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微黃
四月的天忽熱忽冷,寒冷的風(fēng)說來就來。雨,斷斷續(xù)續(xù),飄飄灑灑,灑在街道上,落在江水中。遠(yuǎn)處的山、近處的樓,都籠罩在蒙蒙的白色水霧中。我們乘坐游輪順江而下,在冷雨中、在云霧里,零距離地感受今日三峽的壯麗。
三峽大壩蓄水高度剛剛到139米線,高峽平湖的壯麗景觀就已經(jīng)很明顯了。在瞿塘峽面前,當(dāng)年窮兇極惡、橫沖直撞的水勢不見了。江水開始變清,溫順得像穿著藍(lán)衣的少女,倦慵地躺在群山之中。當(dāng)三峽的蓄水達(dá)到175米高程時,白帝城就完全變成一座孤島,只能靠即將建設(shè)的風(fēng)雨橋與外界聯(lián)系了。登上白帝城,任憑我怎樣想象,都無法把眼前的白帝城與古代險峻的軍事要塞聯(lián)系在一起。只有建立在山頂上的白帝廟,才有幸見證古今兩樣不同的壯麗。
告別白帝城進(jìn)入瞿塘峽。瞿塘峽全長8公里,最窄處只有100米,在三峽中最短、最窄,但最雄偉壯觀。行船瞿塘峽,兩岸山崖上的古棧道、古代巴人的懸棺遺址還依稀可見,但今日瞿塘峽已雄險不再。我們已無緣感受古人經(jīng)過瞿塘峽時那膽戰(zhàn)心驚、充滿悲壯的心路歷程。恬靜河水,使水鳥悠閑地倦睡在河面上。兩岸猴子也一下子變得性情溫和,安詳友善地觀看著來往的船只。瞿塘峽就像少婦故意在漢子面前遺落的紗巾,散發(fā)著神秘而溫馨的誘惑。
停泊巫峽港,夜游巫山新縣城。為了保證三峽大壩完全蓄水后縣城安然無恙,巫山縣城建在山頂上,高高懸在長江邊。街道沿著山坡階梯般橫建過去,街道和街道之間通過臺階連接起來。許多條街道的許多地段一側(cè)建在嶺上,一側(cè)建在橋上。就是這樣的條件,巫山人竟以非凡的毅力和超人的眼光建設(shè)一條長3.6公里、寬32米的主街道,開辟出一個約長200米、寬100米的中心廣場和兩個很大的商場。夜幕降臨,廣場上便有幾百人在時斷時續(xù)的雨絲里翩翩起舞。徜徉巫山街頭,在階梯上穿梭不同街道,我們再次感受到三峽的神奇和美麗。看三峽,不能不看三峽庫區(qū)百萬移民那氣勢如虹的改天換地壯舉和信心!
朝辭巫山港進(jìn)入巫峽,巫峽全長45公里,人文景觀以巫山十二峰最為著名。巫山十二峰山高霞美,似煙非煙,似云非云,唐代詩人元稹船過巫峽時曾吟出“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的千古絕句。十二峰又以神女峰最美。 三峽大壩的建成,人們終于從昔日仰望神女的綽約風(fēng)姿,變?yōu)榉褐凵衽氖袢瓜?,與神仙共舞。讓驚濤駭浪造福于人類,千百年來仙女們做不到,今天我們做到了。在人類面前,神仙只能沉默。
穿過巫峽,進(jìn)入西陵峽。西陵峽全長66公里,歷來以灘多水急著稱。西陵峽的險灘解放前尤以崆嶺峽為最,過去有民謠說:“青灘泄灘不算灘,崆嶺才是鬼門關(guān)”。昔日以灘多水急為著名景觀,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歷史。今日西陵峽以三峽大壩為最著名的人文景觀,也是今日三峽風(fēng)景的魂。
三峽大壩建設(shè)高程185米、總長2309米,工程總裝機容量1820萬千瓦,全部發(fā)電后可照亮半個中國。如此氣勢恢弘的工程,無論站立壩下還是登上壩頂,都無法把它全貌完整地定格在心中。于是,我們登上壇子嶺,站在壇子嶺上的觀景臺往北看,那是三峽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巨輪通行的船閘。船閘全長6公里,建造船閘所開挖的土方總量相當(dāng)于蜚聲古今中外的萬里長城總土方量的四倍,是三峽工程建設(shè)中工程量最大的部分。站在觀景臺上往江面看,大壩像閃電化作的一道彩虹,截斷巫山云雨,形成了世界上最壯觀的高峽平湖。
佇立壇子嶺上,面對如此氣勢恢弘的人間工程,感受著只有登上萬里長城才能感受到的豪情,三峽的壯麗詩篇此刻在我心中定格了。在我的眼里,長江三峽,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