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寧
摘 ? ?要: 禮貌原則是人們交際時共同遵守的一項會話原則,是言語交際順利進行的基礎。但在特殊交際環(huán)境中,偶爾違反禮貌原則也是必要的。本文探討了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這一特定的交際活動中教師恰當?shù)刈袷睾瓦`反禮貌原則的策略、贊揚/贊同、寬宏等準則的合適言語及其意義。
關鍵詞: 禮貌原則 ? ?課堂教學 ? ? 準則 ? ?遵守 ? ?違反
禮貌是尊重他人的公眾形象,顧及他人的面子,它是人類文明的標志,是人類社會活動的重要準繩。禮貌原則是人們交際時共同遵守的一項會話原則。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這種特殊的交際活動中如果教師能恰當?shù)剡\用,即時而遵守時而違反禮貌原則,有利于管理好課堂紀律,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師生合作,創(chuàng)造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等。關于禮貌原則,學者們做過很多研究和論述,對于禮貌原則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有不少人進行了探討,但基本上討論的都是如何“遵守”禮貌原則。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的課堂用語在什么情況下應該遵守禮貌原則,在什么境況下要違反禮貌原則值得進一步探討和研究。
一、禮貌原則簡述
禮貌是在言語交際活動中要求說話者盡力設立、維護、挽救聽話者或第三者(可能在場,可能不在場)的面子(Jack Richard et al, 1985: 222)。禮貌原則是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把不禮貌的信念的表達減弱到最低限度(何兆熊,1989:165)。禮貌原則是由英國著名學者利奇(G. N. Leech)于1983年從修辭學、語體學的角度提出的,是繼美國哲學家格賴斯(Grice)20世紀60年代后期提出的合作原則后的又一語用原則。包括6個準則:(1)策略準則或得體準則(Tact Maxim)(用于指令和承諾),即使他人受損最小,使他人受惠最大。(2)寬宏準則或慷慨準則(Generosity Maxim)(用于指令和承諾),即使自身受惠最小,使自身受損最大。(3)贊揚準則或贊譽準則(Approbation Maxim)(用于表情和表述),即盡力縮小對他人的貶損,盡力夸大對他人的贊揚。(4)謙虛準則或謙遜準則(Modesty Maxim)(用于表情和表述),即盡力縮小對自身的贊揚,盡力夸大對自身的貶損。(5)贊同準則或一致性準則(Agreement Maxim)(用于表述),即盡力縮小自身和他人之間的分歧,盡力夸大自身和他人之間的一致。(6)同情準則(Sympathy Maxim)(用于表述),即盡力縮小自身對他人的厭惡,盡力夸大自身對他人的同情(G. N. Leech, 1983: 132)。在課堂教學中運用最多的是策略準則,贊揚、贊同準則和寬宏準則等。
二、禮貌原則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遵守和違反
(一)策略準則的遵守和違反
大學英語教師的主要課堂活動之一是發(fā)出指令,策略準則用于指令。指令是各種言外行為中最需要講究禮貌,最能體現(xiàn)禮貌的一種行為。在一般情況下,教師在發(fā)出各種指令和請求時應該較好地遵守禮貌原則中的策略準則,比如讓學生讀課文,回答問題,小組討論,翻譯句子,聽錄音,讓學生不要講小話,不要打瞌睡,不要玩手機游戲等。在發(fā)令或提出要求時,以下幾種說法禮貌程度由高到低變化:
1.I would greatly appreciate it if you could answer the question / stop whispering / make less noise/ read the paragraph for us等。
2.I wonder if you.../ I would like you.../ It would be better if you.../Do you mind ...等。
3.Would you.../ Could you.../ Can you.../ Will you ... / Wont you...等。
4.Read.../ Answer.../ Stop.../ Dont.../ I order you to.../ I request you to...等。
第1種句式太過禮貌,顯得有點迂腐。第2種句式發(fā)出了間接請求的指令,但有點過于客氣。在第3種句式中,采用了疑問的形式,其中過去時比現(xiàn)在時更委婉、禮貌。第4種句式采用的是直接指令的方式,沒有什么策略,給人以一種盛氣凌人的感覺。教師發(fā)指令時,最好更多地使用第3種句式,偶爾也可采用第2種或在第4種句式里加上“please”。
然而,對于違反課堂紀律的學生,老師可以適當違反禮貌原則。比如,對于那些上課多次遲到、講小話、打瞌睡、玩手機的學生,筆者認為,教師可以采用上面提到的第四種句式,直截了當,不給面子,責令他/她改正。教師可以嚴肅地說:“Dont be late again!” “No whispering anymore!”;“Wake up, no sleeping in class!”“Dont play your mobile phone anymore, or I will take it away!”這些祈使句和問句顯然違反了禮貌原則,但為了維持課堂教學秩序,違反是必要的,這樣的話語能在一定程度上達到阻止學生繼續(xù)那些不當行為的目的。正如Leech所說的,沖突類的言外行為比如“威脅”“指責”等,在本質上是不禮貌的,在實施這類言外行為時,根本沒有禮貌可言。否則,他/她會認為教師沒有原則、好說話。筆者認為,在課堂教學中,策略準則不是毫無原則地遵守,在不同的場合,對不同的人和事,有時要遵守,有時要違反,為了禮貌而一味地遷就、包容個別學生的過分行為是不可取的。否則課堂秩序沒法保障,課堂活動沒法正常進行。
(二)贊揚、贊同準則的遵守和違反
教師教學活動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表述,即對學生的表現(xiàn)加以評述。贊揚、贊同原則都用于表述。教師對學生的積極配合要予以贊揚,對表現(xiàn)好的方面要贊同,對于表現(xiàn)不夠好的方面除了寬容外,還要違反禮貌原則,指出其不足。比如,教師讓一位學生朗讀一段課文,該學生讀得很流利,但有些單詞發(fā)音不夠準確,對此,教師的評述可以有這幾種:
1.Great! You read it so fluently.
