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醫(yī)學教育體系中存在機能學實驗這一基礎性實驗課程,目前在機能學的教學過程中發(fā)揮課程優(yōu)勢,運用新的教學手段更好地融合于課程教學中,并提高實驗結果是機能學實驗教學改革的重要一步。機能學實驗教學對實驗室配置要求極高,所需成本巨大,但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系統(tǒng)卻可以利用計算機虛擬仿真技術與互聯(lián)網技術使得教學情景得以完美呈現,無需花費實驗動物和實驗儀器,大大縮減了教學成本,是現代科技發(fā)展的產物。基于此,本文將探討虛擬仿真技術在機能學實驗教學中的優(yōu)勢,并為其在實踐運用中提供建議。
【關鍵詞】計算機 ?虛擬仿真技術 ?機能學實驗教學
【中圖分類號】TP391.9;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6-0222-01
1.計算機虛擬仿真技術在機能學實驗教學中的優(yōu)勢
1.1擴大實驗教學范圍
機能學實驗對實驗室的要求極高,不僅需要實驗室配備相應數量的實驗動物及大量大型精密儀器,還需要臨時準備相應的實驗試劑供學生使用。但是,正是因為實驗耗費巨大,各大院校耗費大,因此無法頻繁進行實驗,需要集中組織進行一些簡單的實驗過程,學生無法及時進行實驗情境學習。但計算機虛擬仿真技術的運用使得成本過高的實驗可以在計算機平臺上得以呈現,通過人機模擬形式讓學生實踐運用課本上學到的知識,模擬實驗數據,寓教于樂,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能力。因此,計算機虛擬仿真技術在機能學實驗中的應用節(jié)約了實驗的成本,合理利用教學資源,又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及時鞏固教學知識。
1.2為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提供條件
虛擬仿真技術在機能學實驗中的應用十分廣泛,各類實驗的展現使得學生逐漸熟悉教學內容、實驗過程,學習各種實驗方法,鞏固課本知識。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學習機能學基礎實驗教學,還可以讓學生自主設計實驗過程,在與人機互動的環(huán)節(jié)中感受機能學實驗細節(jié),為后續(xù)的實驗學習提供保障。例如在測試中藥急性毒性LDSO的實驗中,學生可以自主設計實驗環(huán)節(jié),從實驗樣本開始選擇、分析、測驗數據、進行數據分析等等,在虛擬實驗中感悟實驗過程,多次模擬后才能保障在真實實驗中順利進行實驗,減少實驗器材的耗損與實驗試劑的浪費。
1.3增強師生互動
在現實實驗過程中,由于學生對實驗并不熟悉,在實踐過程中常常產生一系列失誤,因此經常需要任課老師在一旁進行協(xié)助,這就要求在實驗過程中投入大量師資力量。但高校醫(yī)學專業(yè)的擴招造成學生數量增加,教師資源較為稀缺的現狀。教師無法及時了解學生實驗近況,及時進行指導,學生無法得到教師的反饋信息,無法及時改正錯誤,不利于實驗順利進行,甚至會發(fā)生危險的情況。但是網絡平臺卻可以及時準確地記錄學生的實驗誤區(qū)及疑點、難點,并及時反饋給任課老師,得到任課老師的指點,如若任課老師無法及時上網解答,學生之間也可以進行互動,及時交流學習心得。此種模式有利于師生進行交流互動,教師及時掌握學生學習進度,學生及時得到反饋,獲得良好的學習成效。
2. 計算機虛擬仿真技術在機能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計算機虛擬仿真技術在教學中各個環(huán)節(jié)中都得以應用,包括課前預習、課堂教學、課后復習、實驗考試等等,下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2.1課前預習
實驗教學不同于課本內容,學生不僅需要理解知識點,還需要提前進行實驗準備,不然難以保障實驗地順利進行。虛擬仿真試驗平臺相比課本知識更生動形象,而人機互動模式可以讓學生及時反饋預習信息。而虛擬仿真平臺的改良使得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在有無線網的地方進行學習,極大便利了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提高學生學習自主性,為實驗的順利展開提供先行保障。
2.2課堂教學
在實驗課堂中,學生必須高度集中精力跟隨老師的教學進行實踐,但由于老師個人講課風格并不能保證完全與學生適應,許多學生不能及時掌握老師的實踐過程知識點。對于一些難度較大、要求操作技巧高的實驗,學生并不能及時掌握,因此可以通過虛擬技術平臺,在機能學實驗過程中及時重復實驗知識,防止學生因一點錯誤而導致實驗無法進行。
2.3課后復習
根據“記憶遺忘曲線”,許多學生未能及時掌握知識點的原因大多是未進行及時復習、鞏固。而虛擬仿真實驗平臺為學生課后復習聽過保障,通過實驗視頻,學生可以生動形象地掌握實驗過程,回憶自己的實驗過程,總結經驗教訓。實驗課最需要的就是及時掌握實踐中的錯誤,進行糾正,以備順利進行期末考核。
2.4實驗考試
實驗課的考核往往是一大難點,而機能學實驗的考試如若借助網絡平臺則可以順利模擬實驗,讓學生在網絡上進行測驗,極大降低實驗成果,考核學生掌握程度。
參考文獻:
[1]呂慧明.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平臺在護理機能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 2016(44)
作者簡介:
歐惠(1985-),女,漢族,廣西桂平人,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為基礎醫(yī)學、中醫(y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