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輝鰲
當我打開電腦,敲擊鍵盤,追憶賈志敏老師對我人生引領、教育導航的時候,他老人家卻與世長辭,到天堂去為孩子們“傳道、授業(yè)、解惑”了。
全國著名特級教師、小學語文教育泰斗賈志敏老師于2019年2月5日13時53分永遠地離開了我們,離開了他熱愛、癡迷的小語教壇……從此,小語界失去了一位令人敬仰的好師長,我亦失去了一位頂禮膜拜的“教神”,失去了一位默默指引我前行的恩師。雖然我與賈老師只有幾面之緣,但他的精神、他的力量、他的教育智慧、他的人格魅力卻永遠印在了我的心里,刻在了我的骨子里,激勵著我不斷完善自我,不斷超越自我?;貞涃Z老師對我專業(yè)發(fā)展的引領,源于三次不同課型的觀摩。
一、電視觀摩,走出迷茫
大概是1997年的春季,我執(zhí)教的是小學三年級的語文課,由于前些年我一直在小學語文和數(shù)學之間徘徊,所以對小學習作教學感到一片茫然。有一天在鄰居家收看電視節(jié)目,偶然發(fā)現(xiàn)貴州電視臺正在播放一檔節(jié)目——《賈老師教作文》。于是,我記下了節(jié)目的播出時間,定時收看《賈老師教作文》,這樣便在熒屏上認識了這位德高望重的小語引路人。
每次“觀摩”賈老師的作文教學時,我都認真傾聽,詳細地記錄教學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課后仔細回味、揣摩課堂上的每一個細節(jié),經過“反芻”達到消化吸收。我清楚地記得,賈老師執(zhí)教的作文指導課,采用的是“由字到詞”“連詞成句”“由句到段”“由段到篇”的訓練體系,讓我領悟到習作教學的真諦——遵循漢語學習與運用的規(guī)律,強化字詞句段篇的訓練,夯實習作基礎。觀摩了賈老師的作文教學,我有如撥云見日,對作文教學不再迷茫。
在此后的語文教學中,我固守“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原則,在習作教學中設計了“用常用詞語練習寫話”“提供詞語寫一段話”“圍繞一句話(一個意思)寫一段話”“把一段話擴寫成一篇內容連貫的文章”的訓練序列,對學生進行階梯式、螺旋式的訓練,這樣的習作訓練策略讓我從朦朧走向清晰,從迷茫走向堅定。漸漸地,學生作文表意清楚了,語句通順了,內容充實了,甚至有的學生的作文寫得生動、具體了,還有不少學生在少兒刊物上公開發(fā)表作文了。
我能從習作教學的困惑中走出來,多虧貴州電視臺的教育頻道,依托電視平臺,讓地域極其偏遠的一個農村教師,結識了一位領航教改的前輩,一位頗負盛名的大師。他的辛勤耕耘,他的默默付出,為數(shù)以萬計的青年教師指明了前行的方向。熒屏上認識的賈老師,為我的語文教學注入了源泉,從此,我在習作教學方面站穩(wěn)了腳跟。
二、現(xiàn)場觀摩,明辨方向
1998年暑假期間,《小學教學》和《小學生學習報》在河南鄭州聯(lián)合舉辦了“全國小學生學習方法研究與指導”學術報告會。當我得知賈志敏老師要親臨現(xiàn)場作示范課和專題講座時,我欣喜若狂。征得主辦單位的同意后,我自費到鄭州現(xiàn)場觀摩學習。
活動現(xiàn)場,賈老師執(zhí)教了一堂扎實、厚重而又靈動的作文指導課。課堂上,賈老師提供了“一元錢”“青蛙”“冷飲”三個詞語,引導學生用上這三個詞語寫一句通順、連貫的話,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寫作情境,實現(xiàn)了與寫故事梗概的無縫對接。隨后賈老師引導學生把寫的句子變成一個較長的語段,又引導學生把每一個分句寫成一段話。為了引導學生把故事內容寫具體,把人物語言寫生動,賈老師把“生活情境”搬進課堂,師生進行角色扮演,再現(xiàn)了生活情境和生活語言。80分鐘的授課時間在師生對話交流、師生互動扮演、師生語言流淌中悄然而過,學生寫出的作文妙語連珠、情真意切、感人肺腑。這是我從教近10年聽到的最真實、最有效、最具前瞻性的習作指導課。
課后,我?guī)е跎俨慌禄⒌哪懥亢陀職?,靠近賈老師,靦腆地與賈老師打了個招呼,并向他老人家要了一個聯(lián)系方式?;顒雍?,我購買了一套《賈老師教作文》的教學錄像帶,并和賈老師通了電話,向他老人家請教作文教學方面的困惑。之后,我?guī)е鴮Z老師的崇拜和敬仰,帶著對習作教學理念與方法的渴求,一有空便打開錄放機,耐心觀摩賈老師的課,認真記錄教學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反復琢磨,領悟課中的精髓與內涵。
