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科
2019年4月15日,經過將近兩年的漫長守候,被譽為全球第一神劇的《權力的游戲》第八季終于開更,圍繞著維斯特洛大陸上的異鬼、女巫、噴火龍的故事將要揭開最終的謎團,這部伏線千里、縱橫七國的宏大歷史神劇將要終結。
這片魔幻、神奇的大陸上為什么會出現(xiàn)如此詭異的氣候?漫長的凜冽寒冬到底是怎么形成的?下面就讓我們去探索一下吧。
《權力的游戲》改編自奇幻小說《冰與火之歌》。在《冰與火之歌》的故事結束800年以后,伊耿·坦格利安(瓊恩·雪諾)和丹妮莉絲·坦格利安以及九大家族與七大王國的故事早已經泯滅于浩瀚的歷史中,史學家和那段故事的發(fā)燒友還在孜孜不倦地尋找人鬼最后一戰(zhàn)的痕跡。在這800年里,維斯特洛大陸發(fā)生了很多事情,其中有幾件需要大書特書:
第一,大航海時代到來。維斯特洛大陸的探險家們向著西邊的浩淼海洋進發(fā),發(fā)現(xiàn)了北美大陸,向東航行繞過好望角到達了遙遠的東方(中國和印度),往北探索了北冰洋,往南發(fā)現(xiàn)了南極大陸和澳大利亞大陸。
第二,科技不斷進步,學城被皇家科學院代替,哥白尼、伽利略、牛頓、拉瓦錫、道爾頓、達爾文、孟德爾、門捷列夫、普朗克、居里夫人、盧瑟福、愛因斯坦、玻爾、海德堡、魏格納等群星閃耀。
第三,工業(yè)革命洶涌而來,蒸汽機、鐵路、織布機、電報、石油化工、采礦、冶金、汽車、電燈、電話、電腦、納米材料、互聯(lián)網(wǎng)、基因生物技術、人工智能等的發(fā)明和發(fā)展,迅速把維斯特洛大陸由中世紀帶入到現(xiàn)代。
在科技發(fā)生了巨大進步之后,維斯特洛大陸的人們開始思考電視劇所表現(xiàn)的那段歷史中詭異的氣候異常。在那段時間,動輒出現(xiàn)長達數(shù)年或者數(shù)十年之久的漫長夏季,或者突然出現(xiàn)同樣漫長的凜冽冬季。
盡管山姆威爾·塔利于2017年在《君臨城皇家學會哲學會刊》上發(fā)表文章提出,當考慮翻轉或者不穩(wěn)定的地球傾斜角度的情況下,可以產生長期的冬季或者夏季;但是,米蘭科維奇理論揭示,這種地球軌道傾角的變化周期大概為2.6萬年,遠遠超過長冬和長夏的周期,并且,相關歷史記錄也并未表明,在《權力的游戲》發(fā)生的那段時期,北極星的位置出現(xiàn)過快速移動。因此,山姆威爾·塔利的研究僅僅提供了一種并不存在的假定狀況。換句話說,他的腦洞開得太大了。
米蘭科維奇理論是從全球尺度上研究日射量與地球氣候之間關系的天文理論。該理論認為,北半球高緯度地區(qū)夏季太陽輻射變化(地球軌道偏心率、黃赤交角及歲差等三要素變化引起的夏季日射量變化)是驅動第四紀冰期旋回的主因。這個理論的核心是單一敏感區(qū)的觸發(fā)驅動機制,即北半球高緯度地區(qū)氣候變化信號被放大、傳輸,進而影響全球。
山姆威爾·塔利認為,當考慮翻轉或者不穩(wěn)定的地球傾斜角度情況下,可以產生長期的某個半球的冬季或者夏季;但事實上,在地球歷史上從未出現(xiàn)過以10年為周期的北極星位置的快速移動。
現(xiàn)在回看那段歲月,雖然有傳奇和神話的成分;但是在歷史上,由于多種因子的作用,確實可能出現(xiàn)過漫長的暖期和漫長的冷期。這些因子包括:
第一,太陽的周期性變化。在十幾年變化的時間尺度上,太陽活動最著名的是11年周期,它所對應的太陽輻射量的變化量在總輻射里只占約0.1%。這是一個很小的數(shù)值。盡管在紫外波段,紫外輻射的11年周期變化占比可以達到6%~10%,但是對總輻射的影響依然很小。
