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琪
〔摘要〕長期以來,不管是國家還是地方,都將教師的培養(yǎng)集中在專業(yè)成長、教學技能等方面,而對教師的心理成長完全忽視。我校(浙江省臺州市椒江區(qū)下陳街道中心小學,下同)根據(jù)農(nóng)村小學的現(xiàn)實和具體情況,在探索實踐中發(fā)現(xiàn),“教師心理成長工作坊”對教師的心理成長有促進作用。
〔關鍵詞〕農(nóng)村;小學教師;心理成長;工作坊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19)16-0075-04
一、“教師心理成長工作坊”是教師心理成長的有效途徑
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逐步深入,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受到普遍重視,然而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卻長時間被人們忽視,中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令人十分擔憂。一項調(diào)查顯示,44%的中小學教師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或心理障礙。成因可能是來自工作壓力、教師角色期望、自我期望、勞動報酬與勞動價值不成正比等諸多原因。教師忽略了自己的心理問題,沒有對心理問題足夠關注,長期下去,心理問題就變得越來越嚴重,最終導致更嚴重的心理問題。另外,教師本身的心理基礎知識薄弱,對自我的覺察偏低,也會致使問題越來越嚴重。教育行政部門在教育管理中對教師成長過程中的精神世界問題,以及人格完善、心理健康維護關注甚少,由此導致了教師成長中智能與心靈“跛足”的現(xiàn)象。浙江省針對教師有普及性的心理健康C證培訓,但是針對性的、小范圍的、聚焦性的工作坊形式的培訓很缺乏,教師的心理健康成了歷史發(fā)展的遺留問題。
為了進一步了解我校教師的心理狀況,促進我校教師的心理成長,在2017年10月,我們對全校在職教師進行了心理健康狀況調(diào)查,其中男教師12人,女教師40人。25周歲以下占11.54%,26至35周歲占44.23%,36至45周歲占30.77%,46周歲以上為13.46%,其中有46.15%的老師認為目前學校只是個工作場所,11.54%的老師覺得如果有機會想離開這個單位,15.38%的老師對學校沒有特別感覺,只有26.92%的老師認為比較溫暖,像個大家庭。而對于學校帶來的壓力,有13.46%的老師認為壓力很大,讓人受不了。48.08%的老師認為壓力挺大,但還能應付。38.46%的老師認為壓力在正常范圍內(nèi)。與此同時,有59.62%的老師認為非教學性任務帶來的壓力很大或非常大。有40.38%的老師覺得個人工作熱情耗盡,表現(xiàn)為厭倦、易怒,有44.23%的老師對自己的工作現(xiàn)狀不滿,在工作中沒有成就感,13.46%的老師表現(xiàn)為既沒有熱情,又沒有成就感,對學生也較冷漠。
通過這個調(diào)查,我們發(fā)現(xiàn)我校大多數(shù)教師對工作的現(xiàn)狀不滿意,對教師職業(yè)出現(xiàn)了心理困境。造成這個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是教師入職時的愿景與現(xiàn)實生活的差距。也可能是教學實際中,教師或多或少會遇到各種挫折,比如各種比賽、考核成績不理想而引起心理波動。不得不強調(diào)的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各種非教學性的任務越來越多,成了壓倒教師的最后一根稻草。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許多老師產(chǎn)生了嚴重的焦慮感,加之各種壓力,教師產(chǎn)生的職業(yè)倦怠,心理困惑也接踵而來。因此教師需要學會壓力管理、情緒調(diào)試、激發(fā)職業(yè)動力以及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統(tǒng),這樣才能保證自己的生活質(zhì)量,也會有效完成自己的教育使命。
