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孟云
[摘要]輔導員作為大學生成才的重要引導者,不僅肩負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任務,還是提升高校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存在,重視和加強民辦高校輔導隊伍建設理論和實踐研究,是探索民辦高校持續(xù)穩(wěn)定發(fā)展的必要步驟,本文對上海市民辦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中存在的一些普遍問題進行簡要分析,為民辦高校輔導員隊伍長遠發(fā)展建設提出參考意見。
[關鍵詞]民辦高校 輔導員 問題 建議
自20世紀80、90年代以來,我國民辦高校迎來了難得的發(fā)展機遇,已經成為高等教育體系中強大的新生力量。高校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力量,在高校教師隊伍中充當著重要且特殊的角色,他們和大學生的關系亦師亦友,是大學生健康成長道路上的引導者。民辦高校雖在新形勢下迎來了較好的發(fā)展態(tài)勢,但與公辦高校之間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民辦高校中輔導員隊伍建設成為民辦高校發(fā)展中需要關注的重點問題之一。我們知道,近年來我國政府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對于推動和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提供有力的保障,但對于民辦高校而言,可行性和實踐性沒有達到理想效果,民辦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還存在很多問題,該方面的研究仍有欠缺,系統分析并探索出相關對策是當務之急。
一、上海市民辦高校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截止2018年底,上海市民辦高校共19所,其中本科6所,???3所,占上海市高校近三分之一的比例。本文對上海市6所民辦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問題上進行問卷走訪調研,掌握了一手數據資料,發(fā)現上海市民辦高校輔導員隊伍仍存在共性的問題。
(一)輔導員隊伍結構的不平衡性
民辦高校相比公辦高校福利待遇有一定差距,輔導員隊伍的薪資更是不容樂觀,據問卷回收數據顯示,上海市民辦高校輔導員隊伍中,薪資水平在5000元以下的占28%,5000-7000元的占48%,因此,男性在求職中,尤其選擇民辦高校輔導員崗位的就較少。調研顯示,女性在民辦高校輔導員隊伍群體占比高達75%,且年齡集中在25-30歲之間,由此可見,剛畢業(yè)的女性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占著非常重的比例,這樣的隊伍結構雖然縮小了與學生的年齡差,利于溝通和工作順利的開展,但不可避免的存在著一定問題,如處理突發(fā)事件時經驗的匱乏,工作兩到三年有經驗后又面臨結婚生子,讓學生工作出現不連續(xù)性,學生的不適應和自身職業(yè)的專業(yè)化職業(yè)化均存在問題。
(二)輔導員隊伍缺口大,選聘程序不嚴格
各方面因素的綜合影響,輔導員隊伍原本就是~個流動性很強的崗位,民辦高校相比公辦院校工作強度大,沒有編制,流動性更強,這導致民辦高校經常缺口很大,“求賢若渴”的心情也讓選拔程序上不夠嚴謹規(guī)范,選聘輔導員的門檻也較低,沒有專業(yè)上的嚴格要求,數據顯示,具有心理學專業(yè)背景的占5%,教育學背景的占10%,管理學背景的占19%,然而,民辦高校的學生相對公辦來說思想更加活躍,自律性較差,這就需要輔導員具備更為廣的知識面,基本掌握馬列主義、政治學、心理學、教育學等學科的知識,否則,難以真正做到學生的人生導師與指路人。而且,據走訪調查發(fā)現,上海市多所民辦高校都存在著外聘的碩士研究生輔導員流動性更強的趨勢,已有學校又重新吸納優(yōu)秀畢業(yè)生做留校輔導員,這樣“近親繁殖”會一定程度上沿用原有的工作方式與思維模式,不利于本校學生工作的創(chuàng)新與進步。
(三)輔導員隊伍普遍工作時間長
在上海市幾所民辦高校走訪中了解到,輔導員工作必須是24小時待機,學生事情無論是工作時間還是非工作時間聯系均及時回復,一旦遇到突發(fā)事件必須第一時間趕到現場處理,這無形中都剝奪了輔導員的休息時間,尤其是成家有孩子的輔導員,無法保證自己的生活品質。而且走訪中還了解到,上海市民辦高校在低年級基本都有早晚自習,很多輔導員從早上6點半就開始了一天的工作,一直忙到晚上10點半宿舍鎖門,“兩眼一睜忙到天黑”的工作狀態(tài)常有,連自己充電的時間都沒有,數據統計顯示,75%的輔導員表示沒有固定的時間學習充電,僅剩的一些時間基本都用來恢復身體的消耗。
(四)輔導員瑣事多,職位職責不明確