在年代際時間尺度上,有幾個年代際振蕩值得關注:一個是北大西洋的多年代際振蕩(Atlantic Multidecadal Oscillation,簡稱為AMO),另外一個是北太平洋年代際振蕩(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簡稱為PDO)。它們都可以引起北半球大范圍的氣候異常,尤其是AMO,更靠近北美和歐洲地區(qū),因此與該區(qū)域的溫度、降水和干旱事件等都有關聯(lián)。
第二,強厄爾尼諾事件。厄爾尼諾事件的位相一般鎖定在隆冬時節(jié),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偏高1.5℃以上,從而影響到全球氣候。如果發(fā)生像1997~1998年或者2015~2016年那樣的強厄爾尼諾,全球氣溫會被推高到一段時間里的最高值,比如,1998年當年即成為有現(xiàn)代觀測記錄以來氣溫最高的一年,直到2005年才出現(xiàn)更高的氣溫數(shù)值,2016也一舉成為到目前為止氣溫最高的一年。
第三,地質運動和火山噴發(fā)。1815年4月,印度尼西亞松巴哇島上的坦博拉火山噴發(fā);一年之后,歐洲和美洲經歷“無夏之年”,因寒冷導致的饑荒死亡人數(shù)超過20萬。
火山噴發(fā)的影響少則會持續(xù)一兩年,多則持續(xù)五六年。如果超級火山噴發(fā),很有可能引起長時間的冰期或者小冰期。中世紀就曾發(fā)生過多次的火山噴發(fā),例如13世紀后半期是過去1500年里火山活動最頻繁的50年,在這短短的50年里,熱帶地區(qū)持續(xù)發(fā)生4次大的火山噴發(fā),1275年的5~10月,印尼撒瑪拉斯強火山爆發(fā)……這些強火山噴發(fā)都有可能打亂氣候的正常節(jié)奏,被認為是觸發(fā)小冰期的重要因素之一。
最后一個因素是核戰(zhàn)爭。當發(fā)生全球規(guī)模的核戰(zhàn)爭時,會導致全球地面溫度大范圍降低,即出現(xiàn)“核冬天”。研究顯示,在全球核戰(zhàn)里,沒有任何區(qū)域能躲過由此造成的氣候影響,整個地球將長期陷入煙塵覆蓋下的低溫,動植物大量死亡,農作物減產、絕產。
除了最后一點,在《權力的游戲》時代,前面幾個因子都有可能出現(xiàn),維斯特洛大陸的長夏與冷冬很有可能是多個因子疊加的結果。
突發(fā)的、大規(guī)模的強火山爆發(fā)很有可能引發(fā)《權力的游戲》中的那種詭異氣候。當火山持續(xù)噴發(fā)時,整個地球平流層大氣籠罩在一層火山氣溶膠之下,其中的主要成分為硫酸鹽,到達地球表面的太陽輻射因此減少;同時,由于火山氣溶膠會散射太陽光,導致天空呈現(xiàn)出渾濁、昏暗的偏紅色,尤其在夕陽西下的時候,這種紅色會更為明顯。
在電視劇《權力的游戲》里,場景昏暗,天空透明度非常低。這很有可能是維斯特洛大陸之外的某個地方發(fā)生了長期的火山噴發(fā),從而引起大氣消光和降溫現(xiàn)象,導致凜冬的到來。由于此火山的爆發(fā)并無規(guī)律,凜冬出現(xiàn)時間亦無規(guī)律可循。
當然,氣候變化的原因從來都是復雜的和多因素的。約1.29萬年前,出現(xiàn)過長達千年的嚴寒。這被稱為“新仙女木事件”??茖W家分析認為,當時地球氣候正進入間冰期,溫度逐步升高,在北美的大湖中,冰雪大量消融,由此積攢了大量的淡水;而堵塞大湖的冰塊忽然崩裂,大量淡水經由哈德孫河注入北大西洋,減緩和中止了浩浩蕩蕩的北大西洋暖流,從而引起整個歐洲及北美等地溫度驟降;冰雪覆蓋之后,促發(fā)了冰雪-太陽輻射的正反饋過程,進一步加劇了降溫,進而形成了長期的嚴寒。這次過程估計會深刻地記錄在維斯特洛大陸先民們的回憶里。也許正是這一次的長期嚴寒,才引起異鬼和野人南下,才有了劇中筑城者布蘭建筑絕境長城的故事。
