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9年2月,在第6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上,由王小帥執(zhí)導的電影《地久天長》包攬了最佳男演員銀熊獎和最佳女演員銀熊獎,并獲得了金熊獎提名,再次成為華語電影焦點。影片載譽而歸,并于3月22號在中國大陸上映。影片時間跨度長達30年,講述的是兩家人因為一次意外而分道揚鑣最終重聚的故事。本文將從逃避與寬恕,執(zhí)著與善良兩方面對電影主題進行分析。
關鍵詞:《地久天長》 逃避 寬恕 執(zhí)著 善良
《地久天長》長達175分鐘,將近3個小時。相比占據(jù)當下院線主流的荒誕、動作等商業(yè)影片,這部電影不論是從時長還是風格上未免顯得有點挑戰(zhàn)觀眾的“底線”,但意外的是,電影從開始的那一刻便將觀眾緩緩帶入,中途無人離席。當電影結束,觀眾仍沉浸在“地久天長”里,那被穿起的零碎的敘事已經(jīng)鋪散在四周。探險的水庫、慵懶無聊的童年時光、擁擠的筒子樓、嚴苛的“計劃生育”政策以及反復奏起的《友誼地久天長》,或許是出于人們對上世紀90年代模糊的記憶和一絲共鳴,牽引著筆者不禁去探尋這部電影中難表于心的普通人內(nèi)心的復雜情感?;蛟S這就是王小帥的電影魅力和創(chuàng)作功底所在,故事永遠是如此普通,但回味卻又足夠悠長。
一、逃避與寬恕
與劉耀軍和王麗云橫跨30年的人生相比,3小時卻又顯得太微不足道。一場意外帶走了一個孩子的生命。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一場意外摧毀了一個傳統(tǒng)中國式的三口之家,也讓另一個家庭墜入深淵。孩子始終是父母唯一的依靠和牽掛,尤其是在獨生子女的家庭中。可面臨這樣的失子重創(chuàng),劉耀軍和王麗云由此會面臨老無所依的人生困境——好友兼婦女主任海燕對麗云的強制手術而失去生育能力。但王小帥無意于去批判和譴責,他只是在默默關注著國家高速發(fā)展的過程中那些普通人的命運,而麗云也只不過是眾多育齡婦女中的一個,他們一家的悲劇也只不過是中國眾多失獨家庭中的一角。
面對著這個曾經(jīng)有過無數(shù)歡樂、團聚,承載著工人階級奮斗和友誼的家園,失子的痛楚將一切美好變?yōu)檫^往云煙,此刻的家園又是如此凄楚。除夕的爆竹聲不免有些刺耳,英明和新建兩家的團聚又使得耀軍一家對于團圓的渴望更加無力。將視角聚焦到沈家,沈家好似有意無意、有形無形地“殺死”了劉家的兩個兒子,就像一個殺手,可是卻又那么無辜、無力、無語,仿佛是他們一家一手釀造了劉家的悲劇人生。海燕將一切責任歸咎于自己身上,英明也曾因內(nèi)疚與不安拿著菜刀沖到耀軍門前讓他殺死浩浩來一命抵一命。這樣的悲劇使得兩個家庭產(chǎn)生了隔閡與矛盾,一邊是耀軍和麗云孤獨無望地茍且生活著,一邊是英明和海燕終日在罪惡的夢魘中掙扎著。最終兩家用達成的緘默不語來守護著唯一生存著的健康的浩浩。耀軍和麗云負重南下,他們選擇逃離這個熟悉的北方遼闊土地,是對過去的人生的告別,也是希望遠行可以讓英明、海燕遺忘傷痛抑或是罪惡感。逃避到言語不通、生活習慣迥異的南方海邊漁村,耀軍和麗云靠著與世隔絕的流浪生活來撫平內(nèi)心失獨的創(chuàng)傷,傷痛太多,消耗太大,內(nèi)心無法承受太多,他們真的需要在這樣一個陌生的領域來冷靜地舔舐傷口,同時也是對沈家?guī)卓谌说膶捤 ?/p>
二、執(zhí)著和善良