高校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力量,不僅肩負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任務,還是提升高校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存在。然而,在走訪過程中了解到,上海市民辦高校輔導員在實際工作中身兼數職,每人帶學生數平均在200人左右,日常處理學生課堂考勤檢查、宿舍安全衛(wèi)生檢查、催繳學費、評優(yōu)評先、上傳下達各類通知等,特別留意解決學生心理、生活、學業(yè)上的困難與疑惑,除此之外,還要認定學生貧困工作、處理學生人際關系矛盾、處罰違紀、學校各條線數據統計等,學校里但凡和學生相關的工作,都可以交給輔導員做。而且,輔導員做份內工作外,一般均身兼數職,如黨務工作、團學工作、心理咨詢工作、學生團隊工作等,大部分是義務無報酬。以上種種導致輔導員職責不明確,職業(yè)定位發(fā)展迷茫,問卷中只有20%的人認為該項工作是終身事業(yè),80%的人都選擇會轉崗。
二、上海市民辦高校輔導員建設存在問題的成因分析
(一)民辦高校對輔導員隊伍重視程度不夠
近年來隨著國家政策的支持,高校及社會大眾對輔導員群體的關注越來越多,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輔導員的社會地位與薪資水平,上海市各公辦院校也都采取了相應的措施和資金支持,為年輕輔導員職業(yè)發(fā)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保障。上海市民辦高校雖然高等教育中占據一席之位,但由于學校性質的特殊性享受不到國家實際政策和資金支持,對輔導員建設部分也得不到學校投資方的大力支持,限制和制約了民辦高校輔導員未來的發(fā)展。走訪中發(fā)現,上海市民辦高校領導層,各部門對輔導員工作的重要性認可度不高,甚至認為輔導員工作可有可無,只要學生不鬧事不出大問題,有沒有輔導員管理都一樣,這樣的定位讓輔導員缺乏職業(yè)認同,影響該支隊伍的穩(wěn)定和職業(yè)化專業(yè)化發(fā)展。
(二)民辦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普遍缺乏有效機制
建立健全民辦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機制是保證隊伍穩(wěn)定發(fā)展的關鍵。走訪及問卷調研數據說明,上海市民辦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普通缺乏利明確目標及發(fā)展機制,隊伍建設中存在很多突出的矛盾與問題,造成輔導員工作時間長、壓力大、認可度低,隊伍的數量、質量在大量崗位流動中無法保證,這些問題的關鍵是缺少確保輔導員隊伍建設和發(fā)展的長效機制,沒有明確隊伍建設的目標及相應的崗位職責和工作目標。
(三)民辦高校對輔導員角色的定位不明確
民辦高校的生源不同于公辦院校,上海市公辦高?;緦崿F了輔導員的專業(yè)技術職稱歸類到思政教育類的評定,然而民辦高校還未實現。調研顯示,上海市民辦高校輔導員與同期進校的教師與行政人員相比,隨著時間的增加待遇差距越來越大,教師經過時間積累后可以評講師、副教授、教授,行政人員可以升科、處級,輔導員卻沒有晉升機制,時間越久對于自己的職業(yè)生涯與規(guī)劃愈加迷茫,到一定時候就會轉崗或離職,造成隊伍的不穩(wěn)定問題長期存在。
三、上海市民辦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對策探究
(一)完善薪酬等級評定機制,激發(fā)工作熱情
上海市民辦高校輔導員工作時間長,任務重,壓力大,薪酬是輔導員工作動力的重要標準之一,據考察顯示,部分輔導員工資水平不及上海市餐飲行業(yè)的打工者水平,這也是造成輔導員流失的原因。因此,民辦高校管理者可在能力范圍內,完善輔導員工資的梯級評定機制,適當增加輔導員的津貼、獎金,改善輔導員的福利待遇、生活條件,盡可能縮短與公辦院校輔導員薪資差距,保持工作熱情與勁頭。
(二)明確輔導員職業(yè)規(guī)劃,指明在校內發(fā)展方向
縱觀上海市民辦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普遍存在的問題,不難發(fā)現輔導員流動性大的原因之一是職業(yè)規(guī)劃沒有明確方向,認為輔導員工作的晉升空間模糊,工作忙且看不清未來,對此情況,民辦高校應重視完善輔導員隊伍建設的職業(yè)化專業(yè)化問題,對輔導員的考核要規(guī)范、科學、系統,將考核與職稱真正掛鉤,并建立與之相對應的靈活的校內職務流動機制與分流機制,可以明確分為以下幾種:①繼續(xù)擔任專職輔導員的;②具備教師資格與能力的,轉崗為教師;③綜合能力適合行政崗的轉崗行政工作;④學術能力強的,學校培養(yǎng)深造;⑤對于考核不合格的應予以及時調崗,優(yōu)化整個輔導員隊伍建設,規(guī)范輔導員使用機制,為職業(yè)化發(fā)展提供保障。
總之,民辦教育在我國教育中占著越來越大的比重,上海市民辦高校是上海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高校大學生的思想引路者、成長成才的人生導師,民辦高校輔導員隊伍的穩(wěn)定和質量與民辦高校發(fā)展息息相關,我們應正視民辦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探究分析問題的原因,找到對策,去迎接挑戰(zhàn),不斷開拓新方式新渠道解決問題,完善上海市民辦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