鑒于以上原因,我們開展“教師心理成長工作坊”。它是一種體驗式、參與式、互動式的學習模式,由于主題鮮明、對象明確、時間緊湊、形式靈活、效果顯著,因此成為各類群體認可的輔導模式。工作坊通過有效的同伴互助,就某一心理成長問題進行相互支持、研討、提醒,以促進教師經(jīng)驗分享,優(yōu)化教師心理狀態(tài),實現(xiàn)教師心理成長,對促進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知識和技能的內(nèi)化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二、農(nóng)村小學“教師心理成長工作坊”的實踐形式
我校地處城鄉(xiāng)交接的機場路,轄區(qū)以工業(yè)發(fā)展為主,因此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我校就讀的比例達到26.75%,農(nóng)村家長和外來務工人員的文化水平普遍較低,對我校教師的工作支持度和理解度較低,他們認為教育是教師的事,把孩子交給學校了就是完成教育任務了,因此教師與家長的關系較疏遠,職業(yè)壓力大。另因農(nóng)村學校教師職業(yè)發(fā)展空間、教學質(zhì)量、生源等諸多問題,教師還是向往到各方面相對較好的城區(qū)學校,因此對于農(nóng)村學校的歸屬感弱。
針對以上特點,在推動教師心理成長的工作中,在對象上,采用“大小結(jié)合”的方式,即大范圍普及和小范圍實施,在主題上探索多個方面,如“自我個人成長”“情緒處理”“親密關系成長”等,利用多個心理輔導技術進行,如“音樂療法”“繪畫治療”“心理劇”等。
本學期我們將參與的人員控制在了20~25人左右。在自由招募的基礎上,我們選擇了不同年齡、不同學科、不同崗位、不同性別的教師代表本次活動的主要成員。除校醫(yī)外,其他老師均獲得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C級上崗證,具備初步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促進教師心理成長。與以往的工作坊不同的是,教師成長工作坊是在工作期間進行的,教師一方面要完成工作任務,一方面希望參與活動得到成長,因此參與活動的教師是在穩(wěn)定中不斷變化的。一部分老師可能參加了所有序列的活動,一部分老師可能因為調(diào)不出課錯過部分的學習機會。
在導師的指導下,我們用多樣化的成長形式實現(xiàn)了同一個目標,如下:
(一)口頭表達式——在“說”中“喜”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曾說過,當我看著這個世界時,我是悲觀主義者;當我審視著世界的人們時,我們是樂觀主義者。人本主義者相信,每一個人都有向上、向好的方向發(fā)展的動力,之所以會產(chǎn)生壞的行為,是由于環(huán)境扭曲,壓制了他朝向積極方向的發(fā)展。如果提供給他適宜的環(huán)境和條件,則每一個人都會不由自主地選擇朝向積極的方向發(fā)展。教師因為工作性質(zhì)原因,工作時間不是在上課就是在批改作業(yè)或者備課,高強度的工作讓教師沒有多余的時間可以和同事聯(lián)絡情感。為了使學校形成良好的溝通文化,暢通溝通渠道,心理咨詢師設計了一次全新的體驗式工作坊。我們邀請導師開展了一次以“我想說……”為主題的教師工作坊活動。圓形的場景布置、綠植的烘托、美味的小點心等為本次活動的開展營造了輕松、自由、愉快的心理氛圍。在活動中,老師們通過藝術、肢體、言語等讓來訪者身處一個支持性、包容性的團體里,毫無負擔地表達出來。在導師的指導下,每個參與者充分表達自我的困惑和處境,表達自己近期的工作期待。真誠、安全、輕松的氛圍,讓教師們的交流模式從“工作模式”轉(zhuǎn)換成“閑聊模式”,想到什么說什么,有“一吐為快”的淋漓盡致,也有“相濡以沫”的惺惺相惜。因為這樣,同事之間彼此多了一份了解、多了一些接納,內(nèi)心也多了一份喜悅。
