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猇姝 鄧小梁 曾敏華
(廣州市花都區(qū)婦幼保健院(胡忠醫(yī)院)口腔科 廣州 510800)
年輕恒牙因窩溝形態(tài)較為復雜,其清潔通常具有一定難度,加之易受外界細菌的侵襲,極易出現(xiàn)牙髓壞死現(xiàn)象[1]。在該疾病治療中,以往多以根尖誘導成形術為主,但術后出現(xiàn)牙根停止發(fā)育、根管壁過薄可能性較大。近年來,隨著牙髓血管再生術的廣泛應用,使得牙髓壞死患者的牙根可繼續(xù)發(fā)育,且對根管損傷性較小[2~3]。為進一步探討其臨床應用價值,本研究對2017年5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86例牙髓壞死患者病例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xiàn)將具體信息報告如下。
回顧性分析2017年5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86例牙髓壞死患者病例資料,根據(jù)治療方式的不同將所有患者分為兩組,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3例。觀察組男24例,女19例;年齡7~12歲,平均(9.48±0.35)歲;病因:齲齒9例,外傷8例,畸形中央尖折斷26例。對照組男25例,女18例;年齡6~12歲,平均(9.41±0.37)歲;病因:齲齒8例,外傷8例,畸形中央尖折斷27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對比性。
1.2.1納入標準
(1)均經(jīng)X線檢查確診,且根尖周伴有炎癥;(2)臨床資料完整;(3)Nolla分期為7~9期。
1.2.2排除標準
(1)合并心、肝、腎等其他重要器質性疾病者;(2)對治療中所用藥物過敏者;(3)伴有精神疾患且無法配合完成臨床治療者。
對照組行根尖誘導成形術治療,積極做好根管預備,在殘留感染組織徹底清除后,對根管做常規(guī)消毒,采用氫氧化鈣制劑(湖北醫(yī)工院沃爾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2022320)逐層填滿根管,并確保其與根髓斷面或根尖部組織能夠充分接觸;要求患者術后3~6個月復查,若出現(xiàn)根尖延長、鈣化組織沉積現(xiàn)象則閉合根端,并進行根管充填。觀察組實施牙髓血管再生術治療,做好局麻處理后,采用橡皮障隔離,常規(guī)開髓引流,同時使用次氯酸鈉及生理鹽水依次沖洗根管,待根管干燥后,將三聯(lián)抗生素糊劑(由環(huán)丙沙星、米諾環(huán)素、甲硝唑以1∶1∶1比例配制而成,濃度為0.1g/L)置于根管內,使用松風玻璃離子水門汀暫封冠部,1~4周后,若患者仍存在感染癥狀,再次將三聯(lián)抗生素糊劑填充于根管內,若無感染則采用濃度為3%的甲哌卡因(山東魯抗辰欣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10062)做局麻處理,并使用橡皮障隔離,暫封物去除后,沖洗根管,待干;使用25#K銼對根尖周進行刺激,促使局部組織出血,待牙頸部被管腔內血液充盈時,在根管處放置蘸有生理鹽水的棉球,以促進血凝塊形成,同時在其上方留置礦化三氧化物聚合體(其上方留有濕棉球),并做封冠處理,于3d后將暫封物去除,觀察礦化三氧化物聚合體凝固情況,應用復合樹脂做永久充填。
(1)根據(jù)X射線片(標準平行投照法)評估并比較兩組患者牙根發(fā)育情況,評估內容包括根尖有無閉合、根尖周暗影是否消失、根長有無變化及管壁有無增厚;(2)記錄并比較兩組患者術前、術后3個月疼痛程度變化情況,根據(jù)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定,總分為10分:在紙面上劃一條長10cm的橫線,一端為0(無痛),另一端為10(劇痛),中間部分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分值與疼痛程度呈正相關;(3)根據(jù)X線檢查結果及臨床癥狀觀察等對兩組治療效果進行比較,術后3個月復診患者無任何不適癥狀,X線檢查發(fā)現(xiàn)根尖炎癥感染消失,根尖孔有效閉合、牙根繼續(xù)生長且咀嚼功能恢復正常為成功;術后3個月復診患者無不適癥狀,X線檢查顯示根尖炎癥感染有所改善,根尖孔縮小,部分牙根再生,且咀嚼功能恢復正常為進步;術后患者存在不適癥狀,X線檢查顯示根尖炎癥感染未減輕,同時無牙根再生為失敗??傆行?成功率+進步率。
觀察組患者牙根發(fā)育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壓根發(fā)育情況[n(%)]
組別牙根發(fā)育情況繼續(xù)發(fā)育停止發(fā)育對照組(n=43)11(25.58)32(74.42)觀察組(n=43)28(65.12)15(34.88)χ213.559P0.000
術后兩組VAS評分相比,觀察組較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組別術前術后tP對照組(n=43)6.92±1.342.36±0.7119.7180.000觀察組(n=43)6.87±1.351.08±0.4226.8550.000t0.17210.175P0.8640.000
經(jīng)手術治療,觀察組43例患者中成功19例,進步16例,失敗8例,總有效率為81.40%(35/43);對照組成功12例,進步14例,失敗17例,總有效率為60.47%(26/43)。兩組臨床療效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568,P=0.033)。
年輕恒牙的正常發(fā)育是青少年建立健康牙列及維持理性咬合的重要保證,但齲齒或外傷引發(fā)的牙髓壞死致使牙本質沉淀、牙根發(fā)育中斷等,不僅對患者咀嚼功能造成嚴重影響,也進一步增加其患牙保存難度[4~5]。故臨床上應針對牙髓壞死情況給予有針對性治療,以使患者口腔功能得以快速恢復[6]。
根尖誘導成形術為治療年輕恒牙牙髓壞死的傳統(tǒng)術式,可通過充填患牙、根管使根尖孔處于封閉狀態(tài),并更好地促進其自行閉合,從而達到促進牙根再生的目的;但由于年輕恒牙牙體壁相對薄弱,牙根折裂、根尖周再次感染等情況均可能在術后產(chǎn)生,不利于預后恢復[7]。為探尋一種更為有效治療方案,本研究對86例牙髓壞死患者病例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者牙根發(fā)育率及治療總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表明牙髓血管再生術能夠在促進牙髓壞死患者牙根發(fā)育的同時,使其疼痛程度明顯降低,臨床療效確切。牙髓血管再生術為治療牙髓壞死的新型術式,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根尖誘導成形術預后差等弊端,現(xiàn)已成為解決年輕恒牙牙髓壞死的最佳方案[8]。該術式通過刺激根尖周組織,使其出血并向根管流入,待血液凝固為血塊后對根管進行充盈,同時將礦化三氧化物聚合體抹于血凝塊上方,在患者無不適主訴前提下再做患牙充填與封閉處理。術中所采用的三聯(lián)抗生素糊劑具有強效抗菌效果,有利于更好的殺滅牙本質小管及根管系統(tǒng)內的細菌;礦化三氧化物聚合體中主要成分鈣離子與牙體組織具有較高一致性,可進一步誘導牙本質形成,且其抗菌性、邊緣封閉性及低細胞毒性在臨床治療中均較為適用[9]。此外,牙髓血管再生術中根管充填因采用患者自體根尖周血液,生物相容性較好,更利于根尖孔的閉合,最終使牙根得以再生[10]。
綜上所述,牙髓血管再生術在促進牙髓壞死患者牙根發(fā)育、緩解疼痛程度等方面均可發(fā)揮重要作用,有利于進一步促進其口腔功能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