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摘要:在《紅樓夢》中寫了寶玉的同性之戀,分為寶玉與秦鐘、蔣玉菡、柳湘蓮等人的“情友”真情、“密友”柔情、“俠友”慕情等幾種類型。賈寶玉同性之戀的根源,在于自戀的心理與孤寂的情感需求,他在同性友人的發(fā)現(xiàn)了反禮教求自由、重情重義等與自己相同的特質(zhì)。
關(guān)鍵詞:《紅樓夢》 賈寶玉 同性之戀
賈寶玉打小就喜歡女孩,在他的眼中“女兒是水作的骨肉,男兒是泥作的骨肉,見了女兒便覺清爽,見了男兒便覺濁臭逼人?!盵1]古往今來,賈寶玉在眾人眼中就是“情圣”的代言人,所以素來就有“情圣”之稱,他向來是多情公子的代表,他和黛玉、寶釵之間的前世今生的曠世愛戀和感情姻緣紛爭更穩(wěn)固了他是“情”的化身的地位。但是,在《紅樓夢》中,曹雪芹不僅僅花了大量的篇幅寫了寶玉與園中姐妹的悲歡離合閑情逸事,也描述了賈寶玉同僅有的幾個鐘靈毓秀男兒的相處交往:既道出了木石前盟,金玉良緣,也點明了男兒間更為澄澈純凈的感情。那么,現(xiàn)在,我們來說一下賈寶玉的同性之戀分為哪幾種類型,又緣起何處?又體現(xiàn)了他怎樣不為人知的一面呢?
《紅樓夢》中著墨頗豐的同性之戀現(xiàn)象主要是存在于男子之中,除了男主人公賈寶玉,牽涉到的角色還有秦鐘、蔣玉菡、柳湘蓮、香憐、玉愛、薛蟠、賈璉。在文本描寫敘述中,上述角色人物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出了“龍陽之興”的現(xiàn)象,但在表達方式上,賈寶玉秦鐘等人傾重于精神思想方面,相反的,以薛蟠賈璉等人則側(cè)重于肉體感覺方面。對于這兩種同性之戀的不同表達形式,曹公所體現(xiàn)出來的態(tài)度的不同是有目共睹的,我們可以說本身二者這種褒貶揚抑對比就已經(jīng)把曹公的態(tài)度表露出來了。
1.寶秦“情友”真情
在文本第七回寫賈寶玉赴宴寧府時,是賈寶玉秦鐘的初次相見,文中寫秦鐘的身材舉止似更在寶玉之上,怯怯羞羞有些女兒之態(tài)。而賈寶玉見了秦鐘則“心中如有所失,癡了半日,自己心中又起了個呆想……?!盵2]然后秦鐘的姐姐秦可卿朝寶玉囑咐:“他雖靦腆,卻性子拐孤,不大隨和兒?!边@句之后,有一句脂評寫道“實寫秦鐘,雙映寶玉”。可以說他們兩人的氣質(zhì)是從外表模樣到內(nèi)在性情都有類似之處:一個是“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一個是“眉清目秀,粉面朱唇”;一個是“行為偏僻性乖張”,一個是“性子拐孤,不大隨和兒”。[3]可以想象,寶玉見到秦鐘時表現(xiàn)出來的先是驚然后喜繼而愧一系列的行為體現(xiàn)出來的“呆意”的背后一定是有見到自己的相似之處的內(nèi)心大波瀾,因此,那個“愚頑怕讀文章”的“混世魔王”才會主動與秦鐘商討上學(xué)的“速成之理”。寶玉上學(xué)的背后真正的原因更是通過“不因俊俏難為有,正是風(fēng)流始讀書”體現(xiàn)了出來。隨后兩人一起入了家塾,每日同起同坐,很快培養(yǎng)起了深厚的感情。在文本第九回二人同入家塾讀書的情節(jié)敘述中,對兩人的感情展開了更為深刻細致的刻畫描寫。這一回書的意義非凡,曹公以“情友”二字定義了寶玉秦鐘的關(guān)系。什么是“情友”?如果用咱們現(xiàn)在閨蜜老鐵的密切程度來闡釋大概也還不夠準確。
