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建武
詩云:
客意凄凄風颯颯,遙遙似是少兒郎。
輕煙別淚誰知問,卻道來年難望鄉(xiāng)。
1
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jié)。
至家,與父母親閑聊近況,都稱很好,雖然欣慰,但總覺得父母在日漸變老,心里還是隱隱的有些疼。說起清明節(jié)的回家,我只記得有三十年了,母親似是從記憶中仔細搜尋了一番,很是認真卻又不敢肯定地說:“回過一次吧。”但我的記憶中始終找不到這一次是哪一年,何況十年前清明節(jié)還沒有假期,在近十年里尋覓千百度,也是沒有一丁點兒的痕跡留存。
三十年,風一樣,忽然而已,但也是一個不短的日子。母親的認真,讓三十年的記憶變得有些難懂和惆悵,我對清明的無知無覺,使三十年的光陰缺了根似的匆匆擦身而過,如流星在空曠的天際劃過一樣,轉(zhuǎn)瞬即逝,沒了蹤影。也如斷了線的風箏,搖搖晃晃,時隱時現(xiàn),終究湮沒于視線之外。
只此時,有種那些年不曾想過的難奈,既遙遠、又觸手可及。
2
清明節(jié)的日子,熱鬧了整個村莊。
已經(jīng)所剩沒有多少人而有些寂寥的小村莊,隨著清明節(jié)的到來,突然有了生氣,車滿人滿,扎堆如趕集一樣,使很空曠的村子一下子顯得擁擠而嘈雜,比之春節(jié)的團圓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山坡上是人,河灘上是人,田埂上是人,村頭村尾更是隨處可見一簇又一簇的人群,有滿頭銀發(fā)者,有兩鬢斑白者,有佝僂著身子被攙扶者,各個一臉的凝滯,讓整個村野的熱鬧有了一種沉重。尤其是見面都是簡單地問候,沒有多少年不見面的那種喜悅和激動,顯得平靜而疲憊。
幾乎不曾有人停下來寒暄幾句,好像多說一句都讓人難以承受其中的記憶。匆匆地問候,匆匆地背影,匆匆流向各自的方向。
我似欣賞風景一樣感動著人們的行色匆匆,突然發(fā)現(xiàn)在這把村莊擠滿了的人群中,很少見到年輕人的身影。當下中國有句流行語:“爸爸去哪兒了?”“時間去哪兒了?”我不由問一句:“年輕人去哪兒了?”但不知是問自己,還是問匆匆的背影。
我不知道,或許年輕人也不知道自己去哪兒了。但從人們簡單的問候中我卻體會出了自己清明回家的理由,過去不懂,現(xiàn)在才懂的理由,也終于明白時間才是最好的教科書這個道理。今天很少見到的身影,在若干年后或許如我一樣成為清明回家人群的一員。
雖有些遲,但依然不晚。
3
清明,盡管自古有踏青游園的習俗,也叫踏青節(jié),但我的家鄉(xiāng)小村莊卻沒有這種傳統(tǒng),上墳掃墓自是最重要的活動,甚至是唯一的活動。
清明節(jié)的追思慎遠,與其說為了先祖逝人,倒不如說為了后世的自己。先人已逝,墳塋尚存,墳塋已沒,根脈還在,人們遠離家鄉(xiāng),不論多遠多久,總念念不忘落葉歸根,起碼看上一眼,踩一踩家鄉(xiāng)的土,嗅一嗅家鄉(xiāng)的風,喝一口家鄉(xiāng)的水,或許就是這個道理。根在哪里,魂便在哪里,日思夜想的那個地方就在哪里。
自我記事起,就不知道我家先祖墳地為何種樣子,據(jù)父輩們講,只是幾個小土堆而已,也在平墳運動時還田于民了。所以,我家的祭祖,只是隨父輩們在記憶中的墳地依原來位置在地上畫幾個小小的圓圈,一個圓圈代表一位先祖,后世子孫以山為上、以溝為下圍成半圓跪倒在圓圈下方,追尋自己的根脈和古而今的延伸,祭酒隨風飄散,祭品隨風成土,紙錢的炙熱燒烤著冷風中的子孫,仿佛在講述一個永遠說不完的故事。
一個圓圈,便是一個刻骨的記憶,一個深沉的寄托,是從遙遠走向眼前心底的音容長存。記憶雖然泥濘,寄托雖然坎坷,音容雖然模糊,但依然是尚未泯滅了的哀愁和憂思,味濃而情深。卻不知時下寄哀思于網(wǎng)絡(luò)的祭祀又是一種什么樣的感動,倒有些不明白 “月是故鄉(xiāng)明”“水是家鄉(xiāng)甜”的鄉(xiāng)愁了。
