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西周至春秋時期,人們已經(jīng)開始廣泛關注天文現(xiàn)象,《詩經(jīng)》中大量天文意象的出現(xiàn),證明人們已經(jīng)開始有了較為系統(tǒng)的天文知識結構,并且自覺將其與人們的農事、情感相聯(lián)結,其中蘊含的豐富天文詞匯與特定含義,也極大影響到后世詩歌創(chuàng)作。
關鍵詞:《詩經(jīng)》;天文現(xiàn)象;農事觀念;情感;影響
作者簡介:馬葉馨(1991.8-),女,漢族,四川省成都市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9)-15-0-02
一、天文意象與人類生活
《詩經(jīng)》作為我國第一部歌謠總集,里面涉及到諸多天文意象。有些星象較為特殊,也成為了古典詩歌的描述對象,折射出古人的生活觀念與情感。
1、農事觀念
在《詩經(jīng)·豳風·七月》中,透露出農人一年四季的時序觀念與天文常識?!镀咴隆防镩_篇便寫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1]。“流火”,即“大火星”,每到以夏歷六月時,大火星會出現(xiàn)在天空的正南方,到了夏歷七月,其位置開始出現(xiàn)偏移,向下移動,故而古人將這種現(xiàn)象稱之為“流火”。天氣轉涼,人也該添衣,緊接著就應該“九月授衣”。我們從這首《詩經(jīng)》中最長的敘事詩中可以管窺一年之農事盛況,由此,它也成為后人研究西周至春秋時期農事的重要文獻。中國作為農耕文明發(fā)源地,以務農為一年之大事。古時在月份劃分之前,古人通常通過天象和周遭自然的變化來判斷四季和月份更替。王安石曾經(jīng)評價說:“仰觀星日霜露之變,俯察蟲鳥草木之化,以知天時,以授民事,女服事乎內,男服事乎外……此《七月》之義也?!盵2]由此可見,天文的觀念在上古時期的人們觀念中深入骨髓,靠天吃飯的農人幾乎是盡知天象的。明代顧炎武曾經(jīng)在《日知錄》當中寫到:“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咴铝骰?,農夫之辭也?!盵3]毋庸置疑,農人熟知天文,自然,天文現(xiàn)象入詩也就是順理成章的。
2、情感鏈接
《詩經(jīng)》當中的天文意象也常常成為人類的情感鏈接?!对娊?jīng)·陳風·月出》一詩算是最為典型的以“月”這樣一種天文意象寫情感的詩作: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憂受兮,勞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紹兮,勞心慘兮。[4]
一位美人在月下瞭望明月,美好朦朧,然而其內心卻始終處于相思煎熬之中。全篇通過“明月”這樣一種天文意象來寫女子備受相思之苦的內心。后世文人在寫閨怨題材時,多以“月”這種天文意象作為情感聯(lián)接的樞紐,《陳風·月出》僅僅算是一個雛形,它被視作是后世相思題材的濫觴,后來人們一寫到相思、羈旅之情,就會不自覺地關聯(lián)到明月。姚舜牧《重訂詩經(jīng)疑問》說:“宋玉《神女賦》云:‘其始進也,皎若明月舒其光,正用此詩也?!盵5]
再如《詩經(jīng)·唐風·綢繆》。此篇主要圍繞著男女情感與婚戀展開。此詩寫主人公在勞動之時,望著天邊高懸的三星,由此觸景生情。三章當中重章復沓出現(xiàn)“三星在戶”,即是通過對于星象的反復吟詠,營造男女締結婚姻關系的浪漫氛圍?!叭恰保磪⑺奕?,參宿中有三星連成一線。古時男女婚期舉行之時一般以黃昏為期,黃昏時分,正當一天當中日月開始更替,陰來陽往之時,男女成親。故而天文意象常作為人們情感的誘發(fā),在營造氛圍方面也起到極大效用。
3、象征意義
在《詩經(jīng)》中還有一首描寫星象之詩較為特別——《小雅·大東》:
“……或以其酒,不以其漿。鞙鞙佩璲,不以其長。維天有漢,監(jiān)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 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睆彼牽牛,不以服箱。有啟明,西有長庚。有捄天畢,載施之行。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維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漿。維南有箕,載翕其舌。維北有斗,西柄之揭。”[6]
《小雅·大東》是一首怨刺詩。詩歌前半段圍繞西周苛政來講,后半段開啟了頗具象征意義的怨刺,詩中主要圍繞二十八星宿中的啟明、長庚、箕宿和斗宿來寫。當箕斗二宿同時出現(xiàn)在于南方那個天空時,箕宿在南,斗宿在北?;匏男锹?lián)系起來星象稱為簸箕形;斗宿六星聯(lián)系起來想象稱為古代舀酒的斗形。此詩以“織女不能織成布,牛郎難以將車犁拉動,箕宿不能簸米揚糠,北斗也難以將酒漿盛起”來象征位高權重者難堪重任。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道:“下四句與上四句雖同言箕斗,自分兩義。上刺虛位,下刺斂民也?!盵7]所以,借由這星象所蘊含的特性暗暗諷刺在位者尸位素餐,不能將百姓從水深火熱中解救出來。
