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望海潮》在藝術(shù)上是相當(dāng)成功的。作者抓住具有特征的事物,用飽蘸激情而又帶有夸張的筆調(diào),寥寥數(shù)語就筆底生風(fēng),將迷人的西湖與錢塘勝景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上片,主要勾畫錢塘的“形勝”與“繁華”,大筆濃墨,氣象萬千。寫法上由概括到具體,逐次展開,步步深化。比如開篇三句,點出“形勝”“都會”與“繁華”,但終究是概括性的直陳,難以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繼之而來的下面九句,便緊緊圍繞這六個字進(jìn)行形象的鋪寫,境界立即展開:“煙柳畫橋”三句寫的是“都會”,“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等側(cè)重于刻畫“形勝”,而“市列珠璣,戶盈羅綺”則突出了杭州的富庶繁華。下片,側(cè)重于描繪西湖美景、歡樂的游賞與勞動生活。寫法上著眼于“好景”二字,尤其側(cè)重于“好景”中出現(xiàn)的人?!爸睾比涿枥L西湖美景,其中“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天生的好言語,是千古迷人的麗句?!扒脊芘纭比鋵懴聦尤嗣?,“千騎擁高牙”三句寫州郡長官,結(jié)尾以贊美的口吻收束。
二、《雨霖鈴》中的“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是千古傳誦的名句。這跟“寒蟬凄切”一樣,也是融情入景的寫法,為什么特別動人呢?第一,它把楊柳、風(fēng)、殘月這三件最能觸動離愁的事物集中成為一幅鮮明的畫面。關(guān)于楊柳和殘月,溫庭筠在一首送別詞里曾寫過:“江上柳如煙,雁飛殘月天。”(《菩薩蠻》)關(guān)于風(fēng),曹植也曾寫過:“愿為西南風(fēng),長逝入君懷?!保ā镀甙А罚┻@樣一幅凄清的畫面會使離人勾起對往事的回憶,深感眼前的孤單,并渴望再次團(tuán)聚,言外之意無窮。第二,這幅畫面又是出現(xiàn)在一個特定時刻里──“酒醒”之后。離人飲酒,為的是消愁,然而“舉杯消愁愁更愁”,更何況是在“酒醒”之后!李清照《念奴嬌》云:“扶頭酒醒,別是閑滋味?!薄伴e滋味”其實正是愁滋味。試想,柳永此時不過是離開心愛之人的第二天早晨,“執(zhí)手相看淚眼”的圖景依然鮮明地留在心上,面對著眼前的凄清景象,而前路是“千里煙波”,他還要繼續(xù)前行,離自己心愛的人更遠(yuǎn),真是“離愁漸遠(yuǎn)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啊!
一、閱讀柳永的《望海潮》,完成1~2題。
1.試從修辭運用的角度簡要分析上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傳說金主完顏亮讀了這首詞后,“遂起投鞭渡江之志”。請根據(jù)詞作內(nèi)容,簡要說明完顏亮起意渡江南侵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下面的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南歌子
◎黃庭堅
槐綠低窗暗,榴紅照眼明。玉人邀我少留行。無奈一帆煙雨、畫船輕。
柳葉隨歌皺,梨花與淚傾。別時不似見時情。今夜月明江上、酒初醒。
3.“槐綠低窗暗,榴紅照眼明”兩句在表達(dá)上有何特色?請分兩點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柳葉隨歌皺,梨花與淚傾”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請簡要賞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5~8題。
柳永簡論
柳永并不算中國歷史上極為出名的人物。很多人不知道他,或者碰到過又很快忘了他。但是近年來這根柳絲卻緊緊地系著我,倒不是為了他的名句“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也不為那句“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只為他那人,他那身不由己的經(jīng)歷和那歪打正著的成就,以及由此揭示的做人成事的道理。
柳永是福建北部崇安人,他沒有為我們留下太多的生平記載,以至于后人現(xiàn)在也不知道他確切的生卒年月。那年到閩北去,我曾想打聽一下他的家世,找一點可憑吊的實物,但一川綠風(fēng),山水寂寂,沒有一點音息。我們現(xiàn)在只知道他大約在30歲時便告別家鄉(xiāng),到京城求功名去了。柳永像封建時代的大多數(shù)知識分子一樣,總是把從政作為人生的第一目標(biāo)。其實這也有一定的道理,人生一世,誰不想讓有限的生命發(fā)揮最大的光熱?有職才能有權(quán),才能施展抱負(fù),要成名只有一條路——去當(dāng)官。所以就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在從政大路上跋涉著的被扭曲了的靈魂。像李白、陶淵明那樣求政不得而求山水;像蘇軾、白居易那樣政心不順而求文心;像王維那樣躲在終南山里面窺京城;像諸葛亮那樣雖說不求聞達(dá),布衣躬耕,卻又暗暗積聚內(nèi)力,一遇明主就出來建功立業(yè)。柳永是另一類的人物,他先以極大的熱情投身政治,碰了釘子后沒有像大多數(shù)文人那樣轉(zhuǎn)向山水,而是轉(zhuǎn)向市井深處,扎到市民堆里,在這里成就了他的文名,成就了他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的地位。他是中國封建知識分子中一個獨特的類型,一個特殊的代表。