2.Your reading is smooth and that would be better if you can pronounce those words correctly.
3.Some of the words are read wrongly, why not look them up in the dictionary?
在這三種表述中,第1句只對學生表現(xiàn)好的方面進行了評述,沒有提及不足的一面,可以說這遵守了禮貌原則的贊揚準則。第3句只指出了不足,沒有對好的一面加以表揚,違反了禮貌原則的贊揚、贊同準則,是不可取的。第2句是比較好的表述,既贊美優(yōu)點,又指出缺點,遵守了禮貌原則的贊揚準則和策略準則。雖然提出不足很委婉,但筆者認為還是違反了贊同準則,在這種情況下,違反贊同準則是必需的,只有指出不足,才能讓學生明白自己的問題所在。
上面只是舉例說明。教師在教學中經常遇到類似的情景,比如:在學生的課堂演講、復述課文、回答問題、角色扮演等活動結束之后,教師要發(fā)表評說,學生的表現(xiàn)往往有優(yōu)秀的一面,也有不夠的方面。遵守贊揚準則,說一些贊美的話語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成就感和表現(xiàn)欲,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更多地參與課堂活動,成為學習的主人。違反贊同準則,委婉地指出問題或缺點能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進。
(三)寬宏準則的遵守和違反
在大英課堂上,教師有時需要遵守或違反寬宏準則。比如老師提出一個問題讓學生回答,有的學生答非所問,有的學生用一個“sorry”搪塞。對于因沒有聽懂問題或者理解錯誤而答非所問的學生,教師要遵守寬宏準則和同情準則,而不是諷刺嘲笑或批評。老師可以說“Your answer is interesting, but its not to the question”,然后再把問題重復一遍或者換一種說法,幫助學生理解問題、回答問題,挽回學生的面子。但對于上課開小差,玩手機,或者做白日夢等然后用一個sorry應付的學生,教師要及時給他們補上“禮貌原則”這一課,讓他們知道這樣做違反了禮貌原則。教師有必要違反寬宏準則,說:“Im sure you know‘sorryis not the answer to the question.”既表達了教師對這個回答的不滿,又提醒學生上課要認真聽講,時刻準備回答問題。
此外,寬宏準則還可運用到如下情景中,課堂小組討論時,教師在各小組間觀察、檢查,并發(fā)問“Is there anything I can help you?” 或者,教師讓學生上講臺演講,學生膽怯、緊張,教師不妨說:“Relax yourself!”或者“Take your time, nothing to be worried”。寬宏準則在課堂上的合理運用,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切和鼓勵,寬容和幫助,同時能敦促學生集中注意力,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提高學習效率。但如果學生一再挑戰(zhàn)教師的寬宏極限,教師不可聽之任之,要適當?shù)剡`反寬宏準則,讓學生投入課堂學習中。
三、結語
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是一種特殊的交際情景和語境,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懂得并適當?shù)刈袷睾瓦`反禮貌原則,還要教授學生禮貌原則的知識及其運用。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更好地維持課堂秩序,活躍課堂氣氛,從而增強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Jack Richard, John Platt, Heidi Weber. Longman Dic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s[M]. Longman Group UK limited, 1985:222.
[2]Leech. G..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 Longman: London,1983:132.
[3]何兆熊.語用學概要[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1989: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