(二)主題閱讀式——在“讀”中“悅”
這個學期以來,我們的教師不管是自發(fā)的還是組織安排的,都在不間斷地閱讀圖書。閱讀不僅能讓我們煩躁的內(nèi)心得以緩解,情感得以洗滌,更能讓我們對生命加以理解。國外有研究表明,讀書是自我心理調(diào)適的良藥,人們在閱讀過程中會發(fā)現(xiàn)他人存在的壓力和困惑一定程度上類似自身存在的問題,因而獲得感情上的支持,讀者對照自身可能存在的世界觀、人生觀等心理問題,也會在對比中發(fā)現(xiàn)存在的潛在問題,并且通過閱讀,使自身扭曲的人生觀得以更正和修改。這種預防式心理檢測能夠給心靈迷失方向的教師帶來慰藉,也是對教師自身心靈的洗禮。即使我們的教師沒有心理疾病,閱讀也能普及心理健康知識,豐富精神生活,至少起到預防作用。
目前,除了校圖書館的圖書資源外,學校出資為每位教師購買的心靈書籍有《當我遇見一個人》《當下的力量》《如何說孩子才會聽,如何聽孩子才會說》《故事的療愈力量》《你值得更好的生活》《遇見未知的自己》《找回你的生命禮物》等,為此我們特地建立了微信群,取名“悅讀季”。閱讀后,我們還對閱讀進行分享、交流。一月舉辦一次閱讀沙龍。大家圍爐談話,各抒己見,與其說這是閱讀感受的交流,不如說是世界觀的探討。其實這種對閱讀內(nèi)容的討論、領悟、延伸,也是一種保持身心健康的方式。
(三)體驗分享式——在“玩”中“樂”
為了使工作坊開展得具有實操性,我們在團體成員中選擇了一些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案例作為活動中的經(jīng)典例子。尤其是上學期舉行的利用心理劇解決學困生的案例讓老師們印象深刻。它的基本程序為:熱身引導—游戲互動—情景再現(xiàn)—模擬表演—激蕩摸索—分享體驗—成長評價—后續(xù)跟進。這種高效的團體治療模式,幫班主任群體共同關注具有代表性的心理問題情境。通過心理劇的表演,真實地體驗不同角色的心境,抒發(fā)生活中、工作中被壓抑的情緒;在之后的集體分享環(huán)節(jié)共同梳理問題脈絡,充分利用群體的力量尋找解決問題的積極方案,同時在整個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又進一步增強了教師個體間的情感聯(lián)系。我們意在讓班主任知道:你們不再是孤獨承受壓力的個體,你擁有一個安全、可靠、輕松、積極的心理團隊共同體。在互相支持中,大家會收獲職業(yè)幸福感。
(四)自由敘事式——在“寫”中“愉”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管理學家西蒙斯這樣說過:“人生即故事本身。一個有著積極意義的人生,亦如那個精彩無限、充滿吸引力的故事。因而講好一個故事,是你對自我的責任,因為生命只有一次。而如何講好一個故事,不僅是一種自我表達的技術,更是隸屬于人生的一種藝術?!痹谖倚#瑢懽鞑辉偈且患衩囟b遠的事,而成了教師與自我進行生命對話的過程。我們渴求在文字中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找到心靈安慰和共鳴。2007年月1月,下陳中心校??段牟w》創(chuàng)刊,至今已辦了23期?!段牟w》既是學校校刊,也是老師們自由表達的平臺。創(chuàng)辦的宗旨,即立足于為教師追求教育理想提供廣闊的舞臺,拓寬教師的學術視野,提高教師的自我調(diào)節(jié)能力,最終促進我校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這是一本由學校校長牽頭,教研室與心理輔導室負責的刊物,分設心情故事、科研論壇、詩情畫意、往事留聲、成功之鑰、教學隨筆等多個欄目,《文昌閣》的創(chuàng)辦激發(fā)了老師們的敘事熱情,從校長到普通教師,每個人都能在《文昌閣》上找到自己情感表達的陣地??镏械拿恳黄母澹际墙處煹墓P耕精神、真情的教學感悟的真實表達,從《文昌閣》的字里行間透出的是學校教師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尊重,從教師心底流露出的一種對學校傳統(tǒng)文化的敬意與對現(xiàn)代學校文化的酷愛,凝聚著教師的心血、智慧和思想。
(五)戶外拓展式——在“動”中“歡”
