達1500kg。采收前15天停止灌水,采收時注意輕拿輕放,盡量減少機械損傷。
嫁接栽培技術已在西瓜、黃瓜、苦瓜、茄子等作物上被證明是提高作物抗性的重要途徑。
根據多年試驗結果以白籽南瓜為砧木,黑珍冬瓜為接穗。6月初將南瓜與冬瓜在大棚內分別進行播種,一般南瓜播種3天后再播種冬瓜種子。當冬瓜和南瓜的2片子葉完全伸展時即可開始嫁接。
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南瓜和冬瓜幼苗進行嫁接。嫁接前,給砧木和接穗進行消毒。嫁接時用刀片把南瓜頂芽連同 1片子葉削去,從上向下呈30°斜切1刀,深度可達莖粗的一半。接著在冬瓜苗的莖上和南瓜相對應的高度,沿相反的方向(即由下向上),按照同樣的方法斜切一刀(嫁接后使3片子葉呈“品”字形)。然后迅速地將南瓜和冬瓜的切口互相插入,粘合在一起,用嫁接膜將切口扎緊,嫁接完成。嫁接苗要注意遮蔭,防止幼苗萎蔫。
春茬南瓜收獲后進行清園,6月底7月上旬移栽嫁接苗。
冬瓜整個生長季需肥較多,需施足底肥,一般667m2施用硫酸鉀型復合肥50kg,但苗期應施薄水薄肥,以求保苗;植株由營養(yǎng)生長向生殖生長過渡時,適當控制肥水不宜過濃過急,以利坐果;當果實開始生長時,增加水肥,不能中斷,以保證果實發(fā)育所需養(yǎng)分。一般在冬瓜移栽后50~60天及時追肥,生長期追肥應前輕后重,先淡后濃,切勿偏施氮肥,注意磷鉀肥的配合,采收前15~20天應停止施肥和灌溉,以提高冬瓜的耐儲性。7~8月注意冬瓜蟲害的預防,并及時除蟲。
南瓜和冬瓜均為葫蘆科植物,親緣關系很近,親和力高。南瓜品種一般根系發(fā)達、吸收水肥能力強,且有很強的抗枯萎病能力。經過多年試驗發(fā)現,日本白籽南瓜與黑珍冬瓜的親和性好,成活率高,嫁接苗抗性好。由于嫁接冬瓜生長勢、抗逆性強,采收期長達3~4個月,產量顯著提高,667m2產量達4000~5000kg,比傳統(tǒng)種植模式多20%~30%,可增加收入1500~2500元/667m2,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是確保農業(yè)增效、農民增收的有力措施。此外,春季種植南瓜,秋季南瓜嫁接冬瓜的雙茬栽培模式避免了冬瓜連作造成的土壤退化,能夠減少土地資源浪費,提高土壤利用率,降低成本。以抗性較強的南瓜作為砧木,可以減少冬瓜枯萎病的發(fā)生,增加產量,減少有害物質的殘留,提高農業(yè)環(huán)境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質量,增強農業(yè)后勁,提高土地生產力。另外,雙茬栽培模式在提高產量的同時,還有效帶動了食品加工等相關產業(yè)的發(fā)展,也讓更多人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