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沐
青山說:一千個觀眾,有一千種觀后感。一部好電影,就是應(yīng)該能刺激每個觀眾的感官,甚至觸及心底的柔軟,無論是心潮澎湃還是安然感傷,總有安放處。
進入放映廳時,我遲到了幾分鐘。滿屏世界末日的畫面,觀眾席坐滿了人。那天是大年初一,大家在手機里密集地收發(fā)著關(guān)于“平安健康、吉祥如意”的祝福,然而一轉(zhuǎn)頭,都紛紛跑到電影院里,迫不及待地體驗一場虛擬的、盛大的災(zāi)難和流亡。
年前歸鄉(xiāng),在公交車廣告欄里看到《流浪地球》的海報,記得高中時看過同名的科幻小說,于是回到父母家中翻找。雖然他們搬了新家,但是居然還為我保留了高中時看過的《科幻世界》。很快找到了:2000年7月,當(dāng)時內(nèi)文還是黑白的……我對科幻的興趣在高中畢業(yè)之后戛然而止,但終究還是買了一張電影票——為了給年少時的自己一個交代。
出乎意料的是,電影精準(zhǔn)而密集地擊中了我,導(dǎo)致我?guī)缀鯊念^哭到尾……記得以前看那篇小說時,并沒有強烈的情緒起伏,更多的是感到寂寥和空靈。走出影院緩了緩,慢慢明白主創(chuàng)者的意圖——這并不僅僅是一部為小眾的科幻愛好者圓夢的電影,而是憑借科幻的加持,來理直氣壯地呈現(xiàn)那些在人們心中暗流涌動,卻鮮少出現(xiàn)在以往影視作品里的情感和情緒。
在《流浪地球》里,中國年輕學(xué)生終于以一種更為正面的身份出場了。在危急時刻,有人靈光乍現(xiàn),有人細化執(zhí)行方案,有人分配任務(wù),有人發(fā)布即興演講從而召集了各國的救援力量……在和平年代,他們是看起來心不在焉、吊兒郎當(dāng)?shù)闹卸倌辏欢陉P(guān)系人類存亡的重大時刻,那些年輕得發(fā)光的臉龐上,分明寫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zé)”,寫著“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原來那些古老的言辭和精神,一直都在我們的基因里,時機一到,就會自動被點燃和復(fù)活。感謝大劉,我們終于有了屬于青年人的新的精神燃料。
擊中我的第二點,是成年后的父子關(guān)系。國人表達感情的方式較為內(nèi)斂,而男性又更甚于女性,因此父子之間大概率會建立一種最為沉默的親情,所謂父愛如山。如果在成長的過程中有一些無法和解的往事,那么父親甚至?xí)蔀橐蛔K年不被造訪的雪山。多年之后,當(dāng)兒子也位于父親當(dāng)年的處境,他也許會慢慢理解自己的父親,但是這種理解并不足以融化多年積累下來的冷淡與疏離。日常生活中卻鮮少有戲劇化的事件可以為這種和解推波助瀾。
而這部電影,恰恰就提供了這樣一個壯麗的儀式。主角父子之間存在著兩大主要矛盾,一是陪伴太少,二是“你讓我失去了媽媽”。兒子常年不愿意與父親通話。直到兒子拯救地球的關(guān)鍵時刻,父親忽然想起自己可以幫上忙,于是,他幾乎是帶著歸鄉(xiāng)的欣喜一般,駕駛著燃料奔向木星和地球之間的區(qū)域——兒子含淚大聲阻止他,而他也終于說出了十幾年都沒有說出口的愛。這個年代的愛情常常因為負載了太多而顯得不夠單純,也因為被研究和談?wù)摰锰喽燥@疲憊。而父子之間的感情,倒是更為純粹、深刻和有趣,但由于過于生活化,很難被藝術(shù)地呈現(xiàn)。電影里,伴隨著那一場燦爛的火焰,那位父親終于可以為天下的老父說出一句藏了半生的話——兒子,你爸爸我,是個英雄!我愛你!
擊中我的第三點,是遷移故土。這幾年,家鄉(xiāng)幾乎所有親戚、朋友、同學(xué)的住址都有了變化。我這種對老房子的懷舊,甚至也很難在長輩那里找到共鳴……我只能把自己不合時宜的念舊埋在心里。而《流浪地球》,則構(gòu)建了一場夸張而徹底的遷移——由于自然環(huán)境的變化,所有人都搬到地下城了。爺爺望著自己曾經(jīng)住過的房子說,他想念那個時候的生活,每天下班回家,奶奶已經(jīng)為他做的蔥花面……這樣的臺詞即使是在電視劇中,都顯得太平淡,但是在這里卻恰到好處。在這個充斥著末日情緒的科幻場景以及惡劣的生存環(huán)境中,任何日常之物都自帶光芒。感謝這一幕,讓我那沉默的鄉(xiāng)愁終于得以安放。
王傳生摘自《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