影片中麗云自殺前留給耀軍的那封信中說道:“在這里,時間似乎停止,我們也再沒有地方可去了,可日子還要繼續(xù)過……謝謝你,對我不離不棄,我們都盡力了?!笔ё又蟮囊姾望愒频拇_都是在為對方活著,尤其是麗云。為何這樣說,在某種意義上女人對于深愛的男人最大的回饋可能就是讓對方的血液在自己的身體里流淌,為對方帶來一個全新的生命。當這個生命一次次被扼殺,同時又喪失孕育的能力時,男人的不離不棄又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女人內(nèi)心的愧疚感。而此刻茉莉的突然闖入徹底擊潰了麗云心底的最后一道防線,夫妻二人自從喪子之后,王麗云的生活一再變得被動和愧疚,而女人的第六感往往有時候又精準得可怕,茉莉的突然來訪讓王麗云堅信劉耀軍已經(jīng)短暫出軌,而這次出軌好像也讓王麗云心中的包袱徹底卸下一般,她沒有過多地責怪對方,而是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希望耀軍可以開始新的生活,去再次擁有屬于自己的孩子,自己也可以不再痛苦地活著。但劉耀軍沒有那樣去做。在茉莉懷孕那一刻,經(jīng)過理性分析擺正私欲之后的劉耀軍,唯有選擇讓茉莉拿掉孩子才能降低對三人的傷害。而這一次仿佛是他選擇親手“殺死”自己的第三個孩子。影片最后,年邁的劉耀軍在沈家與茉莉視頻時,當茉莉兒子要入鏡時,他眼神里曾閃爍過一絲希望,可當看到一個混血兒,劉耀軍又再次失神了,這個眼神已經(jīng)是答案,劉耀軍曾經(jīng)是渴望那個孩子降臨的。談到對于孩子的執(zhí)著與渴望,同樣也包括對養(yǎng)子,觀眾可以理解為是劉耀軍夫婦視其為逝去兒子的替代品,但又不完全是替代品,畢竟每個人都是唯一的不可代替的具有個性的個體。劉耀軍夫婦對養(yǎng)子的愛寄予了新的感情在里面,對于養(yǎng)子劉星,他們盡力了,母親的隱忍與寬容,父親的強硬和無奈,但最終又是尊重養(yǎng)子的選擇,還給他真正的身份,讓他去闖蕩和流浪。影片表達的是在那個時代失獨家庭對下一代生命的渴求與執(zhí)著,這個生命盡管不是自己的骨血,但父母付出的愛仍是純粹的。
在影片最后,我們可以看到耀軍和麗云努力地活著,茍且著,但更是執(zhí)著的,是對彼此的執(zhí)著,更是對冰冷生活的執(zhí)著與不棄。我們會突然想到羅曼·羅蘭的一句話:“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熱愛它?!被蛟S耀軍和麗云對生活的“熱愛”已談不上,更多的是釋然與接受,但絕對有一種英雄主義藏于他們心中,因為他們經(jīng)歷過生死,踩過人生最低谷,失去過所有也不懼再面對任何突如其來的不幸。所以在飛機上麗云說:“真是可笑,我們竟然還會怕死。”這是經(jīng)歷過怎樣的人生才能最后坦然無畏地說出這句話啊。
整部電影好像充斥著陰暗、壓抑和難以言說的痛苦以及人生的虛無,但故事背后卻是一種強大的人心善念在支撐彌補。這種善念是劉星夭折后沈家和劉家選擇緘默對浩浩的愛護,是茉莉愿為哥哥一家還債的犧牲,是浩浩最后對干爸干媽的傾訴,其實也是對心中自我的救贖。這本不是一部真正的苦情戲,是悲劇背后對中國人的隱忍、克制和對命運與磨難的順遂以及情感壓抑的呈現(xiàn)。劉耀軍的憤怒、王麗云的猜疑、沈英明一家的內(nèi)疚和不安以及茉莉的暗戀……所有可能會橫沖直撞的情緒卻又因為沉默被掩蓋過去,沉穩(wěn)、內(nèi)斂而含蓄的演員表演也是恰到好處地詮釋了故事的內(nèi)在本質——人性的善良。
故事結束了,星星也回來了,伴隨著下一代的誕生兩家人也和解了。有人說結局的團圓來得太突然,但這種團圓在創(chuàng)作者看來可能是劇中每個卷入這場時代悲劇的人物角色的一種解脫,是與自己內(nèi)心的和解。何為地久天長,是新的生命的降臨,是每個人對生活對生命生生不息的渴望,是紗簾掩映下溫柔的那句“星星回來了”。
曲終了,人未散。So long,my son。
參考文獻:
[1]曾慶江.《地久天長》:與往事干杯,與時代同行[J].海南日報,2019-03-25.
[2]周星.鈍痛令人窒息,暗處彌生善意——王小帥的《地久天長》價值品讀[J].中國電影報,2019(03).
(作者簡介:王亞雪,女,河北大學藝術學院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戲劇與影視學)(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