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基于習作指導(dǎo)還是停留在提綱上,學生寫的作文只有大概內(nèi)容,沒有感人的細節(jié),生活與教學嚴重脫離,學生不懂得如何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生活,課堂上的讀、寫教學沒有做到完美地融合等問題,提出作文教學只有做到關(guān)注學生生活,進行寫法指導(dǎo),才能讓學生用自己的筆描繪出美好生活的教學建議。
【關(guān)鍵詞】作文教學 生活 想象 下水文 手心合一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4A-0060-03
借鑒崇左市江州區(qū)教研室組織的“促進學生個性化作文教學的研究”課題研究活動的經(jīng)驗,我校于2016年向崇左市教育科學規(guī)劃領(lǐng)導(dǎo)小組申報了同樣的課題。在課題實驗前期,課題組采用不記名的方法,對100名學生、100名家長、30位語文教師進行問卷調(diào)查。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喜歡作文課”的學生僅占20%,“發(fā)自內(nèi)心想寫作文”的學生占3%,77%的孩子是因為“教師布置了作文任務(wù)”被動完成;有37%的學生“喜歡寫讀書筆記,但盲目摘錄,不能靈活運用”,40%的學生“寫作時有內(nèi)容想寫,但不懂怎么表達”,60%的學生寫作文時“不知道寫什么,無從下手”(注:該調(diào)查題為多選題);在素材積累方面,35%的學生的作文材料來源于自己的生活,45%的學生仿別人的作品,18%的學生寫作文時瞎編,2%的學生交空白作文。家長方面,80%的家長認為寫好作文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但是平時不知道如何輔導(dǎo)孩子寫作。教師方面,90%的教師不喜歡上作文課,42%的教師在“如何教學生寫好作文”方面(注:該調(diào)查題為多選題),一片茫然。如何把寫作與生活融為一體,讓學生愛上寫作,“促進學生個性化作文的教學研究”實驗課題為我校的作文教學提供了一個研究平臺,給教師們提供了作文教學的妙招。
作文是語文教學領(lǐng)域中重要的教學內(nèi)容,是語文教學的難點,在培養(yǎng)學生思維上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也是最適合發(fā)展學生個性的活動領(lǐng)域。如何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讓學生愛上寫作,這就需要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教給學生有效的寫作方法。
一、想象,邁開作文的第一步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嚴格地說,想象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边@句話詮釋了想象力在人類科學進程中的重要性。其實,科學研究需要想象力,寫作創(chuàng)新同樣需要想象力。習作中如果沒有想象力,只把我們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寫下來,作文就會很枯燥。那么,教師應(yīng)該如何引導(dǎo)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呢?在崇左市江州區(qū)教研室開展的“促進學生個性化作文教學的研究”課題研討活動中,課題組成員陳麗麗老師的做法很值得我們借鑒。她教學的對象是二年級學生,在她認為,和七八歲的孩子談“想象”,無異于和他們談天書,因此在“寫畫教學”中,為了降低學生的寫作難度,她抓住低年級孩子“愛畫畫、會說難寫、會說不會寫”的特點,先讓孩子們把自己看到的景、物、人……在畫紙上畫下來,然后讓每個孩子結(jié)合自己的猜想和理解講解畫的內(nèi)容,最后再把自己的講解寫成文字,從而大大減低了寫話的難度。她還設(shè)計了一本“小小作家”的作文練習本,里面的每一頁紙的左邊可以供孩子畫畫,右邊可以供孩子寫話,促進孩子自然而然地通過畫畫和寫話發(fā)展想象能力。這樣的設(shè)計讓孩子們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大大提高了孩子們的寫作興趣,為孩子們今后的篇章寫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
二、“下水文”,需要重回課堂