寶玉秦鐘二人的這種不凡感情與當(dāng)時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密不可分,我們需要把二者的感情放入那個特定的時代背景才能撥開迷霧。我們先來思考二人去讀書的家塾是怎樣的環(huán)境概況?文本描寫道家塾里是本族與一些親戚家的子弟,人員很多,魚龍混雜,各式各樣的人都有。而以寶玉秦鐘外貌性格、身份地位無疑在這群人里是格外突出的,又因為他倆的性情相互吸引,每日更是十分親厚的在一起,讓家塾中的其他人對他們的行為有了不好的想法,流言蜚語四起。通過文本的表述,我們可以讀出寶玉秦鐘二人的關(guān)系在當(dāng)時確實不一般,有同性戀的可能性,不過曹公立刻進行了解釋,說那些不好的想法是下流人物的詬誶謠諑。我們按照曹公的思維邏輯進行思考,那歷代研究懷疑寶玉秦鐘是同性戀的讀者都要被劃到“下流人物”之中了。那我們又該怎樣解讀寶秦二人的情友關(guān)系呢?作者一方面把他們的關(guān)系寫的極其不尋常,以“情友”之情來定位,引發(fā)我們的無限聯(lián)想,另一方面又予以否認,那究竟如何呢?我們需要進一步找尋答案。下文中說道薛蟠也進入這個家塾讀書,但相反的是,他并不是為了讀書考取功名而來,而是因為家塾中青年讀書子弟很多,轉(zhuǎn)起了龍陽的想法,緊接著他通過利用金錢,以蠅頭小利的甜頭與家塾中的許多青年人發(fā)生了不正常的關(guān)系。通過文章可以知曉,亂搞同性關(guān)系是一種十分普遍的現(xiàn)象,我們可以毫不夸張的說,在封建社會的私人家塾中,同性之間的龍陽之興是一種普遍而正常的存在現(xiàn)象?;貧w到歷史實際中,在清乾隆時期,封建大家庭中確實興有龍陽之事,基本屬于秘而不宣的事實。對于同性之事,寶玉秦鐘同曾與薛蟠有過同性之戀的香憐玉愛兩人關(guān)系密切,四個人眉目傳情。原文有寫到四人心中都對彼此有意,只是沒有表明,每日上學(xué)后,四個人會彼此帶有情意的相望,也會時不時的以言語暗示心聲。我們在文章的敘述中容易讀出,封建家塾龍陽之風(fēng)已經(jīng)污染了寶玉秦鐘,他們最少有了龍陽的傾向。從這里我們可以很容易的看出寶玉和秦鐘的感情并不僅僅是單純的同性之戀,而是具有同性戀的特征,但這種結(jié)果是那個時代特定的產(chǎn)物,我們不應(yīng)該把他們同現(xiàn)在所指的同性戀相等同?,F(xiàn)在我們所認為的同性戀是只對同性產(chǎn)生荷爾蒙情愫,對異性不感興趣甚至厭惡的一類人,而寶秦的情感通過與襲人和智能的感情交往描寫可以知道,他們并不是只對同性感興趣,對于異性也有著正常的情感生理需要,因此我們不能盲目的絕對的將他們劃入同性戀的范疇,準確的說,文本中的男性都不應(yīng)該簡易的劃入同性戀范疇,因為他們都是既有寵妾女婢,又有男寵小倌,類似于一種雙性戀的表現(xiàn)。比如賈璉在第二十一回住書房時欲火難滅逮了一個男童泄火。值得一說的是,古代的同性戀跟今天的同性戀是大不相同的,今天的同性戀準確的說應(yīng)為同性戀患者,在今天,隨著社會文化的發(fā)展,人們的觀念也在發(fā)生著變化,逐漸接受了不同的戀愛性質(zhì),也把其看作正常的情感表達,不同于常規(guī)的情感傾向。
