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淵臻
【摘 要】 新課標明確提出:“音樂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音樂教育應寓思想教育于音樂藝術之中?!?/p>
【關鍵詞】 音樂 德育 滲透
音樂教師不僅要注重對學生音樂知識和技能的傳授,更注重對學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使學生在情操上受到陶冶,在道德上受到影響,在心靈上受到啟迪。
一、增強德育意識,充分挖掘音樂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寓德育于歌曲教學之中
教師應樹立牢固的德育意識,以教材為內(nèi)容,以課堂為陣地,認真鉆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小學音樂教材中,有不少作品具有濃厚的時代氣息和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尤其對于歌曲教學,教師可以以其優(yōu)美的旋律、豐富的演唱形式來觸動學生的情感,震撼學生的心靈,讓音樂課堂不僅成為提高學生演唱能力的陣地,更成為培養(yǎng)學生健康審美情趣和積極向上生活態(tài)度的主途徑。如,《賣報歌》是一首三十年代膾炙人口的兒童歌曲,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除了讓學生了解曲作者聶耳是一名偉大的人民音樂家,為革命創(chuàng)作了許多進步的音樂作品外,更應該讓學生了解這首歌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學生通過對歌曲的學習,知道了這首歌曲深刻描述了舊社會報童的艱苦生活,以及他們對未來光明生活的渴望。通過今昔生活的對比,從而教育學生要學會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和學習機會,為祖國的明天而努力學習。
二、把握音樂要素,寓德育于欣賞教學之中
欣賞教學是以音樂作品為對象,通過聆聽、感知及聯(lián)想等輔助手段使學生對作品形成一種全身心的審美體驗的活動。教師應緊緊抓住樂(歌)曲的旋律、節(jié)奏、音色等要素塑造音樂形象,引導學生進入樂(歌)曲的意境,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美妙的音樂海洋里。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具有強大的感染力,通過對古今中外音樂作品的欣賞,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情趣,開闊學生的視野,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通過對我國民歌、民族音樂的欣賞,還能加深學生對祖國悠久文化的自豪之情,增強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如,歌曲《游子吟》是一首對母愛的贊歌,堪稱千古絕唱。學生在聽賞時仿佛看到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母親在燈下正為遠在他鄉(xiāng)的兒子縫制衣裳的場景?!罢l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歌詞樸素自然,親切感人,既沒有華麗的語言,也無巧琢雕飾,更沒有眼淚,然而一片愛的純情從這普通常見的場景中充溢而出,撥動了每一個聽者的心弦,催人淚下。通過欣賞,使學生懂得母愛的無私與偉大,進而教育學生要感恩父母,感恩社會。
三、音樂的審美教育是育人的重要途徑
貝多芬說過:“音樂使人的心靈爆發(fā)出火花?!蔽覈糯軐W家荀子也曾日:“感人也深,化人也速。”這是談到音樂藝術對德育的作用時提出的觀點。音樂的育人功能應放在審美功能的首要位置。作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樂教育,它對于學生陶冶情操、品行修養(yǎng),樹立正確的審美觀起到獨特的作用。
音樂正是通過美的音響、美的形象、美的情感引起共鳴,美化心靈,它以曲動人,以情感人,這是其他任何學科所不及的。音樂教育應緊緊抓旋律、節(jié)奏、音色、拍子、曲式、和聲等音樂要素所塑的形象,誘導學生進入歌(樂)曲意境,在理解美、鑒賞美、表現(xiàn)美中培養(yǎng)高尚的情操和道德。在音樂教育中以歌唱、器樂、欣賞等方式,增進了學生對音樂美的認識、鑒賞、創(chuàng)造的能力。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感知覺,從而在主觀情感上得到審美體驗,使情感升華、心靈凈化;在審美教育的同時又融入了思想品德教育,這樣獲得的音樂教育要比任何說教都來得真實與自然。
四、滲透情感因素,寓德育于藝術活動之中
如果說課堂教學是育人的主陣地,那么課外活動則是育人的廣闊天地。音樂第二課堂能滿足學生好動、愛美的需求,他們對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音樂活動有著強烈的參與意識和表現(xiàn)。如,鼓樂隊、合唱隊的活動可以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集體榮譽感以及嚴守紀律的良好品質(zhì)。因此,在鼓樂隊的訓練中,教師要經(jīng)常讓學生去感受整體聲音的協(xié)調(diào)性及和聲效果所帶來的美感,讓學生感受整體的凝聚力,認識到自己是整體中的一員;并經(jīng)常通過對比提高學生的鑒賞力;通過練習幫助學生獲得美的聲音。通過刻苦努力的訓練,使學生知道美的聲音是經(jīng)過不懈努力換來的,從而培養(yǎng)學生勤奮刻苦、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質(zhì)。
五、率先垂范,寓德育于教師的自身形象之中
教師的人格在學生品德形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作用。要把學生培養(yǎng)成有理想、有道德、守紀律的人,音樂教師就必須具有高尚的情操、遠大的理想、扎實的教學功底和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教師整潔大方的衣著、自然端正的教態(tài)、形象生動的語言、富有魅力的歌唱、準確嫻熟的指揮、工整認真的板書會時刻影響著學生。特別是教師的師愛品質(zhì)、道德行為對學生的一生都將產(chǎn)生影響。因此,音樂教師在各方面都要率先垂范,用自身良好的形象去感染學生、教育學生,真正做到以情動人、以愛育人、以德育德,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德育滲透的實效。
總之,“學藝先學做人?!弊鳛橐幻魳方處?,應清醒地認識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是義不容辭的責任,應充分利用音樂獨特的藝術魅力,恰當處理好教育與教學的關系;并結合教學內(nèi)容選擇適當?shù)慕逃绞?,讓學生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時,獲得良好的教育。
參考文獻
[1] 易新華.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德育的滲透[J].江西教育,2009(18):64.
[2] 鄧立新.淺談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新課程研究,2010(5):19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