眾所周知,要學游泳,必須下水;要教運動員游泳,教練必先下水示范。由此我們引申出了“下水文”。顧名思義,“下水文”就是根據(jù)學生作文的命題或要求,教師親自動筆寫成并用于指導(dǎo)學生的文章,也就是教師寫的范文。為什么要寫“下水文”?這是因為教師通過“下水文”能夠體驗、感悟?qū)懽鞯囊?guī)律和運筆行文的微妙所在,在指導(dǎo)學生寫作時,就更具有準確性和針對性。同時,在一次次的寫作中,教師的寫作水平逐漸提高,在寫作指導(dǎo)時,就更能高屋建瓴、游刃有余。記得筆者讀小學時,因為缺乏作文參考書,每一次作文課,語文教師都是拿著自己寫的作文來教我們寫作文。在他們的作品里,“一粒糖、一輛28寸的單車”成了我們向往的對象。因此,我們都特別喜歡上作文課,想知道語文教師又給我們帶來什么不同的故事。課堂上,我們也不再怕自己的糗事被嘲笑,敢于交流,敢于模仿,敢于表達自己心中的想法。
如今,各式各樣的作文書,滿足了學生閱讀量的需求。教師為了省事,就會選擇一篇例文,讓學生讀一兩遍,然后交代學生按照例文的方式,自己寫作文。這樣做雖然能讓學生有“文”可仿,但是沒有具體方法的指導(dǎo),學生不懂用什么樣的表達方式描寫自己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實感。如果習作的要求稍微更改,學生便無法寫出契合要求的文章。久而久之,學生還是感到寫作難于上青天。因此,筆者認為要想指導(dǎo)學生寫好作文,教師有必要先弄清楚作文的要求,寫好“下水文”,這樣的指導(dǎo)才會令學生信服,才是有效的、高效的。
三、“感官細畫”,順利寫作的法寶
從學生上交的作文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他們基本上能夠根據(jù)題目要求,認真審題,確定寫作素材,順利寫作,甚至不缺乏優(yōu)秀的作品。但是,也有很多不成功的作文,如有的學生不懂得謀篇布局,不懂得內(nèi)容上的取舍詳略,于是乎,作文寫成了流水賬;有的學生是為了完成作文字數(shù)東拼西湊,寫出的作文內(nèi)容空洞、語言單薄,缺乏感染力,不能吸引讀者。要想改變這種“無頭蒼蠅”的寫作方式,筆者認為作文教學應(yīng)該注重“細節(jié)描寫”。在具體的作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引導(dǎo)學生抓住“感官細畫”的描寫方式達成訓(xùn)練目的。
何謂“感官細畫”的描寫?《禮記》曰:“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边@就是七種感受外界刺激的感官。我們?nèi)梭w還有第八種本體感受空間方位的感官和第九種饑餓、干渴等有關(guān)的內(nèi)臟器官所引起的感受內(nèi)部刺激的感官。在作文教學中,如果我們能引導(dǎo)學生通過觀察各種感官,認真描摹,敢于揣摩內(nèi)心世界,這樣學生的習作就會熠熠生輝。例如,在一次習作中,筆者讓學生先觀察一幅圖,然后把畫中的小孩當成自己,寫一篇作文。
課堂上,筆者先出示圖片,讓學生說明圖意。這對于五年級學生來說,不難。學生不經(jīng)思索,馬上就能表述:“一個下雨天,爸爸來接我回家。因為雨很大,雨傘被吹翻了。爸爸被淋濕了,但是爸爸覺得沒關(guān)系?!币粌删湓掙U明了圖意,但是,如何把這幅圖寫成一篇文章,讓學生從說圖過渡到習作?這就是這節(jié)作文課的重難點。于是,在課堂上筆者通過以下問題,引導(dǎo)學生展開想象:1.我撐著雨傘的動作是怎樣的?2.我左手撐雨傘,右手抱著爸爸,我心里怎么想?3.爸爸冒著雨馱我,爸爸踩單車的動作是怎樣的?他的神態(tài)又是如何?4.坐在爸爸的單車后面,我聯(lián)想到了什么事情?明白了什么道理?
俗話說:“給學生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麗的舞蹈?!痹诮處熞徊讲降囊龑?dǎo)下,學生對于相關(guān)細節(jié)能夠運用視覺、觸覺、聽覺等多種感官進行感受,再加上想象,就能寫出很多優(yōu)秀的習作。以下就是我班學生其中一篇優(yōu)秀習作:
在小區(qū)專門擺放電單車的地方,停著一輛破舊的自行車。車的三腳架上已經(jīng)有一些鐵銹,看上去就像衣服上的補丁,但是不礙事,它現(xiàn)在照樣還是爸爸的“坐騎”。
五年來,爸爸就是用這輛自行車天天接送我上學放學,我仍然清楚地記得那個下雨的傍晚……
那天下午放學鈴聲響起,隨著班級的隊伍,我向我們班的接送點走去。我遠遠就看見了爸爸的單車。在一輛輛豪華的小轎車當中,那輛陳舊的單車是那樣醒目。斜靠在單車旁邊的爸爸,更是與眾不同。我真希望這條路再長一些,同學們走得快一些,這樣就沒人知道那輛單車是來接我的。但是,老天爺并不能體諒我的心情,天空開始下起了雨,我只好加快步伐,一聲不吭地坐上了單車的后座。等我坐穩(wěn)了,爸爸從車籃子里遞給我一把雨傘,什么話也沒說,跨上單車一步一步向家踩去。風越刮越大,把雨傘的骨架都吹翻了。單車也被吹得搖搖擺擺,我坐在后面擔心掉下來,右手死命地抱著爸爸,左手緊緊攥著雨傘。再看爸爸,他穩(wěn)穩(wěn)地坐在車座上,皺著眉頭,兩眼緊盯著前方,雙手緊握車把,雙腳交替用力地蹬著踏板,嘴里呼出的氣越來越大,有點上氣不接下氣,一臉的雨水和汗水交織著,爸爸身上的衣服濕透了,緊緊貼在了身上?!鞍职?,你被淋濕了?!蔽掖舐曊f道。爸爸艱難地轉(zhuǎn)過頭:“你說什么?我聽不見?!薄澳愕囊路涣軡窳?!怎么辦???”我用盡力氣問爸爸。爸爸卻給了我一個淡淡的微笑,堅定地說:“沒事,快到家了?!蹦禽v自行車又“咯吱咯吱”地向前跑去。雨中爸爸的那個微笑讓我明白了,多年來他對我的沉默的愛。