從文本第七回和第九回的描寫中我們可以看出寶玉當(dāng)時歲數(shù)較小,有很大的可能性是屬于無意識的跟風(fēng)大家庭中的不良風(fēng)氣,他并不是有意為之,而秦鐘的怯怯羞羞女兒之態(tài),對他更是有極大的誘惑力,或者是寶玉對其產(chǎn)生了好奇。我們不否認寶秦兩人有同性龍陽的嫌疑,但應(yīng)該把他們同賈璉薛蟠的純粹的肉體感官的滿足與濫淫相區(qū)別,以一種相對客觀的角度來看待他們二人的情意。曹公將二人關(guān)系定義為“情友”,很明顯是在解釋他們不同于常規(guī)的情感,對比賈璉薛蟠的骯臟情感,更能襯托出他們感情的純粹,也給讀者以嶄新的視角看待他們的不同之處。寶玉秦鐘的“情友”關(guān)系與身份、地位、財富無關(guān),只源于相互的“愛慕”之心,他們不同于常規(guī)的感情純粹是源自對相互人品的傾慕,單純是因為對方俊美的長相,以及不同于他人的舉止。否則以賈寶玉的性情又怎么肯與“濁臭男人”相交呢!準確的說,如果用歷史的角度來分析,薛蟠賈璉也不是我們今天所定義的同性戀,他們的身份本身就是封建大家族的紈绔子弟,行為舉止自然模仿其生存環(huán)境中的其他世家弟子,他們的行為很有可能自己都是沒有意識而為之的,也就是說,他們并不認為自己是同性戀,只是單純的豪門弟子之間的玩樂方式,因此這種糜爛的生活方式在當(dāng)時是正常的,也是很普遍的,不會像今天的我們對之有如此敏感的反應(yīng)。
2.寶菡“密友”柔情
我們再來說一下寶玉與蔣玉菡的第一次見面。在文本第二十八回寫道蔣玉菡與賈寶玉在馮紫英家初次見面游戲喝酒,其中有寫到寶玉對蔣玉菡的態(tài)度,相較于與秦鐘相見時的內(nèi)斂含蓄,寶玉的行為舉止略微大膽:“寶玉見他嫵媚溫柔,心中十分留戀,便緊緊的攥著他的手”。[4]很明顯,寶玉對蔣玉菡的態(tài)度與秦鐘相比,要親切大膽露骨的多,這其中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一是蔣玉菡的身份地位比秦鐘要低,是比較特殊一類,是戲班中的小旦,因為是隸屬忠順王府,所以地位較一般的戲子比較高,但仍屬于下九流之列。第二是因為蔣玉菡的琪官的名號在當(dāng)時是比較有名的,賈寶玉對其早有耳聞卻一直不曾見面,心中更是增添了一絲神秘的色彩。我們從賈寶玉對待蔣玉菡的態(tài)度中可以推論出賈寶玉對蔣玉菡早有耳聞,且對其品行性情為人處世有一些了解,雖未得見但已將其劃入自己的陣營,要不然以寶玉的脾氣,哪管他是什么王府的人,自是不用理會的。在文本第九十三回書寫寶玉隨父親奔赴臨安伯府宴,正好聽到琪官在唱拿手好戲《占花魁》,文中說“寶玉的神魂都唱的飄蕩了”[5],而且從這以后,更是認為琪官不凡,與一般的小旦戲子不一樣,其在寶玉心中的分量更重了。文本中除了描寫二人手搭了一下,換了個物件彼此留念,好像也沒有什么不尋常的描寫了。但實際上,他們交換物件并不是如此簡單的事情。在古時,交換貼身物件有表示好感,相互接納的意思,即便是在今天,貼身物品的交換也都是情侶之間的做法,是彼此示好加深情感的意思。因此,在文本第三十三回中,當(dāng)長史官前來尋琪官而寶玉狡辯他不認識什么蔣玉菡時,長史官說出殺手锏——蔣玉菡的紅汗巾子時,賈寶玉的所有狡辯之詞都顯得蒼白無力了,而他自己本身也知道,在鐵證紅汗巾子面前,只能乖乖“認罪”。文中描寫寶玉心理活動的“崩潰”,“霹靂震掉魂魄”,“目瞪口呆”,寶玉的這一系列心理活動可以表露出:他和琪官的關(guān)系遠比單純的交換汗巾子要深入的多,復(fù)雜的多。而文中在描寫他們出來說話時,寶玉緊緊的攥著他的手,這個攥著,寫的很有深意。