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音姐姐講圖解:豬豬真是個小書蟲呢,第四自然段小作者就通過細(xì)節(jié)描寫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位可愛的小書迷,比喻修辭的運用更加凸顯了對豬豬愛讀書的贊佩,與下文他被“留守”小作者的惋惜形成鮮明對比,在圖解中學(xué)習(xí)一下吧。
寫作亮點:文文章在老題材上加了創(chuàng)新,雖然是寫好朋友,但是卻沒有選擇班級的同學(xué),而是選擇了小區(qū)里外來打工者的孩子,從外貌、性格、愛好等方面著手,寫出了朋友的特點以及連個孩子之間的深情厚誼。
你還可以這樣寫:寫“朋友”的題材,不一定非寫同齡人,也可以是長輩或者比自己小的人。若還是選擇寫人,那就觀察、回憶,朋友的外貌以及言行獨一無二的地方,害羞、膽大、幽默、健談等特征都可以寫,既然是朋友,肯定跟自己有不少的交集,我們再抓住這個朋友平時跟我們互動的某些情節(jié)來寫,真實的細(xì)節(jié)描寫會是文章最打動人心。
(特約教師:鄭笑咪)
好詞好句好段
豬豬坐在沙發(fā)上手捧一本小說,看得十分入神,時而搖頭晃腦,時而眉頭緊鎖,時而喃喃自語些什么,我從他身邊輕輕地走過去他竟沒有發(fā)覺。突然,“哈哈哈!”一陣笑聲嚇了我一大跳,我回頭一看,他正眉飛色舞地捧著書大笑呢,哎,這家伙肯定是看到什么有趣的情節(jié)了。(好詞:搖頭晃腦 眉飛色舞)
名家描寫孩子的好段
禿鶴的禿,是很地道的。他用長長的好看的脖子,支撐起那么一顆光溜溜的腦袋,這顆腦袋絕無一絲瘢痕,光滑得竟然那么均勻,陽光下,這顆腦袋像打了蠟一般地亮,讓他的同學(xué)們無端地想起夜里,它也會亮的。由于禿成這樣,孩子們就會常常出神地去看,并會在心里生出要用手指頭蘸了一點唾沫去輕輕摩挲它一下的欲望。(曹文軒《草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