心理工作坊不局限于心理,也關愛教師的身體健康,我們開展各種有益健康的團體心理訓練。團體心理訓練活動形式多種多樣,既有一定難度和危險性的挑戰(zhàn)項目,又有可以輕松體驗、分享感悟的兒童游戲。前者可以鍛煉參與教師的自信心、承受力和意志力,當參與者在大家的共同幫助、配合下克服心理障礙,完成具有危險性的挑戰(zhàn)項目后,將會產(chǎn)生極大的成就感和高峰體驗,喚醒內(nèi)心的激情;后者則幫助參與者在游戲的過程中拋開世俗的壓力,找回久違的童心,讓身心得到徹底的放松。團體心理訓練中人格的互動、心靈的碰撞、多元多贏的交流,促進了心理成長,使教師在和諧的氛圍中恢復身體能量和心理能量。比如組織教師踏青賞花,開展團隊拓展游戲,在大自然中釋放壓力,施展生命魅力;日常工作中,組織教師參加體育鍛煉,氣排球團隊賽、跳健身操、慢跑等,在體育運動中鍛造意志和強健身體,保障教師身心健康。值得一提的是,沉浸在集體活動的溫柔氛圍中,教師的心的天空會常藍。
三、“教師心理成長工作坊”的成效和思考
教師心理成長工作坊以教師的心理成長為目的,同時是一個給予教師持久的心理支持和動力的共同體。工作坊關注教師的心理成長、人格完善,新穎、獨特的培訓形式,更受教師歡迎。這樣有利于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構(gòu)造學校團隊文化。工作坊在運行機制上實行完全的自我管理、自我發(fā)展,無需外界指令而能自行組織、自行創(chuàng)生、自行演化,是一個具有生命力的系統(tǒng)。能極大地激活教師參與心理成長的主體意識,使教師真正成為實踐的主體、反思的主體、行動跟進的主體、自我發(fā)展的主體。教師心理成長工作坊,針對性強、參與性高,教師之間的交流和互動隨時可以進行,為教師間的成長提供機會。教師根據(jù)自己的意愿自由組合,并自主選擇研究內(nèi)容,是教師們?yōu)橹肮餐囊庠浮苯Y(jié)合在一起。在活動中,教師面對共同問題的親密伙伴,可以敞開心扉,盡情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意見,分擔憂傷,分享快樂,這樣能很好地減壓與驅(qū)除孤獨。
我們有信心看到教師心理成長工作坊將成為教師培訓的新途徑,這種模式針對性強、參與性高、教師之間的交流和互動隨時進行,更有可能為教師的成長提供機會。把培訓的內(nèi)容側(cè)重在心理方面,這不但是時代大環(huán)境的要求,也是教師人格完善、追求幸福生活的客觀需要。我們的工作坊由教師根據(jù)個人的意愿自由組合,并自主選擇研究內(nèi)容,是教師們?yōu)橹餐庠感母是樵傅亟Y(jié)合在一起的合作團隊。在活動中,我們不再以為自己的困惑是個人的,而是可以敞開心扉,盡情表達,這樣的分擔與分享可以很好地為老師提供減壓與驅(qū)除孤獨的平臺。因此這種在工作坊中研究的問題是最自然、最真實的,也將成為老師解決問題最切實有效的途徑。尤其從教師的人際情感看,教師心理成長工作坊成為了一個“實踐共同體”,在這個團體里我們可以給予持久的心理支持,獲取有力的心理資源,這個團體必將成為教師團隊文化、蓬勃生命的隱形力量。
同時,按照團體輔導的操作原則,團體成員的過分熟悉對團體輔導的目標實施不利,尤其是在一些私密性的主題上,如“親密關系”“家庭塑造人”的環(huán)節(jié)中明顯感覺到教師的自我保護。成員關系太近,會使個體產(chǎn)生心理防衛(wèi)機制,不利于袒露心聲,分享趨于表面化而缺乏深度。所以在后期的實踐中,在工作團體中應該設計更多的是“發(fā)展性的輔導和矯正”,設計主題和內(nèi)容對成員心理沖突的挑戰(zhàn)不大的活動。一些教師的個體問題得不到解決也是十分正常的,他們可以在入門以后到更“安全”的工作坊中繼續(xù)探索學習。
總之,在農(nóng)村小學開展“教師心理成長工作坊”是一個創(chuàng)新的嘗試,這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發(fā)展過程,我們將繼續(xù)實踐探索“教師心理成長工作坊”,使更多的老師受益。
(作者單位:浙江省臺州市椒江區(qū)下陳街道中心小學,臺州,31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