除此之外,以天文意象入詩的情況不勝枚舉:《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8];《鄭風·女曰雞鳴》:“子興視夜,明星有爛”[9]以及《國風·召南·小星》、《詩經(jīng)·大雅·云漢》等等。
據(jù)莊雅州統(tǒng)計:“《詩經(jīng)》當中曾出現(xiàn)天文詞的詩篇至少有五十余篇,扣除氣象、歷令、時律等屬于廣義的天文意象之后,所剩下的星占、運行規(guī)則、天體、天象等屬于狹義天文意象的,也還有二十余篇。”[10]
二、天文意象廣泛運用于《詩經(jīng)》之因
為什么在我國最早的歌謠集《詩經(jīng)》當中會出現(xiàn)為數(shù)不少的天文意象,究其原因:
1.先民的集體無意識。西方的心理學家榮格認為,人類具有集體無意識?!凹w無意識指的是形成神話主題象征的一種人類思想的遺傳傾向,這些象征是變化多端的但沒有失去他們基本的模型。”[11]在先秦的《詩經(jīng)》中所反映出來的一些天文意象也包含了人們的集體無意識。例如,在《淮南子》中就有記載曰:“日中有烏?!盵12]在中國上古時期,人們認為有太陽當中住有三足烏。在西方,同樣也有太陽神鳥的存在。這其實也包含了人類的一種集體無意識,和上古以來的生殖崇拜有一定的聯(lián)系?!栋谆⑼āの逍小分杏涊d:“炎帝者,太陽也。”[13]在古時,天與帝幾乎是同義的存在,那時的人們對于日月星象自然是有一種崇拜和敬畏。這種集體無意識也一直跟隨著人們,他們對于天文意象有著天然的認同和感知,所以在《詩經(jīng)》中以天文現(xiàn)象入詩也就不奇怪了。
2.農耕文明的發(fā)達及上古神話的流傳對天文意象入詩的影響:根據(jù)現(xiàn)有的資料來看,我國早在殷商時代的一些甲骨文上,就已經(jīng)留下了有關星名、日食、月食的記載。在《淮南子·本紀》有記載大量的神話情節(jié)含括著天文現(xiàn)象:“逮至堯之時,十日并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盵14]在此時出現(xiàn)的“十日”被人們視為災異兒存在。伴隨著神話傳說,一些天文意象成為了被后世作家沿用的典故。在《淮南子》、《穆天子傳》、《山海經(jīng)》等上古神話當中,就有許多與天文相關的情節(jié),如后羿射日、夸父逐日、嫦娥奔月、蒼龍星宿說等。不難看出,在生產(chǎn)力并不發(fā)達的時代,人們對于世間的許多現(xiàn)象還不能完全理解,有時便以豐富的想象力加以解讀。
三、《詩經(jīng)》中的天文意象對后世詩歌的影響
《詩經(jīng)》之后的文學作品中也有大量天文意象存在,豐富著人們的天文觀念,也以其豐富的內蘊寄托著人們的情思,對于后世文學產(chǎn)生不可磨滅之影響:
1.豐富比興的含義。漢代《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里“浮云蔽百日,游子不顧返”[15]之句將浮云蔽日這一種天文現(xiàn)象賦予了更多的意味:一說詩中的主人公受光怪陸離世界的吸引,蒙蔽了本心;另一說,白日象征賢君,浮云蔽日猶君被奸佞所蒙蔽。三國時期的曹操對于《詩經(jīng)》的天文現(xiàn)象也有大量借鑒,“月明星稀,烏鵲南飛”[16]、“星漢燦爛,月出其中”[17],都有著隱喻色彩。由此可見,《詩經(jīng)》以來,天文意象帶給文學作品更多隱喻可能性。
2、豐厚了詩歌的內蘊,使得其中一些天文意象成為具有固定含義的標志。在被魏晉南北朝詩評家稱為“五言之冠冕”的《古詩十九首》中,《迢迢牽牛星》,更是將天文意象發(fā)揮得淋漓盡致。開篇便是“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18],詩中的織女星是指天琴座的α星;牛郎指的是天鷹座的α星。唐代杜甫被禁于長安,其詩《月夜》“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19],李白“月既不解影,影徒隨我身”等都是將月作為了無處安放的情感的寄托。在后世的詩歌當中,每當談到情感,都免不了出現(xiàn)與其自然而然相聯(lián)結的獨特天文意象。
注釋:
[1(漢)毛亨傳,(漢)鄭玄箋,(唐)孔穎達疏《毛詩正義》[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2](宋)朱熹著,趙長征點校.《詩集傳》[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3](明)顧炎武,黃汝成集釋:《日知錄集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4](漢)毛亨傳,(漢)鄭玄箋,(唐)孔穎達疏《毛詩正義》[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5](明)姚舜牧撰.《重訂詩經(jīng)疑問》[M].明萬歷三十二年(1605年)六經(jīng)堂刻五經(jīng)疑問本