細細鑒賞賈老師的每一堂作文課,讓人豁然開朗,習作教學原來如此簡單:創(chuàng)設一種真實或擬真的寫作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讓學生在習作中有話可說,有內容可寫;實現(xiàn)角色轉換,讓習作源于生活,回歸生活,并服務于生活;習作方法與技巧不能生硬、呆板地塞給學生,而應引導學生在語言習得與運用中潛移默化地滲透。順著賈老師指引的方向,我不斷求索,先后構建了“農村小學習作教學生活化序列訓練”“中段習作訓練八法”,以及“五步互動習作教學模式”,設計出的《觀察·想象·表達》《〈擦玻璃〉教學設計》等課例,相繼在各種教學雜志上公開發(fā)表,指導學生寫的作文先后在《課堂內外》《小學生優(yōu)秀作文》《小學生作文選刊》等刊物發(fā)表或在各種少兒征文活動中獲獎。
回顧自己的習作教學歷程,是賈老師的現(xiàn)場教學給了我活力,是賈老師的錄像課給了我方向。我循著賈老師的足跡,找到了習作教學的方向。
三、再次觀摩,專業(yè)引航
2012年10月,我有幸參加了“重慶市新課程課堂教學”觀摩活動,聆聽了賈老師執(zhí)教的《古文今譯》讀寫課。74歲高齡的賈老師再一次展示了他的學識和人格魅力,他樸實無華的教學設計、簡潔凝練的課堂語言、精湛的教學技藝,處處彰顯了語文教學的真諦,令我為之嘆服。
古文是五年級學生初次接觸的內容,教師對古文的教學一般都是采用逐字逐句講解,把“文章嚼爛了喂給學生”。而賈老師在教學時卻另辟蹊徑,采用“給古文加標點—讀通原文—抓關鍵字詞理解—用現(xiàn)代話解釋”的教學流程進行。在閱讀理解中,加標點是讀通讀順原文的前提,只有斷句正確、停頓恰當,才能讀出古文的意境和韻味;抓關鍵詞語是理解的基礎,引導學生借助注釋自主理解關鍵詞語,教給學生理解古文的基本方法;用現(xiàn)代話解釋是教學的落腳點,也是小學古詩文教學的終極目標。這樣,學生在讀、議、說的基礎上,實現(xiàn)了對古文的自讀自悟。
這一教學流程的設計與安排,真實地反映了賈老師設計“簡單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運用“簡便的教學方法”,實現(xiàn)“簡明的教學目標”,體現(xiàn)了簡簡單單教語文的教學理念。
賈老師對習作的指導可謂匠心獨運,他采用“句段擴充法”和“情節(jié)補充法”,先引導學生找出古文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然后給出恰當?shù)奶崾?,引導學生把一句話寫成一段話。為了引導學生把經過寫具體,賈老師設計了一個情境:畫家來到大師的家門,輕輕地敲了敲門;開門的大師是一位老頭子,大師一邊招呼畫家坐下,一邊給他泡上一杯熱茶;大師問畫家有什么事啊,畫家說明來意;大師告訴畫家不妨“這樣”去做。賈老師創(chuàng)設了與學生習作相關的、盡可能真實的習作情境,引導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進入,使學生的習作直觀化和形象化,實現(xiàn)積極的意義建構。這樣就避免了對學生進行空洞的習作指導,讓學生思有所依,想有所向,真正實現(xiàn)了賈老師提出的“要教又不教”的習作指導理念。
賈老師的課,給人一種暖風拂面的感覺,如春日陽光,讓人感受到金色的光芒溫暖,如涓涓細流,滋養(yǎng)著棵棵茁壯成長的幼苗。原來語文教學要抓住語文的根,立足于字詞句段篇,加強聽說讀寫思的訓練,引導學生在感悟、理解、積累語言的基礎上,實現(xiàn)“語言建構與運用”“文化傳承與理解”“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兩次短暫的課堂觀摩,留下的是無窮的回味,收獲的是教育的智慧和動力。學習觀摩賈老師的課堂教學,我找準了目標,明辨了方向,朝著落實語文核心素養(yǎng)大步向前,實現(xiàn)了人生蛻變。如今,賈老師雖已離去,但是他的溫情、他的智慧、他的語文教育思想將源遠流長,引領著一代代年輕教師不斷成長和前行。
(作者單位:重慶市巫溪縣教育研究進修學校)
責任編輯 郝?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