在氣候變化過程中,極地的變化幅度往往要超過全球,這被稱作“極地放大”現(xiàn)象。以過去百年里的全球變暖為例,2016年是有現(xiàn)代氣象觀測記錄以來全球溫度最高的一年,平均溫度比工業(yè)革命前高1.2℃。在這段時間里,北極的增暖幅度則達到了3.5℃左右,幾乎是全球平均值的3倍;同理,當全球溫度降低時,北極和高緯度的降溫幅度往往是低緯度的兩倍以上。因此,對身處高緯度的北境先民而言,關于寒冷的慘痛記憶會比身處南方溫暖區(qū)域的先民更為深刻,“凜冬將至”才會成為“北境之王”史塔克家族的族語,時刻提醒子孫們揮之不去的寒冷記憶。
800年過去了,與瓊恩·雪諾、丹妮莉絲·坦格利安、小惡魔提利昂·蘭尼斯特、瑟曦·蘭尼斯特、詹姆·蘭尼斯特等人的時代相比,世界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在他們的時代,人們大多逐水而居,主要居住在大河旁邊。當時主要的大城市,如長安、汴京、洛陽、羅馬,維斯特洛大陸的奔流城、凱巖城、臨冬城等,皆是如此。
800年后的今天,世界各大城市主要建造在沿海三角洲地區(qū),接近河流的入???。如維斯特洛大陸新崛起的城市白港、三叉戟河口的女泉城、多恩王國的陽戟城、河灣的舊城等,都發(fā)展成為人口超過200萬的大城市,其中君臨城的人口更是超過800萬,是世界級大城市。世界上其他沿海大城市還有上海、香港、臺北、東京、新加坡、雅加達、馬尼拉、洛杉磯、邁阿密、溫哥華、威尼斯、悉尼、惠靈頓、開普敦、亞歷山大等,事實上,全球有一半人口居住在距離海岸不到60千米的區(qū)域,這些地區(qū)的人口密度是內地的10倍。
800年前,逐水而居的人們更擔心的是寒冷;800年后,在河口居住的人們更擔心溫度升高引起的海平面上升。如果海平面上升1米,中國沿岸脆弱區(qū)(黃河三角洲、渤海灣、蘇北、長三角、珠三角)可能有12萬平方千米的土地被淹,受災人口達7400萬;南亞的孟加拉國將喪失20%的國土,受影響人口達3000萬;而馬爾代夫將沉入海中……全球受影響人口很有可能超過10億。
這個擔心如今正在變成事實。過去100年,全球氣溫持續(xù)走高。剛剛過去的2018年,全球表面平均溫度比工業(yè)化以前(1850~1900年的平均值)高出約1℃。全球溫度上升導致格陵蘭島和南極大陸冰川消融,引起海平面上升。另一方面,海溫上升引起的海水膨脹,也會進一步加劇海平面的升高。研究表明,過去十幾年,全球平均的海平面升高速度達到了3.5毫米/年,這是一個很恐怖的數(shù)字。
科學家一直想了解歷史上幾次冷暖時期間的比較關系,有些科學家認為,《權力的游戲》發(fā)生前的那個持續(xù)時間很長的暖期(中世紀暖期)是過去2000年里地球氣溫最高的時期,而有些人則認為最近幾十年才是地球上最暖的時期,這個問題在20世紀90年代隨著一個“野人”的發(fā)現(xiàn),似乎有了些許眉目。
1991年9月19日,有人在阿爾卑斯山海拔3210米處發(fā)現(xiàn)了一具古代先人的尸體—著名的“奧茲冰人”。古人類學家分析認為,這是5300年前的“野人”。除尸體外,人們還發(fā)現(xiàn)了“野人”生前隨身攜帶的一把高于其身長的弓、滿滿一袋箭(14支)以及一把斧頭。據(jù)推測,該“野人”可能是在某次戰(zhàn)爭中越過長城,一路受到追殺,最終在翻越阿爾卑斯山時遭遇寒冷和雪崩,喪生在冰層之下。
