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有紅旗渠,北有白河堡?!卑缀颖に畮焓潜本┑谖宕笏畮旌秃0巫罡叩乃畮欤彩潜本┏鞘猩钣盟闹匾吹刂?,被譽(yù)為“燕山天池”。白河堡水庫管理處有位普通職工秦曉新,秦家兩代、父子三人從事的都是水文工作。
在長城腳下、媯水河畔,2019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這幅“美麗中國新畫卷”正吸引著八方游客紛至沓來。殊不知,北京世園會園區(qū)所在地北京延慶曾是一個缺水干旱、自然災(zāi)害頻發(fā)的地區(qū),一度被稱為“塞外沙城”。水是延慶發(fā)展的命脈,經(jīng)過當(dāng)?shù)厝嗣駧资甑呐?,如今的延慶已成為北京唯一全境都是水源保護(hù)地的城區(qū),這個變化承載著幾代延慶人的夢想和記憶。
“南有紅旗渠,北有白河堡。”白河堡水庫是北京第五大水庫和海拔最高的水庫,也是北京城市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地之一,被譽(yù)為“燕山天池”。白河堡水庫管理處有位普通職工秦曉新,秦家兩代、父子三人從事的都是水文工作?!拔覀兏缸尤藦氖滤墓ぷ鲗⒔?0年。父親從1950年參加工作到他退休有45年。”秦曉新和弟弟秦曉峰繼承了父親的夢想,一直守護(hù)著這座水庫。
30多年,秦曉新一直致力于水文勘測工作?!八目睖y工作沒有時間限制,根據(jù)天氣情況,水流變化情況,需要隨時掌握?!泵恳淮屋斔?,他的足跡都遍布河道和干渠。他回憶說,多的時候一年中光下水就要下250-260次。尤其在冬天,測量上岸一出水面,膠褲上都是冰碴。1979年3月的一天,秦曉新像往常一樣正在測量水流,上游突發(fā)凌汛,將近五米高的河水連水帶冰沖下來把秦曉新打入河底,他趕緊爬起來往岸上跑,感覺雙腿像灌了鉛一樣。他說當(dāng)時大腦一片空白,后來回憶這段經(jīng)歷卻也有些后怕,這件事也為測量工作敲響安全警鐘。
為了測洪峰,秦曉新幾天幾夜不合眼,甚至不顧山上滑落的碎石和湍急的河水,站在河道中央去測水。他回憶說,1985年那場洪水,水位觀測了71次,洪峰變化勘測了8次,洪水從起漲到落的58個小時他愣是沒合眼。從1985年到現(xiàn)在,白河堡水庫所有的雨情、水情、流量資料,從前期的實地勘測、收集整理,到后期的匯編裝訂,全都有秦曉新的署名。秦曉新的半生都獻(xiàn)給了白河。在一次次留下精準(zhǔn)數(shù)據(jù)的同時,他也患上了去不了根的腿疼和腰疼病。秦家三父子守護(hù)了白河70年,白河里承載著他們兩代人的夢想與記憶,白河精神也將在白河人的傳承下歷久彌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