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
巴彥淖爾市杭錦后旗雙廟鎮(zhèn)增光村的楊衛(wèi)軍,因妻子重病致貧,在駐村第一書記馬北建的幫助下,申請了醫(yī)療救助,妻子每年1萬多元的治療費有了著落,而他本人也當上了村里的保潔員、水管員,再加上政府為他購買基礎母羊并辦理低保,日子一天比一天有奔頭了?!半m然我媳婦喪失了勞動能力,但今年我們家收入能達到3萬多元,馬書記還經常組織單位同事給我們捐衣服,來我家跟我談心、給我鼓勁兒?!?/p>
在增光村,像楊衛(wèi)軍這樣的貧困戶,在駐村第一書記馬北建的幫助下脫貧的還有很多。
“當駐村第一書記讓我覺得很有壓力,晚上久久不能入睡,經??紤]很多,擔心工作做不好,畢竟距上次與農民近距離、面對面交流已經有6年時間了。農民現在想什么、最需要什么、我該如何與他們交流……這些問題總是反復出現在我的腦海中。但我相信,只要我走近他們,和他們心貼心交流,肯定會找到答案的?!?017年11月7日,星期二?!?/p>
這是增光村第一書記、旗委組織部組織一科科長馬北建在民情日記里寫到的。正如日記里所說,半年多的時間里,他走村入戶,和貧困戶心貼心交流,詳細了解貧困群眾的生活狀況和致貧原因等,千方百計為貧困戶想辦法、謀出路,確保他們早日脫貧。目前,增光村27戶57名貧困人口,已脫貧26戶53人。
一直以來,增光村以種養(yǎng)殖結合為主,在對貧困群眾進行走訪摸底后,馬北建逐漸摸索出了帶領大家致富的門路?!敖Y合貧困戶的實際情況和本人意愿,我把工作重點放在了發(fā)展庭院經濟上?!瘪R北建介紹道,“為了確保脫貧群眾有穩(wěn)定的收入來源,防止返貧現象發(fā)生,近期我們主動聯系幫扶單位和幫扶責任人,為12戶有養(yǎng)雞意愿的貧困戶免費提供30只雞苗和1袋飼料,鼓勵他們發(fā)展庭院經濟,預計每戶能增收1000元?!?/p>
為提升農畜產品的附加值,延長產業(yè)鏈,馬北建依托內蒙古利豐福將食品有限公司在雙廟鎮(zhèn)增光村建廠生產的優(yōu)勢,鼓勵貧困戶種植番茄,并積極與公司聯系,讓貧困戶優(yōu)先進廠,同時以“公司+農戶”的方式,促使農企利益聯結機制盡快建立,帶動農戶人均增收1000多元。
從擔任第一書記的第一天起,馬北建就明白,自己不僅是第一書記,更是一名組工干部,如何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筑牢堡壘,是他一直深思的問題。
帶著這個問題,他經常與村“兩委”成員、村內黨員、村民代表交流,并將強班子帶隊伍放在首位,全面推行黨員“全鏈條”管理機制,扎實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zhàn)斗力和號召力。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村黨組織建設更加規(guī)范,村務監(jiān)督和“三資”管理更加完善,“三務”公開更加透明。在他的帶領下,“一核三治六聯”鄉(xiāng)村治理模式得到有效應用,村黨組織領導下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得以健全和完善。村干部依法辦事的能力增強了,村內黨員服務群眾的意識提高了,黨員致富鏈也悄悄地連在了黨員和貧困群眾中間。
集體經濟的發(fā)展對于推進鄉(xiāng)村振興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此,馬北建與幫扶單位聯系,落實發(fā)展壯大村集體經濟項目資金7萬余元,下一步將以投資入股分紅的方式和眾豐農機合作社合作,增加集體收入,筑牢經濟基礎,確保村集體有能力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
(作者單位:巴彥淖爾日報社)
(責任編輯/王英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