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梅
摘 要:在當前的初中地理教學中開展合作探究教學,使學生既能在主動參與中提升動手能力,同時也促進其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能力的提升。為此,本文針對在地理課堂中展開合作探究教學組織與實施進行相關探討,以節(jié)約保護水資源為例,論述合作探究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希望可以為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的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合作探究法;初中地理教學;應用;節(jié)約保護水資源
中圖分類號:G633.5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9)07-042-1
為了能夠讓教師更好地掌握初中地理新課標內(nèi)容與教材特點,教師需要對其進行深入而細致的探索與研究。不僅十分注重對初中生地理興趣的培養(yǎng),而且還充分地利用學校資源,在開展中學合作探究教學模式下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并積極引導學生的活動參與性,使其牢固樹立地理發(fā)展觀與地理探索精神。
一、創(chuàng)建教學情境,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在初中地理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建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來激發(fā)學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使之在形成正確的地理理念下展開自主探究與學習。教師可以在借助網(wǎng)絡資源與多媒體設備的前提下,將教學內(nèi)容進行合理設計,使之在富有故事性與趣味性的教學情境中展開對地理知識的探索。例如,為了引導學生掌握水資源的時空分布特點,可以根據(jù)要求學生在網(wǎng)絡資源中查找有關資料,找出為什么我國南北的水資源存在差異,將南北兩方的水資源情況用多媒體視頻課件播放出來,教師在這一精彩生動的視頻課件播放與演繹中,不僅讓學生們充分地了解了水資源的分布,還使之增強了地理探索興趣。而在此基礎上,還可以要求學生通過閱讀課文自主完成以下幾道題目,從而積極地展開問題研究與分析,提升其自主學習能力[1]。
1.人們直接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和。
2.我國水資源的時間分布特點:多,少。
3.我國水資源的空間分布呈現(xiàn)的特點,水資源多水資源少是我國水資源最貧乏的地區(qū)。
4.南水北調工程是指把長江流域豐富的水資源輸送到缺水的和地區(qū),共有、、三條調水路線。
二、搭建合作平臺,組織學生合作探究
目前,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們在積極轉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基礎上,不僅更加注重為學生搭建具有競爭性與合作性的學習平臺,同時還通過組織多種教學形式,使學生可以充分展開其個性化的合作探究,一方面鼓勵學生進行積極的合作與溝通,使之在互幫互助中增強學習效率,另一方面也應充分為其創(chuàng)建合作探究平臺。在此過程中,教師既應注意到學生所具有的差異性,同時也應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與興趣愛好等,按照其綜合條件的評定進行小組劃分,使學生在合理的小組分配中可以得到提升,還可以讓學生們自行進行小組名字的創(chuàng)建,使之在集體的智慧和信念中得到學習鼓勵與合作探究。與此同時,還可以展開小組評比、組長評比,以及優(yōu)秀組員的評比等活動,可以按照周評比、月評比與學期評比使學生看到自身的成長與進步,也能夠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自身優(yōu)勢特點,從而明確學習目標,自信而快樂地進行學習。此外,學生在這一過程中還能夠進一步提升其自主學習能力與實踐應用能力,在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下為其全面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例如,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解讀南水北調線路示意圖,根據(jù)華北平原在降水量和人口以及耕地等方面的分布情況,探究南水北調實施的重要性。教師也可以在小組代表進行問題回答后,對其進行全面總結與點評,使學生們既能明確答案,還能受到鼓勵,從而增強合作探究學習成效[2]。
三、強化實踐探究,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
在初中地理的學習過程中,地理探究必不可少,這既是強烈吸引學生產(chǎn)生地理學習與探索的重要內(nèi)容,同時也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與思考能力,使學生在樹立正確地理價值觀的前提下,保證地理認知與地理態(tài)度。教師在此過程中,不僅要對教學方案予以認真周密的設計安排,還應在明教教學目的的基礎上展開實驗教學,使學生既能通過實踐象掌握地理知識,還能由此進一步增強對地理探索的興趣。尤其是對于實際生活中的案例與現(xiàn)象進行的地理實驗,在培養(yǎng)學生認真細致的觀察能力的同時,還能引導其進行實際問題的解決,使之充分認識到地理學習的價值作用。例如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以下圖片,并思考以下問題:
①在日常生活,水資源的利用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
②緩解缺水問題的有效途徑是什么?
③請列舉有利于節(jié)水的措施?
這一過程中,學生通過合作探究,查閱網(wǎng)絡資料,聯(lián)系身邊的實踐,就能對這些問題思考,在幫助學生通過現(xiàn)象看本質地進行地理實踐的過程中,為學生打開地理探索之門,使其在未來的學習中既能擁有地理探索精神,同時也能與實際生活緊密相聯(lián),為人類發(fā)展做出更大貢獻。比如,水資源浪費嚴重、水體污染嚴重都是水資源利用不當?shù)谋憩F(xiàn),而為了緩解缺水問題,就需要做到:節(jié)約用水、科學用水、保護水資源、防止水污染。尤其是需要在農(nóng)業(yè)、工業(yè)和家庭等各方面進行節(jié)水,不斷強化學生的節(jié)水意識,加強對水資源的保護,并要求學生為節(jié)水設計相應的宣傳標語,能更好地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3]。
總而言之,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展開合作探究教學的組織與實施,既要注重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進行有效培養(yǎng),同時還應加強對學生地理探索精神的培養(yǎng),使學生在樹立地理世界觀的基礎上能夠客觀地進行事物問題分析。教師在此過程中,既要進行地理引導,更要使之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學習理念,在不斷的成長進步中促進其得到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邦柱.淺談初中地理課堂如何進行探究性教學[J].學周刊,2019(05).
[2]曹璐.如何打造初中地理高效課堂[J].甘肅教育,20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