雙膝跪地、雙手撫土,磕下一個頭,似有萬般安慰,像是先祖?zhèn)円粋€個從圓圈中輕輕走出,用沾滿泥土的雙手撫一撫每個人的額頭,叮囑一聲,還叮囑一聲,再叮囑一聲,讓人小心地留著滿身的家鄉(xiāng)塵土,不忍拂去。
整個祭祀過程,雖簡單、但莊重,雖無語、但凝心。一陣風吹過,將紙錢灰燼掠向天空,漸飛漸遠,似與逝人對話。
只此時,突然覺得,一個小小的圓圈像是把洪荒劃出了界線,把遙遠拉長了時間,將歷史與現(xiàn)實碰撞,伏首于塵埃,自覺與血脈根源交融,也自有一種踏實和沖動的力量觸摸于心底,根深蒂固,壓得人有點氣喘。
但愿這種踏實和沖動不是寄哀思于形外,而在內(nèi)心深處留有永遠的記憶。
4
天若有情天亦老,何曾日月總無情。
時至傍晚,不覺下起了小雨,給清明時節(jié)又增添了一份纏綿和溫情,像是先祖逝人送來的祝福,滋潤著天,滋潤著地,滋潤著心底淺淺的思緒。作為一冬不見雪,一春不見雨的我來說,更是有一些激動。
便邀女兒去淋雨賞景:“丫頭,陪爸爸到村外走走?!迸畠鹤允窃敢猓蛑牢矣写耸群?,也常陪我淋在雨里、冷在雪里。
我與女兒沿著一條小路到了村外,路途偶遇幾個村里人,寒暄幾句,大都驚奇于我的白發(fā):“你今年多少了?”不知是關(guān)心,還是調(diào)侃,但從語氣中可以聽出,明顯沒有了過去時光那種鄉(xiāng)里人對城里人的羨慕,甚至有些不以為然。我只是含笑不語,算是回答。
雨下得極細極密,絲絲透涼。
5
我與女兒邊走邊欣賞雨中風景。
眼前的大山,突兀而高聳,雖近在咫尺,但在煙雨中還是有些朦朧,黑魆魆如鬼魅一般,俯視著整個村莊,不用說,這座山才是一切變遷的最好見證,只是它永遠不開口罷了。散種于田間地頭溝旁的桃樹杏樹,有吐蕊而盛開的,爭奇斗艷,有打著苞兒的,閉目而養(yǎng)神,在細雨中一律的嫵媚嬌羞、惹人心跳,也有已離枝飛落,寂寥的與泥土相伴而臥的,讓人有種春伊始、卻已去的感慨。一株老柳,細細如絲的垂枝透著鵝黃嫩綠,掛著晶瑩的水珠,隨風舞動腰肢,裊裊婷婷,嬌俏而玲瓏,讓人不忍觸摸,只能靜靜地凝目而視,甚至不敢高聲說話,生怕驚了她甜甜的夢。尤其特別的是鑲嵌于地塊之中的蔬菜育苗塑料棚,白得耀眼,一座接著一座,在雨中發(fā)出密密的聲響,如天籟之音,把整個田野填滿,透過大棚風窗細看,棚內(nèi)是一片蔥郁,嬌嫩可人,讓人不自覺地想到不久的豐收和滿滿的喜悅。還有一片又一片冬麥田、油菜地,苗壯葉肥,雨露含珠,凝于無盡的綠色里,喜洋洋地舒展著身姿,更是讓人有種不能自持地陶醉。
相比于這些可人的美景,隨處的白楊、榆樹、國槐和臭椿,依然蕭索孤寂,冷冷地裸著身子,像是還在冬的季節(jié)里未曾睡醒,直欏欏地把枝頭刺向天空,倔強而傲慢,大有你急我不急、你爭我不爭的平靜,讓人只有仰視而不敢絲毫小瞧。
在雨中,欣賞輕煙薄霧的家鄉(xiāng)風韻,看山、看花、看柳,如流動的旋律,撥動著心弦,低吟淺唱。望著冷冷的白楊、榆樹、國槐和臭椿,想象著楊花飛舞、榆錢滿枝、槐香飄溢、椿葉如蓋的日子,也是心弦如歌,不慎觸動,便是曼舞醉調(diào),搖曳著全身的興奮。我很久沒有細細體味的村莊田野,盡管沒有別樣的迷人景色,竟也如此美的讓人心顫,女兒的喜悅自不在我下,不停地用手機拍著她心中的感受。
看著熟悉的溝溝坎坎,走在原汁原味的田間小路,享受著靜謐而安詳?shù)挠曛酗L景,似是記憶從每根神經(jīng)末梢滲出,延展、延展,把我整個身心裹入煙籠輕紗的夢境里。
我永遠美麗的家鄉(xiāng)。正道是:
杏花春雨兩繽紛,原野無聲綠作裙。
灑落人間都自笑,誰言寸草不知君。
6
我與女兒帶著滿滿的激動回到了家。
母親笑著說:“你們爺倆還真踏實,天都黑了?!备赣H也是笑出了聲:“今天可淋好了?!蔽遗c女兒一邊拍打著濕漉漉的頭發(fā),一邊笑聲不斷,很是心滿意足的樣子。
夜幕降臨,笑聲像是醉了整個村莊,在夜色里酣酣入眠,偶爾一聲狗吠,更加增添了夜的寧靜。
我,難忘的故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