[6](漢)毛亨傳,(漢)鄭玄箋,(唐)孔穎達疏《毛詩正義》[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7](清)王先謙撰,吳格點校:《詩三家義集疏》[M].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版。
[8](漢)毛亨傳,(漢)鄭玄箋,(唐)孔穎達疏《毛詩正義》[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9](漢)毛亨傳,(漢)鄭玄箋,(唐)孔穎達疏《毛詩正義》[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10]莊雅州.論《詩經(jīng)》天文意象的多元價值[A].第五屆詩經(jīng)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11][瑞]榮格著《原型與集體無意識》[M].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11年版。
[12](漢)劉安著,(漢)許慎注;陳廣忠校點:《淮南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版。
[13](清)陳立撰 吳澤虞點?!栋谆⑼ㄊ枳C》[M].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版。
[14](漢)劉安著,(漢)許慎注;陳廣忠校點:《淮南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版。
[15](梁)蕭統(tǒng)編《文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16]逯欽立輯?!断惹貪h魏晉南北朝詩》[M].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版。
[17]逯欽立輯校《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M].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版。
[18](梁)蕭統(tǒng)編《文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19](唐)杜甫.(清)楊倫箋注《杜詩鏡銓》[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參考文獻:
[1](漢)毛亨傳,(漢)鄭玄箋,(唐)孔穎達疏《毛詩正義》[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2](漢)劉安著,(漢)許慎注;陳廣忠校點:《淮南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版。
[3](梁)蕭統(tǒng)編《文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4](唐)杜甫.(清)楊倫箋注《杜詩鏡銓》[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5](宋)朱熹著,趙長征點校.《詩集傳》[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6](明)姚舜牧撰.《重訂詩經(jīng)疑問》[M].明萬歷三十二年(1605年)六經(jīng)堂刻五經(jīng)疑問本
[7](明)顧炎武,黃汝成集釋:《日知錄集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8](清)王先謙撰,吳格點校:《詩三家義集疏》[M].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版。
[9](清)陳立撰 吳澤虞點?!栋谆⑼ㄊ枳C》[M].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版。
[10]逯欽立輯?!断惹貪h魏晉南北朝詩》[M].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版。
[11]莊雅州.論《詩經(jīng)》天文意象的多元價值[A]. 第五屆詩經(jīng)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12][瑞]榮格著《原型與集體無意識》[M].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