回到家,我從自行車上下來,看著爸爸那輛自行車,發(fā)現(xiàn)原來它是那么耀眼。
實踐再次證明,學生如果能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心理等多方面的感官進行細節(jié)描寫,那么習作就會收到“一粒沙里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的藝術(shù)功效。
四、課文與生活,作文永遠的藍本
葉圣陶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闭Z文教材這個例子和數(shù)理化的例子不同,數(shù)理化的例子,更多的是講明一種計算的方法,而語文教材的例子是一篇篇文質(zhì)兼美、具有語言文字教育功能的文章,它不僅要體現(xiàn)語文學科人文性的特點,更要突出工具性的特性。入選教材的每一篇課文都是經(jīng)過編者一層層篩選、一次次斟酌的,能發(fā)揮“舉一反三”的作用。因此,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中華知識寶庫中的精華,但是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很多教師卻把作文與課文完全隔離。其實,在課文教學過程中,學生經(jīng)過品詞析句,一次次研讀,對于課文的謀篇布局、遣詞造句很熟悉,對于一些很有特點的文段,還能熟讀成誦,如果我們能引導(dǎo)學生模仿課文進行寫作,將會大大降低寫作難度。
如去年9月底,筆者借六(3)班進行了一次《贊祖國》的語文綜合實踐課程教學。當學生知道是副校長給他們上課,而且上的還是現(xiàn)今開展得比較少的語文綜合實踐課型時,他們的內(nèi)心充滿了忐忑。對于學生的這種不安,筆者及時了解并借此讓他們在下課后模仿《窮人》一課,寫出自己當時的心理感受。有一名學生這樣寫道:
今天去報告廳上課,聽黃老師說是盧副校長給我們上課,我的心就開始怦怦直跳。
開始上課了,盧老師先讓我們分享故事。我緊張極了,內(nèi)心忐忑不安:“如果我說錯了,老師會說什么呢?我雖然準備了講故事的內(nèi)容,但是講得還是不夠熟練,說得卡卡的,怎么辦呢……點我名字啦?不,還沒點到……等下我把故事說錯了怎么辦……老師可能會罵我的……嗯,要罵就罵吧!”
點到我們旁邊一組了。我一驚,直冒冷汗。
“應(yīng)該準備下課了吧?老師會不會要求每組都匯報呢?”我沉思著,大氣不敢喘。
啊,終于下課了,隨著盧老師喊:“下課……”我深深地吐了一口氣,終于逃過了一“劫”。
學生為什么能把自己的心理描寫得如此逼真,除了他們能結(jié)合自己真實的想法,更多的是會模仿課文中的例子,讓看似簡單的心理片段描寫,寫得與眾不同,寫得有趣形象。
總之,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非一朝一夕之功,也不能一蹴而就、一步到位,更不能蹩腳郎中治病——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就寫而寫、為練而練。古語有云:“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弊鳛檎Z文教師,我們要有耐心,深入研究,引導(dǎo)學生注意觀察身邊的大事小事、一花一草,敢于用筆描繪自己的生活。只有這樣,學生的作文才能流光溢彩,語文素養(yǎng)和寫作個性才能得到充分發(fā)展。
注:本文系2011年度崇左市教育科學規(guī)劃“十二五”立項課題“促進學生個性化作文的教學研究”(課題編號:czkt201135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盧立群(1979— ),女,廣西崇左人,高級教師,大學本科,現(xiàn)任崇左市江州區(qū)江南第一小學副校長,崇左市學科帶頭人,崇左市先進教育工作者,曾榮獲“廣西小學語文說課和微型講座比賽”特等獎、“廣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比賽”二等獎、“全國第五屆‘七彩語文杯小學語文教師素養(yǎng)大賽廣西賽區(qū)選拔賽”評比指導(dǎo)一等獎,曾主持省級課題“小學生課外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研究”“廣西教育信息技術(shù)研究課題”“小學漢語拼音教學現(xiàn)狀調(diào)查與對策研究”“小學生課外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研究”、市級課題“加強字理教學 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研究”,研究方向:小學寫作教學。
(責編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