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美藹
(廣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瑞康醫(yī)院,廣西 南寧 530011)
神經根型頸椎病主要是因為單側或者雙側的脊神經根被刺激或者壓迫所導致的。從中醫(yī)角度來分析,神經根型頸椎病屬于痹癥的范疇,臨床中也稱之為項痹病。神經根型頸椎病的患者在臨床主要表現為頸部疼痛、椎旁肌肉壓痛、手指麻木以及根性肌力障礙等,給患者的日常生活或工作帶來很大障礙。相關研究結果顯示:采用活血化瘀中藥熱敷聯(lián)合穴位按摩對神經根型頸椎病進行治療,給予個性化心理護理、日常生活指導,具有治療效果明顯、患者臨床癥狀改善顯著等優(yōu)點?,F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把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將進行常規(guī)治療及護理的設為對照組,將采用活血化瘀中藥熱敷聯(lián)合穴位按摩治療加個性化心理護理、日常生活指導的設為實驗組。本次研究所選取的所有患者都符合《頸椎病診治與康復指南》的相關標準。對照組包括21例男患者和19例女患者,年齡在54歲到73歲的范圍之內,平均年齡是(67.7±3.8)歲,平均病程為(2.2±2.4)年。實驗組包括18例男患者和22例女患者,年齡在53歲到75歲的范圍之內,平均年齡是(66.8±3.4)歲,平均病程為(4.1±3.2)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沒有明顯差異性(P>0.05)。
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治療及護理。實驗組患者采取活血化瘀中藥熱敷聯(lián)合穴位按摩進行治療及給予個性化心理護理、日常生活指導。
1.2.1 活血化瘀中藥熱敷
活血化瘀中藥主要包括川烏30g、白芍30g、雞血藤30g、威靈仙30g等,上述中藥用藥袋裝在一起,用蒸鍋加熱到70℃左右后裝入外布袋當中,然后在前臂內側進行試溫,以患者可以耐受為宜。然后醫(yī)護人員把藥包在患者的頸肩部進行往返、旋轉等移動,一定要注意力量要輕、速度要快。伴隨藥包溫度的不斷降低,醫(yī)護人員的力量要逐漸增加,速度要減慢。最后將患者藥包敷在患者的頸肩部,并使用干毛巾進行覆蓋直到余溫消失為止。需要注意的是:在對患者進行熱敷的過程中,藥袋的溫度不能高于70℃,以免在治療過程中燙傷患者。采取活血化瘀藥熱敷的時間為每次15分鐘-30分鐘,1天對患者熱敷2次,一個療程為1周[1]。
1.2.2 穴位按摩
在中藥熱敷30分鐘以后,患者的頸肩部肌肉、肌腱韌帶等都處于一種松弛的狀態(tài),此時就可以對患者進行穴位按摩。一般主要對患者的肩井穴、秉風穴、天宗穴、阿是穴等穴位進行交替按摩。按摩手法選擇點按穴位,上述每一個穴位按摩的時間控制在3分鐘-5分鐘,每次交替按摩30分鐘,1天對患者進行2次穴位按摩,一療程為15天[2]。
1.2.3 個性化心理護理
以辯證的思想進行護理工作,與患者多交談,從患者的行為及外觀表現了解患者的心理及情緒狀態(tài),有目的的針對患者疾病及自身進行安撫與誘導,做到因人而異的個性化護理,注重語言的力量,采用積極的心理暗示強化患者對治療的信心和決心,增強患者的依從性,減輕其心理壓力。
1.2.4 日常生活指導
選擇合適的枕頭,正常人仰臥位枕高6~12cm 左右;不宜長時間坐位或低頭位工作,以不超過1h 為宜,要定時改變姿勢,有目的地進行頸操運動,從而維持頸肌間平衡,避免勞損;保持合適的桌椅高度,以防止頭頸部過伸或過屈,引發(fā)脊柱僵直,加重頸部勞損;注意頸部的保暖,勿直吹冷風,以免頸肌痙攣誘發(fā)疼痛發(fā)作。
對兩組的治療效果進行對比分析。按照《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中與神經根型頸椎病相關的標準對本次治療效果進行評定。治愈:患者之前的臨床癥狀完全消失、患者的肢體功能恢復到正常水平。好轉:患者之前的臨床癥狀得到明顯減輕、患者的肢體功能也得到明顯的改善。無效:患者之前的臨床癥狀和肢體功能都沒有改善,甚至加重[3]。
使用SPSS20.0統(tǒng)計軟件對所有數據進行分析,使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使用百分比表示計數資料,P<0.05就表示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治療效果統(tǒng)計
如表1所示:對照組的總有效率達到了75%,而實驗組的總有效率達到了90%。組間的總有效率對比,實驗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
伴隨現代人生活模式的不斷改變和電子產品的不斷普及,長時間的低頭工作會對頸部的筋脈進行牽掣,傷筋耗血等,久而久之就會導致筋骨失養(yǎng)、血氣不足、正氣損耗過度、風寒邪毒入侵等,導致經絡出現閉塞而引發(fā)疼痛。從中醫(yī)角度分析,神經根型頸椎病屬于痹癥的范疇,臨床中也稱之為項痹病。頸椎病疼痛的主要原因就是風寒濕邪入侵、肝腎氣血虧損、筋骨失養(yǎng)等。中醫(yī)對神經根型頸椎病治療主要遵循通經絡、舒筋骨、散風寒、止疼痛、活氣血等。采用活血化瘀中藥熱敷就可以利用中藥和熱力的作用直接對患部進行治療,這樣才可以讓藥效抵達深部,起到活血化瘀、通絡舒筋等效果。而本次研究所選取的川烏、白芍、雞血藤、威靈仙等都具有除風祛濕、活血化瘀、散寒止痛等效果。而穴位按摩就是對局部進行刺激,可以疏通閉塞的經絡,調動機體的抗病能力,從而達到治病的目的[4]。本文研究采用活血化瘀中藥熱敷聯(lián)合穴位按摩治療輔以個性化心理護理、日常生活指導,結果顯示:對照組的總有效率達到了75%,而實驗組的總有效率達到了90%。組間的總有效率對比,實驗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
總之,采用活血化瘀中藥熱敷聯(lián)合穴位按摩對神經根型頸椎病進行治療,輔以個性化心理護理、日常生活指導,使患者以良好心態(tài)接受治療,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長效維持頸肌的平衡,目前治療效果明顯,很大程度上減少復發(fā),并且采用這種方法進行治療具有操作方便、安全有效、無明顯副作用等優(yōu)點,值得臨床深入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