我們正常生活中,兩個大男人,在一起聊天談話,不需要什么肢體動作,最起碼不需要什么親密的肢體接觸,像是攥著手,這其中的不同尋常就出來了。一般來說,女孩子之間,尤其好朋友之間,舉止會比較親密,而男生之間則不然。在今天也是如此,我們設(shè)想一下,在大街上,兩個大男人手攥著手,總是很奇怪的,看起來很別扭。在文中,二人不僅攥著手,還表現(xiàn)出留戀的神態(tài),這時我們就可以看出他們之間的情愫了。在接下來,兩個人交換物件兒。寶玉將玉玦扇墜送給了蔣玉菡,而蔣玉菡則將貼身的汗巾子回贈了寶玉。用現(xiàn)在的話說,汗巾子就是腰帶。他們兩個人在上完廁所后,就順勢解下腰帶相互贈送。讀過描寫他們交往的文字,我們可以推論,當(dāng)時社會封建家族龍陽之興盛行,寶玉跟蔣玉菡的肉體接觸我們不可知,但是感情的互通傾慕,相互的青睞是可以確定的。汗巾子有“拴住”知心人的寓意,通常是男女生相互交換,表達情意,是一種定情物的象征,所以文中襲人會把自己的汗巾子寶玉用,用來表示愛意,現(xiàn)在,青年男女仍然會用腰帶來拴住彼此,表達一種永不分離的寓意。因此,這條汗巾子實在是大有深意,可以作為賈寶玉跟蔣玉菡的同性之戀的依據(jù)。但從后期蔣玉菡娶襲人為妻,可以看出他們之間的情感并不是狹隘的“同性戀”,而是相互之間情感、品格、性情的一種吸引。
3.寶蓮“俠友”慕情
再來討論一下寶玉與柳湘蓮的交往。在文本第四十七回書中寶玉柳湘蓮單獨到廳側(cè)書房談話可以看出賈寶玉柳湘蓮都與秦鐘是好友,無奈斯人已故,連接在他倆心中的除了對故人的思念,還有對彼此的關(guān)心。對于寶玉跟柳湘蓮,我們從來都不以同性戀來定義,而是更為純粹的同性之戀,因為文中我們可以讀到他倆滿滿的情意,但這種情意更為準確的表達是好友之情。所以,我們探討的是同性之戀,前文已經(jīng)解釋過同性之戀不等同于同性戀,柳湘蓮的身份是沒落的世家子弟,自然家里的情況是比不得賈府權(quán)勢的,柳湘蓮跟賈寶玉二人年齡差不多,有著共同的興趣愛好,在一起玩的歡快,所以兩個人稱得上是“玩友”。又柳湘蓮和秦鐘也相識,同齡的人總是可以找到相同的愛好,因此感情上也會有所增進。柳湘蓮曾經(jīng)因為薛蟠對他言語挑釁動作輕佻而將其騙出去教訓(xùn)一番,因此我們可以從柳湘蓮如此厭惡薛蟠的這種態(tài)度推斷出柳湘蓮沒有龍陽之好,我們說的態(tài)度不是說薛蟠趾高氣揚的態(tài)度,或者薛蟠自身的可憎,而是柳湘蓮自身的自尊、自愛以及他血統(tǒng)里的驕傲。文中對柳湘蓮的外貌沒有具體的描寫,只是說他年紀輕,長得美,但是從薛蟠對其的諂媚態(tài)度,賈寶玉交友的原則——長相俊秀,舉止得體,或多或少帶一些女兒態(tài),可以知道柳湘蓮的外貌絕對不差,而且從薛蟠的事例中可以知道,因著他的外貌,不知道他身份的人多將他誤認為優(yōu)伶一類,所以平素柳湘蓮應(yīng)該沒少受這類下流人物的騷擾,甚至是輕視。這在柳湘蓮的心里是絕對不能容忍的,而賈寶玉對其的態(tài)度呢,充分體現(xiàn)了柳湘蓮所需要的尊重,而兩個人共同的特點更將他們吸引到了一起,成為了超乎常情的好朋友。
我們在這里是以一種新的視角來看待分析賈寶玉與賈寶玉所交往的幾個為數(shù)不多的真朋友。