藝術(shù)高峰的產(chǎn)生和自然界名山秀峰的形成一樣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的。柳永自己也沒有想到,他會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占有這樣一個重要位置。就像我們現(xiàn)在作為典范而臨摹的碑帖,很多就是墓里一塊普通的刻了主人生平的石頭,大部分連作者姓名也沒有,而藝術(shù)的種子就在這種氣候下自然地生根發(fā)芽了。柳永不是想當(dāng)作家而到市井中去的,他是懷著極不情愿的心情在考試落第后走向瓦肆勾欄,但是他身上的文學(xué)才華與藝術(shù)天賦立即與這里喧鬧的生活氣息、優(yōu)美的絲竹管弦和多情婀娜的女子發(fā)生了共鳴。他在這里沒有墮落。他跳進(jìn)了社會的陷阱,卻成了創(chuàng)造的巨人。這再次證明成事成才的辯證道理。一個人在社會這架大算盤上只是一顆珠子,他受命運的擺弄;但是在自身這架小算盤上,他卻是一只撥著算珠的手。才華、時間、精力、意志、學(xué)識、環(huán)境通通變成了由你支配的珠子。一個人很難選擇環(huán)境,卻可以利用環(huán)境。大約每個人都有他基本的條件,也有基本的才學(xué),能不能成才成事原來全在怎么處理與外部世界的關(guān)系。就像黃山上的迎客松,立于懸崖絕壁,沐著霜風(fēng)雪雨,就漸漸干挺如鐵,葉茂如云,游人見了都要敬之仰之了。但是如果當(dāng)初這一粒種子有靈,讓它自選生命的落腳地,它肯定選擇山下風(fēng)和日麗的平原。只是一陣無奈的山風(fēng)將它帶到這里,或者飛鳥將它銜到這里,托于高山之上,寄于絕壁之縫。它哭天天不應(yīng),喊地地不靈,一陣悲泣(也許還有如柳永那樣的牢騷)之后也就把那巖石拍遍,痛下決心,既活就要活出個樣子。它拼命地吸天地之精華,探出枝葉追日,伸著根須找水,與風(fēng)斗與雪斗,終于成就了自己。這時它也許會想:“多虧我留在了這里,要是生在山下,將平庸一世吧?!鄙鞘裁矗可褪莿?chuàng)造,是攜帶著母體留下的那一點信息去與外部世界做最大程度的重新組合,創(chuàng)造一個新的生命。為什么逆境能成大才?就是因為在逆境中你心里想著一個世界,上天卻偏要給你另外一個世界。兩個世界矛盾斗爭的結(jié)果將使你得到一個超乎這兩個之上的、更新的更完美的世界。而順境下,時時天遂人意,你心里沒有矛盾,沒有企盼,沒有一個理想中的新世界,當(dāng)然也不會去為之斗爭,為之創(chuàng)造,那就只有徒增馬齒,虛擲一生了。柳永是經(jīng)歷了宋真宗、仁宗兩朝四次大考才中進(jìn)士的,這四次共取士916人,其他915人都順順利利地當(dāng)了官,有的或許還很顯赫,但他們早已被歷史忘得干干凈凈,只有柳永至今還被人們所憶起。
嗚呼,人生在世,天地公心。人各有其志,人各有其才,人各有其時,人各有其用,無大無小,無分貴賤。只要其心不死,才得其用,時不我失,有助于民,就能名垂后世,就不算虛度生命。這就是為什么歷史記住了秦皇漢武,也同樣記住了柳永。
5.文章首段中提到柳永“那身不由己的經(jīng)歷和那歪打正著的成就”,其中的“經(jīng)歷”“成就”分別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聯(lián)系上下文,解釋第三段中所說的“成事成才的辯證道理”。(不超過4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逆境中你心里想著一個世界,上天卻偏要給你另外一個世界。兩個世界矛盾斗爭的結(jié)果將使你得到一個超乎這兩個之上的、更新的更完美的世界?!边@句話具體是指:
(1)“一個世界”指____________(不超過5字);(2)“另外一個世界”指____________(不超過5字);(3)“更新的更完美的世界”指____________(不超過12字)。
8.從下列選項中,選出與本文意思相符的兩項()
A.文中提到李白、陶淵明、蘇軾、白居易、王維、諸葛亮,是為了證明他們雖然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均占有地位,但與柳永是不同類型的。
B.說柳永“是中國封建知識分子中一個獨特的類型,一個特殊的代表”,是因為柳永的詞通俗化、大眾化,“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
C.要在藝術(shù)上取得成就,是不能只靠個人的主觀努力的。
D.如果把社會比作一架大算盤,那么,一個人只是算盤上的一顆珠子,得接受命運的擺弄,韜光養(yǎng)晦,而后追求、抗?fàn)?,獲取成就。
E.黃山上的迎客松,利用了環(huán)境,成就了自己,是逆境成才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