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珊
一、故事的緣起:一瓣橘子
一天,老師的午餐水果是橘子。我一邊吃橘子,一邊不時地看著小朋友。突然感覺到有人在盯著我,順著感覺低頭一看,小胖正一眨不眨地看著我,我順手掰了一瓣橘子,笑著問他:“你想吃嗎?”他看了看我手中的橘子,猶豫了一會兒,慢慢點了點頭。我就把手中的橘子遞給了他:“小心一點兒,看看有沒有核兒再吃?!毙∨中⌒牡乜戳丝词种械拈僮?,一點兒一點兒地咬著,一邊嚼一邊很認真地對我說:“這個里邊好像沒有核兒?!笨粗J真的表情,我不自主地笑了起來,說:“那就直接吃了吧。”看著他津津有味地嚼橘子,我產(chǎn)生了一種想要逗逗他的想法,就湊到他的床前,看著他的眼睛對他說:“你們今天下午的水果也是橘子!到時候你能分我一瓣嗎?”小胖低頭想了想,然后抬起頭看著我的眼睛說:“行!”我笑了笑,看著他進入了夢鄉(xiāng)。
本以為睡前的一個小插曲到這里就結(jié)束了。
孩子們起床以后,我與班里的老師收拾完床,回到班里,小朋友們都在吃水果。這時另一位帶班老師對我說:“剛才小胖找你,說要給你一瓣橘子?!蔽矣悬c驚訝:“是嗎?”嘴角忍不住揚了起來,馬上看向小胖,結(jié)果他已經(jīng)吃完,離開座位去洗手漱口了。過了一會,我正專心看著沒吃完的小朋友時,身后有一只小手在拍我,我回頭一看,是小胖,愣了一下,再仔細看他拍我的手,一瓣橘子正靜靜地躺在他的手心。小胖并沒有說話,我蹲下問他:“這瓣橘子怎么了?”他很認真地說:“我中午的時候不是答應分你一瓣橘子的嗎?”我看著他的眼睛問:“那這瓣橘子是給我的?”他有點不好意思,小聲地說:“之前吃橘子的時候你不在,我就給你留下來了?!眲x那間我非常感動,對他說:“謝謝你?!卑涯前觊僮咏恿诉^來。橘子已經(jīng)被他攥得熱乎乎,這股熱乎乎的氣息一直從我的手里暖到了我的心里。
二、教育反思中讀懂孩子
我一直覺得小胖比較安靜,處在自己的世界里。他喜歡恐龍,有時會在鏡子前面模仿恐龍。每當談起恐龍,他的眼睛就會閃閃發(fā)光。遺憾的是,他很少與其他小朋友交流,平時與老師說話,也是一副小大人的口吻,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自己的想法。
直到這次,小胖找我要橘子,看著他童真的眼睛,我才察覺,其實小胖與別的小朋友是一樣的,他之所以不太說話,是因為剛來幼兒園,還沒有跟老師和小朋友們親近起來。橘子事件,讓我對小胖開始有了一些新的了解。手掌中帶有溫度的橘子讓我發(fā)現(xiàn)他對這件事情真的很重視。這也讓我開始意識到,他每次說話前深思的表情,是真的在想事情,不是茫然無措。想到他看到我接過橘子后露出的高興表情,我覺得,或許他對我的信任已經(jīng)在他心里種下了一顆種子,正在慢慢發(fā)芽。這讓我有一種我能打開他心扉的感覺,也堅定了我要親近他、讓他更加開朗起來的決心。
三、教育反思中理解“共情潤心”的理念
這一瓣橘子不僅拉近了我與小胖之間的距離,也讓我更加關(guān)注自己的言行對幼兒們的影響。經(jīng)過這一次橘子事件,我知道,天真無邪的孩子們并不會像我們成人一樣笑一笑就過去了,而是會像小胖一樣記在心里。說到做到的品質(zhì),是值得學習的,不管是開玩笑或是任何時候,我也會說話算數(shù),向小胖學習。這一瓣橘子也讓我深深地感受到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需要將“共情潤心”的教育理念更好融入自己的思想和言行之中。
每個幼兒都是不一樣的,不進行對比。有些幼兒雖然有時會讓人感到無奈,或者哭笑不得,但他們的出發(fā)點絕對不是帶有惡意的。“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每個幼兒都在爭做最好的自己,而不是比“他”強。
用我的愛去關(guān)懷每一位幼兒,以愛傳遞愛。珍惜與每一位幼兒相處的時光,用愛去體會有關(guān)他們的小趣事,發(fā)現(xiàn)每一位幼兒的閃光點,用愛守護幼兒的童真,用愛點亮幼兒的未來。
四、故事在延續(xù):知行合一中支持幼兒發(fā)展
“一瓣橘子”的事情過后,小胖對我熱絡(luò)了起來。有什么發(fā)現(xiàn),他會主動找到我對我訴說——有了傷心的事情,會很嚴肅地對我說:“我今天很不高興,因為……”在他不知道要怎么做,無法選擇的時候,他也會來找我:“董董老師,我不知道這個要怎么做了,你能教我一下嗎?”遇到開心的事,他也會激動地來找我:“董董老師!我跟你說一件好玩的事情!”