從文本描述中我們可以看出,秦鐘、蔣玉菡、柳湘蓮和寶玉在外貌,舉止,性情方面都有很多的相似之處,他們的外貌都是偏女兒之態(tài),舉止自由,性情真實乖張。通過探討賈寶玉與他們?nèi)说耐灾畱?,我們可以從另外三人的言談舉止來認識賈寶玉另外的一些較為隱蔽的特點,也可以說,曹公正是借著另外三人來向我們展示大觀園外的賈寶玉。我們可以從秦鐘,蔣玉菡,柳湘蓮的身上發(fā)現(xiàn)賈寶玉額外的閃光點,也明確他的表現(xiàn)方式。也正是從賈寶玉的同性之戀中,我們挖掘出了他另外的真性情。在文本的描述中,那是一個“下流人物”遍布的現(xiàn)實世界,迂腐的父親因其無意于政途而視其為“逆子”,古板的母親雖對其寵愛有加,但也不是因為寶玉本身的做派而是因為母親在失去長子后自己需要的心靈慰藉,平時交往的鐘靈毓秀的丫鬟姐妹如寶釵湘云襲人也是時常勸導(dǎo)寶玉以仕途為重,而黛玉雖然是靈魂上的知己但也不能完全理解自己的想法,經(jīng)常會鬧一些小別扭。也是從寶玉與身邊親近人的心靈疏遠感讓他更加愿意投入到外界找尋知己,尋同認同,因此我們可以說他與秦鐘等的交往是一個尋找自我、肯定自我、欣賞自我的情感旅途。
那么寶玉在這些同性友人的身上都發(fā)現(xiàn)了哪些“自我”呢?即他們有哪些共同點呢?
首先是追求自由不趨炎附勢。在封建社會,等級制度森嚴,行為禮節(jié)及其重要,但是在賈寶玉等人眼中,這些都是枷鎖,都是無所謂的存在。他們是封建禮教的反叛者,追求一種更為自我,自由、平等的環(huán)境。賈寶玉厭惡“四書”之外的所謂的經(jīng)過杜撰了的正經(jīng)書,不喜歡與一般盲目追逐名利的士大夫等庸碌男人交往,不喜歡峨冠博帶吊賀往還甚至晨昏定省等繁文縟節(jié),不熱衷舉業(yè)并厭棄八股,不關(guān)心家族盛衰榮辱,不準備盡輔國安民的責(zé)任義務(wù);他的社交生活也不外乎三類,一為雖屬被動參與但卻躊躇滿志的官場社交,比如與北靜王之交,二為雖屬于被動參與但卻怡然自得的紈绔外交比如與馮紫英之交,三為既主動參與又有某種靈犀相通的平民(含沒落世家子弟)及賤民外交,比如與蔣玉菡等人之交。就是這樣一個不務(wù)正業(yè)的人,卻一直以來以真性情明傳于世。他與秦鐘等人的相交就屬于第三類,是他除卻大觀園外唯一主動參與的事情。秦鐘屬于寒家子弟,蔣玉菡屬于末九流的小旦,柳湘蓮屬于沒落公子哥兒,都是與侯門子弟遙遙相對的階級。但是賈寶玉在與他們的交往中充分體現(xiàn)了平等的無等級差別門第之別的觀念,甚至?xí)u于生在豪門貴族沒能與他們及早相識,認為自己身上的所謂豪門氣辱沒了他們。那秦鐘等人身上吸引寶玉的正是他所追求的自由、真誠這些優(yōu)點。而這些品質(zhì)亦是賈寶玉與他們相交的基礎(chǔ)。其實秦鐘、蔣玉菡、柳湘蓮他們都是驕傲的,雖然在身份地位上不如人,但都有自己的堅持,自己的閃光點。從蔣玉菡從忠順王府逃跑可以看出,他的逃跑是有計劃的,因為事先準備好了宅子。他想要擺脫被他人玩弄于鼓掌之上的屈辱。柳湘蓮因為薛蟠對他的不尊重,設(shè)計痛打薛蟠以雪恥,表明自己的立場。相對應(yīng)的,我們可以看出他們的交往方式,賈寶玉對他們沒有絲毫的輕賤,以之為知己,相處極為平等,并且會從他們身上,反而覺得自己身在侯門的不自在、拘束,以及腌臜。他們的相處沒有門第觀念,沒有利益往來,沒有利欲熏心,有的是什么,是他們的脾氣品行,舉止做派。他們既不自大也不自輕,他們因為志趣的高潔走到一起,始終保持著獨立平等的人格,堅持追求個性的自由與解放。勇于反抗,不懈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蔣玉菡通過抗?fàn)帞[脫優(yōu)伶身份,辦起來了自己的戲班子,又娶了襲人為妻,也算是完成了人生理想。柳湘蓮不愿依附賈府,寄人籬下,獨自創(chuàng)了業(yè)。雖然最后出了家,但也是一個不屈不撓勇于抗?fàn)幍恼婺袃?。雖然他們具體的束縛不同,賈寶玉是封建大家族的束縛,而他們屬于社會環(huán)境地位的束縛,但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抗?fàn)幹χ?。所以,他們結(jié)成了精神上的盟友,互相給以鼓勵和安慰支撐。