這具尸身歷經多次長夏和漫長的冬季,包括中世紀的暖期與小冰期,都沒有遭到破壞。這表明,他死后一直被深埋于冰層之下,直到最近溫度上升,冰雪消融,尸身才慢慢裸露出來。
沒人知道他叫什么名字,也不知道他生前發(fā)生了什么故事,因為發(fā)現(xiàn)“野人”的地方是奧茲山谷,所以現(xiàn)在人們也稱呼他為“奧茲冰人”,其尸體保存于意大利的古人類博物館里,享受國寶級別待遇。
“野人”的尸身之所以在過去5300年里經歷多次溫度變遷而未受影響,表明歷史上的多次溫度變化,尤其是溫度的上升幅度,都沒有達到和超過現(xiàn)有的水平。所以,《權力的游戲》發(fā)生前的那個漫長暖期(長夏),或許并沒有現(xiàn)在的溫度高。
從20世紀60年代起,科學家們就開始在南極大陸和格陵蘭島進行冰芯鉆探。在層層疊疊的冰芯里,冰封有過去的氣候信息;而通過分析密封在冰層之中的空氣成分,可以比較準確地判斷過去的氣候狀況。冰芯資料是目前所有古氣候分析資料里分辨率和準確度最高的,它提供了直接的歷史氣候信息。
南極冰蓋厚度為2000~3000米,最大厚度甚至有4000多米,是研究古氣候的絕佳載體。目前,在南極鉆探的深度超過2000米,有的地方甚至達到3769米;據(jù)此計算出來的古氣候可以追溯到80萬年以前。
當?shù)貢r間2019年5月11日上午,美國夏威夷莫納羅亞天文臺監(jiān)測到,大氣層二氧化碳濃度達到創(chuàng)紀錄的415.26ppm(百萬分比濃度)。這一數(shù)值比冰芯中過去80萬年的任何時間都高至少100ppm以上,這是人類有史以來,地球大氣二氧化碳濃度首次突破415ppm,也是地球百萬年來二氧化碳的最高濃度。盡管在過去的80萬年里,地球經歷了數(shù)次冰期-間冰期的輪回,經歷了很多類似于系列電影《冰河時代》的變化;但是,現(xiàn)在的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水平估計會讓淡定的長毛象曼尼也被驚掉長牙。
遠古的植物用幾十到幾百年時間拼命生長,吸收了大量二氧化碳,再經過上億年堆積形成煤炭;而現(xiàn)在,燃起一把火的時間僅僅需要幾分鐘,就可以把數(shù)億年積累下來的二氧化碳重新送回到大氣中。
石油也是一樣。來自遠古的細菌、浮游動物以及植物的有機質,經過數(shù)十到數(shù)百年的沉積與堆積,再經過幾百萬到上億年的地質活動埋藏和熱裂解過程等,才形成石油;而現(xiàn)在抽取之后,一把火燒掉也是分分鐘的事,大量的二氧化碳就此被迅速地釋放回大氣。
如今,早已不是《權力的游戲》的那個時代了。持續(xù)的全球溫度增暖,導致兩極的冰雪量不斷減少,海平面因此出現(xiàn)上升,對高寒地區(qū)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和全球低洼地區(qū)以及城市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目前,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還在加速上升,包括維斯特洛大陸在內的所有國家在未來幾十年到數(shù)百年里面臨的最大環(huán)境問題,將會是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增加引起的全球變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