每個幼兒表達愛的方式不一樣。通過小胖,我深刻了解到每個孩子是如此不同,更加認同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小胖從開始什么事情都憋在心里,到現(xiàn)在和我如此熱絡(luò),真的要謝謝那“一瓣橘子”,它不僅“打動”了我,讓我發(fā)現(xiàn)了觀察幼兒的另一個角度,也是連接起我與幼兒之間重要的橋梁。
我們身邊總是有一類幼兒,他在人群中顯得很安靜,不會總是能聽到他的聲音,當教師非常熱情地接近的時候,他會防備地看著教師;當教師表揚他的時候,他內(nèi)心會非常激動,表面卻沒有太大的變化,有時甚至是第二天和家長溝通的時候,才知道表揚令他如此高興。恰恰是這一類的幼兒,他們不爭也不搶,也不會主動去表達自己的想法,所以往往容易被教師忽視。
這件事情過后,我深深地感受到,從認知到認同,再到踐行“共情潤心”的教育理念,需要更多的學習。既需要深入地學習學前兒童心理發(fā)展與教育的規(guī)律與方法,又需要向每一名幼兒學習。在不斷的學習中,達到教育理念的知行合一?!耙话觊僮印钡墓适乱哺淖兞宋遗c這類幼兒的交往方式,我開始關(guān)注身邊比較容易被忽視的幼兒,開始重視與他們相處的小細節(jié),發(fā)現(xiàn)他們的閃光點,給他們時間能夠適應與我相處的模式。在適應的這段時間里,我也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比較內(nèi)斂的幼兒,都有自己的閃光點,雖然他們不怎么主動表達,但是從小細節(jié)里會發(fā)現(xiàn),他們很細心,也很貼心。比如,笑笑與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都會謙讓身邊的人;琪琪會關(guān)心受傷的小朋友;熊熊雖然說話少,但他知道的飛機可不少,等等。
現(xiàn)在,面對這一類幼兒,我不再去急于讓他馬上接納我、想要去改變他,而是先觀察,發(fā)現(xiàn)他的閃光點。不僅是從觀察、感覺外部特征進行分析,也逐漸挖掘他的內(nèi)心想法,他的自主、主動性,給他們適應、接納的時間。有些時候,我們只是需要一個契機,而這個契機恰恰是我們欣賞幼兒、等待幼兒時,幼兒無意間的流露,純粹沒有雜質(zhì),不摻雜任何想要變成成人眼里的“好孩子”的想法而去這么做。
以學習故事的方式記錄與孩子發(fā)生的點點滴滴,能夠讓我們跳出自己固有的框架,從成人的角度切換成幼兒的視角,從另一個角度欣賞孩子,它讓我發(fā)現(xiàn)了每個幼兒的內(nèi)心都有自己的小世界。不以成人的角度綁架幼兒的行為,是我今后要繼續(xù)努力的方向,以多維度去欣賞幼兒,是我學習到拉近我與不同類型幼兒關(guān)系的方式,是另一種相處模式。
(作者系中國兒童中心實驗幼兒園骨干教師)
責任編輯:胡玉敏
huym@zgjszz.cn