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副總理劉鶴與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及財政部長姆努欽北京時間星期一通電話,雙方按照兩國元首通話的指示,就經貿問題交換意見,雙方都沒有向媒體透露更多細節(jié),只是表示雙方愿意繼續(xù)保持溝通。
我們注意到,與去年底阿根廷G20峰會中美元首會晤前相比,兩國輿論當前的樂觀程度都要低得多。雙方輿論似乎在從兩國元首上周通電話之后的興奮中冷靜下來,更加謹慎地評估妨礙兩國恢復經貿磋商的立場差距。
然而我們認為,兩國的立場差距永遠都會存在,由于利益分歧,這種差距進一步擴大的空間會非常大,這本身并非阻止兩國恢復實質性磋商的關鍵障礙。因為合作能夠產生利益,為了實現這種利益,妥協就成為一種必要,而有了妥協的意愿,多大的初始立場差距都不可怕。
更何況中美據之前的報道已經解決了大約90%的分歧,剩余的分歧再大,按常理說也并非不可克服。
最關鍵的是,雙方對如何解決剩余10%分歧持什么態(tài)度。之前談判破裂,在于美方以關稅壓力為杠桿要求中方完全接受他們的條件,甚至為此要越過中國國家主權的邊界,這是中方決不能答應的。
恢復磋商,最重要的是要把誠意和平等原則放到談判桌上,這是兩國克服最后障礙的關鍵條件。中國決不會用無原則的讓步換取經貿戰(zhàn)休兵,在我們看來,那等于給了美方今后動輒使用極限施壓手段威逼中國的權力,這比承受美方加征關稅和對中國高科技企業(yè)搞技術斷供所造成的短期痛苦要糟糕得多。
中美顯然都不愿意讓貿易戰(zhàn)長期持續(xù)下去,對于美方希望中美貿易朝著平衡的方向調整,美方的知識產權得到更多的尊重等等,中方是理解的,也有與美共同解決這些問題的意愿。中美應當以中國有能力實際操作的方式推動改進,但美方顯然認為,極限施壓是最佳砝碼,并且有助于美方今后對中國發(fā)號施令。中方則從國家安全角度高度警惕美國極限施壓的危害,有抵制美國那樣做的更大意愿。就貿易說貿易,中美是不難取得進展的。把貿易搞成政治,那就是另一回事了。美國是否愿意長期為了推動一種極端對華戰(zhàn)略而遭受貿易戰(zhàn)造成的經濟損失,我們不知道。但我們非常知道自己為了捍衛(wèi)主權的完整將會不惜代價。
而且我們做出的準備是,美國也會為了它的霸權不惜代價,雙方進入一場持久的經貿對抗。
我們希望G20峰會期間能出現好的勢頭,中美能夠就解決彼此分歧達成進一步的共識。但如果達不成,中國社會也不會過度失望。因為過去一年多的曲折大大降低了人們對中美能達成一個決定性協議的期待,也讓我們對美方執(zhí)行協議的誠意有了很大的疑慮。
中國的原則和底線是清楚的,比較飄忽的是美方。華盛頓會根據美國的經濟表現調整談判策略,他們內部意見不太一致,大選的逐漸臨近會產生微妙影響,這些因素似乎都挺真切的。希望美方能早些采取務實態(tài)度對待兩國談判,如果美方不甘心極限施壓不起作用,還要繼續(xù)嘗試一番,那么中方也只能耐心等待華盛頓向現實主義回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