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病從口入”,對于消化道中的食管來說尤其如此。食管內壁是一層嬌嫩的黏膜組織,吃得太燙、太快、太咸都會造成慢性損傷。時間長了,食管黏膜“舊傷未愈,又添新傷”,可能使正常的細胞增生變性,甚至癌變。
食管是前后扁窄的長管狀器官,上接咽喉,下連胃部,長約25厘米,基本居人體中線,是食物進入人體的必經通道。
從形態(tài)上看,食管有三處狹窄,分別位于食管距上頜切牙(門牙)約15厘米、25厘米、40厘米處,這三處狹窄是食物易滯留和食管癌的高發(fā)部位。
國家癌癥中心2018年數(shù)據(jù)顯示,食管癌在“我國十大高死亡率癌癥”中排第4位。
中國是食管癌高發(fā)國家,發(fā)病率為20—30/10萬人,每年新增病例23萬,約占全球一半。
中國人飲食講究“趁熱吃”“趁熱喝”,但愛吃燙食容易招來食管癌。
食管黏膜正常耐受溫度在40℃—50℃,超過這一范圍就易發(fā)生破損、潰爛等。
世界衛(wèi)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表示,飲用65℃以上的熱飲,可能增加罹患食管癌的風險。
1 怕熱
雖然食管黏膜有自我修復功能,但長期反復的熱食刺激,會導致黏膜慢性損傷,誘發(fā)癌變。喝熱水燙著食管,應第一時間局部降溫,如喝點涼白開、常溫飲料等,但不要喝冰水。
2 怕快
吃飯?zhí)?,食物不能充分被咀嚼,顆粒粗糙的飯菜,容易損傷嬌嫩的食管上皮,使正常細胞異常增生變性,增加食管癌風險。
3 怕嗆
煙不離手,酒不離口,會對食管黏膜造成慢性損傷。瑞典德隆大學研究發(fā)現(xiàn),45歲以上的男性如果少飲酒或不飲酒,食管癌的患病風險會下降五成。
4 怕硬
愛吃嘎嘣脆、有嚼勁的餅,或者常吃粗糙、偏硬的食物,也容易損傷食管。
5 怕咸
食管癌的發(fā)病率與膳食中攝入的亞硝胺有關。腌菜中往往含有大量亞硝酸鹽,頓頓離不開咸菜,也容易損傷食管。
6 怕酸
正常情況下,食管與胃連接處的賁門括約肌如同一個閥門,吃東西的時候,它是打開的,東西進到胃里,它便關閉。
如果賁門括約肌失去彈性,很難正?!瓣P門“了,就可能導致胃酸進入食管,引起食管黏膜出現(xiàn)炎癥、糜爛、潰瘍或纖維化等病變。
7 怕催
酒后催吐很傷食管。食管的一端在胸腔,一端在腹腔。嘔吐時,腹腔壓力驟然增加,遠遠高出胸腔壓力,胸腔和腹腔之間形成壓差,容易導致食管破損。
8 怕烤
常擼串、吃燒烤,對辛辣刺激的食物上癮,也會對食管造成慢性損傷。
食管類疾病是“病從口入”的典型,管住嘴是保護食管最關鍵的一步。
吃新鮮的食物
盡量遠離腌制、熏制、燒烤食品。少吃太辣的食物,麻辣燙、火鍋、燒烤等往往又燙又辣,不建議常吃。
吃飯時間至少15分鐘
吃飯不要太急,充分咀嚼,最好用15—20分鐘吃早餐,30分鐘左右吃中晚餐。
茶、粥涼涼再喝
食物的食用溫度最好不超過60℃,熱茶、燙粥、熱湯面都應涼涼再吃。
適當“偏食”
研究表明,西蘭花、卷心菜、蘿卜等,有助降低食管癌發(fā)生風險。與全谷物吃得少的人相比,攝入全谷物多的人患食管癌的風險大約低45%。
不吃發(fā)霉食物
黃曲霉素是國際公認的強致癌物。玉米、稻米、小麥等糧食發(fā)霉后就別再吃了。平時吃堅果遇到有苦味或哈喇味的,一定要馬上吐掉并漱口。
每餐吃到七分飽
飲食過飽會引起胃內壓力增加,胃氣上遞,引起或加重胃酸反流。少食多餐、每餐只吃七八分飽有助控制腹壓,預防或減輕胃酸“腐蝕”食管。
果斷戒煙酒
研究表明,即使喝一點酒,也對身體沒有好處。煙酒與多種癌癥密切相關,及時戒煙戒酒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