其次是重情重義。若只是有共同的反禮教思想,還不至于讓他們的情意如此深厚。另有重要一點,也是整部《紅樓夢》貫穿的主旨,就是——情。他們都是重情重義之人。首先,他們對待女人都有情,不同于那個時代的男人對女人的玩弄,他們把女人當(dāng)人,并且給予一定的尊重,這在當(dāng)時是極為難得的。而這一點,對于賈寶玉這種把女兒當(dāng)作真善美的人來說,是極為重要的。寶玉本身對待園中的姐妹丫鬟伏低做小,用丫鬟姐妹們用過的水洗臉,喝她們嘗過的湯,凡事順著女兒們的心意來,用誠摯的心對待她們,不因其身份地位而有所不同,與薛蟠賈璉對待女子的態(tài)度形成鮮明對比。而秦鐘為了智能大病,并因為智能被逐后不知去向而心里憂傷,最終奔赴黃泉。蔣玉菡因為寶玉的原因以及襲人自身的體貼,對襲人極為敬重,不因襲人曾給人做小而瞧不起她,給了襲人一個在大觀園中相對完好的歸宿。柳湘蓮因為誤解尤三姐的為人品格使其自盡以證清白品行,其后悔不當(dāng)初出家了卻塵緣,也算成全了尤三姐的一片癡情。他們都極為有情,這種情,對人對己;這種情,也是他們彼此交往的基礎(chǔ);這種情,讓他們的整個人格在那個時代凸顯了出來。因此也就有了第二點,他們重義。蔣玉菡因為與賈寶玉的關(guān)系娶了襲人為妻后,溫柔體貼,照顧的十分周到,并在賈府沒落時盡力施以援手。柳湘蓮在自己手頭盡管不寬裕的情況下,仍記著秦鐘的喪期,為其整修墓地,使亡者得以安息。他們的做法看似極小,實則反映了他們的真仗義,可稱得上是那個吃人的年代的一股清流。
在秦鐘、蔣玉菡、柳湘蓮身上,作者寄寓了不同于賈赦、賈政、賈璉、薛蟠等人的品格和氣質(zhì),而他們的這些芳香氣華又皆是與寶玉相通的。正是有了秦鐘等人的描寫,才使得賈寶玉的人物形象更加飽滿,使整部書更多了一些新意。
參考文獻
[1]曹雪芹.脂硯齋全評本《石頭記》.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2]李鴻淵.《紅樓夢》人物對比研究.杭州:浙江大學(xué)出版社,2001年.
[3]謝自立總編.《紅樓夢》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xué)書報資料中心,1993年.
[4]劉夢溪.紅學(xué)三十年論文選編.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4年.
注 釋
[1]曹雪芹,高鶚著.紅樓夢.長春:吉林大學(xué)出版社,2011年,第60頁
[2]同上,第60頁
[3]同上,第60頁
[4]同上,第211頁
[5]同上,第730頁
(作者介紹:崔恩儷,河北科技師范學(xué)院文法學(xué)院學(xué)科教學(xué)(語文)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為語文學(xué)科教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