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臧安民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提起這首《登鸛雀樓》,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的作者王之渙身上,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你知道嗎?他一生創(chuàng)作無數,可流傳下來的詩,僅有六首,每一篇都是經典?!兜躯X雀樓》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王之渙,山西太原人,生活在唐朝最鼎盛的時期。他本身才華橫溢,對朋友講義氣,豪放,不拘小節(jié)。他善于用最樸實的詞語,營造出最美麗的意境,所以深受人們喜愛。一首詩剛寫出來,就被當時的歌手譜成曲子,成為當時的流行音樂,大江南北的歌手,爭相傳唱。
這一天,王之渙來到向往已久的鸛雀樓前,懷著迫不及待的心情,一口氣爬上頂樓。登高遠望,正好看見一輪落日在遠方連綿起伏的群山間緩緩落下,最后只剩下一點點紅霞。腳下的黃河水呼嘯而來,呼嘯而去,百轉之后,流入大海。目睹此情此景,王之渙詩興大發(fā),揮手寫下了“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這兩句千古絕唱。詩人非常高明,他像一個忠實的畫家,丟下了五彩繽紛的畫筆,只留取了黑白兩色;又像一個老到的作家,舍棄了那些華麗的語言,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幾筆,為讀者勾勒出一幅寫生。他用真實、樸素、淺顯的語言,把這種景象再現在人們眼前,讓人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
按理說,這樣壯觀的景色,能收入王之渙的眼里,應該很滿足了吧。可是,作者偏偏不肯滿足,還要看到更多更壯觀的景象,那怎么才能做到呢?作者忽發(fā)奇想,寫出了自己最深的向往,“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在這里,作者追求的并不是眼前的景物,而是人生中永無止境的人生境界。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通過努力,做最好的自己。詩的后兩句,直到現在,還常常被引用,借以表達積極探索和無限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
其實,說起鸛雀樓,也很有意思。這座樓位于現在的山西省永濟市,共有三層。因為坐落在黃河岸邊,人們登上樓以后,感覺云彩就在身邊,所以就叫云棲樓。后來,因為樓高,常常有水邊的鸛雀成群落在上面,人們就把云棲樓改為鸛雀樓。
最有趣的是,王之渙短暫的一生,只留下了六首詩,還差一點被別人賴去了。那時,《登鸛雀樓》剛剛問世,就因為它樸實的創(chuàng)作風格,高遠的人生意境而廣泛傳播開來,受到了人們的追捧??墒悄莻€時候,并沒有微信呀,小視頻呀這些快速傳播信息的渠道,人們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傳播到全國各地。人們只覺得此詩朗朗上口,意境非凡。雖然喜愛,卻不知道作者是誰。傳來傳去,后來傳到皇宮里,女皇帝武則天讀到此詩以后,也拍手叫好。武則天就問身邊的親信大臣李嶠:“是哪位才子寫下了這首精彩絕倫的詩?我不但要好好獎賞他,還要封他做個大官?!蹦莻€時候,只要你的詩寫得好,文章做得好,就一定能出人頭地,當上大官。許多有名的大詩人,如詩仙李白等,都是這樣當上官的。這李嶠本來也不認識王之渙,一聽說皇上有賞,還要封官,馬上動了歪心眼,回答說:“這首詩是臣的好友朱佐日寫的?!蔽鋭t天立刻叫人把朱佐日召來,賞給了五彩的綢緞一百匹,還封他當了一個大官。而真正的作者王之渙,卻因為無人器重,窮困潦倒到了極點。后來,朋友們?yōu)樗虮Р黄?,才算把這首詩的署名權奪回來。這就是王詩朱領這個故事的由來。
名詩傳千載,黃河萬古流。
偉大的詩章,高遠的追求,不朽的王之渙,永遠的《登鸛雀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